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皇牌农女> 分节阅读 36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65(1 / 1)

在翔龙殿和栖凤宫设了灵堂,供朝臣以及女眷们入宫祭拜。百日内禁笙箫鼓乐,半年内禁嫁娶,京城周边所有庙观各鸣钟三万下,以示哀悼。停灵一月后,将灵柩移至普度寺,共计停满百日之后,入皇陵地宫。这几日叶知秋一直住在宫里,和凤玥一起陪着芸妃。虽然已经被告知了凤帝“驾崩”的真相,可想到凤帝说声出走,连招呼都不打一下就走了,这份凉薄,依旧让芸妃伤心不已。想到日后再也见不到那个凉薄的人了,更是肝肠寸断。那些还被蒙在蒙在鼓里的嫔妃都聚集在翔龙殿,对着堆满衣物的棺椁哭死哭活。穆皇后这边的灵堂就显得十分冷清了,只有素方领着几名效忠穆皇后的宫人守在那里。芸妃跟穆皇后斗了大半辈子,交情算不得好,然而人没了。过去的那些恩怨是非也就一笔勾销了,反而对自己的死对头生出了无限的怜惜和同情。每天都要去栖凤宫给穆皇后上几炷香,陪她说一会儿话。每次祭拜完了,还要跟叶知秋和凤玥念叨一阵子,“皇后娘娘是多刚强的一个人,没想到最后居然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叶知秋知道芸妃感触的不仅是穆皇后的遭遇,还有凤帝的绝情。过去她曾经和凤康猜测过。到底是谁神不知鬼不觉地下毒。导致穆皇后小产,失去了生育的能力。可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下毒的人竟然是凤帝。说来也是。当年穆皇后为了能够生下尊贵的嫡长子,把自己保护得密不透风,唯一不曾防备的人也只有凤帝了。凤帝会下这样的狠手,原因不难理解。有孕之初。穆皇后和穆家的野心就已经表露无遗。只为占一个“长”字,就对嫔妃们的肚子大开杀戒。害了一条又一条的小生命。一旦让穆皇后顺利产下嫡长子,她和穆家为了扶持这个儿子登上皇位,只怕更容不下其他皇子的存在了。凤帝杀子留母,或许是无奈之举。可也当真狠绝。以他的睿智,想要阻止穆皇后和穆家的法子何止一种可他偏偏选了这种最极端也最省事的法子,釜底抽薪。彻底断了穆皇后和穆家的念想。做便做了,让这个秘密烂在心里也就是了。又何必在离开之际道出实情,抹杀了穆皇后的生念夫妻一场,怎会绝情至此大概是受了芸妃的影响,叶知秋这几日格外多愁善感,见到凤康的时候,很是唏嘘感慨了一把。凤康听了她对凤帝评判,沉默了许久,才缓声道:“这也怪不得父皇,皇后娘娘活着,就会被尊为太后。她不比梁太后安分,对她来说,只是颐养天年是不够的,到时候定会拿了孝字做文章,生出许多是非来。”叶知秋几不可见地弯了一下唇角,“这么说来,父皇还真一个替儿子着想的好爹。”凤康听出这话里的嘲讽之意,握住她的手,“你放心,我绝不会像父皇对待皇后娘娘一样地对你。”“你倒是敢。”叶知秋瞪起眼睛,“你要是做了对不起我和唯儿的事,我先废了你。”听了她气势十足的威吓,凤康不知怎的心情反倒好了许多,“是,为夫定当谨记夫人的教诲,慎言慎行,修身养性。”“油嘴滑舌。”叶知秋嗔了他一眼,也跟着笑了起来。两人戏语几句,便将话题转到皇位上来。“人选你决定好了吗”叶知秋问道。凤康没有直接回答,“我抽空跟十一谈过一次”“然后呢”“我思来想去,还是让他来做这个皇帝为好。”凤康用商量的语气说道,“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还有芸母妃和玥儿呢,总不能让她们看别人的眼色过活。”叶知秋此时终于觉出她和凤康之间有代沟了,这人出国走了一圈,还是没能摆脱这个时代对思想的禁锢,“芸母妃和玥儿为什么非要住在宫里看人眼色不可我们可以把她们一块儿带走啊。”“这怎么行”凤康脱口反对,“按照皇家规矩,父皇不在了,有子嗣的嫔妃都要奉养在宫中,无所出的嫔妃一律送到庵堂去”“规矩是人定的,又不是不能改了。”叶知秋没好气地道,“这些陈规旧俗本来就不合理,早该舍弃了。芸母妃和玥儿住在宫里就能过上好日子吗我看未必吧。