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的少年儿郎,醉的熏熏然的,见到阿圆就是一个趔趄,然后“呜呜嫂子我是白家的骄傲”的哭唱起来。还指望着他来侍候一下白老大换身干净衣服呢,得,他也得让人侍候。两个白家的男人摆在一张炕上,一个烧的脸面黑红,一个醉的胡言乱语,偶尔说到气愤处,还抬起腿来踹上几脚,倒是替阿圆解了些恨意。“小老二”久等着叔叔做教习,却始终没见人影,于是终于忍耐不住情绪,高声嚎哭起来。另外两个跟哭的是助阵的,虽然他俩其实一点也不盼望着增长知识。“抱到外面转转去吧,碧儿兰儿,给他们穿的暖和些,养殖场那里看看小动物去。”阿圆隔着窗子嘱咐,心里觉得有些乱,不是一般的乱。还真的,现在不是一般的乱,更乱的,还在后头。大黄喜悦的叫唤声,不知道来的是哪一位亲人,勾起了它的记忆。“老二赶回来了”这是阿圆第一个蹦到脑海里的信号。可惜,不是。站立在白家院外,局促又难堪的汉子,是白老三。满面尘灰色,一身褴褛衣,垂头又丧气,背着包袱皮。这就是此刻那个曾经意气风发能识字能拉面的小伙子的写照。“嫂子,我想看看孩子看看大哥和阿采莲”。嗫嚅的声音里面没有底气,似乎,自己有权利把人家撵出去一样。事实上,咱怎么有权力这个家,跟自己,细论起来,真不一定就有关系。经历了这么多,似乎,现在也没有什么可以记恨的东西了。阿圆摆手,护卫大开了门,让这个陌生的白氏兄弟进门。采莲站在屋门口,再一次,眼泛泪花儿。曾经那么和谐美好的一家六口人,如今,相处起来竟然有说不出的别扭。“我去看看孩子们。”阿圆裹紧了狐裘的披风,循着孩子们的声音。深入到养殖场,留下充分的空间,给四个亲兄弟兄妹们沟通交流。遭受过大火焚烧的养殖场,现在,几乎看不出痕迹,经历过一个春天之后,艾草又疯狂的成长了起来,即使在冬日里枯干凋零,也证明着。只需要一场春风吹来,它们,就会重生。鸡群被围在低矮的栏杆内,足够大的活动范围,欢天喜地的跑来跑去,并没有冬日肃杀的滋味儿。奶牛悠闲地在散步,它们的队伍越发的壮大了,老老小小,足有近十头的样子,阿英爹掂着铁锨在后面拾掇卫生,老脸红扑扑的。是冻的,或者是高兴的。“东家来了三个孩子去那边看猪了。刚添的十几头猪仔儿,个头可不小,俺就琢磨着,咱家这猪场,还得扩一下”。阿英爹是个擅长养猪的,自从建起来猪场,就尽心尽力的侍候猪祖宗们。转眼间,已经有了二百头的规模。超过了李柱子的羊数。因为精心打扫着,那味道也不太重,猪场里面,果然传来孩子们的“啊猪”的学话儿的声音。阿圆觉得,孩子学说话说的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跟他们说话的人多,至于小老二的爱认字,那肯定是因为阿偏爱他,经常抱着小娃子看书认字培养的习惯,遇到门匾之类的,就习惯性的教一句,结果自然就成了现在这样。喝百家奶长大,长途旅行习惯了的孩子,再加上打小不肯窝在室内,丫鬟小厮护卫的一群群的领着去玩,想不长见识都不行。李薇那么受打击,甚至开始怀疑宝儿的智商出现了问题,其实,跟三个福娃相差的,只有户外的见识罢了。一味儿的把孩子憋在屋里,怕风吹怕日晒,睁开眼就是奶娘或者亲娘,顶多再添几个小心翼翼的丫鬟,连卢府都没逛荡遍,怎么可能跟擅长旅行的娃娃相比阿圆站在猪场门口,看着几个丫鬟和护卫跟孩子们讲解着有关猪的各种知识,这个插一句,那个接一声,按照阿圆嘱咐过的,不用管孩子们听懂没有,只要他们不嫌烦,就随意说下去。李薇要是在这里,阿圆一定会说:“你看,没有长辈指导着“你应该这样”“你必须那样”的情况下,孩子们也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了”。李柱子搓着手站在不远处,看着阿圆翘起的嘴角,不敢上前打扰。