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上来拦,我爸爸脸红耳赤地冲上前去对着狄兆荣身上左右开弓打了好几拳。我妈妈死命去拉爸爸,“老头子,说清楚再打不迟啊。”狄兆荣捂着眼睛,只会愣怔在边上呢喃“你是大少爷,阿欢是你的女儿,怪不得,怪不得那么像。”忽然想起了什么,他冲着我爸爸跪了下去,“大少爷,请你告诉我,小云呢”“你还有脸问我小云,小云都被你害死了”我爸爸被我和妈妈拦着,涨红着脸指着狄兆荣大骂“都是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家伙害死了小云”我很少看到爸爸发那么大的火气,特别这几年身体不好,更是养神益气,总是一片和颜悦色的样子。即使在我和丁振凯离婚这件事情上,我爸爸也只不过蹙着眉让我考虑清楚。等我真的离了婚,我爸爸也只是说丁振凯没福气,放弃了自己的好女儿,还说让我不要怕,他会养我一辈子。我扶着爸爸坐下来,倒杯茶让他缓口气,“爸爸,您有什么事情慢慢说,别生气,气坏了身体我和妈妈都要担心的。”我又去扶狄兆荣“荣叔,您那么大年纪了,心脏又不好,有什么事情坐下来慢慢说,反正大家都在,讲清楚。”狄兆荣不肯起来。我爸爸大喝一声:“谁准你起来的,你就给我跪在那。”从爸爸的讲述中我才明白,狄兆荣的初恋情人小云就是我的姑姑陈思如,再加上狄兆荣原来茶馆中告诉我的故事,几下一联系我就明白了大致情节。当初我姑姑的未婚夫婚前来看姑姑时,被狄兆荣制服,他带着我姑姑逃到上海,被人举报后我姑姑被带回,而狄兆荣因为去为姑姑买食物逃过了追捕。后来狄兆荣根据当初的商定逃到了马来西亚,经过多年奋斗出人头地,但是没有依约回来迎娶我姑姑。而我姑姑被家人带回来后,因为逃婚,被未婚夫认为不洁而退婚。男方家也是大族,因为心里不平,男方还将此事传得沸沸扬扬,我姑姑的名声因此坏了,方圆几里的都没有人上门求亲。再加上我姑姑心里一直念着狄兆荣,心想名声坏了也好,这样就免了其他人的求娶,正好名正言顺地可以等。而我太爷爷被孙女的事情弄得脸上无光,觉得在其他大族面前抬不起头来,再加上本来身体就不好,没过几年就郁郁而终了。我姑姑一直等着狄兆荣来,从15岁青春年少等到了45岁的暮鼓尘埃,在她的有生之年都没有等到情人信守承诺来到她面前,终于在45岁那年的冬至来临之前香消玉殒。姑姑一直住在太爷爷留下来的老房子里,至死没有搬离,她怕狄兆荣回来了找不到她。甚至唯一疼她的哥哥劝她一块搬去上虞城里住,她都舍不得离开。“是我负了她”狄兆荣跪在地上,老泪纵横,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虽然没有来寻找小云之前也曾猜测过她的各种境况,但乍一听闻噩耗,伊人永隔,还是忍不住心伤。那是一种心头本来还存着一点点念想突然被打破,那种心里空落落的感觉让人一下子觉得生无所恋。突然,狄兆荣跪着的身影有点摇摇欲坠,人有点往下软倒的趋势。我赶紧过去扶起他,他指着自己的上衣口袋连连喘气,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我连忙到他上衣口袋去摸,拿出他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给他服下。他还是不肯起来,我只好让他跪坐在那里。我跟爸爸说,狄兆荣有心脏病,如果突然发作的话,这大过年的,到哪里去找医生看病啊。所以让他休息一下,大家情绪不要激动,慢慢讲清楚。我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原来狄兆荣就是姑姑心里一直念念不忘的那个人。我小的时候大人们对姑姑的情况已经讳莫如深,姑姑的情事成为我们家的禁忌,而我一直以为姑姑身体不好所以没有出嫁。我从小就长得像姑姑,不仅是相貌像而且性情也像,所以姑姑特别疼我。太爷爷的老房子是明清时期的,戴着古旧的气息。青灰的墙,墨绿的瓦,木制的门窗上有着精细的雕刻,那些雕刻经过岁月的侵蚀已经变得苍老而又枯黄了。房子是四合院式的,有厅堂、有四条小巷、有天井,天井是用青石板铺就的,走在上面会听到很有节奏的脚步回声那里有我姗姗学步的身影,那里写着我年少轻狂的日记。童年的纯真在我心中升起,小时候我常粘着姑姑,因为姑姑常给我唱好听的歌,用纸折出各种小玩意,竹车、竹马、竹蚱蜢、风筝、陀螺全出现在心灵手巧的姑姑手中。