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红楼之抱琴> 分节阅读 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3(1 / 1)

,一个已经入朝,自然不是一路。剩下六皇子一个,体弱多病,皇帝也不敢派给他什么太辛苦的差事,所以就只有他一个人是出宫门后回皇子府了。祭祀完了没两天,皇后突然火急火燎地宣了一半的太医,赶去了太子住的毓庆宫。原来那天祭祀之后,太子府上一名侧妃突感不适,以为是天气太热导致,想请太医又怕有人说她消受不起祖宗神仙的福气,所以想会不会歇两天就好了,或者等过了刚祭祀的这个时间,然后再请太医过来。谁知才睡了一个晚上,就下红不止,侧妃这才害怕起来,急忙差了宫女去告诉太子妃,但是这一耽误,等到太医过来的时候,这名侧妃一个多月的身子已经很是危急了。于是又层层上报,报到了皇后那里。但是因为时间耽搁的太久,不仅孩子没保住,这侧妃也因流血不止,一天就送了性命。抱琴听到这个消息,只隐晦的提醒了元春一句,说皇后和太子最近心情肯定都不会好,让元春稍微收敛一点。元春自然是听进去了,冷静的时候什么她都听的进去,也知道抱琴是为了她好,不过等到冲动劲儿上来,那就是很难拉回来了。又死人了,从进宫开始算,这都是第二个了。抱琴躺在床上,将白天发生的事情一件件再过一遍,力求做到没有遗漏,让自己每一天都有进步。且不说她一家人的奴籍,她自己这会还在元春名下,还没脱离生命危险呢,不努力怎么成。从死人想到了上回被罚进冷宫的贵人,好像是姓李来着之后,又想起了这期新进宫的贵人,不知怎么的,就将上回抄写的关于秀女去路的圣旨又回味了一编。皇帝是老七抱琴猛得坐了起来,首先肯定不是太子,下来就是她家小姐了,现在只有七皇子府上还差一个侧妃,所以元春最终回去七皇子府,谁娶了她家小姐,谁就是皇帝不对,抱琴又躺会了床上,方才因紧张出的那一身冷汗已经消了下去,只留了一点粘腻的感觉。太子是不可能的,不管他府上再死几个侧妃都没有用,但是其他皇子府上会不会死侧妃呢元春又究竟会被皇帝赐给谁呢一切都是未知数。、020元春入宫的日子是二月十六,按理来说五月十六就满了三个月该出宫了,但是等到了那一天,派去宫门口等元春的贾府下人非但没接到大小姐,宫里连句准话都没有。王夫人手里紧紧攥着帕子,嘴唇抿成一条细线。珠儿才死没几天,女儿这边又出了问题,她已是心力交瘁。贾母坐在上首不住的呼道:“怎么会这样,我的元春。难道在宫里出什么事儿了”王夫人心里一紧,“老太太能不能去宫里打听一下,元春也是您的亲孙女。”贾母是一品的诰命,按理来说是能递牌子求见的。贾母犹豫了一下,道:“再等等。咱家里还有孝。”旁边几个都是小辈,不敢开口。就算有邢夫人这个勉强算是王夫人的嫂子,不过她也记得不能在这个时候出声触霉头,王夫人是刚死了儿子,老太太看着慈祥,但也从来都是个说一不二的。贾母这一等,就等过了七天。王夫人因为贾珠的死,精神着实有些恍惚,这两天大夫给开了助眠的汤药,每日昏昏沉沉的也想不起来许多。直到贾珠过了三七,棺木挪出荣府才好了一些。五天之后,宫里下了个莫名其妙的圣旨,说她出身名门,贤孝才德,因此特下旨将她封做女史,留在皇后宫里当差了。王夫人这会心里还不怎么清明,知道她进宫选秀的女儿当了宫女了。等到送走宫里来的传旨太监,就跪在贾母跟前哭起来了。贾母倒是仔细揣摩了这份旨意,每一个字都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贾母活得久了,跟她一辈的老封君们也没剩下几个,她更是前前后后经历过两个皇帝,十几次选秀的人。“出身名门,贤孝才德”这八个字,她在封妃的圣旨上也见过。下来就是女史了,这是个虚职,但又是个位比三品的虚职。最后是皇后宫里当差。