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女主三国> 分节阅读 26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60(1 / 1)

那个架子包裹了进去。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田润想了想自己的点子,也就是“弹指神功”了,似乎跟这样大的架子扯不上什么关系。嘿,专业不对口。看不懂,只得算了。到时候,看实际的发射,也许能够猜出来哈。到地方了。居然这边早就有人。这边的人开采了一块巨石。那巨石,比一船的房子都大。有多重,田润就不知道了。不过,田润相信,按“斤”论肯定是很麻烦的了。恐怕前世的“吨”合适些。田润以为跟昨天一样,一来就可以发射。结果马钧说,得把那块巨石装进投石车。田润张口刚想说话,又连忙止住了。外行话可不能说。田润想问的是,那样大的巨石,莫非是用来投掷的话还没出口,田润就察觉到不可能。投掷的石头,只能是昨天那种50斤左右的。重点轻点,倒是可以变化的。但绝对不可能差别这么大。田润点了点头,就站到旁边去观看。看见马钧指挥着那些人,在地面铺设了很多木棍。这个,田润看懂了。巨石在木棍上,就由滑动变成滚动了。过了很久,巨石才运到了投石车的短臂下方。到位了。接下来,就是扯动长臂。这个时候,田润才看见,那些个架子,就是用来扯动长臂的。如果没有外围的架子,就不方便扯动长臂。巨大的架子,让绳索的扯动有了个着力点。同时,还约束了长臂的摆动方向。有利于投石的准确性。长臂被拉下来了。在那儿,有一个卡子卡住长臂,使得长臂不能升起。然后,在短臂的一边,就开始安装巨石了。巨石滚到这儿的时候,这儿事先有一张大网。此时,就是把大网的绳索捆到短臂上去,并且张紧。4040字4091字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军第323章 迅速成军这一张紧,田润就看出来了。巨石。就是短臂这边向下拉扯的力量来源。这就像“弹指”一样,力量早早地,就存在于肌肉之中了。只要长臂那边的卡子一松,就立即“弹”出。这就是弹射的全过程。昨天那个过程不是弹射。一声令下,几十个人一齐拉扯,不可能绝对整齐。而且,每次拉扯的力量,也不可能是一样的大小。变为现在的弹射之后,是否整的问题就不存在了,而且,力量还是恒定的。力量的恒定,必将有助于射程的稳定。再加上巨大的架子约束了长臂摆动的方向。射程和方向都固定了,只要“子弹”一样,就完全可以实现两次击发,命中同一个目标。马上就要准备开始试投了。一名士兵爬上了架子的顶部,安装了一下横向的挡板。挡板用来阻挡长臂的继续运动。这就又固定了长臂的摆弧。挡板的里面不知道是铁制还是木制,总之外面是用布包了的。包的布,就像鞋底那样,是千针万线纳过的。结实,缓冲。短臂一方的巨石只能产生向下的重力,因而短臂的最大摆幅是受到限制的。最多,就是摆到与地面垂直。与之相应的,长臂的摆幅,最多,也是摆到与地面垂直。然而,石块的击发,还达不到那个幅度。在击发的最后,应该将石块往斜上方抛出,而并不是正前方。因而,那块挡板就被放在了八十度左右的位置。击发了,哐啷一声巨响。响声来自长臂与挡板的冲击。五十斤的石块被投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士兵回报,射程三百二十步。三百二十步,有点接近神臂弓的射程了。有了实战的价值。田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实验还没有完。架子顶上,挡板的位置再次进行调整,再次击发。随后击发多次。有远有近。但最近的,也在三百步以上。最后,校准了一个挡板的位置。大略在七十五度左右。挡板卡在那儿,射程最远。而那个最远的射程,也有点滑稽。正好就是三百四十步,跟神臂弓相同。田润笑吟吟的瞧着走过来的马钧,而马钧却没有那样高兴。田润道:“小马驹怎么啦咋看上去不太高兴啊。”马钧道:“没怎么。我就是觉得可以更远的,但是却做不出来了。”“哦还能更远说说吧。说不定我能帮你想想。”田润立即道。马钧道:“属下就觉得,那巨石的力量是足够的。