她还会做许多好吃又好看的小点心,而我就围着姑姑身边转,这时姑姑总是慈爱地看着我玩,大人都笑我是姑姑的跟屁虫。即使后来因为爸爸工作变动和我上学的原因,我们搬到上虞市里住。而每到寒暑假,我总是急急忙忙地拉着爸妈让他们送我回老家。因为老家有姑姑在,她的所在就是我心系神往的地方。姑姑也总是特别高兴地等待着我的到来,她会事先准备很多好吃好玩的,就等我回去享用,为此弟弟还妒忌的不得了,暗暗嘲笑我是姑姑的孩子。可以说我是姑姑看着渐渐长大成人的。我的印象里姑姑很少外出,除了每月的初一、十五必去三里地外的净月庵堂烧香礼佛,并且和那里的主持净月大师成了好朋友,经常一起谈经论道,修习佛法。另外,就只是每周一次爬到离家不远的承山顶上,那里是我们老家最高的山,据说站在峰顶可以眺望到很远的地方。我也跟姑姑爬上去过几次,我只看到一片雾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而姑姑总是静默地站在那里,透过云雾不知道心思飘向哪里,总是要站上一刻钟,等我在边上吃不消地去拉她的袖子,姑姑才会回过神来,带我到别的地方去玩。而我们家的祖坟就在承山上,姑姑去世后也安葬在那里。等我大了,我隐隐约约猜到姑姑心里一直藏着个人,但是从来也没有听她说起过。姑姑去世前,我赶回来陪在她身边,那个时候我已经嫁给了丁振凯,阿曦刚刚1岁。当初我父母都不是很赞同我和丁振凯的婚事,而姑姑是唯一支持我的那一个。她不是赞同丁振凯这个人,而是支持我想做的事情就去做,不要留下遗憾。姑姑临走前,告诉我如果将来有名男子回来找她,记得转告他一句话,“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她没有留给我任何解释。当我告诉狄兆荣我姑姑的临终遗言时,狄兆荣已经泣不成声。姑姑与狄兆荣分开后,在她漫长的等待中,一个笑就击败了一辈子,一滴泪就还清了一个人。一人花开,一人花落,那么多年来从头到尾,无人问询。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能忘掉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记忆。一个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隐藏得太久,时间太久了,人就会变得沉默,那时候,有些往日的情怀,就找不回来了。或许,当一段不知疲倦的旅途结束,只有站在终点的人,才会感觉到累。其实我姑姑一直都明白,能将一人一直坚守在心里做伴,实属不易。第二天,我陪着狄兆荣来到了承山上我姑姑的坟前。散淡的太阳懒懒地照在幽黑的大理石碑上,泛着冷冷的光。目光停格在生命的注释上,只镌刻着陈思如之墓,其他的没有只言片语。那墓碑上的红字还是我以前亲手所描,经过风雨的洗礼已经略略有点褪色。望着那一方墓冢,耳旁依旧荡着姑姑清灵的笑声,放目寻望,一片墓碑,独不见伊人踪影。我看着狄兆荣的背影哀叹: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有着太多的遗憾。人是那么的脆弱,现实又是那么的残酷无情,不论走仕途、游商海、做平民,不管曾经风光,曾经落魄,曾经平庸。富贵也好,清贫也罢,黄泉路都要走的。不记得哪位名人说过今天脱下的袜子明天是否还能穿上。花开必谢,人寿必终,倘若生命真能永恒也便无足珍贵了。正因为生命的可贵更应该好好把握,认真渡过生命中的每一天。诚然,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尽人意,有太多的烦恼。今天的快乐不等于天天快乐,一时的潇洒不会是一生的得意。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真谛。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彻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所以,无所谓失去,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那只是体验罢了。经过的,即使再美好,终究只能是一种记忆;得到的,我们就该好好珍惜和把握,然后在失去时坦然地告别。