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天冷了,该回去了。”余芳什么都没说,就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她在我身前慢慢地走着,我亦步亦趋地跟着。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刻,我忽然产生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明明余芳就站在我面前,我伸出手就能将她揽入怀中,但产生了一种咫尺天涯一般的距离感。“芳。”我忽然开口了,不由自主地开口。“嗯”“对不起。”余芳走了两步,此时她身前的环境突然空了,那里是一个相对比较高的陡坡。“沙沙沙”又起风了。只是这风似乎较之前凉了、也冷了。风扶着道路两边的竹林沙沙作响,也卷落了不少尖细的竹叶,于风中凌乱。我所处的地势比她要低一些。因此要抬头看着她。从我这个角度看过去,皎白的月色下,余芳宛如站在夜空之中,与你高悬的明月齐肩。她缓缓侧头,但终究还是没有转头看向我。只是低低一笑:“走吧,起风了。”而就在她迈步前行的瞬间,有风带着数滴晶莹飘落,粉碎于脚下的岩石地面,也狠狠地砸在我的心里这一夜,我失眠了。整个晚上眼睛就没有闭上过,因为只要一闭上,就会不自主地浮现余芳的身影。到了三四点,我干脆就不睡了,一个人独自在外面晃荡,当天边的太阳逐渐露了头,我这才晃着一声露水回来。我一进大门,却发现大家都已经在了,个个用一种诧异的目光看着我。“雨哥,你昨天半夜去哪了”于小轩走过来问。“睡不着,出去逛逛。”我看向余芳,而余芳却是对着我笑了笑,但没说话。虽然她笑了,但我心里却跟塞了什么细碎又尖细的小石子,沉甸甸的,而且还扎得厉害跑回房间,随意抹了一把脸,我背着背包就冲了下去,对着众人说:“走吧”杨振宁熟门熟路,花了两个多小时左右的时间找到了那个洞穴。站在山洞外面的时候我特意看了一眼四周的环境,眉头不由得拧在一起。“怎么不走了”程慕晴见我站着不动,转头对我问了一句。“这个地方有问题。”众人纷纷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我。杨振宁走过来,对着我说:“哪里有问题”伸手指了指四周,我开口道:“华夏人向来讲究墓葬,对墓穴也称之为阴宅。传统阴宅都有一个特性,叫因山起势;就类似咱们普通住在坐北朝南一样。咱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四面环山,烟雾遮盖,在这样的地方建造墓穴。这个做法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哟,咱们的夏大道士还会看风水呢。”又是那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这货似乎一直看我不顺眼,无论什么时候都在挑我的刺。杨振宁也是看了一眼四周,他笑着说:“这个风水我不是很懂。不过这洞穴前面还有溪流呢,这风水、风水,只要占了一样不就可以了么而且我觉得这里山风挺大的啊,不会是你看错了吧”“这水还不如不要,从溪水的水流来看。若是到了雨季,这里的水很有可能会满溢进山洞里,如果古墓真的是在山洞底部,这水入墓穴,所带来的只会是更大的问题。”结果,杨振宁身边一个男生又说:“那到底是进,还是不进呢”我耸耸肩:“我又没说不进去,只是给大家提个醒而已。进去之前,先给自己写好遗书什么的。”“放屁”“滚犊子”这一群人当即破口大骂,我则是笑嘻嘻地低着头。矮着身体钻入洞穴之中。这个洞穴是椭圆形的,就像是一个被压扁的柿子,一开始是要半走、半爬进去。而且山洞一直都是倾斜着三十来度角往下,并且没有路,我们几乎都是攀爬着岩石,一点一点挪下去。若是平时,我肯定是第一时间开森罗眼,但是每一次开启森罗眼,都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十分疲惫,一般情况下,一天最多也只能开启一两个小时,不能超过这个时间,否则身体会吃不消。所以,我一路往下都是用手电探照。