了。”小胖有点幸灾乐祸的猜测。“不要以为小攸和你一样。还有你今天偷跑,就不怕明天老师拨了你的皮”小黎也毫无同情心的说。“嘻嘻,他怕什么,他的皮厚的连刀都划不开。老师能拿他怎么样”小鹏也插嘴。“那他就不怕老师向他妈妈告状”小黎状似无辜的问。小胖打了个冷战,赶紧往身后看了看,担心胖妈就在身后。胖妈的“九阴白骨爪”非常的厉害,小胖一直都很忌惮。他今天不惜偷跑,就是想早点学到小攸的轻身功夫,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破了胖妈的招式。小攸急急的赶到,看到他们三人,抱歉的说:“不好意思,有点事迟了。”“老师留堂”小黎试探的问。“啊哦这个哈哈”小攸尴尬的答。小鹏一脸了然似笑非笑的看着她,原来你真的被留堂了。“大师姐,师傅怎么说”小胖急切的问,他已经等的很不耐烦了。另两人也投来热切期待的目光。小攸微微一笑:“没问题。不过师傅没有时间来见你们,所以你们的功夫由我代为传授。”“那大师姐,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小鹏疑惑的说。“我们现在先找一个隐蔽一点的地方”小攸回答。哪里隐蔽一点呢大家都在苦苦思索。“我知道哪里”小黎叫起来。四人来到宿舍前的办公楼,这个时间大多数人都已经下班,只有少数几人可能工作还未做完没走。他们悄悄的来到二楼的“象棋室”,里面一个人都没有,白天的时候会有一些退休的老人在这里下棋,里面还有着茶杯开水。小攸拿出那大半颗“气蕴丹”,化在水里叫他们服下,三人顺利的学了“青玄内法”。等到收功的时候,已经是九点多钟了。小攸淡淡的看了三人一眼说:“你们有没有跟家人说。”她自己倒不是很担心,因为她的功夫家人都知道,说不定他们都会认为她是去见师傅了。但是另外三人“哎呀,我不知道要这么久,惨了,爷爷奶奶要担心了。”看着外面的夜色,小黎尖叫起来。“小攸,我们快走吧”小鹏也急着说。“这下我的屁股肯定会开花。”小胖惨叫一声。四人急匆匆的来到宿舍区,四家人都集中在宿舍区门口。看到家人焦急的神色,小攸才知道自己的想法错了,内疚的叫了一声“妈,姐姐。”妈妈心疼的拉过她左看右看,确定没有什么事才问:“你们到哪里去了让大家好找,你爸爸先去了学校没有找到你,现在又去了你班主任家。”小攸看了周围的人一眼,说到:“妈,我们回去再说吧”还好回来的时候先对了口供,要不然那些家伙肯定老实招了。小攸告诉他们,师傅不准许透露这件事,除非万不得已。如果借此招摇,一律逐出师门,废掉武功。三人信誓旦旦,表示视死如归,不到危及生命之时绝不展露自己的功夫。小攸在他们行功之时也探过他们,都是没有灵根的。难怪小灵说过有灵根者极少。回到家,没有隐瞒的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家人,并且让他们放心,自己的功夫自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以后不用这么担心。第十章 老家爷爷更新时间20091117 11:34:34字数:2119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姐姐小学毕业考试,然后是升中学考试,小攸也进行了期末考试。她没有考第一名,在试卷上故意做错了几道题目,在班上大概前十名左右,就这个成绩也让老师刮目相看,在发通知书的时候还特地表扬了一下她,说是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两个月的暑假终于来了,大家都很高兴,小慧说她要跟家里人一起去海南旅游,然后就顺便在海南的奶奶家里住一个多月,开学前才回来,回来以后打电话给她。小黎三人从功法中尝到了甜头,还是决定一个假期就在家里,哪里都不去。小攸说等他们练到第三层,再教他们拳脚功夫,一些招式之类的。三人很兴奋的答应了,并且相约谁先练到第三层,谁就是二师兄或者二师姐,以此类推。拖油瓶都搞定了,小攸开始准备她第一桶金的问题。