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皇牌农女> 分节阅读 1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6(1 / 1)

只可惜她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几个犀利而大胆的推测下来,便将事情的经过问了个大概齐。原来昨天踏雪回来报信的时候,他抢在龚阳和多寿之前赶到了虎头所在的地方。将在附近徘徊的山猪群远远地引开了。一般情况下,以他的身手,想要摆脱几头山猪并不难。谁知他时运不济,正赶上膝盖旧伤复发,在山里转了好几个时辰。也没能将那群山猪甩掉。到傍晚时分,他筋疲力竭,一不留神,从崖上滚了下去,被崖壁上突出的山石划伤了腹部。好在谷底并不深,他攀着藤条和石块爬了上来。连夜回到小喇叭村,便支撑不住了。倒在了院子里。叶知秋没料到事情是会这样的,心里感激又惭愧。感激的是,他救了虎头一条小命。不止虎头,要不是他把山猪及时引开,随后赶到的龚阳、多寿、她和阿福,恐怕也会跟猪群遭遇。惭愧的是。救命恩人被山猪赶着满山跑的时候,而她却和大家在山坳里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如果他没有晕倒成家院子里,她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事,只会以为是虎头运气好。“张大哥,谢谢你。”她由衷道谢。“不必客气。我只是奉命行事。”张弛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语气一顿,又道,“叶姑娘要谢,就谢我家主子吧。”叶知秋笑了笑,没有应声。她的确应该谢他,可她不知道该怎么谢。不管在原来的世界,还是在这里,她都不喜欢欠别人的人情。即便是抚养她长大的舅舅舅妈,她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了。她可以拍着良心说,她对得起任何一个对她好或者好过的人。唯有那个人,她欠了一次又一次,却无从回报。既然远的那个无法报答,那就报答眼前的这个吧。“大夫,麻烦你给张大哥仔细检查一下,看看他都有哪些旧伤。能治的治,不能治的就开些滋补温养的药,尽量减少他的病痛,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卢大夫面无表情地瞥了她一眼,“是药三分毒,还是少服为妙。对他来说,最好的补药就是吃好睡好,不要再沐风饮露。”“我明白了。”叶知秋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张弛,“张大哥,这段时间你就到我家好好养伤吧。”张弛也知道自己现在这副模样,再躲在暗处保护她不太合适,只能欣然接受,“那就劳烦叶姑娘了。”说话的工夫,小厮已经按照药方配好了药。有内服的汤药,也有外敷的药膏。叶知秋跟卢大夫细细询问了一些注意事项,便离开医馆,出了清阳府。她并没有带张弛回小喇叭村,而是将他送到了山坳。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她带一个大男人回去养着,难免惹人猜疑和闲话。避人口舌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这样照顾他更方便一些。而且这边风景好,空气也好,比较适合静养。龚阳见她带来一个受伤的年轻男子,很是吃惊,“叶姑娘,这是什么人啊”叶知秋只隐去了张弛的真实身份,将其余的事情照实跟他说了,“家里不方便,就让他跟你住在一起。白天我过来干活可以顺便照顾他,晚上就麻烦你多费心了。”“好。”龚阳对这个舍身救人的老兄印象很好,答应得格外爽快,“叶姑娘,张兄什么时候能醒过来”叶知秋微笑地道:“大夫说,用施针的方法把昏迷的人强行唤醒。会加剧疲劳,估计他要睡十二个时辰以上。”龚阳表情略有点失望,“这么说,我要明天这个时候才能跟他正式见面了”卢大夫特地叮嘱。昏睡期间不必服药进食,只需隔两三个时辰喂点水就可以。因此不用特别准备病号饭,叶知秋把人交给龚阳,便坐上驴车赶回小喇叭村。