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千山寻亿> 分节阅读 30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08(1 / 1)

光一照,熠熠生辉。然后铺上大红布,这个红布,从上朝的宫殿开始铺起,直直的铺到未央宫的宫门。再然后从宫门,往东走五百来米,曲折一拐,往南延伸五百来米,直到未央宫的正南门“安门”。这个红布,是供新登基的圣上用的。红布披上用了三四天,然后有上千名士兵在驻守,不准百姓随便踩踏。千亿负责监督铺毯子的工事,虽然他曾提议,红布铺到未央宫门就行。但这个意见遭到一致反对,认为这是对圣上的不尊敬。如果布料够的话,还要从长安城南门一直延伸好几里地。士兵把守着红布,神情肃穆。千亿巡视了一圈,并无大碍。他就看到士兵把守之外的百姓,只是匆匆的一瞥这长长的红布,并不做声。千亿想的,应该会有许许多多的百姓过来围观,却没有料到是这般的漠视。到了圣上登基的那一天,大臣十分的诚心,城南门跪了三四百人,宫里又跪了两三百人。而长安城内的百姓,统统被要求出了家门,到城南这一片的地方,匍匐跪下。若从上空俯瞰的话,便会绝对这是一场多么壮观的场面几千人统统向南方跪拜,诚挚的迎接圣上的到来。但是从早上,一直跪了一个时辰,依然没有任何的动静。那些大臣还有百姓便开始窃窃私语了。直到很久,才见到远方过来一个人。他看到这阵势,也是吓了一跳。经了解,这人是代王派来打探的宋昌。代王还远在五十里外咧。丞相陈平惶惶恐的说道:“现在这里一切安全,还希望你通知圣上,到城登基。”宋昌一番小心的打探后,便点头答应,回去告知给代王。众大臣又跪了三个多时辰,几乎脚都跪麻了。外加天气又冷,不禁起了哆嗦。终于是看到了远方的马车,大臣还有百姓立马跪得整整齐齐的。当车上的人下来,众人齐声呼喊圣上万岁。在众大臣的迎接新,代王庄严肃穆,走在红布上,步履平缓。到了未央宫,穿过宫门,走进前殿,坐上宝座。大臣庄重的在新登基的圣上面前跪拜,齐声呼喊万岁。“众臣平身”圣上缓缓说道。从历史上说,在公元前179年,汉室迎来了新的皇帝,高后统治的时代结束。这位新登基的皇帝,封号汉文帝,为汉朝展开新的纪元。第二章 敷天之下,时汉之命更新时间201519 11:27:17字数:4219汉文帝的登基,结束了高后长达十六年的残暴统治,为汉朝展开了新的纪元。在他新登基之际,也跟着分封一些大臣。首先命令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命张武为郎中令,巡查保卫宫中。陈平,周勃还是原来的职位。而千亿,他只是在下面专注的听着,并不曾想着自己有个一官半职。当汉文帝念到他名字时候,就直接封为了都尉,掌管各个诸侯。那种突然而至的荣誉感,让他有点发懵。再之后,便是隆重的宣布,要大赦天下,普天同庆。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不容易,便决定将其后五天,定为元宵节,以此纪念平息“诸吕之乱”。大臣立马感激不尽,再次跪拜,谢圣上的恩情。三天后,长安城进入全民欢庆的时刻。由于大赦天下,再加之元宵节的到来,百姓们都热热闹闹的准备闹元宵。千亿闲来无事,登上长安城正东的清明门。在城墙上,那些士兵正在巡逻,看到他上来,便立正站好,“寻大人好。”他摆摆手,让这些士兵继续巡逻,而他则俯瞰长安城,看看长安城热闹的样子。清明门紧靠集市,是百姓最集中的地方。明明还没有到晚上,就看到这个集市一片的鲜红,犹如一条条的红绸,从清明门这里,一直延伸到北边一千多米的洛城门。再细细的看去,那是百姓在张灯结彩。他们先将自己的门前挂上红布,还有灯笼有些能工巧匠,用五六根竹枝,压成一个弧形然后均等分布,蒙上薄薄的布,里面燃烧着火。以前这些个灯笼是没有的,只是在大赦天下之后,做出几个样式觉得还不错,便流行于长安城。好些个百姓,在家门口学习弄灯笼,小孩围着旁边嬉戏,十分的开心。由于接近中午,集市附近的人家开始做饭,房顶上都是炊烟,一户连着一户,大约几十股白烟。再远一点的是小店饭馆,食客大增,饭一开,这些人好似在白烟中游动。