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到他娘亲时,娘亲手里还提着一只饭盒,那是给三胞胎们送好饭回来的吴谨送走儿子,又想到自家弟弟估摸着是没吃午饭就来了,就到小厨房装些点心水果,想给吴讯送过去。林嬷嬷在旁委婉的提示:林老爷也还没有吃午饭呢。吴谨暗叹惭愧,又拿来一个饭盒装了一些点心水果。不是她吴谨抠门不给装饭,只是前面自有大厨房给送饭,她一开始给自家弟弟装点心,也只是怕弟弟不好意思吃林家的饭,怕饿着自家弟弟。忙得晕头转向的吴谨,临到送走饭盒,才想起那张房契,赶紧又叫回送饭盒的两个丫鬟。吴谨也不管自己那手不堪入目的毛笔字了,上手就给自家弟弟写了封信笺说明房契的用意,一起交给林嬷嬷,让林嬷嬷专程跑一趟,转交给吴讯。吴讯接到饭盒时,倒还撑得住,可等林嬷嬷把一槿木盒子也一并交给他时,吴讯霎时间就窘得不知所措,脸也羞红了。林老爷还在上面看着呢,自家姐姐就给自己私房钱,这样真的好吗,姐姐真的还能过得好吗。他知道他姐之前给过家里田产商铺的地契,说是贴补娘家加上攒点私房钱,所以吴讯以为这次也是。他即使没有结过亲,也明白,嫁出去的姑娘从婆家倒腾东西贴补娘家,这事不好的啊,尤其是他姐的身份还挺尴尬的,现在还被林老爷碰个正着,他现在很担心他姐要不好了啊。吴讯再老成持重,这会也有些嘴巴发干了,想给自家姐姐解释两句,可这“人赃俱获”的,证物还在自己手里捧着呢,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可自己怎么着也是个大男人了,就是不能给自己姐姐遮风挡雨,也不能让姐姐抗下所有罪过。吴讯狠吸了一口气,走到林如海面前把木盒放到桌上,又跪下,诚恳的说道:“林老爷,这个,是我央求姐姐,姐姐心疼我才给我的,您要打要罚都冲着我来吧,我保证,我姐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了,您别生我姐的气”。作者有话要说:我记得红楼梦里,贾环称赵姨娘喊“母亲”,称王夫人为“太太”,还是对着贾政说的,就是告贾宝玉的状的那回,贾政并没有对这点指正,我想或许古人的称谓,或许并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只要不出格,或许可以不用那么计较的当然,我也承认,我不舍得在这一点上伤女主的心、第38章 有情有义的吴家小弟林如海自是知道那个盒子里装的东西的,一开始见吴讯的脸色变幻,就知道吴讯许是想岔了,可他不动声色,就是想考察下,吴讯接下来会作何应对。男人要想在这个世上站得高立得稳,不光要有才华,还得要有责任感,尤其当大事来临,不退缩,不逃避。吴讯全都做到了,还有情有义。林如海很欣慰,他不用担心他会养出一个白眼狼了,上前伸手扶起吴讯,说道:“行了,什么事不成,我都知道的。赶紧吃饭吧,你姐做的点心还不错。话说回来,你姐之前可没给我送过吃食,我这还托了你的福呢”,说着把木盒又塞回吴讯手里。吴讯听林如海说他都知道,就知道他姐已经在林老爷面前备过案了,就放下提着半天的心。又听到林老爷还有心情调侃,就知道林老爷是真的没有介意,他对姐姐放心了。可吴讯心中仍是决定,回家一定要与娘亲说,再也不要让姐姐做这样的事了,吴家已经比以前好多了,姐姐以后只需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家里有他们兄弟呢。自此,吴讯更加刻苦勤奋不提。话说这天吴讯回到家中,把那槿木盒一放,就对着吴家爹娘说道:“爹,娘,咱家已经算是富裕人家了,娘下一回去见姐姐时,一定得跟姐姐说,再也不要让姐姐拿东西贴补家里了,家里过的挺好的,让姐姐不要担心家里”。吴爹看到桌上放着的槿木盒,和儿子也是同样的想法,点头赞同道:“就是,丫头的日子也不容易,可不能再因为咱家里给丫头拖累了”。吴刘氏回道:“我上次就与谨丫头说了,只要她自己把日子过好就行了,家里都好的,怎么又往家里送东西了,你这个臭小子也是,干吗还拿回家来”,说着,拿过木盒打开,却看到两张纸,一张明显还是书信,赶紧招呼小儿子过来给念念。