她不是太清楚哪里有古董市场,料想这个小县城也可能没有这样的场所,但是她也不敢离开县城,害怕一些隐世的家族发现,很多家族在世俗中都有自己的产业,而且由于长期经营,都是比较厉害的那种,而这个小县城的工业不是很发达,大型的产业只有一个啤酒场,还是这五年发展起来的,所以县城还相对安全。她想了想,决定去乡镇转转,每家每户看看有没有什么想卖的古董之类,看能不能淘出一些精品。找了个借口,说是师傅和她要出去历练几天,而且师傅教了她看古董的方法,所以师傅让她从家里拿点钱看看能不能买到便宜的古董,转手时赚点差价。好在家人也一直相信她说的师傅不愿见外人,只让他传话的鬼话,没有怀疑。小攸心里面汗了又汗,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穿帮,心里也有点内疚自己的隐瞒,只希望能尽早的达到结丹期,告诉他们实话。爸妈把家里唯一的五千元存款取了出来,交给小攸。说是师傅的药丸功法帮了家人很大的忙,家里也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这点钱就当是小攸拜师礼。小攸小心翼翼的接过钱,她知道这五千元在二十年前还是很值钱的,父母亲工作了二十年才攒到这么点。把钱放进手镯,当天晚上又进入青玄殿内打坐,近一个月晚上的打坐,十倍于外界的时间,天纵之资的小攸已经接近筑基中期。第二天一早,在家里吃完早餐,小攸就谎称师傅已经在永业乡等候了,要她自己搭车去。妈妈颇有些不放心,眼眶红了。爸爸安慰:“小鸟长大了,总要自己飞翔。小攸的功夫也可自保,不用怕。你哭哭啼啼的,反而让小攸担心。再说还有师傅在她身边。”“可是她从来没有单独出过远门,还只有八岁。”妈妈有点哽咽。爸爸拍了拍妈妈的手,“下面乡镇不是很远。”姐姐真诚的说:“小攸,一定要注意安全。”小攸开始并不在意,以为自己只是出去几天而已。没想到家人一个个都挺重视,不由的有点感动。她,很幸福,这个家从来都是这么的温暖开明的父母,稳重的姐姐,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没有霸道跋扈的专制,没有争吵不休的“战火”,虽然只是小小的六十平方,可每一方都是乐土。小攸重重的点头,“嗯”了一声,逃也般的离开了家里,再不离开,她敏感的泪腺就快要活动了。来到车站,看着一个个的站牌,她有点茫然,该去那个镇好呢左思右想,决定还是先去自己的老家永业乡永镇村看看,而且爷爷奶奶还住在永镇村,今天可以先住在那里。买了点水果饼干,小攸踏上了赚钱的征途。爷爷奶奶两人住在堤上,姑姑家也住在那儿,那条堤一共住了近二十户人家。本来大家都是住在堤下,因为八二年发大水,淹过老屋,所以为了安全,主要由爸爸出资,姑姑、大伯也给了点钱,在堤上修了房子。当然也还有一些人没有搬迁,仍旧住在堤下。爷爷对她非常的疼爱,她记得爷爷去世之时正是读初三的一个星期天,那时还有一百多天就中考,天气很冷,一家人在家里烤火。她记得那天记忆中从来没有发过高烧的她,突然烧到39度半,然后家里就接到电话:爷爷去了。爸爸妈妈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姐姐马上赶回老家,办理一些丧葬事务。却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让熟人第二天中午才接她回去。发着高烧的她吃了点药,昏昏沉沉的来到学校,上午四节课后,跟老师请假。同桌毫无同情心的笑着说:“你就好了,可以逃了下午的测试。”烧得糊涂的她竟然也笑了,认同的点了点头。天知道为了这一笑,她内疚了多少年。回到乡下,见到爷爷的遗体,奶奶哭着说:“攸儿,那天爷爷一直一直不肯闭眼,就是想见你一面。来来回回问了十几次,我就说:快了,快了,攸儿就在来的路上了。”“轰”的一声,如遭雷劈。小攸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翻江倒海,头像要裂开一般,亲爱的爷爷去世的消息竟然成了自己逃避考试的借口,她觉得自己如此的卑劣,如此的不可原谅。就算以后写再多的文章来悼念爷爷,都不足以掩饰那轻轻一笑的愧疚,这个愧疚永远都无法弥补,因为爷爷已经不在了一条羊肠小道直通堤上,她记得以前每次打电话说要回家,当一家人来到堤下之时,就会远远见到那个拄着拐杖的身影,孤单而又执著。