贾母是相信皇帝的,按道理他是不会留元春进后宫的,不然直接封了贵人就行。贵人贾母又多想了一回,难道是因为位分太低皇帝想等嫔位空出一个来贾母眼睛睁了又闭。看看跪在地上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王夫人,心里也很是怜悯,贾珠好好的一个人,眼看着就快好了,谁知一场风寒就这么去了,元春那边表面上看起来形势又不明朗,皇帝不明说,谁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贾母叹了口气,道:“你莫要着急,我想着元春那边不会有什么问题的,等过了三个月,要是实在不行,我去递牌子去皇后娘娘那里探探口风。”王夫人还是在哭,她现在除了哭也没别的办法了。她们家里有孝,只不过贾母是祖母,所以不必避讳太多,但是要是进宫的话,身上有白事还是会惹主子们不高兴的。这下就算差不多说定了,等到贾珠的棺木送出贾府,王夫人心情平静一些,稍微能想想事儿了。这时候,宫里又传出一个消息,太子的侧妃死了一个。侧妃死了是官方的消息,但是仅仅限于死人了,具体为了什么死的,宫里是不会说的,怕被有心之士利用。听到这个消息,王夫人又急急赶去了贾母那里。贾母能发现圣旨有问题,王夫人自然也能,连着今天的这个消息,她家元春将来指不定有什么造化呢。太子死了的侧妃是上次选秀选进去的,就算是擦着年龄的上限进去的,到今年也不过才二十一岁。年轻的健康的一个小姑娘,哪儿能就这么死了呢,所以她前面必是拖了一段时间,再加上皇帝那道没头没脑的旨意,王夫人自作多情的得出一个结论,皇帝留元春在宫里,在皇后宫里,指不定是为了填太子侧妃的缺儿呢。到了贾母房里,王夫人反而冷静下来,她仔细看了看贾母的脸色,似乎很是开心。便试探道:“听说太子爷府上有个人不好了”贾母右眉一挑,“元春可真是赶了个好时候。”想必那个时候皇帝是知道了太子侧妃快不行了,再加上如果回府,元春就要给贾珠守一年的孝了,所以才将她留在了宫里。王夫人这才笑了,“恭喜老太太,老太太惯会调教人的,元春在宫里我也放心的很。”有了这般的大造化,将来就是个妃位了,可不是就放心了吗。贾母装作拉下脸,开玩笑道:“前两天也不知道是谁在我这儿哭鼻子。”婆媳两个相视一笑,这事就算是过去了。没两天就到了六月二十五,是宫女们见家人的日子。这是个大日子,皇宫里的宫女加起来也有近两千人,见家人的话,一天是安排不完的,所以这事也是要按照宫规来的。首先得是宫外的亲人去内务府递交申请,然后由内务府整理清单,当然上月见过的这个月就不要想了,除非你特别得主子们的宠爱。这份清单会在每月二十日之前交到各宫的主子手里,或者是宫里的管事姑姑手里,比如辛者库、浣衣局或者冷宫等等的地方就是管事姑姑在安排。如果主子没什么异议,六月二十五也不用当差,或者有人愿意替你的差事,那多半是能见到家人了。说多半,是因为宫里一次最多只能安排不到四百名宫女见家人。地方在进了神武门,紧靠着宫墙的西长房里,两排一共四五十间小房子,专门被开辟出来做这个。如果跟管事的太监关系好,被安排在头几批,那就没什么大碍了,如果手上拿到的号牌排在两百五十之后,那多半要等到下次了。六月二十五,抱琴左手里捏着编号是八的小牌子,右手提了一小包东西,跟着领路的太监,第一批到了西长房。抱琴在皇后宫里,在编号的时候有着天然的优势,当然在有太后和太妃的时候,是从她们宫里的宫女排的,不过现在皇帝都快六十了,别说太后了,连太妃都一个不剩了,慈宁宫、寿安宫等等养老的地方也就剩下辛者库派去的扫地的宫女了,而辛者库在这种好事上一直都是排在最后一位的。纵然能借着这个机会见到元春,但是贾府里没一个人能拉下这个脸,跟那些在她们眼里刚刚能吃饱饭的人挤在一处,总是元春的亲娘也下不了这个狠心,横竖再等一阵子,她说不定就能在毓庆宫见到闺女了。