往下爬了一段之后,我就在旁边相对平坦的位置发现了水坑。这水坑并不深,但是这里有水坑那就说明我之前的说法是对的,一旦雨量过大,外面的溪水就谁灌进来。不过这样一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经过雨水的侵蚀。墓穴里的机关应该基本都不能用了。而坏处则比较麻烦了,这些水和山中的雾气会形成一种潮湿、阴暗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干尸吸收阴气就很容易变成僵尸,同样一些邪祟也会日益变强。在清晰的岩壁上往下滑爬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我们这才踩在了平地上。这平地一开始是泥土,因为有溪水冲刷过的缘故,人走上去或多或少会觉得有些滑脚。一入平地,我们就看到了之前杨振宁所说的盗墓工具,这些盗墓工具看上去都很破旧,而且都有些年头了。杨振宁一边走着,一边用灯光探照给我们解释这些盗墓工具的作用。越是往里面走,那洞穴就越小,在我们都以为前面快要没有路的时候,眼前的空间却是豁然开朗起来。而且我发现自己脚下所踩着的不是泥土,而是砖块墓道。这些砖块都是粘土砖,有许多有被水流侵蚀过的痕迹,显得有些坑洼。另外在地上,我也看到了人的脚印。这些脚印都是从外面踩进来的泥脚印,我让查凌先让众人在外面等着,然后逐一区分脚印的主人,泥脚印在延续了二三十米之后就消失了,毕竟地上是干净的,那些泥土踩几下也就没了。通过消失的脚印可以判断出,之前陈思怀约莫带了十五人进来。当然,这个数值并不是非常准确,只能大概估算一下。其实我们所处的位置并不是墓道的开始,这个墓道应该是被盗墓贼从两端破开的,左右都有路。杨振宁他们很习惯地沿着泥脚印所走的方向走去,但是我仍旧站在原地不动,转头朝着后方的墓道直愣愣地盯着。从地势上看,杨振宁他们所去的地势是偏低,而且墓道一直往下,从理论上说,墓穴更深处应该是走这边。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反而有一种感觉,似乎正确的道路应该往上走。杨振宁走了一段之后,转头看向我,此时我身边仍旧站着余芳三人,程慕晴他们也跟我在一起。“哎。你们怎么不走了啊”他开口询问。我将手中的电筒光源朝着前面照射了一下,随后应到:“杨教授,我建议我们还是先走这条路。”“那条路应该是去墓穴口的吧”“因为目前我们不清楚现在墓道所处是生门,还是死门,我建议先去墓穴口看一看。”“什么生门、死门,乱七八糟的,你不懂能不能少说点话”那戴金丝眼睛地又发难了,“我们考古队下墓穴至少也有三四回了,怎么样都比你专业,到了这里你应该听我们的”我向来就是一个倔脾气。再说我本来就不打算跟考古队一起走,当即耸耸肩,一脸无所谓地说:“要走你们自己走好了,反正我要去墓穴口看看清楚再说。”说着,我抖了抖背包,提着手电朝着墓道上方走去。不管考古队那帮子人的议论,我自顾自地走着,余芳和程慕晴他们很自然地跟了上来。相对杨振宁那些人,他们当然还是相对比较相信我。往上走的墓道并没有我所想象那样平坦,中间出现了好几次塌方。不过。我们还是硬着挤了过去走了十来分钟,终于站在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空间。然而,让我略微讶异的是,这墓穴竟然有四条通道,其中一条通往墓穴入口。就在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背后,那通道很短,也就三十来米,用手电一照就看到了。墓穴的入口已经被岩石和泥土所封锁,如果要离开的话,还是要走刚才那条道。而按照我们现在所站着的位置,前面和左右两边都有路,右边就是我们刚才上来的通道,左边的通道和右边差不多,也是弯曲着斜向下,而正前方的通道则是笔直的。“没想到这里竟然真的还有别的道路,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应该往哪边走”程慕晴声色淡然地问我。t17062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