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自家孩子是最好的,笑着说道。“看这孩子以后就是做大妇的,那样的话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可得仔细教教,至少会看懂各种契约,懂些通法,哪家没几个刁奴的,要是不教认字,被那些刁人糊弄的连累了去。这孩子可是个爽利的,做父母的总要多想想的。像这么好的女孩,真想也抱一个。”林琳赞着提了下,至于王家的事那是她们的事,不过真不想这么好的女孩子被耽误了。周夫人看到林琳真的很喜欢自家孩子,不由的也把林琳的话听进去了,觉得说的也有理,自家的孩子是怎样的,周氏自然清楚,自家孩子不是个怕事的,要是被哄了去沾了不该沾的就不好了,看来以后得找人私低下好好教导。林琳不知道自己的一番话被王周氏听了进去,要是知道的话,只怕就会觉的王熙凤的人生要改变了。王氏最近觉得很得意,虽然生的是个女儿,但是有老祖宗的重视,即使是个女儿也能为自己带来光彩,可况女儿的生辰是个奇好的。王氏让周家的去偷偷算过了女儿的八字,将来是个大富大贵的。王氏觉得女儿就是自己的福星,肯定能帮到自己的。大儿子有国公的教养,小女儿有婆婆的重视,府上中会是二房继承的。王氏想的乐,现在只好做好月子先,等出了月子再好好收拾那些欠收拾的。贾母知道大儿媳想让小孙子习武后,没有说什么。贾母不喜欢大儿子,经常在国公爷跟前提起小儿子和贾珠孙子,就是想让国公爷以后多为小儿子打算。大儿子自小就在婆母跟前长大,婆母去世后留了不知多少的东西给他,自己为小儿子打算那也是应该的,反正大儿子又不得自己的心意,连带着也不喜欢大房的,只要她们不碍着自己的眼就行了,至于她们的打算,贾母不想过问,只要她们不挡着小儿子的前程就好了。贾母知道国公爷很重视读书,所以才会花了大心思来教女儿讨国公的喜欢,让小儿子读书来取得国公爷的重视,大房这时候让小孙子去从武,能讨得了什么好。贾元春满月这天,贾王氏可是大出了风头,贾母亲自下帖去请了些老姻亲过来压场的,场面丝毫不比贾琏的百日席差。张氏想到贾母压着自己儿子的周岁宴,说什么不好连着大摆宴席,心里就不愿意为二房操办,知道王氏出来后肯定会惹事的,就借着人手不够让王氏那边的人来接手,好趁着这时间把王氏的人摸清楚,张氏清楚,还能继续掌家的日子不长了,只要以后能守好自己院子就好了。在大开宴席的时候,二房的后院可热闹了,四个孕妇全闹到了一起早产了。贾母觉的这是大房在搞事,在对自己的决定不满,不由的对那四个不喜起来,贾母不觉的王氏会在这时候弄出这事来抢大孙女的风光,要四个都出事只有大房的才有这个手段。贾母心里不喜就没有说话,王氏心里那个恨啊,可是也不想在这时候离席,不过不走不行,有一句话传出来,自己的名声就坏了。主子不出声,底下奴才也知道那四个怕是被厌了。张氏不知道这是谁的手段,想到这时二房的风头正盛,自己也好借着这事下来,就说让弟媳继续在席陪着就好了,自己先过去帮着看看。张氏到来后院后自然是一点错都不会犯的,请大夫,请产婆,抓药等等,事事都让人做好,让王氏的人想下手也不好找机会。当傍晚前面客人走的差不多的时候,王氏赶了过来,张氏粗粗交待了一下就想回去,没必要继续待着,刚转身的时候,就有婴儿哭声传出来了。这时候张氏反不好走了,只好继续陪着王氏。再等了一个时辰,先后都降生了,三男一女,气的王氏的脸都要黑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挺过来的,张氏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当听到有姨娘大出血后,看到王氏什么都不打算管了,就提示看了一下翠莲,翠莲点点头一切都安排好了。给二房添些乱还是乐意的,张氏怎么乐意看到姨娘们消失呢,早就做了安排,能救回来那是她们的运气。知道事情该结束了,就不再呆在这里,张氏不再看王氏的脸色告辞回去,今天可以看到王氏扭曲的脸色,也值得这趟了。随着安安的长大,林琳现在每天的活动量也增大了。