于是今天来的只有抱琴的娘赵氏。抱琴差点没哭出来,在宫里不过四个月,就死了两个人,还有一个是当着她面打死的,纵是她现在混的还算不错,但是精神时刻都处在紧张中,这一下见到亲人,立刻崩不住了。扑到赵氏怀里,抱琴将眼泪蹭干净了才挪出来,低着头待了一会,这才平静下来。没见的时候日思夜想,等到真的见面了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抱琴笑了一笑,道:“妈妈别担心,我现在好的很。在皇后娘娘宫里当差,也没人为难我。”赵氏勉强挤出个笑脸,“我姑娘长的好,人又机灵,我放心着呢。”说了没两句,抱琴将手上提的小包打开了。“妈妈,你看。”包袱里整整齐齐放着十个金饼子,还有几块银锞子。赵氏眼睛都圆了。抱琴道:“五十两金子,赎身的钱足足的够了。”赵氏眼眶又湿了,能得来这么多赏赐,她闺女还不定受了什么苦呢。赵氏平静了一会,才开口道:“府上的珠大爷去了。”抱琴表情一点没变,赵氏放心了,转念又觉得怎么能一点儿没变呢,该不会是装的吧。“闺女,你不伤心”抱琴叹了口气,“妈妈,我现在在宫里,你叫我如何伤心。”赵氏这才放心。“这次能来看你,是太太一力促成的。我们虽知道宫女能一月见一次家人,但是再具体一点就完全没头绪了。还是太太安排人给办的事儿。”冠冕堂皇的说完这句,赵氏换了轻松一点的语气又问:“大小姐在宫里过的如何,早上我们出门的时候,太太还来送了松,我也好回去回她话。”“大小姐比我还轻松,说是女史的职位,也就三五天抄上一份旨意,皇后也不拘着她,每日想做什么都行。”没说两句话,外面的太监开始敲门了,时间快到了。抱琴突然有些慌张,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她急忙起身去收拾方才打开的包裹,“妈妈,你带这个出去,将来我再找机会去求太太。”赵氏却没答应,她按住抱琴的手道:“放荣府里不安全,还是搁你这儿好。况且早上出来的时候是太太看着出来的,回去也得先去回太太的话,让她看见平白生了警惕不好。”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闺女一个人孤身在宫里,身边还是多留点钱,也好应个急。抱琴一想也是这个理,她看了看手上的包裹,从里面拿出两个十两的银锞子递给赵氏,“妈妈,你拿着这个回去,要是一点东西没有,她们也要生疑的。”赵氏点头,急急忙忙又说:“看过你一次我就放心了,下次我带小宝过来。”顿了一顿,又说:“早上出来是你爹赶的车,他进不来,就在宫门外守着。”抱琴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他爹沉默寡言蹲在地上抽烟袋的模样,眼泪刷的就下来了。她紧紧抱着赵氏,啜泣道:“你们都要好好的,等我出去。”太监推开了门,道:“该出宫了。”赵氏抹着眼泪,一步三回头离了神武门,看见蹲在马车边的梁丰,斩钉截铁道:“闺女好着呢,咱回”、021前面说过白天宫女必须两两在宫内行走,因此抱琴一边抹眼泪,一边等了几个同在皇后宫里的宫女,四人一起绕了个大圈回了坤宁宫。一来她们没资格从御花园绕过去,二来,几个人眼睛都是红肿着的。宫里的规矩,在主子面前不能哭,不能掉脸,怕惹得主子心情不好,因此几个人很有默契的比平常走的慢了许多。路上看见当班的管事太监或者姑姑也没人说什么,这一天是宫女们见家人的日子,总是管的松些的。要说比宫女还要凄惨的,就是太监了。宫女还能见家人,太监是没这个机会了。宫女一般十三岁进宫,二十五岁出宫,少数留在主子处当了姑姑,然后晋升到嬷嬷,老死在宫里。但是太监,要不是家里活不下去了,是不会将孩子送进宫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