那么大的力量,怎么就不能投得更远呢是不是因为臂不够长,才因而导致了加力的时间不够呢”田润附和道:“很有道理。应该就是这个原因吧。”马钧道:“也不行啊。如果继续加长的话,那悬臂极有可能会断掉的。”田润道:“那就用铁臂吧。铁臂不容易断的。”“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我咋就没想到呢”马钧道。田润道:“你故意不想到,想拍我的马屁。可惜我不姓马。”铁制悬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悬臂是铁制的了,那转动部分的轴,也得是铁制的才行。接下来,支撑那个轴的架子呢木架就不行了吧。木架已经难以承受那样的重量了,也得改为铁制。这是一种连锁性质的反应。到后来,全部都变成铁制才行。为此,马钧找到田润,问:“看上去,得全铁才行。不过,那样一样,自身重量就太大了。不知还能否应用于实战”田润道:“无妨。若用于城池的防守,自不必说了。若用于攻城,可能需要拆御之后才能搬运。而用于舰船之上呢,因为舰船本来就是铁制的,有全钢龙骨支撑,受得了的;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马钧又问:“那是先做能够拆卸的、还是不能拆卸的”田润道:“先做不能拆卸的吧。目前来说,主要是舰船需要。满足舰船之后,再给一些需要防守的主要城池配上。能够拆卸的投石车。主要用于进攻。可以缓一步再说。”马钧得令,又去制作去了。马钧制作,必属样品。这跟有些人说法不一样哈。一般都说必属精品。马钧,就等于现代的科学家。其实上,马钧本来就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发明家。铁制的,就慢了。没有现代机床。但实际上,还是有另外一种机床的。当然,他们不叫做机床。反正就是一种大一些的生产工具就是了。而那些大型的生产工具,马钧那儿,并不是齐备的。齐备的,都知道应该在工厂。马钧那儿,只有一两样大型的。其它都是些小玩意儿。改为铁制之后,看上去投石车的外表美观了一些。还是五十斤左右的石块,投到了将近五百步的距离。放在现代来说,就是三百米了。很不错的了。这就算行了吧。真的应该算行了。不过,田润却想起一个事儿来。田润也不知道是在哪部电影里看过,有种投石车,投石的篮子并没有在臂上。而是以绳索,悬挂在臂上的。以前,田润没有想到。直到已经能够算行了,这才想到。也许没有什么用,但田润还是跟马钧说了。马钧道:“很有道理啊。篮子挂于臂上,力臂并没有增长。而在击发之后,在长臂被挡住之时,那个篮子还会继续运动。在大弧之外,再绕出一道小弧。增加了得力的时间。相信会掷得更远的。”臂上的固定篮变成吊篮,对于试验来说,是很简单的。试验中,根本就不需要变。而是直接再加一个吊篮就行了。很快。就得出了吊篮投掷的结果。六百步。又增加了一百步。不过,试验得知,吊篮投掷的准确性较差。田润道:“这回,就这么定了。固定篮和吊篮同时上。虽然远距离乱投的时候用吊篮。平时用固定篮。哦,对了,还有一个事。”马钧问:“什么事”田润说:“你那个,投出去的石块,是多少斤”马钧道:“50斤。我记得好像跟你说过的吧。”“是,我也记得你说过,”田润说,“我想问的是,你用秤称过没有”马钧答道:“称过。怎么了”田润道:“那打起仗来,还能称么”马钧道:“应该是不能的吧。”田润道:“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生产出那样的石块呢我想,如果是自己生产的话,应该能够做到基本一样重的。”马钧道:“能到是能。不过,石块那种不值钱的东西,好像没有必要吧。生产出来了,还要运来运去的。肯定不如在战场附近就地取石方便的。”“哦,原来是这样啊,”田润道,“那就算我没说好了。”田润走了,一边起一边想着事。田润想的是油罐。在虎牢、汜水两关阻击战中,田润这边曾经制作过一种一斤装的小油罐。这种小罐子。罐口比较紧。只要倾翻的时间不太长,里面的油就不会泄漏。盖子有个小眼,使用的时候,拿火油浸泡过的布条系在上面,点燃,然后扔出去,就成了手掷式燃烧弹了。专门装火油的罐子,通常跟十斤装的酒坛个头差不多。做大了,万一破损,损失惨重;做小了会增加搬运的次数,劳神费力。而现在。投石车能投五十斤,是不是就应该制作一批毛重五十斤的油罐呢好像还真行。