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的东西,可以更快更好的辅助哥俩儿学习做菜。阿东送来的这一掐子蒜苗,立刻就变身为一盘新鲜出炉的“蒜苗炒鸡蛋”,在场的阿东也有幸听取了“狗头军师”的指点,并目睹了男东家实施的整个制作过程。分出一把儿蒜苗清洗干净,葱花切好,准备鸡蛋两个打成鸡蛋液。先把事先打好的鸡蛋液倒入油锅内,翻炒成小块盛出。再倒入些油,放入葱花煸炒出香味,倒入蒜苗翻炒。蒜苗稍一变软,就将炒好的熟鸡蛋倒入锅内,均匀的翻炒至熟,加盐,盛出装盘。那种香味在这样的冬日里分外难得,阿东在品尝了一大口“蒜苗炒鸡蛋”之后,就立刻下定了向男东家学习的决心。什么男人家不能做妇人干的活儿,什么男人家不能进灶房动厨具的老传统,通通在这一刻被丢在了九霄云外,自家亲娘那手艺实在不能恭维,吃饭跟喂猪差不多少,为啥自己不也练一练这做饭的本事,最起码,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哎,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根本不需要拎着耳朵说教,潜移默化就诞生了一个新时期五好少年郎。“东家,我在小砖窑里也养了蒜苗儿,能不能带回家里去给我爹娘也做一顿好吃的”阿东满脸兴奋的隔着屋门询问。“当然能行那些你自己随意处置。阿东你这么办,今儿先把大砖窑外边的蒜苗收割一下,给李叔和卢夫人那边送些,再留一个木盒子的明儿捎到镇子上去,剩下的,就给所有的雇工都发一把儿,教教他们怎么炒,都回去孝顺一下爹娘去”阿圆吃的高兴,随手一挥,就把所有的蒜苗处理掉了,因为,很快就会有第二茬儿其实,阿圆还真没有提前预测到,自己的这一即兴提议,竟然能够引起迷糊阵和附近在砖窑上工的成员那么大的感动,然后,这感动波及到了他们的每一个家人。不但工钱发的准时优厚,还会为员工发福利,这可是一件稀罕事儿,何况这个季节,能吃到绿莹莹的新鲜蔬菜,那简直比地主老财家里还要牛气,各家各户的妇人家,恨不能可以把灶台搬到大街上去炒菜,让所有的人都艳羡一把,瞧瞧吧,我们家的儿子争气,做工的东家给发放的宝贝蔬菜,你们可没有三十个新员工也享受到了“高级待遇”,回家时的胸脯挺得高高的,路遇同村人,还要装作不经意的把那把蒜苗儿显摆一下,回到家里,自然又得到家人的一番叮嘱:那白家的女东家性子不好惹,但是最重情意,千万别做下对不起她的事儿。就一定能保住这份优厚的待遇。大家对砖窑外间的那些蒜苗更加呵护备至,只可惜,第二茬儿长出来,身姿就渺细了一些,第三茬儿,黄泱泱的蔫头耷拉脑,连腰都直不起来。这是因为蒜苗体内的营养都消耗殆尽了。好在更多的木盒子做了出来,各家各户的抽抽蒜瓣儿,都毫不含糊的带了来,种在了砖窑上。旧的凋败了,新的又长出来,在每一个可以安放木盒子的角落。都重新设计出了支架,雇工们自己想法子装订起来,分出十几二十几层,每一层,都留出了足够的高度让蒜苗生长。互相不会影响,却保证了大家伙儿的食用数量。最可喜的,女东家还就此又做上了镇子“千禧斋”的生意,定期送过去绿色蔬菜,李掌柜见猎心喜,把那些绿莹莹的蒜苗当做了“看家宝贝”。等闲客人都不肯炒一把给吃。李薇也吃刁了嘴巴,每天不吃点蒜苗就不下饭,干脆。绿柳抄呼着在夫人卧室以外的屋子里都种上了蒜瓣儿,她们家里的地板都是火炕,自然,蒜苗的长势也很不错。卢千总来时,也对这道菜赞不绝口。镇上的酒店生意火爆,不知内情的人根本弄不懂这是什么宝贝。那菜价儿,随便您要已经腿伤结疤,只是略微跛了些腿的阿圆,受伤后第一次走进砖窑,见到了一排排的木架子,和木架子上一个个的长木盒子,和木盒子里生长旺盛的蒜苗儿,忍不住心潮澎湃。雇工们的热情和智商实在让她吃惊,这形势不就是类似前世那些靠营养液养殖的蔬菜形式吗充分利用了闲置的空间,布置成一个个蔬菜养殖的暖房。