吴讯拿过信,先是被姐姐豪放的“草书”震撼了一把,接着看信,看完又怔住了,这回倒真是被震撼到了。吴爹看儿子看完信发起呆却不跟他们说,气得夺过信自己看,看完也有些发怔。吴刘氏被这爷俩弄得莫名其妙,更是气得够呛,欺负我一个文盲不成。不能冲当家的吼,转身对着自己小儿子后背就是一巴掌:“你小子倒是说啊,你姐信里说什么了”吴讯被老娘的神来一掌打得回神,说道:“姐给张房契,说让咱们搬到城里去,方便我读书,这房契林老太太林老爷都是知道的,还是林老太太给姐的”。吴刘氏很激动,又是一巴掌拍到吴讯的背上,说道:“你姐真是疼你,打小就最疼你,有点吃的自己不吃都得留给你吃”,说到这,却捂住脸哭起来,又说道:“你小子可得好好读书,要是能有出息了,可得好好待你姐”。吴讯想起那个打小护着他的傻姐姐,也有些想哭,却忍住,钻自己屋里读书去。晚上吴家大哥大嫂也回来了,加上吴家祖母,全家人聚在一起商讨搬家事宜。大嫂牛氏有点想法,却当着公公婆婆的面不好说,暗地里戳一下自家男人,吴恒跟自己媳妇都过有六七个年头了,被媳妇一戳就了解她的想法了,正好他也是这意思,就说道:“家里总得有人看家,还有田地租子,也是我一直管着的,我和牛氏就不搬过去了,爹和娘陪着三弟去城里吧”。吴爹也觉得大儿子说得有道理,这家才是吴家的根,长子留下看家也好,就转头问老娘:“娘的意思呢”。吴奶奶却不想去城里,她都奔五十了,年轻时繁重的劳作也是积了一身的毛病,不知道哪天闭眼就再睁不开了的,可不要再去城里折腾了,她就守着老家等着叶落归根吧,说道:“我这身子骨可不要挪动了,恒儿说得对,你们陪着三儿去城里吧”。好吧,吴家老祖母既然这样说了,全家就都得这样愉快的决定了。这一提议就这样全家通过,都很高兴。吴家祖母和吴爹高兴的是,小孙子小儿子眼看就出息有望,吴家要翻身了。吴刘氏高兴的是,不仅小儿子更方便了,她还离自家闺女更近了。牛氏高兴的是,她终于不用再生活在婆婆手底下了。吴讯高兴的是,他觉得他离成功更近一步了。吴家大哥好吧,生活要求不高的人,基本上都很随意。挑个黄道吉日,吴家爹娘带着小儿子就搬到城里落户了。当然在这之前,吴爹和大儿子先进城考察了下他们的新家。北城区西北街上,黝黑的大木门,半新不旧的院落,修整的倒是很干净。正堂五间,东西还各有三间厢房,顺着西墙向里走,还有一个后院,约有一亩地的大小,地里依稀可见一些摘剩下的菜根,看来之前是个菜园。让吴爹很惊喜的是,正堂屋里竟还留有一些大件家具,估摸着是前面人家留下的,虽有些不新了,可一看仍是完好结实的,他们家完全可以重新刷漆,当新的用了。父子俩整顿了一番,又上街买了些生活必需品添上。吴爹还很大方的给小儿子配了套新书桌,吴恒这个当大哥的,也很友爱的送了弟弟一套崭新的大书架。吴谨这里得知爹娘和小弟搬城里来了,兴奋得不得了。虽然她这个已经泼出去的水,不好回娘家了,可心里上却觉得,离得更近了,好像心里也更有底气了吴谨一高兴,就想找点事做,想到去年给林如海做身衣服,林如海那出乎意料的高兴劲儿,决定再给林如海一个惊喜吧。这回不像上次那样,从穿针引线一开始,就被林如海得知,还给提意见,这次吴谨认为给的就是意外之喜,又拉着林嬷嬷作陪。这得说明下,裁剪什么的,吴谨还是不熟悉的,她还得需要外援。整的每次都像地下党接头一样,偷偷摸摸,还背着人。林嬷嬷这一向坚持端正本分的,摊上这样无厘头的主子,只好林家太太最近却十分忙碌,因为林家的三位小少爷要满周岁了。周岁就得有周岁宴,三胞胎们还要抓周。这个据说能预知未来的玄乎仪式,虽然已经屡次证明不是准的,但大家仍是乐此不疲的,当个固定流程办着。上回长泰周岁时,因为林如海要出外办差,还归期不定,大家就有些分心,长泰的周岁宴就被潦草结束了,虽然长泰不负众望的抓了书本,很有林家的家风,但心中总是略有不足。这回,老太太精神好,兴致也高。儿子去年又升了官,孙子们也是长势喜人。也不介意三胞胎的周岁宴若办大了,会不会影响到大孙子的地位了,反正洗三宴已经超过一回了,反正她会有额外补偿。林老太太表示,她有钱就跟儿媳提议,要好好办办这场宴会。贾敏一想也好,也没什么的难为的,还可以向外面展示她对庶子的宽和大度,还能赚个好名声,于是爽快的向婆婆保证,必会办的热闹喜庆。贾敏的才能真不需多夸的了,若是她要乐意用心办的事,那必是方方面面都是漂亮的,当然除了生子这个她再多努力也无法控制的事外。