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字让霍老太太眉头皱了一下,随口就道:“怎么订了个庶出”湖阳郡主却显得有些不耐烦,只是道:“张三姑娘我看着十分喜欢,娶妻当娶贤,翰林家的女儿门第人口都没得挑。”这老太太天天操心不知道操哪里去了,侯府的庶子说起来好像很有身份,但霍家如何对庶子的是众所周知。霍希贤能娶个嫡女,那是因为他比嫡子年长许多,再加上他爹拿他政治联姻了。正常情况下霍家的庶子也就是娶个一般人家的庶女,因为谁都知道,霍家庶子成亲之后最多一年就要分家,指望着沾光完全不可能。霍老太太脸上有几分不好看,冷哼着道:“郡主哪里会把庶子媳妇放在心上,不过随便找一个塘塞我一个老太婆。”“老太太要是觉得我给小五挑的媳妇不妥,那就把前头两位分家出去的婶婶们的身世摆出来说一说,看看我这到底妥不妥当。”湖阳郡主一步不让,霍老太太竟然还敢来挑剔她,远的不说霍老太太给霍四老爷,霍五老爷又寻什么好媳妇了。你当嫡母的时候随便发配了庶子,现在成奶奶了,却来挑剔儿媳妇苛薄庶子了,双重标准的真到位。“你”霍老太太气的噎了一下,其实她也不是真挑剔湖阳郡主,主要想表现在一下自己的存在感。现在儿媳妇孙媳妇没一个肯理她的,每天早晚请安人来的很齐,却没一个人过来奉承逗趣。至于霍家的大小事务,后宅大事由湖阳郡主,小事由大奶奶,她做为老太太吃喝用度肯定是上上份,物质生活从来都是十分富足,精神空虚了。她不可能拉下脸去笼络媳妇们,所以只是找事骂人以表现自己存在。结果却是恶性循环,她越是喜欢发脾气,儿媳妇孙媳妇越觉得这老太太不讲理,也就越发的不愿意理她。湖阳郡主这趟过来本来就是报备一下,本不是争求霍老太太的同意,说了就行,正想起身走。就见素姨娘脸色焦急的匆匆进来,霍老太太才在湖阳郡主那里受了气,向来又讨厌素姨娘,看到她这时候过来,发难道:“谁准你进来的”素姨娘当即跪了下来,低头道:“外头媳妇传话进来,因为是急事要回禀主子,惊了老太太,请老太太见谅。”“什么事”湖阳郡主截口问着。“茂王府送来卜文,茂亲王薨了”素姨娘连忙说着。消息来的太突然,屋里众人都有点没反应过来,湖阳郡主脸色和大奶奶脸色首先变了,茂亲王是湖阳郡主的堂叔,平常来往虽然不是很多,乍然听到他去世,还是有几分震惊。湖阳郡主这时候也顾不上霍老太太,带着丫头媳妇回府换了素服,找来霍宜之两人一起进宫了,至于侯府和茂王府的人情来往则由大奶奶全权打点。霍老太太也吓了一跳,亲王死了不是小事,吊唁都是有规格的,别说湖阳郡主这个堂侄女,就是她也得带着儿媳妇们过去。让媳妇们散了,大奶奶走的最匆忙,她得去安排去吊唁的车辆,以及祭礼之类。思宸带着杨氏从霍老太太正房回来,先命丫头先把她和杨氏的素服找好,她是肯定要去,杨氏不一定会去,但要是万一也要跟着去,总不至于现在去找衣服。霍景之还没回来,可能接到消息就直接过去了,茂亲王在朝中什么是地位思宸不太清楚,但一个亲王去世,事情多着呢。杨氏性格有几分软弱,本来茂亲王去世跟侯府没什么关系,但见思宸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心里也有几分担心,不禁问:“太太所虑何事”思宸不禁笑了,道:“没什么事,你也累一天了,去歇着吧。”“是。”杨氏应了一声退了下去,不敢再问。思宸是想到了谢韵清,谢韵清封妃之后深居简出,京城关于她的消息很少,就霍希贤娶亲时来出过一趟门。不过做为表姐妹,思宸倒是知道谢韵清的近况。随着谢韵清年龄的增长,她己经失宠,茂王爷虽然喜新厌旧,但谢韵清己经生下儿子,是朝廷册封的侧妃,地位稳固,在茂王府的日子倒也过的去。三太太说谢韵清心态很平和,既无争宠之心,也无要胜之意,每天只是好好照顾儿子。现在孩子己经请了启蒙先生,谢韵清上半天拜佛念经,下半天照看儿子,不管跟谁说话都是客客气气。做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女人,日子过成这样,不能说多好,但处在她那个位子上能过这样就是上天恩赐。