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国师> 分节阅读 7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74(1 / 1)

宫中还如何立足”“可那郑姑娘”宫人说了半句才猛然发觉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赶紧闭了嘴。贤妃低头半晌,悠悠地道:“她若不能进宫,才是她的福气呢。”选红宴那日,老天颇做美。天蓝如洗,万里无云,御花园里那几棵百年老桂花开如繁星,香飘十里。桂花树下设了茵席,一众过了二选的秀女各自精心打扮,前来赴宴。贤妃穿着桃红色宫装坐在太后下首,含笑对秀女们点头寒喧,手在衣袖里却握得紧紧的。贤太妃坐在太后另一边,也是满面欣喜地瞧着这些花容月貌的女孩子,暗地里琢磨着哪几个是皇上要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个看起来是温柔贤惠的。皇上很够意思,允许玉兰将名册抄录了一份拿给贤太妃,还给了一点儿外头打听来的消息:譬如哪个女孩儿在家里不得宠,但因此十分坚强能干;哪个父兄俱为官,然娇养太过有些跋扈;哪个母亲贤惠,教养得宜善于理家。贤太妃拿着这些消息,只觉得心里大定跟着皇上果然不错的。虽说是太后和贤妃主持的选红宴,入选秀女也早内定了,但齐峻怎么也要走一趟才像个样子。他在延英殿批完了折子,看看外头天色,便起身道:“去御花园。”想想这样的好天气,桂花又开得好,便顺口加了一句,“着人去观星台问问国师,愿不愿去赏赏桂花。”冯恩自然差人去不提,齐峻便带了人往御花园来。只是才走到一半,就有个内监慌慌张张跑来:“皇上,皇上出事了”“胡说八道什么”冯恩连忙上前低声骂了一句,“有什么话好好说”那内监也发现自己说的不好了,连忙自己抽了自己两耳光,才又道:“郑秀女在荷花池落水,被三殿下看见,让内监救了上来。”“郑秀女落水”齐峻眉头一皱,“怎会落水”御花园里荷花池有好几个,可好端端的,谁会落水更不必说今日本是选红宴,秀女们但凡有点脑子的就会离着水边远些,如何会落了水内监战战兢兢地道:“三殿下身边的内监抓住了推郑秀女落水的人是,是皇后宫中的大宫女翠竹。”这才是他惊慌的原因啊。“皇后宫中的大宫女”齐峻缓缓重复了一遍,忽然问,“那么郑秀女本该在席中坐着,为何会去荷花池”“这”内监脑子都快吓成浆糊了,半天才想起来,“是了,贤妃娘娘说日头有点儿晒,让秀女们若觉得热可以随意走动。”贤妃娘娘也奇怪,设席不设在桂树树荫底下,说是离得太近反而不好赏花,倒设在草地空处。虽说已近中秋,可正午的阳光仍旧有些强烈,秀女们都是涂脂抹粉的,晒出了汗脂粉哪还好看,一得贤妃娘娘的话,可不就四散开去了么。齐峻意义不明地笑了笑:“去观星台。”这扫兴的选红宴,不去也罢。选红宴草草结束,贤太妃在自己宫里看着儿子有些吃惊:“你要选郑氏做正妃可那是你皇兄要挑中的人。”“现在皇兄已然不能挑她了。”三皇子从前是毫不起眼的,他几乎是在宫里悄没声地成长着,如今已然是英气勃发的少年人了,“虽然救人的是内监,可是毕竟儿子在旁边,她救起来身上湿淋淋的,已被儿子看见了。这不算失节,可是若想入宫为嫔妃,却是万万不能了。”“那也是皇上的事”贤太妃有些不解,“你这会儿避嫌还避不过来呢,何必凑上去。”“郑秀女出身不高,可皇兄为何要挑中她,母妃您想过没有”“因她貌美贤惠”三皇子摇头:“母妃您看皇兄是耽于女色之人吗”贤太妃也摇头。若真是耽于女色,早就选秀充实后宫了。“儿子大胆猜测,皇兄选她是要分薄平王妃的娘家。”三皇子目光闪亮,“如今不管是谁做的手脚,郑氏是必不能入宫了,皇兄就失去了这个机会,而郑氏一门又暂时再无适龄女子。倘若儿子这会儿去向皇兄请旨立她为正妃,儿子跟着皇兄,郑氏的父兄也就要跟着皇兄,其效果也差强人意。”