这回三胞胎的周岁宴,在贾敏的主持管理下,来来去去上上下下的宾客,就没有一个败兴而归的。或许是因为林家的书香门风,也或许是因为林家人血脉传承的力量,也或许是迫于自家爹爹威严锐利的目光,反正三胞胎无一例外的毫无悬念的都抓了书。不同的是,老二又抓了一把刀,被赞文武双全,可是吴谨严重怀疑那是因为刀柄上的宝石太闪亮。老三又抓了一把尺子,被赞举止有度,吴谨却想说,那纯是因为有一回她做衣服时用到尺子,被早早醒来的老三看到过。老四又抓的是算盘,吴谨的心一瞬间提的老高,就怕别人会说小儿子贪财市侩,古代可是瞧不起商人的啊,可居然被赞生财有道吴谨被这些人博大精深的语言修为震撼到了,深深的怀疑,贾政在贾宝玉抓到胭脂后,竟然骂儿子“酒色之徒耳”,纯是跟儿子有仇,他完全可以说将来会是温柔体贴媳妇的好夫君嘛林如海也向大家宣告了他们三个小兄弟的名字,长泰他们兄弟这一辈,从双人旁,所以老大长泰有了名字林衍,依次下来老二是林律,老三是林循,老四是林彻。这三个字,律,有约束之意,循,有遵循之意彻,有通透之意。林老爷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就是希望他们三个小兄弟坚决拥护他们大哥,以大哥的意念为行动指南,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大哥的指导思想,以振兴林家为中心,坚持大哥的领导,坚持团结友爱,共同促进林家振兴大业的完成。、第39章 调往京城转眼又两年过去了,七月的苏州城,已经热得知了不停地叫唤了。这天傍晚,林如海少有的神情严峻归家,一路匆匆直奔向祥恩院。他今日忽然接到调职通知,被调为吏部文选清吏司,就是掌管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这职位来得很突然,三天前,他还接到过一封雍郡王的信,信上除了介绍一些朝政近况,也就是按例询问一些江南的事务,并无一言半语提到过他的职位调动。这几年,自从林如海答应与雍郡王做暗棋,两人就开始有信件来往,许是林如海的官职还未到中枢,两人信中大多也就是互通些消息,还从未提到过任何关乎朝政决策性的事件。当然,这里不得不交代的是,林如海每年固定在进京述职的时候,都会与徒禛有那么一两次的密谈。所以,别说这些信件来往有多隐秘,信上内容也还是有暗语解意的,除了他与徒禛两个,谁来看,就都是一封寻常的家常的信件,就是被人截获,也不会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林如海有些不解,可却还不担心。不说京里还有雍郡王这一暂时还算牢固的后台同盟,就是他这些年的为官履历,也是甚得皇帝满意与信任的,这一点,林如海倒是很自信。即使面上他与雍郡王有了些许交情,可雍郡王可是全天下都知道的“冷面孤王”的,而且他本身还未参与到任何党派争斗,林家一贯的都是纯臣,皇帝也是知晓的。所以这职位调动,虽然来得突然,来得出乎意料,但林如海仍是不忧心前程的,他忧心的是他家里。这官位是京官,要去京城任职。可他家里却是老的老,小的小,上有将近花甲之年的老母,下有三岁稚童的儿子。千里迢迢舟车劳顿的,他们哪一个都怕路上承受不住。他不去还不行,那是圣旨,不可违抗的,可是他这一走,家里怎么办。林老太太倒很坦然,她早已设想过这样的情况了。她这把老骨头了,是必留在老家里的。三胞胎太小,这回也不让跟随去了,当然若是过了三年,林如海连任京官,那再送过去也不迟。大孙子林衍,都五岁了,已经开始正式读书了,那是必要跟随去京城的。儿媳贾敏,按说应该留在老家侍奉婆母,可贾敏必是不肯的,且她的娘家也在京城,她过去京城,或许还能对儿子有些许帮助,那贾敏也跟随去吧。吴谨的话,相比来说,三个小的更需要娘亲,况且,林如海不在,还需要吴讯偶尔过来帮忙,那吴谨也留下吧。吴谨这两年都没再怀孕,而且面前还有四个孙子环绕膝下,她对于再添几个孙子的期待已经没有那么迫切了老太太与儿子这样一说,林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