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不要叫朕大王> 分节阅读 10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03(1 / 1)

惯等问题,平民与贱民中甚少有人参加。纣皇父子自知与贵族阶层有仇,并不敢单以才华来选人才。但是贵族子弟有着平民与贱民阶层没有的资源,于政治经验也高于其他阶级,若是完全舍弃了他们也十分不智。因此在经过闇兵收罗的一系列材料审核过之后,这对父子才千难万难地选取出了那么两百来人,但殷洪在纣皇的建议下还是特意将这些人分配到离祖籍遥远的地方。这些选拔出来的官员,多是有些眼光有些抱负的年轻人,晓得而今形势改变再不能以过去等同而论。且世人在经历了狗皇帝当政时的残暴后,对仕途一世多有逃避、灰心的心思,长远上说这一点对国家的兴盛不利,但此事也只能留待纣皇的继任者来处置,他是不会也不能去兴起这些贵族的“野心”的。但是现在,这一点却很利于君主的统治,那些小贵族对殷洪这样的分配方式很少有不满的,只有三四个人不想远离家乡而请辞了官职。而那仅剩的一点平民与贱民,则多是各个地方的学校推荐而来。纣皇没有给这些人优待,而是与贵族子弟同样的审核标准考核。通过考核的都是能在短短的五年内学习掌握了大量知识的人,为人自是刻苦。而他们有胆量反抗社会舆论把握住机会攀登权力的阶梯,这一点尤其令纣皇满意,所以在考核后便将这些人收到手里,并不与贵族子弟一般立即授予官职分配到地方上。这些平民在学校里学习的新文化,掌握了基础的算数技能,但是终究粗浅,所以纣皇将他们养在皇宫的一处偏远殿落,每日安排大公子伯邑考、宰相费仲和炼气士云中子三人分别传授他们算学、工艺、炼造术,此后历年选拔的人才里都会有人加入到这个“学习小组”中。这些人由导师们根据他们的才能分批将人输送出了宫外,或一二年,或五六年,最长久的一批直用了将近四十年,才从云中子那里学完东西,离开皇宫。但这最后一批人基本已失去了做官的兴趣,于是钱财多多的朝廷大笔一划给他们没人弄了一所“大学”来传授他们学习所得的知识。因为纣皇在两年后便离开大商远征,且一去不回头,与这些皇宫中的学子接触最多的人便是太子殷洪,于是他们呆着的那间宫殿便因为纣皇对太子的一次回信中的戏言,更名成了“太学殿”。却说这纣皇如何要去远征这实在是逼不得已想当初封神大战时,因他刻意作为,将死亡人数整整少了五十万之多,于天道多有妨碍。虽说纣皇这厮并不惧怕天道惩罚,便是死后魂飞魄散于他也是一个无所谓,但是这等结果若能改变,岂非也是乐事一桩但他好不容易将这五十万的人口从天劫中夺回来,又如何甘愿轻易再将他们葬送除非这五十万死的不是他大商人,天性残忍没人性的狗皇帝才会略觉爽快因着这份心思,这禽兽皇帝便将这时代世界上所有大国的事情都想了想,然后便欢乐地发现大商西方颇有几个大国正闹得十分厉害,你征我讨好不热闹,每年的死亡人口都是十几万十几万地涨。从来不嫌事儿多的狗皇帝立即坏心大起,觉得这一桌热闹自己必须凑一凑,本国的神仙们也完全可以和外国的神仙斗一斗只会窝里斗的神仙实在不是什么好神仙于是在最后的两年里,陆续有当初被鬼戎部落掳走西逃的商人“百姓”从偏远的西方国度逃了回来,并且向他们的国君哭诉自己被鬼戎部落的人虏获还能活得不错,谁知道向西逃了两年,便被别的国家的人抓了起来,将他们连同鬼戎的人贬为了奴隶,日夜奴役。商人的奴隶虽然苦逼,但是比起这些国家的,那日子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至少不用光着身子每天生活在鞭子的抽打下可怜的他们是从一个国家逃到了另一个国家,但是不论逃到哪个国家都会被抓为奴隶,而且这些国家对逃奴的惩罚很严重,不是阉了就是杀了,简直就是奴隶的地狱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人逃去这些地方,难免将自己国家的事情泄露出来尤其是那些鬼戎中的几个首领人物,不仅背叛了自己的部落投靠敌人,还将大商的事情天花乱坠地全部说了出去,想要借此报复大商。