“只是,那是你的正妃”贤太妃虽然觉得儿子这个想法非常英明,可到底是替儿子可惜。三皇子笑了:“母妃当时不曾看见,郑氏性情坚毅,虽将没顶,但捞起来之后竟不啼哭,若是做了正妃,必然是儿子的贤内助。何况儿子也听说,郑氏之母素有才德兼备之名,有其母乃有其女,想来郑氏也不会错。”他有几分感慨:“母妃,观皇兄继位后所为,实乃明主。论私,儿子无平王之能,亦无谋逆之心;论公,儿子当效忠皇上,如今,这是个机会啊。更何况郑氏亦不是不堪之人,且儿臣此时请赐婚,于她亦是施恩,何愁将来她不对儿子倾心相报”“好。”贤太妃也不多做犹豫,当即拍板,“你大了,自己能拿主意了,母妃从此往后,都听你的。”三皇子欣然起身:“那儿子这会儿就去求皇兄赐婚。”“皇兄”这会儿正在观星台里呢。外殿上,正跪着赵镝。“把这个拿给国丈看看。”齐峻的声音从内殿传出来,片刻之后,冯恩拿着一张纸出来了。赵镝接在手里看了。他是武将,也就是识字而已,但这纸上的东西写得浅白,倒也不至于看不懂。只看了一遍,他的冷汗就下来了,因为上头正是他的女儿如何逼迫宫女将郑秀女推入荷花池的口供。“皇上,这,这宫女只怕是诬陷皇后”谋害秀女的事儿,往小里说也是个嫉妒,这乃是七出之条;往大里,秀女是官家子,这按律是要赔命的。“再给国丈看看这个。”冯恩又捧了一张纸出来,赵镝看完,这下是连跪都跪不住了。因为上头是他的老妻将那宫女翠竹一家拿捏在手心里的证据。两张纸略一对照,赵镝就知道完蛋了。“皇上,罪臣教女不严,管家无方,请皇上治罪”赵镝痛哭流涕,“只求皇上留罪女一条性命,留臣妻一条性命”再抵赖也无用了,皇上可不是先帝那样的糊涂人,与其抵赖,不如老实认罪,自己的官位封号也不要了,可是他就这一个女儿,还有数十年的结发妻子,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她们死哪。万幸郑秀女没死,若是死了,这事儿就全完了。“国丈起来吧。”半晌,内殿才传出齐峻的声音,“朕知道,此事国丈是不知的,皆是内宅妇人所为。”赵镝哪敢起来,仍旧跪伏在地连连磕头。齐峻站在殿门处看着他:“为了国丈的颜面,朕不会废后,只会将她禁于紫辰殿。至于赵夫人国丈若想留她一命,就带她去西北吧。”赵镝如蒙大赦:“臣这就启程去西北,只做一阵前卒,誓死为皇上镇守西北,不死不归。”这比流放至少好一些。“国丈还记得西北那场大雨”齐峻淡淡道,“国丈骁勇,但失去冒进,朕盼你此后查漏补缺,扬其所长,在西北立一场功劳,也教后人记着。”“是”赵镝也不知自己是感动还是愧疚,只觉得涕泪纵横不可遏止,“臣谨记皇上教诲,誓死效忠”70、求子正烨三年和正烨四年过得都很平静。正烨三年九月,三皇子被封为晋王,封地山东,并赐婚郑氏女,前往就藩。郑氏女之父因此得以被擢拔,任工部侍郎。同年十月,皇后卧病,御医断其应静养,紫辰殿遂封宫。皇后之父前往西北任将军,听说兢兢业业,可为三军表率。次年正月,孟太妃薨,念其生前服侍先帝有功,升其父为兵部尚书。这两年风调雨顺,唯一令人不满的,就是后宫里嫔妃虽然多了不少,却没多出一个皇嗣来,倒是晋王那边,才成亲一年就生下一个皇子。这可是皇长孙,皇帝一高兴,就允了他将贤太妃接去藩地,以便“照顾皇嗣”。“还是没动静”太后看着面前战战兢兢的御医,只觉得头疼,“合宫这些嫔妃,一个有身孕的都没有”御医也发愁着呢。这两年合宫从皇上到嫔妃,乃至宫人们都没有什么大病,按说御医院该是轻松好过才是,可是太后整日里都问他们要什么补身生子的汤药,几乎每个月都要召他们来问问为何无嫔妃有孕,简直像一座大山压在众人头上,抬都抬不起来。可问题就在于:无论皇上还是嫔妃们身子都还康健,不管从哪一边看,都不该两年毫无动静才是。“下去吧下去吧。”太后丧气得要死,连御医都不想多看一眼,冲着他的背影啐道,“一群无能之辈,只会吃饭”“太后”一个小宫人从外头进来,一看太后脸色,到了嘴边的话顿时结巴起来,“山东,晋王、晋王送来奏疏晋王妃,晋王妃又有孕了。”