安安已经会走路了,每天一个不留神就会跑到外面,让大家一阵好找。自从小家伙会说话后,林琳每天都会教安安跟着读些三字经百家姓,时间长了,只要心情好就会连着念出一些。林如海听到后还特地找了些幼儿启蒙的读物,有空就会过来读给安安听。安安的抓周礼很快就到了,在这之前,贾敏把身边的知夏秋雁急急的配人放了出去。林琳之前隐约听到了吵闹,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怕惊到了安安,就让林嬷嬷去看看。原来是贾敏要把身边的人放出去,正在哭求。林琳想怕是贾敏发现了什么要撵人出去,就让管家去看看,帮忙处理掉,要是冲撞到安安就不好了。安安的抓周礼都是贾敏一手主办,一大早小安安就醒了过来,乐呵呵的让大家打扮的像个福娃娃似的。林如海抱着安安向祖宗告示了一番,就出去接待宾客了。贾敏请了好些亲朋邻里,还有林如海的一些同窗同事,平时蛮大的中厅此时也满是宾客,当然贾府众人是最显眼的,有些人就经常围着他们说话。安安在女宾这边才露了一下脸,就被抱到男宾那边去了。当吉时到的时候,林琳再看到安安时,安安身上又挂满了许多小件,抓周观礼,人们多是送小礼物的。说完祝词后,林如海就把小安安抱上了摆满各种物品的大案桌,周围都安静起来,静等抓物什。也许是平时对读书多了,安安想要那书本怎么都不给拿到,一上了桌子,看到摆在桌上的书籍,安安就乐乐的直奔书本去,过程很快就结束了,安安拿到书本,乐呵呵的向周围的人摇着。林琳也很快就听到了大家的赞词,林琳虽然没有经历过抓周礼,但看到大家都这么热情,心里也很开心,乐呵呵的不管谁过来都赞上几句。作者有话要说:清明事多,下午才回到,失信于大家,心里感到十分的不安,只好在这两天多多补偿大家了。这期间想不到会有那么多的评语,有写的不好的,也请大家多多提出来,大大会努力改进的。下章会在这里补上些内容的。某小孩急急的爬过门槛往房里跑去,“奶奶,奶奶,又有小鸟来偷吃葡萄了。”某人,“不用着急的,小鸟总会过来的,咱们只要看着些总有葡萄是完好的。”某小孩,“奶奶,就那几串葡萄为什么不用东西藏起来呢。”某人,“小安安,有小鸟过来玩,不也是一种乐趣吗”某小孩,“可是小鸟让我少吃了很多葡萄。”某人,“所以,小安安以后要记住,你种出来的葡萄,不一定是你收获的哦,记得要与人分享哦。”某小孩,“知道了,安安会分给大家吃,可是葡萄好少哦。”某小孩看着葡萄架说。某人问,“是少了点,那该怎么办呢”某小孩,“知道了,让阿姨姐姐多多种就好了,这样安安就能够吃了,小鸟也可以天天来。”某人,呃是这样的吗呵呵,你也觉的吗第三十九章小安安一天天的长大,不知是否是林琳逗玩的多了显得特别的机灵调皮,对事物的好奇也明晃晃的显在脸上,不再是一脸的安静。不知是不是林琳的错觉,总觉的小安安对文字比较敏感,有哪个小孩子能安静的听上两刻钟读书的。林如海每天雷打不动的每天回来都要抱上安安读上一会书。虽然两岁的小孩不会有太长的记忆,但这时候确是开发大脑的最好时间,也就常常陪安安玩各种游戏。京城里的气氛已经微妙了,府里的要求也紧了很多,林琳虽然每天都在照看安安,但也感觉到了这种压抑谨慎。还好前几天林如海外放去扬州任同知的复批已经下来了,过上两个月就可以回江南了。贾国公这几天病倒了,林如海告诉林琳,想在回去前让贾敏多去几趟贾府。林琳想到这两年贾敏也变了很多,而且好像在儿子南下前贾国公就去世的,就让林如海有空的话可以多陪着回去。对于贾国公这人,林琳不好说什么,也许贾国公能活的久些的话,贾府就不会那么荒唐了。在贾国公房里,贾政正坐在贾父跟前陪贾父聊天,贾国公看到大儿子担忧无措的样子,觉得之前也许太过忽略大儿子了,这些日子贾代善越发觉得身体不行了,以前的旧伤一并发作,太医都委婉的提示了没法好转,为了不想府上乱起来,才让太医不要告诉大家的,越是感觉差了越是想把以后的事都安排好。看到大儿子眼里满满的担忧与无措,贾国公突然觉得之前对大儿子的指导太少了。贾国公从来没有想过把爵位交给小儿子,只是贾母天天提到小儿子很上进,想着以后小儿子的前程才开始多多关注小儿子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大儿子就疏远了。