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皇牌农女> 分节阅读 25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55(1 / 1)

房去了。”“你倒是不客气。”叶知秋笑着嗔了她一眼,便跟瑞王妃道谢,“多谢王妃,让您费心了。”“都是家里存备的东西,妹妹不要嫌弃才好。”瑞王妃客气了两句,将自己那份礼物往前推了推。“听说妹妹有个弟弟正在读书,刚好前几日整理库房。收拾出一套文房摆件。也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就是样式新奇了些。送给妹妹的弟弟玩一玩罢。”不得不说,瑞王妃比宁妃心思玲珑。比起只给叶知秋本人送礼,给她重视的人捎带送上一份礼,礼数更为周全,情意也更深一层,让人很难拒绝。人家已经说了是文房摆件,也就没有打开来看的必要了。叶知秋替虎头道了谢,便让添香和小蝶将两个锦盒拿出去,交给小丫头收起来。送完了礼,目的就算基本达成了。瑞王妃心情放松,说起话来更是亲切随和,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话里话外,却不免透露出瑞亲王府和雪亲王府从今以后以礼相待、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叶知秋只当没听出来,或不置可否,笑而不语,或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瑞王妃没能从她这里探到什么口风,坐了半个多时辰,便起身告辞。元妈得到口信,比照瑞王府的礼单,挑选了一些土产作为回礼,叫人送到瑞王府的马车上。送走瑞王妃,回到后宅,小蝶便打开送给虎头的那个锦盒,只见里面放着一套七件白玉镶宝石的文房摆物:笔架,笔筒,镇纸,笔洗,印章,腕枕,印盒,外加一支玉杆狼毫笔。光那一支笔就价值不凡,何况还有一整套摆件了,这份礼的贵重程度可想而知。小蝶顿觉捧在手里的锦盒有千斤重,“小姐,这礼物怎么处置”她真正想问的是,要不要把这礼物送回去。在她看来,瑞王妃前倨后恭,必定不安好心,这样的礼物能不收最好不收,免得拿人手软。叶知秋早就料到这份礼不会太薄,既然收了,就没有退回去的道理,“那是送给虎头的,就让虎头收着吧。”小蝶有些迟疑,想说什么,见添香朝她使眼色,便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将锦盒放到一边,打算等虎头回来交给他。又打开装有珍珠的盒子,请示道:“小姐,这串珠子是放进妆盒里,还是收起来送人”叶知秋扭头看了她一眼,“你先数数有多少颗吧。”小蝶应了一声,用手指点着数了足足两遍,才报出数目,“小姐,一共有二十四颗。”“那正好,那七个女孩子,加上阿福、玉禾和你们两个,还有莎娜,一人两颗。”叶知秋说着便吩咐添香,“你把那串珠子剪开,分给大家吧。”添香站着没动,“小姐,这么好的珠子分了可惜,你还是留着自己戴吧。”叶知秋摇了摇头,“戴着太招摇了,还是分了吧。无论做成耳坠,缝在衣服上,镶在钗环上,还是配上别的东西做成链子,应该都不错,你们怎么喜欢怎么来。你们跟我来京城一趟都辛苦了,就让我借花献佛,表表心意吧。”添香见她主意已定,便不多劝,却不肯越过她占下那两颗珍珠,“小姐,我首饰已经够多了,就不要了,多出两颗还是你留起来吧。”“小姐,我也不要。”小蝶赶忙跟着表态,“我我不喜欢珍珠。”叶知秋被她逗笑了,“我怎么记得凡是珠宝,就没有你不喜欢的呢行了,你们都别客气了,赶紧收下吧。宫里赏赐的都是好东西,可能放心用的没有多少。跟你们说得再明白一些,这串珠子是宁妃送给我的,如果我戴出去,别人看见问起来,再从中间挑拨几句,就会招来一番是非。所以我不会戴,整串送人也不合适,放在那里又实在浪费。一人两颗分了,既不惹眼,又能物尽其用,何乐而不为呢”小蝶恍然大悟,“哦,原来小姐是想让我们帮着分赃呢。”“什么分赃用词不当。”