这话简直是火上浇油,太后刚把茶端起来,哗地一声全泼了。晋王就娶了个正妃,尚未纳侧妃,可瞧这架势,是准备三年抱俩。相形之下,齐峻的后宫简直都是一群不下蛋的母鸡“皇后”太后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晋王妃如此能生养,若不是当年皇后干的那蠢事,现在高兴的就是自己了太后越想越气,大声道:“传话给贤妃,皇后今年夏日用冰减一半”白白让自己丢了两个皇孙,她倒在紫辰殿里过得逍遥自在“太后,不能啊”芍药如今也快到放出宫去的年纪了,说实在的,她还真有点担忧太后,年纪渐长,脾气也渐长了。虽说是后宫之中第一人,可就怕她一怒之下又做出什么违背了皇上心意的事。“太后,陛下亲口说过,皇后封宫,份例不可缺,她还是皇后啊。”再说,国丈大人还在西北兢兢业业守卫边关呢,就是冲着有这么个爹,皇后做的事儿也不能大白于天下。“哀家这是造了什么孽哟”太后老泪纵横,“当初皇上怎么就看上她的”芍药不敢说话,心里却暗暗地想:皇上当初虽然挑中了赵家有个领兵之人,但也跟太后叮嘱过,让她好生观察一下赵月的人品,结果太后将这话当成耳旁风,如今闹到这样子,太后也有一份责任呢。皇上如今这样处置,不撕破两家的脸面,才是最好的。太后擦着眼泪还想再抱怨几句,已经有小宫人进来传话:“承文伯夫人舒王氏来给太后问安。”舒王氏就是贤妃的母亲。如今舒父因贤妃封了承文伯,其长子在荆州任知府,正就近盯着蜀地的平王,也算是得力之人了。太后听说舒夫人来了,便也揩干眼泪叫请进来。舒夫人跟贤妃生得甚像,只是年纪长了些,瞧着更富态。进来先给太后行了大礼,又问过太后和皇上的安,之后三言两语的,就扯到了后宫无子的事上:“臣妾今日入宫,是有个生子的方儿想进献皇上。”“生子方”太后皱了皱眉。这两年来献什么生子求子的汤药丸药之人就没断过,都说是从什么隐世神医手里得的,或者是家传秘方,结果呢经御医院的人看过,没人敢给皇上吃。当然了,这些嫔妃们私下有没有吃就很难讲,反正至今后宫里还是没人有孕。“是。”舒夫人满脸笑容,“这个方子,臣妾家中亲戚亲自试用过,臣妾长子在任上也找人试用过,这两年间,用过此方的五家人家,皆生了孩儿,四男一女,年纪最大的一个,半月前过了周岁。”太后登时来了精神:“果然如此”这年头也不是说生了孩子就行的,还得能养得大,一般认为孩子能活过周岁,差不多就算站住了。这生子方五家用五家有孩儿,且是四男一女,简直就是灵验无比了。“臣妾岂敢欺瞒太后”舒夫人正色道,“臣妾家中早得了此方,只是恐其诳人,未敢遽然进献。如今这五家人家,皆是成亲多年未孕,由男子服食此方,多则一年,少则三月,家中妇人均有孕。直到如今孩儿都生了下来,且有一个过了周岁,臣妾才敢前来。”太后喜得眉开眼笑:“好好好,这方子若真能奏效,哀家要重重赏你。”“臣妾一家只是尽忠,不敢贪图太后赏赐。”舒夫人也高兴。贤妃如今在宫里地位虽尊,却没个一子半女,眼看着这年纪就渐长了,本来容貌也就平平,更比不得年轻小姑娘鲜亮,听说皇上的恩宠也淡了。新进宫的秀女们位份在逐日上升,若是贤妃一直没个孩子,将来可不是晚景凄凉么。送走了舒夫人,太后乐得只差手舞足蹈,好容易盼着齐峻散了朝,立刻叫人请过来,得意扬扬将那方子说了一通:“从前那方子,只怕是假的,反伤了你的身子,都不敢用。如今这个,是实实的有用,这才能献上的,贤妃家里也算是忠心的了。”齐峻拿着那方子看看,没接话。贤妃在当初郑秀女落水一事中扮演的角色,太后是不知道的,齐峻也不曾跟她说。因太后心眼儿太浅,贤妃这等推波助澜的手段太幽微,要向太后解释也极费力,何况连齐峻自己都没有实证,说也无益。只是他是个诛心之人,既然知道了贤妃有这等落井下石的心思,又如何还会再亲近她若不是后头选进来的秀女是为分化前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