你和她们感情那么好,那就是现成的人质,哪个当上皇帝会傻到不利用她们来要挟你你以为十一当了皇帝就能例外吗他若拿了芸母妃和玥儿跟你打感情牌,逼着你做这做那,你能怎么办”凤康总算听出叶知秋的意思了,“你不希望十一做皇帝”“不希望。”叶知秋直截了当地道,“十一若是当了皇帝,你碍于兄弟之情,就会思前想后,顾虑重重,我们能争取到的利益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后患无穷。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假设十一做了皇帝,将来哪里兴了战事,他写信跟你借粮草借银子,你借还是不借借了,必定有去无还;不借,兄弟之间就会产生嫌隙。或者他怀疑你有二心,假借芸母妃生病的名义,召了我和唯儿入京侍疾,我们去还是不去去了,自投罗网;不去,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再比如”“你不要比如了。”凤康忙拦住她,“这件事,你容我再想想。”、第526章 利益文武百官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名,连连上书,请求凤康及早登基,总理朝政。凤康则以国丧为由,一再拖延。凤帝早就把皇子们的羽翼剪除了,就是有人想趁虚而入,争夺皇位,也有心无力。他没有后顾之忧,着实认认真真地烦恼了两日。叶知秋的话,他不是没有听进去,只是他潜意识里仍旧认为,十一是堪当重任的。头七这日,沈长浩奉命带了莎娜、鸣儿和唯儿入宫祭拜,顺便捎来一封信。信是董武和江红月十日之前写给叶知秋的,因替他们带信的商队在路上耽搁了一阵子,如今才被送到王府。那个时候他们还不知道京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只在信上求证了一件事。叶知秋看完气得脸都白了,立刻找到凤康,将那封信拍在他胸口上,“你自己看看吧,你那无比优秀的好弟弟做的好事”凤康不明所以,拿过信来细看,脸色也跟着变了。据董家夫妇子在信上所写,就在十日之前,有几个京城口音的人抬着丰厚的礼品进了董家门,张口就说是受了定亲王妃的委托,前去为定亲王纳妾的。要纳的不是别人,正是身在雪亲王府的佳禾。那几个人说,雪亲王妃已经点头了,只要他们写下婚书,定亲王就会以迎娶正室的大礼将佳禾抬进定亲王府。一个自称是定王妃奶娘的人,更是花言巧语地承诺,佳禾进门之后,定王妃一定会待她跟亲妹妹一样。董家夫妇气坏了,叫来巡护队。连人带礼品一块儿打了出去。又怒气冲冲地跑去跟成老爹求证,成老爹不信孙女儿会将佳禾随便许人,便将前两日收到的叶知秋的亲笔信拿给他们看。他们见信上只字未提佳禾的事情,冷静下来细细一想,便觉出这事有问题了。当即写了一封信,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并表明态度。他们便是穷死。也不会把自家女儿卖给别人做妾,并要求叶知秋马上将佳禾送回清阳府。叶知秋余怒未消,“董二哥和红月嫂子是相信我。才把佳禾留在我的身边的。出了这样的事,我回去之后要怎么面对他们还有玉禾,她在外面给我卖命挣钱呢,我连她亲妹妹都护不住。她知道了该有多寒心佳禾才十五岁,还是个孩子呢。他就想纳了做妾不对,做妾不过是幌子,他是想把那样一个勤奋上进的小女孩当成泄愤工具呢。这样一个无耻小人,你还想让他当皇帝”凤康把眼睛闭了又闭。心里百般不是滋味。一方面是因为十一太不争气,居然做出这样不堪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一把年纪了,还这般天真。直到刚才还对十一抱有期望。“我去找他。”他捏着那封信就向外走,走了几步又停住了。苦笑地道,“找了他又能怎么样只会对他更加失望而已。上次我已经把话跟他说清楚了,他若再敢打佳禾的主意,我们的兄弟情分就尽了。”叶知秋愣了愣,“你跟他说过这样的话”“嗯。”凤康将那封信折好,递给她,“知秋,我决定了,这个皇位不能交给十一。他太桀骜不驯了,做个王公还好,做了皇帝只怕会危机社稷。