添香瞪了她一眼,便去针线笸箩里拿了剪刀来,依照叶知秋的吩咐,将那串珠子剪开,两颗两颗地装进荷包里,给女孩子们挨个分下去。女孩们每人得了两颗上好的珍珠都很高兴,尤其那七个作为同窗的小女孩,凑在一起嘀咕了许久,决定把手里的珍珠做成款式相同的耳坠,四个年龄大一些的女孩打算做成珠花。商量妥当,便将珍珠交给阿福和玉禾,一并拿到银楼去加工。莎娜嫌麻烦,直接穿在绑头发的彩带上。虽说有那么点儿暴殄天物的意思,倒也独辟蹊径,别有风韵。继瑞王妃之后,又有几位王妃先后来访。似乎商量好了一样,每个人都会替婆母或是关系亲近的嫔妃捎上一份礼物,说的话也都大同小异。叶知秋每天至少要接见两拨访客,类似的话也至少要说上两遍。这种情况在梁太后召她入宫帮忙侍弄了一次花草之后,更是愈演愈烈。接待完了皇家女眷,又有朝臣家的夫人小姐接踵而至。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在花厅之中会客,收礼回礼,寒暄客套。虽然日子过得不是那么充实,不过借机见识了上层社会女眷的仪容装扮、言行举止,也不算无聊。迎来送往之中,便到了纳采的前一天。“小姐,我听说王府准备的纳采礼都是按三十二数准备的,只比皇上娶皇后的时候少四数。”小蝶一脸八卦地跟叶知秋透口风,“还有啊,别的王爷成亲,用的都是皇家围场里饲养的大雁。王爷用来过礼的大雁,都是亲自到野外猎回来的。”“小蝶姐姐,你没听错吧”妞妞几个女孩子提出质疑,“这都入秋多久了,大雁不是早就迁走了吗”“不是现在猎的,是刚回到京城那会儿,瞅空出城去猎的。”小蝶语气非常笃定,“不信你们去问白山,是他亲口跟我说的。”女孩儿们知道白山是王府的人,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肯定假不了,都眼含意味,笑嘻嘻地看向叶知秋。叶知秋视而不见,眼睛专注地盯着手里的书,嘴角却不由自主地翘了起来。阿福就在这话语的空隙中一脚跨进门来,一脸喜色地道:“知秋姐姐,你猜猜谁来了”、第351章 你是怎么知道的“是梅香姐吧”小蝶嘴快地接起话头。叶知秋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梅香,她嫁妆里面的四时衣服都交给千丝坊定做了。梅香前些日子来过一封信,说完工之后会亲自带人送过来,之后会留在京城,送她出嫁。这会儿能到她这里来,而且能让阿福如此激动的,好像也只有梅香了。可惜她的猜测很快就被阿福否定了,“不是梅香姐,是闻老爷和闻夫人。”“老爷和夫人”添香和小蝶齐声惊呼。叶知秋也是又惊又喜,“干爹和干娘到哪儿了还有多久进京”“已经到门口了。”“什么都到门口了”叶知秋吓了一跳,“怎么之前也没送个信儿来呢”“闻夫人说怕知秋姐姐惦记,就没声张,顺便给你一个惊喜。”阿福答了她的话,便催促道,“知秋姐姐,快出去迎一迎吧。”“好。”叶知秋忙放下书,站起身来,又想起一件事,“元妈和苏木”“已经打发人去说了,这会儿应该都出门了。”不等她说完,阿福就笑着答。“那就好。”叶知秋稍稍整理了一下妆容,便带着女孩们往外走。出了院子,刚好碰见元妈领着几位嫂子出来了,于是两股并作一股,往前面赶来。到了二门,就见玉禾引着闻老爷和闻夫人迎面过来了。“干爹,干娘。”叶知秋加快脚步,上前见礼。一个万福还没到位,就被闻夫人扶住了,“自家人,没那么多礼数。快起来。让娘看看,瘦了没”“哪能瘦了整天吃了睡,睡了吃。我都胖一圈了。”叶知秋嘴里这么说着,还是退后半步。让她从头到脚地打量了一遍。“是没瘦,比在家的时候更水灵了。”闻夫人抬手摸了摸她的脸,很满意的样子的。转眼看见元妈,便松开她,去跟元妈打招呼,“元姐姐,好些日子不见了,你身子可好”元妈跟往日一样笑容浅淡。没有表现得特别热络,“我很好,劳闻夫人惦记了。”跟在闻夫人身后的东霞和西月瞅空上前,跟叶知秋见礼,“见过小姐,给小姐道喜了。”添香和小蝶给闻老爷和闻夫人见了礼,便和东霞、西月凑在一处说话。几位嫂子和女孩儿们或寻了闻府婆子丫鬟说话,或围在叶知秋身旁。