不多时一些地方就传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咚咚咚的响遍各个地方。那是人们将竹子放到桶中,点上火便开始燃烧爆炸。大人小孩围在旁边,欢度今年第一个元宵节。风拂过千亿的头发,吹起官帽下垂下来的两鬓头发。他看到这些繁荣热闹的景象,心中也跟着十分的开心,但开心之余,又念起了那些年的坎坷。千亿一家的惨状,还是拜高后所赐,之后全家便都在迁徙当中度过。先是从长安城辗转来到夜郎国,之后其父病重,千亿代替他父亲,独自一人迁徙来到南越国。来到南越国,他就做了个零丁小星的当差,给人家写信送信,受群众的喜爱却又遭当地高官的欺压。风里来雨里去,遍尝人间艰辛。唯一的一次升官,就是被翁大人提拔做了谏大夫,虽然毫无实权,只是为武帝提提建议,但好歹也给他提供了一次大施拳脚的机会。他当时就决定,好好的利用他的才华,为武帝建言献策。只是没有想到,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才华,就因翁大人的受贿,他连同着入狱。没有任何人相信他的争辩,没有任何人来顾着他的死活,甚至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出狱。在狱中的时光,当真是十分的黑暗的,就连狱卒都对他是百般的侮辱。武帝的圣查,终究让他出了狱。但又是无尽的迁徙,和翁大人被调往四会县。在四会县,他依然执着的给高后上书想要恢复父亲的名誉,但却换回来一书调令,去往更加遥远的西于国。其后的辗转,更是数不胜数,最远的是被高后调往了羌氏。年纪轻轻,就辗转了几十个地方,受尽了各种各样的苦难。终于是在汉文帝的登基,才得以有了一次安定。如今,千亿已经当上了都尉的高官,权力远高于那些个诸侯王,成为汉朝说话颇有分量的人物。这就是所谓的苦尽甘来吗当然,怀念这样的苦,或许是让他励精图治,但更多的,是一个人。那个曾经在他最苦难的时候关心过他,照顾过他。她笑起来特别的甜美,弯弯的眉毛往上翘,说出的话都是十分的俏皮。若是生气,那就带着些蛮不讲理了。如果要总的评价,那就是十分的重感情,敢爱敢恨十分的执着。“素,不知道你过的怎么样”千亿每每发问,心中就会有一些酸楚。他很是希望这个人过得好,但每次这个人都是因他而屡遭惩罚。她在没有嫁之前,跟着千亿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比如骑马飞奔、掉进山洞甚至在肌肤相触。每每想起,心中就泛着一丝甜蜜,“回首美人沐晨光”这是他赠与的诗歌。那时年少,认为世道黑白分明,幸福就是每日的勤奋努力还有与她见面。只是当她嫁进了蒋府,成了蒋府的少夫人后,生活就开始有了变化。不过这个人依然没有变,只要他遇到了什么难题,她依然会倾力相助。在监牢的那段黑暗时光里,就只有她会经常看望他,给他吃的,还带来了鼓励。只是出了监牢,就面临着与她分开。那时还下着雨,她急着要见他,弄得浑身脏兮兮的。“思美人兮,揽涕乎不可怡”,一个人在车里,一个人在车外,分离意味着不再见。“不管千山万水我都要找到你”她发誓不愿意等待,做个悲情的女主,她要主动的寻找千亿想到这,又感动,又心酸。如今这个执着的人在哪呢希望她还在南越国,好好的生活吧。不过这个女子当真是十分的勇敢,在前些年,他们两人在西于国见面。战火缭绕,他骑着马将她救下来,躲过了追兵。由于追兵的搜索,他们不得不躲在一个小坳里,结果便深情的一吻对于她的执着,他那时却心寒的说道,“忘了我曾爱过你。”唉这样的女子,世间并不多见啊。千亿现在想想,只觉得自己没有这个缘分。终究是苦难夺走了这一切。现在做了高官,但却总觉得少了许多。如果硬要总结一个词的话,那就是缺少了当初的美好。时光的蹉跎,让他失去了许多许多,并不是高官能够全部给予的。下面百姓的快乐,无形中反衬出他一个人的孤独。千亿紧了紧官服,慢慢的下了城楼,身后伴随着士兵的声音:“寻大人慢走。”千亿只是淡淡的唉叹。欢欢乐乐的闹元宵,那一晚上,汉文帝摆驾出了未央宫,来到集市当中,与民同乐。在那一个晚上,没有夜禁的规矩,大臣还是平民一概不分,上下阶层混成一团,欢乐齐享这第一个元宵节。而在节日当中,少不了的游戏是蹴鞠。