而这些国家许多都很强大,甚至比大商还要强大许多,他们的国君比起纣皇来,一样的残暴,却比他更有抱负,都喜欢开疆拓土,对邻国开战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比如某个大国只要有新国王继任,都要照惯例去攻打一次隔壁某个弱小邻国注现在,这些国家知道在东方有个叫大商的地方,听新奴隶们的话,这国家的发展水平还不怎么地,人也不怎么多,却已经发掘到了“铁”这个宝贵的资源以他们国君的一贯思维方式,出兵攻打大商这是迟早的事情如此一来,大商朝野简直震动非常,好不容易才稍停了两年,难道战争又要开始了吗而且这一次竟然不是他们去侵略别人,而是被别人侵略想想还真有点让人小激动商人天生热爱战斗的血性在沉寂了五年后,再一次被点燃,很多年轻想要更进一步的武将都上书朝廷请求出兵,言说“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就是朝廷中的文臣,也众心一致地同意这一点,现在他们和仁厚的太子可齐心了,也刚刚顶替了原本的文官集团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权力中心,怎么也不能容忍他国的侵略,更不能想象有一天从这天顶云端“啪嗒”一声被一群西方野蛮人拍到地上泥沼里,变成低贱的奴隶给他们当牛做马但是一向好战的纣皇父子却忽然变得软泥性子了,不仅没有同意武将们的折子,而且对文臣们的愤议也是置若罔闻,不置可否。原来那狗皇帝还在等,等那西岐的封神台建造完毕,好跟满天的神仙一起抵御外敌。终于等到了七年年尾,西岐那方终于报来消息,说封神台建造完毕,可以使用了。于是纣皇欣欣然地将劳苦功高的姜子牙唤到身边,让他带着自己的三封信分别交予鸿均老祖的三个徒弟,通知他们封神大劫要开始了,叫他们做好战斗的准备,不要让自己的徒子徒孙都挂了,免得天庭住不下人。三教教主收到这封通知信,那是相当的震惊意外怒非常。那通天教主为人直接一些,立即就派了赵公明要他去寻纣皇,问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说好的让他们与阐教斗一斗的呢谁知这赵公明却没有依从教主的命令,而是拿出一番道理来劝说通天教主,说他们截教人多势众,即便与外族神明相斗也吃亏不到哪里去,不似那阐教子弟,如此一战怕是要死个七七八八,天庭里都未必能将他们全部放下何况与外族相斗,总好过同门相残的名义,流传出去也是义事一桩,不会叫截教染了污名,于师祖鸿均老祖面前也好说话。通天教主将赵公明这番话听在耳里,思索半晌勉强觉得也是一番正经道理,但他却知道赵公明会说出这番话来,却是因为别的事情原来赵公明年轻时候仗着有一日千里的飞行仙法,便喜欢到处周游,整个地球都被他兜了一圈,于各处的神仙也多有接触。只是那西方那些国家的神灵与别处不同,因为这些国家文明发达很多,国君早早明白了信仰的作用,因此在千年前便将这些神灵摆在至高的位置上,顶礼膜拜至今。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国家的百姓在统治者的特意引导下对神灵的信仰越来越疯狂,已然到了迷失自我的地步。这些神灵受到信仰之民的影响,性情渐渐变得傲慢而阴沉,对外来的神仙尤其忌讳,唯恐他们谋夺自己主神的位置。所以赵公明来到他们的领地后便遭到了惨无人道的攻击,只要被当地神明发觉,便会被十数个神灵围追堵截,直到被驱逐出境。这赵公明本就生性桀骜不驯,不喜欢将人看在眼底,偏偏在这些国家吃了亏,差一点将千年道行都毁在这些鬼里鬼气神明的手上,哪里能不记恨的他又心眼极小,说没有将这笔仇恨记挂在心,就是他师父也不肯相信的却也正是想到这茬,通天教主才勉强接受了赵公明的那番说辞,想着当初因着各处神仙之间的忌讳,以及以截教一教之力不能与那几国神明为敌,自己才狠心将赵公明这件事当做不知道,沉默地处置了。而今却能齐集三教之力与之相斗,又能顺道给阐教一个教训,何乐而不为呢如此想着,通天教主倒也心平气和了下来。却说那太上老君,见了纣皇书信,两眼微微一睁,又是轻轻一闭,便道一声“果真无为而为才是有为”,便继续睡他的春秋大觉去了,只将余下事情交给自家弟子自行去料理,并不作管束。