直到阿英也出了屋,扶着门框喊了一声:“柱子,还让东家在外面冻着呢”“嘿嘿,嘿嘿东家,您屋里坐坐,阿英想跟您唠嗑儿哩”李柱子面红耳赤的发出邀请,他舍不得让大肚婆出门找东家,又觉得让东家去自己家有点不符合身份,听说,郡主的名头很大,实在是,怕东家不高兴。好在,回到当初生产三个孩子的地方,阿圆没有感觉到不舒服,反而感慨万千。“阿英,当初要不是你留在这儿,我这条命还不一定能捡的回来,三个孩子更甭说了”“东家福大命大,三个福娃儿更是老天保佑着的,没有俺,也肯定没事儿。”阿英手里还没忘准备好的衣物,都是手工缝纫给三个孩子的,贴身透气的棉布袄裤:“俺听小五说了,东家会回来过年,就估摸着尺寸给三个福娃做的衣服,村里人都说,俺帮福娃接过生,福气也一定跟着俺呢”勤劳善良勇敢的女人,老天爷怎么敢不给你福气阿圆抱起了衣物,喉头有些哽咽:“阿英你放心,有福气的日子还在后头,你一定会平平安安生几个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快快乐乐过一辈子,肚子有动静了,一定叫柱子喊我,我也帮着你接生”“嗯俺一准儿喊东家来,柱子说好了两个稳婆,东家再陪着俺,俺就啥也不怕”两个女人对着脸笑了,生死之交嘛,就是这么简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s:感谢秋千荡漾的粉红票,感谢izzie110的打赏。奉上第三更,深以为,有脸面求个票啥的了,那啥,都别客气了,粉红啦推荐啦砸一些些吧,温暖一下寂寞的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地界再领着三个孩子逛荡到砖窑,专门查看了一下护卫们居住的宿舍,还好,干净整洁。与贾师傅毗邻的一处宅院,目前空置着,原本想给小五或者阿东的,结果两个人都有家在迷糊阵村里,爹娘老婆的都舍不得老院子,反倒是空下了。阿圆喊人开锁,大致的查看了一下,下了决心:“就这儿吧,重新打扫布置一下,火炕烧起来,今儿晚上安歇在此。”丫鬟护卫们一起动手,分出几个人去白家院子搬自己的东西,灶上也点了起来,炊烟升起,就很有一番家的样子了。“这边放不开的家伙什,送到卢夫人那边的大院子去,叫那些小厮仆妇们经心些。”如此一来,就不需要再挂着恶女人的名头摧残白家兄弟了,那个家,其实已经算不上是自己的领地,只有砖窑厂,从起初就是齐阿圆的所有,每一寸犄角旮旯,都是。丫鬟们手脚利落,最先拾掇出来的卧室也盘着大大宽宽的火炕,温度也上来了,再铺上刚刚搬回来的被褥,阿圆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的躺倒,三个孩子也脱了鞋子,在炕上跟母亲玩耍。贾婶儿来过一趟,大概是想规劝几句的,阿圆根本没出屋子,让人说睡下了,现在,她不想再听什么对与错的话。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无论发生过什么,对于夫妻,外人都要拼命的劝和,不会劝离。不像前世里,办张离婚证,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极限。丫鬟们也很乖觉,这里距离砖窑更近。什么蔬菜都摘取的方便,午饭做得很快,都是阿圆最喜欢的口味儿。把张大山叫进来,安排了一个新职务临时管家,所有外事交涉,通通自行料理,不要来烦郡主就可。这小子是个人精,很快就琢磨出来了郡主的意思,哭哭啼啼的采莲上门,都没让进门。白家的人丁已经长大。早就可以独立应对生活和生存的各种问题。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待三个孩子,其实,都没有什么关系。最小的阿文。如今也成了官身,足以护佑白家所有兄长和姐姐。自己这个长嫂,已经完成了任务。阿圆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深觉得轻松无比。