到时候,罐口可以封死。反正投掷出去之后,罐子会被摔破的,里面的油一定会流出来的。还有那个引火的布条,就可以做得更大些了,增大引燃的机率。这应该可以算是大型燃烧弹了吧不过,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今后要告诉士兵们,尽量节约使用。想得差不多了,田润就直接给刘晔说了。这个不需要科研,不需要马钧费神了。田润在青州篷莱船坞的时候,曾经写函,调关羽到青州,同时又让刘晔招募水军。这是一个矛盾的命令。刘晔接令后,并没有放关羽。而是发函询问田润,是否准备让关羽领水军。结果田润没复函,而是人回来了。田润的确是经常到外面走动的。而且,有些时候田润还孤身一人走动,连个亲兵都不带的。但是,田润走动的时间都不长,距离也不远。到篷莱船坞,距离够远了,却是因为螺旋桨的事情。属于一种偶然现象。因为海面浮尸的情况,而前往查看,多耽误了几天,更是一种特殊情况。如今,家中有婴儿嗷嗷待哺。因而只有得闲,田润就往家跑。田润回到平定的时候,刘晔那边招募水军的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仅仅是把消息发给了领地各州,暂时还没有什么反馈。关羽,的确是准备用来领水军的。田润给刘晔说了,而且也给关羽说了。其实田润并不知道关羽在这个时候会不会带水军,反正关羽是第一个选择就是了。而实情呢,则是不会。关羽自从被贬为不带兵的闲将之后,先是气闷了一段时间,然后还是很刻苦的。学习了很多战阵,并且还勤练武艺。只因为关羽没有预见到田润要领水军。所以才没有学习水军方面的知识。这时,田润直接就把带水军的任务丢了过来。这种莫大的信任,让关羽颇有云开日出的感觉。关羽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如果再次犯错,就算田润依然不杀自己,自己也没什么颜面继续活在这世上了。关羽到处去搜集水军方面的资料,就差没有上网百度一下了。这里面,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关羽学习的对象,并不是更为高级的武官。其实关羽也想找高一级别的武官学习,可是却没有。关羽自己就已经是最高级的了。并且,水军,对于田润这边来说,是个新生事物。所有的武官都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关羽学习的对象,居然是文官。这恐怕是很多人意料不到的。在历史上,在演义中,关羽都与众不同。刚出来的关羽是个啥样儿,绝对不是能带水军的。但后来的关羽,一到江夏就立即带领水军。也不说,带得如何的好;起码,算是合格的吧。再看看其他将领,就不行了。北方人善骑,南方人善船。这是现成的借口。但关羽却没有用这样的借口。关羽在荆州的时候,就学习了统带水军之法。那么,在历史和演义中,关羽又是向谁学的别查,这个是查不到的。只能根据道理来推演。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关羽是不可能向刘表方面的人学习的。刘表方面,一直就担心刘备取而代之。刘备也在尽量避免这种嫌疑。如果关羽向荆州人士学习统带水军之法,刘备一定会制止的。于是,关羽就只能向刘备自己这边的人学习了。而刘备这边,根本就没有会统带水军的将领。关羽学会之后,是第一个。那关羽还能向谁学呢于是,答案就出来了:文官。在这个时代,文武的划分,其实并不是那么严格的。文系,有治理的官吏,也有负责行军布阵的军师。更有一些人,是两样都会。刘晔就是这样,既能治理,又能布阵。关羽是武将。如果关羽向文官学习武艺,恐怕是真的不行的。但学习带兵之法,就跟武艺不同了。这个,还真能学。有一些武将瞧不起文官,经常对文官无理。连带着士兵也对文官无理。因而才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说法。关羽不是这样,关羽一直都尊重文官。对于自己不懂的领域,关羽绝不轻视任何人。学习水军统带之法,实际上仅仅是学习与陆军不同的地方。陆军,关羽是会带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