原来他难得劳动一次,想借着伯邑考的寒疾劝告纣皇行事莫要那么极端、残暴,不论是皇帝、贵族还是平民奴隶,人人都有亲近怜爱之人,而他身为人间的帝王,任意而为的结果便是使天下苍生受难,许多人受到失去爱人的痛苦。不想那纣皇委实冥顽不灵,临了了竟弄出这般阵仗,光是人间还不够他摆弄,就连他们天上神仙界也要被他拖累了去与人争斗。这个结果着实伤害了老君,叫他再不愿理会这天道、世事如何变幻,只管睡自己的觉就是只那元始天尊,最是气愤难平,这封神一事说白了就是用来坑截教的,结果被纣皇这般一折腾完全改变了初衷不说,还隐隐于他阐教教众不利,这叫他如何能够平心静气偏他瞧着师弟通天教主是要应承纣皇这个提议的,到时这浑人将异族的神明牵扯进战场中,阐教便是不想加入战场也是不能。否则商人一旦败亡,三教仙人必然被他族神明驱逐出正统,沦落到蚩尤那等境地这等不堪境遇,若是真发生了,他们的师父鸿均老祖非直接出手灭了他们师兄弟三人不可只是,元始天尊怎么想怎么觉得这么一整,三教的损耗都要远远大于封神榜上的名额,此次大战结束后恐怕不再是他们三教不肯将人送去天庭,而是天庭愿不愿意接收死亡的三教弟子的问题了注:这个弱小邻国记不得叫什么名字了,但是它不仅在某古文明大国的代代欺压下存活了下来,最后还反侵略了回去,想想真是有点小激动╮╰╭、向着日落的地方出发二作者有话要说:元始天尊着实左右为难了起来,只恨自己当初气得狠了才会着了这人间帝王的道,粗心地与他签订了契约,而今想要拆毁过去的誓言也不能够。但他知道自家门人品质虽高,人数却不及截教,若是公平竞争,与外族神明相拼,自己的损失会远远的大于师弟通天教主。如此想着,元始天尊更加地不安起来,终于过了几日再也忍耐不住,将弟子们都召唤到了面前,要将小心提防的话语细细说与他们听,叫他们莫要太过拼命反而失了成仙活命的先机。而后他便叫来南极仙翁,要他赶去西方佛国,将那几个跑去那里的弟子叫回来,也好涨涨阐教的本事。南极仙翁知道这番大战恐怕真正是他们阐教众位弟子的封神大劫,是半点也不敢怠慢,急忙忙就冲去了西方,寻找他那几个师兄弟。也是他运气好,只去了半路便遇见了燃灯道人几人正踏着吉祥彩云忘中土而来,几个师兄弟连忙打过招呼,问候了一声。却原来是西方佛祖突然感应到天象变动,算出中原局势将有大动荡,于是将这些弟子遣了回去。却说那燃灯道人而今已经受了和尚法戒,已不能算作元始天尊门下,他此次回来的目的也与慈航道人等人不同,一则是为保中原平安,二则是要将西方佛祖的一封书信交给那纣皇。燃灯道人既然已不是阐教人,又是任务在身,也便不急于回去昆仑山,而是与众位师兄弟暂时拜别后便行去了朝歌皇宫,求见了纣皇,将书信交予了他。纣皇看过书信内容后便一口答应了下来,面貌上半点恼怒、为难也不曾见到,这倒是叫曾经拿雷电劈过他的燃灯道人很是惊奇,暗道这人倒是好气量,不怪乎佛祖先要将我佛门传教中原一事直接与他商谈了待到燃灯道人满意离去,纣皇才将那封书信重新取了出来,细细研读了一番,而后便将太子叫到身边,并将那佛门的事情与他说了一通,最后将他好好地叮嘱了一番,告诉他这外来的和尚若能把握好,那将是一件极有用的事,但是万不可沉迷下去,便是连信都不能信他一分太子听了纣皇的教导,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已经听明白,绝不会让父皇失望。纣皇这才将他放了出去。余下时日倒是无人再来寻纣皇,但是纣皇知道远征一事不同于往常争斗,西方几个国家中都出现了历史上名流千古的明君之主和野心家,自己现在的状态就想与之争斗,根本不是明智之举,因此歇息了几日,便将三个分身叫回朝歌,将所有的神识都收拢了回来。说来也是奇妙,平常纣皇也曾将这些分身的神识收回来滋养元神,这一次却很是不同,三具分身似乎感应到会长期得不到使用,竟是自个儿变回了初始状态,一个个缩小成拇指大小,被圆形光球包裹其中,重新环绕在纣皇身边,除了他本人,别人是绝对看不到的。至始至终都留在纣皇身边的伯邑考很是惊叹地观看了全过程后,而后问道:“如今金甲三人不在,陛下要如何处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