阿福厨艺不精,打下手还凑合,做主厨就差远了。虎头许久不做饭,也有些手生。两个人捣鼓了半天,才熬出一锅半糊半生的粥。成老爹惦记孙女儿和那个受伤的人,本就没什么胃口,本着节约粮食的精神。勉强喝了小半碗。阿福和虎头的嘴巴早就被叶知秋养刁了,哪里还吃得下这样的饭捏着鼻子尝了两口,赶忙拿去喂狗。踏雪和黑风一样,都是无肉不欢地主儿,对他们殷勤送上的白米粥视若无睹。叶知秋不知道这个小插曲。见他们目光热切,只当他们在担心张弛,“放心吧,他已经没事了,龚阳在照顾他。”多寿嘴快,抢过话头,把张弛引开野猪的事情讲了一遍。成老爹听完满心后怕。连声唏嘘,“哎哟,哎哟,多亏那小伙子了,要不我们老成家可真要断根儿了。秋丫头,咱可得好好谢谢人家啊。”叶知秋点头答应。“我知道了,爷爷。”阿福坏心眼儿地戳了戳虎头,“你以后还敢不敢去猎山猪了”“不敢了,不敢了。”虎头忙不迭地摇头。那位狗大哥的武功他是见识过,噌地一下就上了屋顶。又噌地一下就不见了。那么厉害的人都被山猪给伤了,更别说他了。直到现在,他才完全明白,姐姐昨天说的话是对的,揍他也是对的。叶知秋相信,亲眼看到张弛的伤势,对他的震撼力已经足够大了,也就没再借机教训他,让他慢慢反省也就是了。说完张弛的事情,见他们依然眼带热切地望着她,有些莫名其妙,“你们怎么了”“饿。”阿福和虎头异口同声地道。叶知秋微微一怔,随即笑了起来,“你们不说我还不觉得,一说我也饿了。你们等着,我这就做饭去。多寿,你也留下一块儿吃吧。”考虑到这会儿已经过了早饭的点儿,回家也没饭可吃,多寿便不客气地答应下来,“行,那我先去喂喂灰毛。”趁叶知秋去灶间做饭,阿福瞅了个空跟她打听,“知秋姐姐,你打算咋处理那个训狗的侍卫啊”这个问题叶知秋还没想好,“等他养好伤再说吧。”“也是,左右他还得养个把月呢,你慢慢想吧。”阿福宽解了她两句,又忍不住叹息,“人都走了,还偷偷留下一个侍卫保护你。知秋姐姐,那个王爷对你真是没话说,他要不是王爷该多好”叶知秋从来不喜欢用假设出来的东西安慰自己,可听了这话,心头还是隐隐作痛。想起自己之前庸人自扰,为他心急如焚瞎担心的事情,不觉失笑,“我还真是电视剧看多了。”阿福没听明白,“知秋姐姐,你说啥”“没什么。”叶知秋苦笑地摇了摇头,“我还以为我已经可以把他忘了呢。”阿福老气横秋地拍了拍她的胳膊,“知秋姐姐,你认命吧,你怕是这辈子都忘不了了。”叶知秋愣了一瞬,又笑了起来,“也许吧。”忘不了就忘不了吧,他带给她的记忆多半都是美好的,何必强迫自己去忘记如果没有他最初借给她的十两银子,没有他去县衙救她,她未必没有今天,但是一定不会这么顺利,也不会这么快。那就记着这个人,记着这份情,他日再报吧、第158章 尽我所能保护你陈老三的办事效率很高,当天下午就带着县衙的人赶到山坳,进行丈量登录。这一次吴县令没有亲临现场,只让县丞带来了一封亲笔信,郑重其事当众宣读,对叶知秋勤于垦荒的行为大加赞扬,并希望她再接再厉。托他急功近利的福,叶知秋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了地契。转过天来,罐头工坊正式开建。龚阳和多禄带领十里八村的近百名壮丁,日夜不停地赶工,半月之后,两排高大宽敞的厂房便整齐地矗立在小山坳之中。刘鹏达来找叶知秋的时候,她正和龚阳、阿福商量着山泉引流的事情。“叶姑娘,引水渠已经挖好了,就等竹竿运到了。”“啥竹竿那叫水管。”阿福纠正了龚阳,又不无得意地道,“放心吧,今天下午就能送过来了。按照知秋姐姐的要求,里外都用猪皮胶和蜡油漆涂过。我亲自监督他们做的,保准儿没问题。”涂层材料是叶知秋跟作坊的师傅反复研究出来的,百分百安全无害,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她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阿福,罐头坛子做得怎么样了”“我已经跟瓷窑说好了,让他们明天送样品过来。”提起这件事,阿福有些不解,“知秋姐姐,咱们之前用的小坛子才两三文钱一个,不是挺好的吗你为啥又要做那种老贵的青瓷坛子”“阿福,我问你,如果你是一个有钱人,想拿罐头送礼,你会买普通小坛子装的罐头呢,还是会买青瓷坛子装的罐头呢”阿福若有恍然地眨了眨眼,“知秋姐姐,青瓷坛子是专门给富人准备的啊”“意思差不多。”叶知秋笑了一笑,“我之前不是跟你说过。