阿圆得到了鼓励,就安排阿东在同样的木盒子里面又养殖了别的蔬菜,到底能长成什么样,她不在乎,尝试一下说不定就会有大收获。“东家,咱们开了春不是要修建一个更大的砖窑到时候,把外间也做得更大更宽,专门留出支架来,在天一开始凉时,就开始养殖各种蔬菜,那么,到了年根儿底下,就能有很好的收成,明年咱家的生意就能做的更多更好”阿东眼睛里闪着热情的光芒,对阿圆继续提议。能让员工把工作的地方当成“咱家”,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在贾师傅和阿东小五他们这些小管事的带领和监督下,所有的蒜苗长得精精神神的,每次分享收获都有条不紊,从来没发生过争抢偷割事件。这其中,还有不少是员工们自动从家里带来的蒜瓣儿做种儿,也没有人特意要求多给自己一些,阿东他们却注意到了这种情况,谁为这个集体奉献的多,就会明明白白的宣布原因,多分给那些无私的人。阿圆对这个手下格外器重,在巡视了一圈砖窑的进展情况之后,就把分发职工福利的工作正式交给了他,第一个要造计划的,是今年过年要发些什么,怎么发,才能真正激励到那些为砖窑厂献力献策、任劳任怨的员工。女东家对自己的事业进展非常满意,虽然现在天寒地冻,砖窑厂的红砖还都在自家码放着,但是,她心里很清楚,只要春暖花开,这些码放的整整齐齐的红砖,就都会迅速变成银子,“哗哗”的流进自己和李薇的腰包。还有最震撼的杀伤武器琉璃砖呢不卖到天价,阿圆绝对不可能出手可是,这些还不是最让她惊喜的,当推开灶房的门,见到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正在左手执一个“炒勺”,向上一抖一颠,“刺啦”,翻起的菜品及汤汁里的“油雾”与火苗接触,将火引到勺里,酸酸脆脆的土豆丝味儿迎风扬起,土豆丝完完整整又落回锅内,她真心惊呆了。什么时候开始,自家男人自学成才,还能“掂勺”“勾火”了当我们炒菜的时候,翻炒时让炒勺里着火是烹饪的一种技巧,俗称“勾火”。出现“勾火”的时候,必然要用到“颠勺”,“颠勺”主要是在“勾火”的时候用,需要用到这种手艺的菜品,通常需要短时间的极高温度,做出来的菜品味道厚重,颜色较深。“颠勺”,是厨师上灶烹制菜肴时运用的一种勺功。去颠的时候,以腕力为关键,先用拇指发力将锅略往怀里拉动,然后用其余四指将锅略向前送,边送边顺手向上一扬,锅内的菜肴便离锅翻身,以锅寻菜将锅向上一接,便完成了全套动作。可问题的关键是,白老大原本只有做拉面的基本功,绝不会有名师指点如何做菜,为什么在阿圆养伤的这二十几天,就独自锻炼出了这样一套本事了呢阿圆目瞪口呆,脑子里一片混乱的时候,白老大已经把酸辣土豆丝出锅装盘,这才笑望阿圆:“媳妇儿,再炒一个麻婆豆腐行不行老二才磨好的豆腐还热乎着呢,法子也不用你再教了,我记着哩”他家媳妇儿那脑子简直使不过来,杏核眼儿瞪得溜圆,结结巴巴的追问:“承光,你跟谁学的做菜颠勺”“跟谁学的媳妇儿你忘了,跟你学的啊这不都是你在那儿说了,我们再学着做的吗颠勺是啥”白老大照样憨厚的不行,可是,这憨厚的小样儿,怎么就让人越看越欢喜了呢阿圆比划了白老大刚才的动作:“喏,就是这样,手腕子一抖一抖的,把锅颠起来,跟谁学的”实在是太纳罕了呢自古“高手在民间”,说不定白老大就有了什么奇遇,一个身负高超手艺的白胡子老头,把一身绝学传给了他,要不然,怎么会这段时间的饭食越来越好吃香甜白老大再次抖了抖手腕,明白了,很奇怪的看看阿圆:“上次你在千禧斋做蒜爆肉片,我看着,那些肚子大的大师傅,就都是这么炒菜的,火刺啦刺啦的烧着,那菜味儿就特别好闻,我还以为炒菜必须那样才行。”