我不能由着他任性妄为,把皇祖父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断送了。我们来商议一下,把这个皇位让给谁才好。”叶知秋刚才也是气极了,有一点儿迁怒于他。把话说开了,气也就消了。和他对面坐下来,把几位资质出众的皇子挨个捋了一遍。刨去十一,觉得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七皇子,十皇子,十五皇子都还不错。“老七就算了。”凤康首先剔除了凤兖,“老七口舌功夫最好,做皇帝最忌讳多言,言多必失。”“十五也不行。”叶知秋看中了十五的封地,私心里不想让他当皇帝,“他太痴迷于棋奕了,容易玩物丧志。”凤康表示赞同,“没错,他的性子也太温和了,缺少果断。老十也算了,他生了一副笑面,缺少做君王的威严,光看面相就难以服众。”“那么就从大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之中选一个喽。”叶知秋眨了眨眼,“要不我们把各自中意的人写下来,比照一下,看看我们是不是心有灵犀”“好。”凤康一口应承下来,取了两只笔来,分给她一支。两人背身写完了,转过来摊开手掌,见对方手心里都写着一个“四”字,便会心一笑。两人起身将手上的墨迹洗去,重新落座,凤康便语带释然地道:“等我跟瀚之商议过后,便找老四谈一谈。”“我想了几个条件,你听一听,作为参考。”叶知秋扳着手指,一一列举着这几天深思熟虑出来的东西,“第一,清阳设为藩地,你受封藩王,世袭罔替,统理一府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事务。清阳府每年征得赋税,除去你应得的那一部分,一半上交朝廷,一半留作造福清阳府百姓。可养兵,可立法,可开矿,可修路,可打造兵器,可挖掘运河,可自行开设科考朝廷不得以各种理由干涉”“开设科考”凤康提出反对意见,“朝廷有完善科举制度,我们为什么要自行科考这不合祖制吧”叶知秋斜目看过来,“我们不自己挑选人才,朝廷派下来的官员你敢用吗”凤康一拍脑门,“是我糊涂了,这一条的确十分必要。”叶知秋对他知错能改的态度十分满意,继续列数,“第二。别的地方咱不管,但是旬阳、詹宁两府也必须就藩。”“旬阳府是十一的封地,当然要就藩,我们为什么要管詹宁府”凤康又一次提出疑问。“詹宁府是十五的封地,十五跟你关系还算不错,到时候我们可以说服十五,让他借道。”“借道做什么”“出海。”叶知秋拿了笔简单地画了几个圈。“这是清阳府。这是詹宁府,这是呈南、蔚宜两府,我们可以从清阳府开凿一条运河。穿过詹宁府,直抵海河口。到时候可以做出海贸易,将清阳府的东西卖到番邦去,将番邦的东西运进来。物产丰富了。百姓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好。对了,莎娜想回家也方便”凤康眸子闪亮地看着她。“你什么时候看过地图了”“几天前。”叶知秋简单地答了,又在清阳府以东的位置画了一圈,“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没有州府标志”凤康接过她手中的笔,将那圆圈一分为二。指着占了绝大半的那一片道:“这是一片山地,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邻国也差不多同样面积的森林。两边两成一片,因而得名叫两界森林。里面古树参天。野兽成群,又分布着悬崖、深潭、沼泽之类的天堑之地,没有人敢深入其中。”又临近清阳府的那一小部分上点了七个小点,“这一片是两界森林的外缘,一共有分布着七个镇子,所以朝中提起这里的时候,习惯性地称之为七镇府。这七个镇子彼此距离很远,中间有林木相隔,每个镇子周边又有许许多多的散户,没办法统一管理。朝廷只能每隔三年派出七位特封的政令史,同时担任布政、监察、提刑的职务,替那里的百姓办事。据说那里的百姓多是猎户出身,民风野蛮,政令史被杀的事情时有发生。因而朝中的官员,谁也不愿被派往七镇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