闻老爷一个大男人,哪一拨也掺和不进去,被孤零零地晾在了一旁。好在闻苏木及时赶到。解了他的尴尬。他乡重会,大家都很高兴。站在院子里聊了好一会儿,叶知秋才在耿大嫂的提醒下。将闻家二老和元妈让进厅里。几位嫂子把闻府的婆子丫头让到偏厅里招待,顺便打听家里的事情。女孩儿们则跟着阿福、玉禾去后宅,帮着收拾屋子。叶知秋将闻老爷和闻夫人请到上座,自己和闻苏木在左手边坐了,元妈坐在右手。问了路上的情况之后,叶知秋便嗔怪地道:“干爹干娘要来,怎么不提前告诉我一声儿我也好派人去接你们。”“接什么”闻夫人面带风尘,依然笑容清朗,“京城到清阳府的路我比你们都熟。还能走丢了不成”“父亲,母亲。你们此次进京,可是来给妹妹送嫁的”闻苏木微笑地接起话茬。闻夫人细细端详了儿子几眼。见他跟在家里的时候没什么区别,气色瞧着很不错,先前提着的心便落下了大半,点了点头道:“是啊,成亲是一辈子的大事,我不亲眼看着秋儿上花轿,心里不踏实。原本我想自己来的,你父亲不放心,便陪我一起来了,这也是你祖父的意思。”听到提起闻老太医,叶知秋便顺口问道:“祖父他老人家身子还好吧”“好着呢。”闻夫人答着她的话,将目光转向闻苏木,“你临走的时候,不是拜托你祖父帮你照看药草来着老爷子去了两回,就喜欢上那儿了,这阵子和卢大夫一起给村子里的人看病呢。”“祖父又开始行医了”闻苏木又吃惊又高兴,“真是难得。”几年之前,有人求上门,闻老太医还隔三差五给人看一次病。他正式行医之后,老爷子就放出风声,不再给人看病了,对那些上门求医的更是避而不见,实在烦了,便让府里下人把病人打发到他那里去。相熟的人觉得老爷子耳聪目明,此时放弃行医为时过早,苦口婆心地劝了好多次,也没能让老爷子改变心意。没想到时隔数年,这老爷子居然自己想通了。这真是病者之福啊说起这件事,闻老爷也很欣慰,“这都是卢大夫的功劳。”闻老太医一辈子行医救人,已经跟药石和病人分不开了。闲下来之后,眼看着精气神一年不如一年,渐渐有了垂暮之态。作为儿子,他比谁都着急。他尽量抽时间陪老爷子下棋,聊天,可惜没什么成效。闻苏木进京这段时间,他还担心老爷子见不到孙子,会更加萎顿。怎么也没料到,老爷子在秋叶村逗留了几日,整个人精神焕发,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若非如此,他岂敢放下老人在家,陪夫人到京城来“卢大夫做了什么”叶知秋好奇地问。闻老爷口中的这位卢大夫,就是曾经给张弛治过伤的那位严肃认真的老大夫,跟她也是故交了。卢大夫如今已经不开医馆了,正在撰写医书,时常到医馆跟闻苏木切磋讨教,交流心得。来京城之前,闻苏木将医馆托付给了他,让他代班坐诊。因为卢大夫对种植药草不是很精通,闻苏木又不放心将草药大棚交给自己的那两个尚未出师的徒弟,才另外拜托了闻老太医,请他每隔几日过去一趟。帮着看一看。卢大夫比闻老太医小那么几岁,从医术上论应该算是后辈,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让堪称顽固的闻老爷子改变心意,重拾医术的这个问题关系到闻老太医的声誉。闻老爷不太好开口,便由闻夫人答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老爷子偶然间瞧见卢大夫开的一个方子,指出其中有一味药用错了。卢大夫坚持自己没错,两个人争执了许久,才知道两个方子都是对的,都是用来治疗咳喘的。只是卢大夫治疗的这个病人得了咳喘,还有轻微的脚气。将其中一味药换掉之后。并不影响治疗咳喘,还可以抑制脚气。这是卢大夫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除了这个,还有许多兼治两种病症甚至多种病症的改良药方。老爷子意识到医海无涯,决定活到老学到老,便和卢大夫一起行医看诊了。”闻苏木深有同感,“卢大夫的确经验丰富,我曾经见过他用一种褐色的沙土给伤口止血,效果极其显著。我还见过他用一种树皮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