狄兆荣跪坐在姑姑墓前,手触抚着墓碑,嘴里喃喃自语良久,“小云,我来晚了,你怪我吧,是我说话不算数,辜负了你”一边念叨着,一边又恍惚想起了那深埋心底的久远记忆:小云给自己绣的锦帕,上面有一朵朵飘过的白云;小云给自己纳的鞋子,那紧密的线脚连常年做针线的阿婶都自愧不如;小云给自己做的点心,有芙蓉糕、绿豆蓉、香芋饺、芸豆沙那细巧精致让每个看到的人都垂涎欲滴。小云在他心中一直是心灵手巧、俊俏可爱、温柔秀美的好姑娘,他还记得她温软的拥抱,纤细的手臂,修长的十指,柔滑黑密的短发。记得她远山的眉、她狭长的眼、她殷红的唇,记得她的一切。年少时,他曾经为她写过一首小诗心恋形容她的美好:“眉黛春山远,发短未及肩。扭头含羞笑,回眸巧留恋。”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已成了永远的心伤,年少一别,终成永隔。人在旅途,有许多错过,痛断肝肠;有许多遇见,念念不忘。生命之于我们,只是沧海一粟,然而,却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聚散离合,痛苦欢笑,呐喊寻觅没有人知道那个最终的谜底。爱情,是一次命中注定的相逢,或驻足,拥抱;或擦肩,回眸,有些走过,很淡,很轻却很疼看着狄兆荣将额头抵在墓碑上,身体轻轻地颤动,我也慢慢地垂眸。我突然间就想到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曾经我很恨那个让我姑姑牵挂一生的薄幸郎,但是在知道狄兆荣就是那个人时,我又很茫然,我都不知道能怪谁。只能怪苍天作弄,让有情人不得善终。我不由地想到,如果狄兆荣回来找到了我姑姑,两个人终成眷属,像平常夫妻那样生活在一起,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否依然美好。会否和我一样,因为各种原因分手散场。到那个时候还不如现在他们这样,心里一直念着对方难以割舍的情分,一直到死都念着对方的好。没看到很多小说都只写到有情人终成眷属,却很少有人接下去写结婚后怎样,到老了又怎样,因为那些都落入了生活的俗套,难保有意外发生。但有时候又想,能在一起过总是好的,即使将来分手留有遗憾,毕竟曾经拥有过,聊胜于无。等年老时,回想起往事,会想起曾经一起的点点滴滴,会惊觉原来年少时的恩怨已经忽略不计。犹记得小时候看童话书,最爱看的是王子和公主结婚了,在美丽的城堡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对这样的结尾觉得安慰又满足,历尽了千辛万苦的情侣终于可以在一起,人世间没有比这个再美再好的事了。等到长大了,对爱情的憧憬又不一样了:爱应该是不指望报偿的奉献,是长久的等待,是火车上费雯丽带着泪的送别,是春花树下李察波顿越来越模糊的挥手的特写。凄怨感人的故事赚了我满眶热泪,而在离开电影院或合上书本以后,却有一种痛快的感觉,毕竟,悲剧中的美才是永恒而持久的。而狄兆荣和我姑姑的爱情故事更是让我坚信了:因为记忆永远保留在15岁的青春年少,所以才会有两情的缱绻,思念的长久。狄兆荣要我告诉他我姑姑的一些往事,我就将随着我长大的记忆一点一滴地告诉他,因为我的成长就伴随着姑姑的记忆。狄兆荣认真地听着我的讲述,眼睛盯着我,神思已经远去,又一次地落在了那不知名的地方。狄兆荣告诉我,他一直写信给我姑姑,只是从来没有收到过我姑姑的只字片言。我猜想那些信都被我太爷爷暗中收起并销毁了吧,所以我姑姑从来就没有收到过狄兆荣的点滴信息,我难以想象老一辈人的恩怨情仇,我连自己的事情都处理不好。听到我和姑姑感情深厚,一向交好,狄兆荣既欣慰又感激,“谢谢你阿欢,谢谢你替我陪着小云,谢谢你带我来到她的身边,你真是我的福星。”不知不觉在山上呆了一天,期间肚子饿了,我们只胡乱吃了一些我带来的瓜果干粮。天快黑了,我陪着狄兆荣下了山回到家。我爸爸虽然还很不待见狄兆荣,但经过我的一番解释,告诉爸爸狄兆荣的后续故事,爸爸也深深叹息,只说了一句:“真是孽缘啊”我爸爸觉得虽然狄兆荣和我姑姑有缘无分,但是他们的感情纠葛不是我们局外人所能领受的,我们也不能多做置评。而且随着五十几年的岁月流逝,物换星移人事全非,人老了,也看透了许多,看淡了许多。我爸爸倒是没有再责骂狄兆荣,对他也听之任之,就像家里来了一个平常客人一样地招待。大年夜,我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