今天她悄悄的来到堤上,走到老屋前。从县城出发,中途转了一趟车,到这里也就两个小时左右。九点钟的太阳已经很毒辣,屋门口没有一个人,静悄悄的。大门敞开,轻轻的走进去,小攸一眼就见到了在后门口处乘凉的爷爷。一袭黑布短衫,一条青布中裤,竹藤做的摇椅上,爷爷正在闭目养神,一只瘦骨嶙峋的手有一搭没一搭的摇着蒲葵扇。不知怎地,小攸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第十一章 青铜嚼杯更新时间20091118 9:19:24字数:2570“爷爷。”小攸轻轻的叫了一句。前面的身影一震,急忙回过头,看到小攸站在门口,爷爷又是高兴又是吃惊。“小攸,你来了。怎么没有打个电话”看到她身后没有其他人,爷爷疑惑的问。小攸笑了笑,说:“我一个人来的。”“什么你爸爸放心你一个人出来你才几岁,我要好好的和他说一说。等一下我就去你姑姑处给你爸爸打个电话。”爷爷有点激动的说。“咳咳咳”小攸连忙拍拍爷爷的背,这是爷爷的老毛病,一阵抢咳声之后,爷爷又接着说:“告诉爷爷,是不是你爸爸打你呢你悄悄过来的。”“不是,不是。”小攸连忙解释。“我这次出来是和父母讲过的,而且我不是一个人出来的,我和师傅一起过来,不过师傅他有事先走了。”“师傅”爷爷疑惑的问。“是啊,我拜了一个师傅。”小攸又把那个讲了无数次的谎话再重复了一遍。而且同时从口袋里拿出四分之一的“气蕴丹”,这是她早就准备好的。她指着“气蕴丹”说:“这是师傅叫我给你和奶奶服用的。咦奶奶呢”“她去你姑姑家了。”听到小攸提到奶奶,爷爷气呼呼的说。小攸无奈的想:又吵架了。爷爷和奶奶六十年的夫妻,可是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好,经常吵架,她记得小时候常做他们两人的传声筒,因为吵架的两人互相都不理对方,小攸感叹:老小孩就是老小孩,越老越小孩啊,两个加起来有一百五十岁的人都会打冷战,也真是太闲了啊去到姑姑家里,把奶奶叫了回来,让他们两人服下了“气蕴丹”。虽然两人年纪太大,不能打坐运功,但是“气蕴丹”的效果也不是盖的,两人的精神好了很多,满头的白发也有了一点青丝。可惜两人毕竟年纪太大,不能承受更多的药力。可是就这样也能够去除爷爷的隐疾,让他的晚年过得更轻松一点,小攸心里舒了一口气。老家的房间还有好几间剩的,小攸就随便的挑了一间房,说是在这里住几天再走。爷爷奶奶都很高兴,连忙就要去杀鸡,小攸连忙制止住了他们的行动,开玩笑,要是吃了那仅剩的几只鸡,以后要吃鸡蛋,那他们岂不是还要跑到堤下去买,而且筑基以后的她虽然还是要吃,但是已经吃少了很多。当天下午,她走访了堤上的每家每户,当然每户人家她都记得带了点东西过去,是在堤下的商店里面买的,堤下的人她不是很熟,但是堤上的人大多是认识的,因为四岁以前她一直都住在爷爷奶奶处,那些人当时还经常的逗她。到了人家家里,她故意表现的非常的幼稚,充分的发挥了一个八岁孩童的智商,只要是看到稍稍古老一点的东西都会好奇的询问是什么不过让她失望的是她始终没有见到一件像样的东西,说来也是,庄稼人的家里能有什么好的东西,稍稍值钱点的都已经能卖的就卖了。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攸只认识西汉之前的东西,西汉之后的她就不是太清楚了,所以她猜测那个小灵至少有两千年没有同外界联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所以即使是见到了真正的古董,如果是西汉后期的,她也有可能白白的放过。最后到了刘大婶家里,张大伯和小攸的姑姑也在那儿聊天。大人们见她的好奇心很重,于是都笑着调侃。她就故意嘟着嘴说:“我以前在魏叔叔家里见到有一个圆圆的盘子,说是时间很久了,叔叔用了两百元钱从一个农民伯伯手里买的。所以人家也好奇,看看那些能不能换钱嘛”“两百元”大家惊呼起来,要知道当时八八年的两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