这个家以后还是要靠大儿子撑起来的,还好大儿子进取不行守成还是行的,大媳妇是个好的,大孙子被教的很好,是个有出息的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秀才,以后肯定是个有作为的,贾府到了他手中会保住祖上的荣耀的。只是可惜不是在身边长大的,不然可以好好指导交待一番,罢了,还是趁这段时间多多教一下大儿子吧,孙子那也让他回来好做些安排。贾国公没注意到贾政说什么,就让贾赦出去忙把府外面的事安排好,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又安排了两个老随从给贾赦。贾赦突然间觉得内心很激动,鼻子一酸,眼眶就圈满了激动的眼水,父亲还是很关心自己的,这点关怀瞬间就让贾赦的心充满了阳光,把以前的种种甩的一干二净。贾政看到父亲稍微提了一句就让大哥激动成这样,觉得大哥真是越来越成不了事,不就是一句话嘛,至于这样吗想想平时都不知得了多少奖赏,刚开始的时候好像是很兴奋的。贾政看到贾赦那个样子,心里就得意,父亲果真是如娘亲所说最疼的还是自己。贾政脸上虽还是板着脸,但眼里的变化哪里躲的过贾公的注意。贾国公不由的回想起以前的事情,难道自己真的太过于关注小儿子啦让小儿子起了别样的心思贾国公让贾赦出去,继续和贾政闲聊着。只不过这时候却有意无意的问了些问题,贾政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变化,还是象以前那样讨好父亲,要是知道了现在父亲在想什么,估计会马上找贾母商量怎么办的。贾国公让一个老嬷嬷到府上各处转了一圈,仔细听完老嬷嬷的话后,才发觉原来贾母是如此偏心于小儿子的,想到平日自己对小儿子的态度,怕是让人都误导了。想到平日里贾母经常挂在嘴边的都是小儿子,怕是都是有意这样的。贾国公想到自己的身子不行了,长长的叹了口气。手背手心都是肉,但这府上还是要交给大儿子的,怕是自己百年后,贾母的偏心会让大儿子难做,有些事情还是先做好吧,免的到时起兄弟纷争。贾国公把府里的老账房老管家请来,这两个都是贾国公的亲信,两人自战后就一直跟随着,对贾国公是十分忠心的。贾国公对他们细细的交待了一番,让他们马上开始布置,两人对贾国公都是说一不二的,几天过去很快就按照贾国公的要求办好了。为了贾府的将来,贾国公提前将府上的各项财产进行了清整,将自己手中的产业进行了分隔,明面上府里就只留了六成,另外的四成就让老管家他们继续管着,贾国公已经让老管家老账房走了,其实就是把他们安排出去,让他们继续看着那些产业。要是今后自己百年后,府上能正常分家的话,就让他们把产业交给贾赦;要是贾母偏心让大儿子难做的话,等大孙子成年后就让他们把产业交给大孙子;要是将来出了什么事府上败了的话,就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要哪天府上真败了的话,那些东西到了他们手上也只是会被糟蹋了。忙完那些,贾国公的身体很快就衰弱下来了。贾赦被吓坏了,父亲才开始关心自己,怎么能就这样病倒了呢,心里不由的害怕,就使着劲去各种折腾太医,连京城里有名望的大夫一个也不放过,一天比一天的期盼父亲好起来,看到父亲躺的时间越来越长,就天天派人去催让儿子赶紧赶回来。贾政看到贾赦天天这样折腾,外面一时传遍了贾赦的好话,不由的也紧张起来,担心父亲会突然间看重大哥。贾母找贾政细细的说了一番,才按下心里的不安,娘亲说的也对,临时抱佛脚那能这么容易讨得父亲的欢心,也不看看平时下了多少功夫才得父亲的倚重。贾政很快就心安回来。林如海看到岳父病愈发重了,看到贾敏整天忧心的,就不好把要回江南的事说了,要是到时岳父真去世还得服丧三月,就向上峰打了报告推迟两月再去扬州。这天林如海沐休,就带着贾敏和安安到了贾府。贾国公看着小外孙有模有样的背着唐诗,书香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