茂王爷现在去世了,要是以常理来说成了寡妇的谢韵清很可怜。但让思宸说,这也是许喜事也说不定,茂亲王死了,谢韵清这个侧妃也就稳了,她又有儿子,亲王的庶子最少也得是个一等将军。茂亲王只有两个儿子,弄不好还能封郡王。有了爵位就要分府,谢韵清肯定要跟儿子住,到时候她就是正经老太太了,儿子有没有出息先不说,爵位可是不掺假的。不用在茂王府里小心翼翼的生活,不用担心茂王爷的新宠找事,不用担心后宅斗争波及自己以及儿子。对女人来说,有时候男人活着真不如男人死了。“老爷回来了”丫头传话进来。思宸把发散的思维收回来,忙起身去迎霍景之,霍景之看着有几分疲惫,神情却有几分喜悦。看思宸道:“你知道了吧,茂王爷薨了。思宸点点头。霍景之小声又道:“茂王爷临终上书,求皇上念他子嗣单薄,把他唯一的庶子封为郡王,皇上己经准了。”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茂亲王忠君爱国一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膝下只有两个儿子,世子承爵,小儿子虽然庶出也可以求封郡王。168、茂亲王薨中这个消息说不上多让人惊讶,却是好消息,郡王比一等将军的爵位高,谢韵清直接从老太太变成太妃了。想到谢韵清熬了这么多年得这么一个结果也是好事,三太太以后也不用再为她提心吊胆。思宸高兴起来,笑着道:“要真是如此,我就打发婆子给我家太太报信去。”“等茂亲王的丧礼过去,圣旨就要下了,何必如此心急。”霍景之说着,他是提前得了消息,所以给思宸说让她高兴一下。思宸哪里都好,唯独娘家不给力,霍景之并不在意。却影响婆媳妇,妯娌关系,现在表姐成了太妃,外甥成了郡王,跟湖阳郡主还是比不起,最起码霍三太太以后看到她要客气几分。“是我糊涂了。”思宸忙说着,这种内线还是别传出来的好,等圣旨下那就是板上钉钉了。又问霍景之:“要给老爷准备晚饭吗”这个时候回来可能吃了,也可能没吃,所以得问问。霍景之点点头,兴致看着很高。要是平常思宸肯定会问要不要酒,现在茂王爷才去,这个话就不好问了。思宸唤来丫头,仔细吩咐了一通,霍景之在吃食上没有特别的喜好,属于什么都吃的类型。本以为这样是好打发,其实这样是最难打的,想让他吃的开心实在太难,四季菜式轮着吃,还得注意霍景之的情况,是劳累过度,还是喝酒喝多了。没一会媳妇传饭过来,丫头们摆饭,思宸己经吃过了,专心侍奉霍景之吃饭。霍景之又道:“对了,这几日让媳妇儿家去吧。”思宸愣了一下,没听说杨家老爷,太太生病,好好的怎么让媳妇回娘家。再看霍景之一脸喜色,肯定不是坏事,便笑问:“亲家那里可有什么喜事让媳妇回去帮忙”再想想好像也没有,杨家人口简单,杨大人和杨太太的寿辰不到。霍景之笑着摇摇头,小声又道:“我和杨大人也是刚刚得知的消息,杨大人可能要外放。”“噫”思宸愣了一下,官场上的事情她虽然不太懂,但也知道,三年一度的官员调配己经结束,杨大人这时候外放,应该是某外任官员丁忧或者死在任上了。霍景之心情实在很好,挥手让丫头们退下去,这才小声对思宸道:“青阳按察使江大人在任上殁了,听皇上的意思是属意亲家老爷,想让他过去补这个缺。”按察使是正三品,杨大人三年前回京的时候不过是五品,杨大人顶着传胪的名头,一朝得重用升迁肯定快,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升了正三品外放。外任三年或者六年,再回来就是一部主事了。“真是大喜事。”思宸一脸欢喜,杨大人是霍景之的亲家,也是盟友,霍景之外任的时候杨大人在京中,现在霍景之回来了,杨大人又要外放,两相照应,实在再好不过。霍景之笑着又道:“此事目前只是放风出来,消息还不确定。不过要是旨意下来,杨大人要走也快,所以衬着还有些日子,让媳妇回家住上几日,亲家只有这一女在身边,这时候又要分开,岂不想念女儿。”就是霍希贤晚上从国子监回来后,也要多去杨家坐坐,虽然霍希贤不是很成才,但看在女儿份上,杨大人对霍希贤也是十分提点关照。思宸笑着点头,杨大人升的快,自己这个婆婆对儿媳妇也得更加关照了。饭毕丫头们过来收拾,霍景之心情十分愉快,诗兴大发。