那时深夜,蹴鞠城还灯火通明,汉文帝摆驾来此城,坐在高台上,和大臣评点这些球员球技的好坏,进球的多寡。遇到好球,全城欢呼。而千亿则安安静静的坐在观众席上某个角落,欣赏着蹴鞠。旁边人的欢呼一浪高过一浪,几乎都快把蹴鞠城给掀塌了。而他只是轻轻的拂开旁人的拳手,擦了擦脸上不知从哪飞来的唾沫星子,在嘈杂里默默的坐着。球技虽好,他恍神了几次,在欢呼或者吐槽里醒来,将前后两段实况脑补一番。散场的钟声响起,千亿随着别人离去。其他人都在和同伴谈论着刚才的盛况,或者兴高采烈,或者责骂那些球技太差的人。几百人中的高谈阔论里,他安静的游走在其中,很少与他人交谈。快乐是别人的,他再一次感觉到了孤单。元宵节过了,但热闹显然是一浪掀起一浪。在朝中,就听说了,匈奴会派使者觐见圣上,并送上当地的各种好礼。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从高祖到现在的几十年间,汉室就和匈奴打过不少的仗,两者的关系处于白热化。如今汉文帝的登基,让匈奴感觉到了丝丝的亲善,便派来使者觐见。诗经般有言,“敷天之下,时周之命。”汉室坐拥四方,匈奴来归顺这无疑是个很好的开端嘛。元宵节过后两天,寒风还正冷,但长安城的西边城门雍门早就围观了许许多多的百姓。他们都争相看着这群从西北来的客人。匈奴是中原以北的强大民族,自称天子骄子。当这些从西北而来的骄子们来的时候,人民才有幸一睹风采。人们分开两边的道路,供这些人行走。粗略的数了数此次来长安城的匈奴,大约有百来人,他们穿着艳丽,载歌载舞,引起了人们的欢呼和鼓掌。他们的样貌稍微有别于中原人。这些匈奴人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男性尤其是胡须,还特别的粗而多。他们的穿着上,最明显的就是耳朵少,佩戴着一只粗大的耳环。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还有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就连靴子也是皮质的。最显眼的,就是这些匈奴抬的步辇,上面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壮汉,不住的跟下面的百姓招手。他身着黑得发亮的狼皮,十分的华丽。而其后,还有一个步辇,上面则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端正的坐在上面,脸上披上纱巾,露出一双勾人摄魂的大眼睛。这些人到了未央宫,得到了隆重的接待。按照他们的习俗,每一个桌上,都摆上了大盘的羊肉。此次来觐见的人是匈奴的右贤王,在匈奴颇具影响力,他自称在掌管着匈奴的骑兵军队。而他身旁的女子,便是他的女儿。千亿坐在这位女子斜对面七八米远,他每次吃菜时候,会不经意的看到这个女子。这个女子还没有掀开面纱,但是那迷人的眼睛,足以让人颠倒了。他好几次都咽了咽口水了。右贤王表示愿意和汉室结交,结束这连年的战争。而汉文帝自然应允下来,两方结为友邦。右贤王吩咐人呈上宝物,送到汉文帝面前。那是一块很奇特的骨头,上面裹上兽皮,并镶嵌着铜边。其华丽远不至于这些,这上面还镶嵌了许许多多漂亮的宝石,闪耀着微观。右贤王介绍,这是个酒杯,“是用奴隶的头盖上的骨头做成的,做工极其精细。这在我们那边,象征着最高的荣誉。”听着是有些犯寒,大臣面面相觑,不知该做如何评价。汉文帝面露些许难色,但还是双手捧在手心,细细的观摩。虽然这个宝物的做法残忍了一些,但不能否认,确实是做工非常的精细,让人着实佩服。作为还礼,汉文帝许诺,将送上丝绸布匹、金银玉器、蜡烛等等,并且允许匈奴来到中原,关市对匈奴永远开放。互惠互利,让双方都得到了收益。“现在,还有一个宝物要呈给圣上。”右贤王笑道。众大臣十分的惊奇,刚刚那个头盖骨做成的酒杯让人咋舌了,这回又有什么宝物呢“那就快快呈上吧。”汉文帝微笑道。去没有想到的,就是右贤王将自己的女儿牵了上来,跪在汉文帝面前,“还请圣上为我女儿丽姬选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