要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层次消费吗这就是其中的一种体现,你明白吗”“明白倒是明白,可那青瓷坛子要好几十文一个呢,咱哪儿来那么多钱买坛子啊”“傻丫头。这种精品罐头不用做很多。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做太多就不值钱了。”叶知秋说着又想起一件事来,“对了,下次见到娄掌柜的时候,你跟他谈谈罐头坛子回收的事情。回收的费用我们来出,价格比买的时候稍微低一些。也可以用几个坛子换一坛罐头,具体怎么换,你和娄掌柜商量着办吧。这样省工省料,还能省下一笔制作坛子的费用。”阿福眼睛一亮。“这个法子好,我明天就去跟娄掌柜说。”听了她这一番话,龚阳深受启发,“叶姑娘,不如跟瓷窑说一说。在每一个坛子上都刻上我们自己的标识。还有,我们可以在你画的那个商标上注明回收这一项。”叶知秋原本也是这么打算的,没想到他先提了出来。不得不说,他很有天赋。既然这个工坊已经交给他了,她就不打算插手太多,“你是坊主,你看着办。”“好。”龚阳憋着劲儿想干一番大事。如今工坊已经落成,收尾工作做完之后就能投入生产,他满心兴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阿福,马耳朵山那边回信了吗”阿福拍了一下脑门。“哎呀,你不说我都忘了。已经回信儿了,孙大叔说三天之后先给咱们拉几车果子来。”叶知秋感觉她最近忙得团团转,有些担心,“阿福。你负责的事情是不是太多了用不用找个人帮你分担一下”“不用,不用,我忙得过来。”阿福连忙摆手,“你不是说要做大事儿要先活动筋骨吗我得使劲儿跑跑,要不啥时候能成才啊”龚阳被她这歪解给逗笑了,“阿福,叶姑娘的原话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阿福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这不一样儿吗”这几个人聊得实在太专注,刘鹏达在附近站了半晌都没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趁他们沉默的空当,出声喊道:“知秋姐。”叶知秋闻声回头,看到他,表情有些惊讶。那天之后,她跟刘家就没什么来往了。每日早出晚归,见面的机会很少。偶尔在门外碰见,刘家那老两口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她也不屑于拿热脸去贴他们的冷臀部。刘鹏达也不太想跟她见面的样子,有意无意地躲着她。今天居然主动找上门来,实在令人意外。细一打量,见他身后背着铺盖卷,臂弯里还挎着一个包袱,俨然一副要远行的样子,便微笑地问道:“鹏达,你要出门吗”刘鹏达不回话,双眼直直地看着她,“知秋姐,我能跟你单独谈谈吗”“叶姑娘,我先去忙了。”龚阳不太想跟刘家的人碰面,打了声招呼,快步离去。阿福也很识趣,“知秋姐姐,我饿了,去寻摸点儿东西吃。”叶知秋点了点头,“去吧,我让葫芦给你留饭了。”她口中的“葫芦”是个人,也就是老牛叔给她推荐的人选之一,马婶的孙子,马葫芦。跟多寿同岁,今年十六。葫芦爹跟虎头爹一样,去参军的时候死在了战场上。他娘几年前带妹妹改嫁到外县去了,家里只剩下他和马婶,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建工坊的这段时间,他取代龚阳的位置,在池塘边养鱼喂鸭,照看张弛。这孩子憨厚老实,也聪明能干,做得一手好饭。不管什么样的菜式,只要看一遍就能做得像模像样。最近几天,都是葫芦在给大家做饭。她相信用不了多久,她这大厨的头衔就要拱手让人了。目送阿福走远,她收回目光,看向刘鹏达,“你想跟我谈什么”来的路上,刘鹏达准备了很多话,一旦面对面,又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沉默半晌。才挤出一句,“知秋姐,我要去府学读书了。”“是吗”叶知秋笑着祝贺他,“恭喜你了。”据她所知。并不是所有秀才都能进入府学读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