s:12月第一天,先发四千字章节酬谢昨日投票的亲,感谢书友100224221240258、奇迹一生123、wdid007、顺顺666、ong080530、afra128的粉红票,感谢jansa的香囊打赏伴随了寂寞一个充实的11月第一百三十五章 亲亲老公阿圆此刻,对自家男人就只剩下了钦佩和赞叹,自学成才有没有天造奇葩有没有就凭这“颠勺”的本事和炒菜的香味儿,姐决定要去爱这个男人白老大一定想象不到,自己娶来的这个难缠的女子,紧锁心扉那么长时间,一朝不攻自破,竟然就为的是一个动作,虽然,这动作自己也觉得英俊无比,把菜品颠散了十几次才练成的。阿圆的声音开始“嗲”起来,她斜倚在门框上,小嘴巴嫣红开启:“承光,不是所有的菜都要用到这样大幅度的颠勺,多是在制作扒类菜和烧类菜时运用,烹制过程中一般翻动23次就可以了,要不然,你那手腕子得多累”就差追加一句:“奴家是会心疼的啦”。白老大也被媳妇儿那话里的黏糊劲儿给瘆住了,手里的炒勺差点儿给丢了:“没没事儿,我手腕子最有劲儿了”。结果,那一盘“麻婆豆腐”就此破了相,没办法,受宠若惊嘛据说,要想留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现在正好反过来了,小女人的心和胃,都被男人抓住了。小夫妻俩开始了新的一段柔情蜜意好生活。只可惜,伴随着这段新生活的,还有每年例行的挖河运动。第一场雪已经融化干净,地面可以通行,天气也有了点回暖,这次挖河近几天不会太遭罪。李叔做了里正,自然迷糊阵的待遇全改,不需要谁嘱咐,就对白家会百般照顾,今年,根本没摊派到白家任何名额。据说,李叔义正词严的回答质问的村民:“白家几个小子去年一下子就去了三个河工,前年去了俩儿,怎么你想学不但今年再也轮不上他家出人,明年、后年、大后年,都不会再让他家出河工”相反,那些跟原来的里正关系不菲,年年没出过一个名额,也用不着捐钱雇工的人家,这一次都被摊派到了。根本用不着罚你家多出几个壮丁,每家摊一个,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迷糊阵的天。真的变了,老里正家里也一视同仁,不得已拿出了钱财自己雇人顶替,他家雇人可难,到最后。硬是花费了六两雪花银,才勉强逃开了第一次做河工的命运。砖窑上也很是离开了十几个雇工,大部分倒是留下了,庄稼人家里儿子多的,大都不舍得这份薪水有损失,深怕再回来时。那个坑儿被另外的萝卜给占去了。阿东是家里的独子,孝顺娃子又舍不得让老爹去做河工,才刚刚一犹豫。阿圆就帮他出钱摆平了,让一家人都感动的热泪盈眶。无论哪个时代,最缺少的都是人才,最宝贵的都是人才。虽然阿东没有学富五车,也没有力大无穷。但是在他和贾师傅和小五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继红砖和琉璃砖之后。又研发出红瓦与琉璃瓦,经过就在员工餐厅房顶上的排放测试,非常成功,此刻正有条不紊的烧制着。只不过,每一个试验的成功的背后,都会有数不清的失败与汗水,砖窑厂的砖摞分成两大部分,成功的,与失败的相对码放,就是每一次辛苦试验的见证。贾师傅每次看到那些稍有瑕疵的作品就会摇头叹息,天知道,这个时代没有温度计,对温度的把握只凭经验,稍有闪失就能毁了一炉砖,失败的产品竟然比成功的红砖还要多,带沙眼的歪半个身子的砖摞明显气势恢宏,不容人忽视。新的砖瓦烧出来,还需要大量的地方码放,这些残次品不但碍眼,还会加长雇工们行走的距离,绕来绕去的多么麻烦这个超级浪费的问题,竟然被白老大解决了。除了琢磨做饭,帮帮白老二的铁器作坊干活儿,对于家中地下的泥泞黏土,他也很是费脑筋儿。只要稍稍的一场雪雨,就会到处都是黏黏的烂泥巴,怎么走都绕不过去,脚底下总跟坠了多沉的重物似的,让人很是糟心。真难为那些砖窑的雇工是怎么每天来上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