现在,只需要眼看着自己的三个孩子慢慢儿长大就好。既然,孩子入了迷糊阵白家族谱,那就得在此地给儿子们留下些扎根的家业来,砖窑厂的红砖要按成本价售出了,那么。就要从新的思路着手。扎根么,还是得扎在土里。迷糊阵是个神奇的地方,当初应对外村人围攻时,玄妙的烟雾笼罩着,就跟人间幻境一般,对这块土地,那时候甚至感到了敬畏。阿圆的思路,从砖瓦挪到了蔬菜,转而,凝聚于已经在枝头结成拳头大小的或青或红的狼桃西红柿上面。当初,曾经在心底嘲笑白承光心心念念的只有买地,从土里刨食,几乎是每一个农家出身的泥腿子共同的渴望。现在,是不是年纪大了,也开始觉得,拥有土地才是最踏实最安稳的途径呢或许,是皇帝封赏的五百亩田地,唤起了自己骨子里的渴望张大山又被唤了进来,这次的任务是,找到李叔,打听一下目前可以买到的田地亩数,郡主要在这里给孩子置办家业。这是好事儿啊这说明郡主大人真心拿迷糊阵当家了,原来只是办砖窑厂养殖场,说实话,老百姓的心里总觉得不太靠谱,就跟随时就会拔腿离开一样。可是,置办了田地则不同,老辈子的人就觉得有自家田地的地方才算是家园,光房子,不算。里正召集了长老们商议,到了晚饭前,已经归拢出了一百亩良田的地契,位置在最集中的地方,各大姓氏的长老共同操作的,保证了良田的质量和位置的统一。都知道郡主虽然脾气不好,但绝不小气,这不,各家各户都得到了不少银钱,比卖给别人挣得可是多的多既然要种地了,就像个种地的样子,巡视一下范围,丈量立桩界,张大山带着几个庄户出身的护卫就忙活开了,此时正值寒冬,地里大部分都是冬小麦,杀青可不行,只能等夏日收割之后再重新安排章程。至于剩下的闲田,就需要打理出来,等开了春,主要种植蔬菜。阿圆的家里,现在只有阿文可以随意出入,作为“小老二”的启蒙老师,他的地位不可撼动。这小子也精明,打小跟着阿圆长大,哪有什么还不明白的阿圆搬出来,他就老老实实的再不多话,只在闲暇时会过来抱抱孩子,做“小老二”最喜欢的事情认字。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更别指望自家的凡胎俗子能长成一个样儿。阿圆常常看着“小老二”乐呵呵的把阿文想要的字拣出来,然后得到表扬,身子像大鱼一样扭动表示兴奋。可是偏偏另外两个不以为意,你要是抱到那摞纸上去,他两个也很兴奋,下手就撕,也高兴的“嗷嗷”叫。阿圆的起居室,找不到任何书画的痕迹,只有一张一张的大字,一行一行排列在墙面上,用于“小老二”的复习,桌案上才是最新书写的,要等辨认完成,才会转移到墙面上去。郡主府的护卫们总是很骄傲,认为“二少爷”就是最聪明的,可以称作“神童”。老师阿文自然也是这般想的,对于“小老二”这个弟子的成就,非常期待。只有当娘的阿圆撇嘴,在她眼里,文字跟图画没什么大的区别,前世的孩子们也能在这个年龄认识不少图画上的动物,事实上,只不过是由栩栩如生的一只牛,演变成一个文字“牛”而已。不过,看看“小老大”如今的惫懒样子,还真是担心被弟弟抛下的太远,阿圆也开始用功,没事儿时画了一张张“看图识字”,也张贴在墙上,主要用于“白展鹏”的进度。至于“小老三”宋好好,完全就还是放羊式的教导,黑丫头只对漂亮的色彩装饰感兴趣,没事儿拽一根丫鬟的簪子,薅一朵头花,就再也不肯归还,只能等熟睡了以后,再完璧归赵。这几天加了一个新毛病,早上起床得挑衣服穿,你拿的不合心意,就使劲扭动着身子不配合,谁要是坚决把“丑陋”的衣服套在她身上,那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哭叫的连老白家的人都能听得到。就目前估计,宋好好长大以后,肯定比白彩莲还要臭美一千倍。绿柳带着孩子终于赶了过来,本来想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