其实今天不是茂王爷薨了的消息传来,他今天是要跟杨大人去好好喝酒的。尤其是杨大人,传胪出身,结果因为恩师之事十来年不得启用,现在终于能翻身了,跟霍景之这种状元出身一直顺风顺水的还不太一样。思宸给霍景之研磨,自己也跟着做了两首诗,谈了会风月,霍景之这才唤来丫头服侍洗梳睡下。临睡下之即,思宸突然想了起来,道:“方家十二姑娘好像就是给江大人当妾室的吧”霍景之摇摇头,对于女眷之事不太了解,要是方十二当的是正妻他可能还知道,妾室就真的不知道了,道:“妾室而己,理这些做什么。”一般男人死后,妾室都由正房夫人发落,子女大的一般都会留下,没有子女的,一般都打发了。思宸只是突然间想到了,脱口说出来的,真不是想跟霍景之讨论这个问题,听霍景之如此说,也不去操这个闲心,两人睡下。茂王爷大丧,连累着霍家也忙碌了几天,霍宜之带着男人们,湖阳郡主带着女人们,一个也没得闲。停灵七七四十九天才出殡,前面一轮祭忙完,再忙就是出殡。思宸便把杨氏叫过来,也不说杨大人外放的事,霍景之处事十分谨慎,皇帝都亲口答应的事,只要圣旨不下都不能往外说,更何况杨大人外放之事。思宸只说杨氏年后十分辛苦,不及家去,又侍奉她这个病婆婆,现在她身体好了,家中也无事,让杨氏抱着欣姐儿回家小住几天。杨氏听得一脸迷糊,细问思宸,思宸还是如此说,还派人给霍希贤传了话,让霍希贤放学之后直接去杨家。杨氏看问不出来也就不再问,收拾了东西让奶妈抱上欣姐儿,又去辞了霍老太太。霍老太太那里自然没什么好话,杨氏嫁进来久了也知道这个太婆婆如何难缠。只是难缠归难缠,她也没啥实权,儿媳妇孙媳妇她也就是能骂骂她,大事上她完全做不得主。骂的多了,媳妇们也多少有点疲了,哪里不顺老太太的眼,任她骂就是了。杨氏前脚出门走,后脚方家人就来了,从后角门进,只在外头偏厅里坐,来的是方家三老爷,方姨娘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当然方三老爷也不是空手来的,自从霍希贤娶了传胪的女儿后,不用方姨娘要,方家每回上京带的东西都是上上等的。方姨娘也从来不客气,上回因为春绡的事,杨氏虽然没有恼她,却让方姨娘明白了。说到底她还是个姨娘婆婆,就是以后霍希贤分出去了,她这个婆婆还是不可能像嫡母婆婆那样,尤其是杨氏的娘家如此硬气。为了不让儿媳妇嫌弃,她越发努力的给霍希贤捞钱。丫头上茶,方三老爷先说明白了来意,他上京办货过来看看方姨娘,顺道还想说说方十二的事。江大人死了,马上风死的,快六十的人跟歌伎们玩n,直接死到歌伎身上。江大人的死跟方十二没啥关系,不过死了丈夫,方十二就面临改嫁问题。方家现在开始努力洗白了,把女儿送出去当妾的事不屑干了。但方十二名声在外,想嫁出当正妻真没有人家敢要,要是在青阳当妾室,又不利于方家的洗白事业。方家现在的意见是,问问方姨娘,京城没有合适的人家,想继续送过来,方十二年龄还不大。方姨娘听得有些无语,道:“我一个姨娘,平常也不怎么跟太太出门,外头人家的事我如何能知道。至于十二,姨娘不是那么好当的,家里也不等米下锅,己经当了一回妾室何必再往火坑里跳。找个合适的人家没那么难,多点陪嫁,我就不信嫁不出去了,好歹都是骨肉。”方三老爷不由的把头低了下来,道:“我回去跟大哥商议,再问问十二的意见。”再嫁多半是随自己。这个话题说过,方姨娘又托方三老爷帮她买地置产田,霍景之己经发话了,以后霍希贤自己挣的都记在自己名下,并不归入总帐。方姨娘觉得可以给儿子置些产业了,一直以来她只留钱,那是因为元宝上不刻名字,田产之类的都要写名字。不想以后扯皮,田产之类的不动产肯定不能置办。方三老爷却是愣了一下,不禁问:“难道霍老爷要把贤哥儿分出去”要是现在分出去对霍希贤可不利,不但沾不到侯府的光,也沾不到霍景之的光。方姨娘笑着道:“不分,是老爷的说,以贤哥儿挣到的产业都可以记在自己名下并不归入帐中,自己打理即可。”“原来如此。”方三老爷听得放下心来,笑着又道:“姐姐放心,置办田产之事就交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