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子底下,还不是被人算计打成残废了杜云寻嘲讽的想道。“所以啦趁他尚年幼,能拉一把就拉一把吧不求他能有多大的出息,至少别像二叔那样眼高手低,净惹祸就好。”杜云寻走到炕前站定,范安阳站在炕上,伸手帮他理冠,他没好气的道,“带他去待客,就能教好他”“只不过是让他多见些人,多见见世面嘛再说,他整天和那些通房厮混,课业也跟不上人,人家说他闲话时,可不会说那是杜夫人的儿子,而是会说那是杜相的孙子。”杜云寻也是杜相的孙子,想想那个场面,虽不是自己被人说闲话,但感觉总是很不爽啊范安阳再下猛药,“虽然你跟鲁王孙女根本没往来,但她闹离家出走,硬把你牵扯进去,如果三弟再因女色传出些什么碎言碎语来,到时候外人把你们兄弟扯在一块儿说闲话”“行啦我带他同去便是。”杜云寻想象了一下,最后决定投降,“去,通知三少爷,一会儿随我去外院,替父亲和祖父接待上门的宾客。”很好,解决一个了“去跟严嬷嬷说一声,让她帮二姑娘准备一下,一会儿让她陪着二姑娘过来,跟着我去待客。”严嬷嬷得了消息,开心的来寻杜云蕾,杜云蕾却红着眼眶,正在和芳月说话。严嬷嬷拉了个小丫鬟问:“芳月姑娘怎么来了”“芳月姐姐是来请二姑娘去看夫人的,听说夫人昨儿下晌就开始胡言乱语,说些奇怪的话,芳月姐姐她们听了很害怕。”芳月之前是杜云蕾身边的大丫鬟,是带过这些小丫鬟的。严嬷嬷想了下,便让她离去,自己则站在门外侧耳倾听,不过芳月抽抽噎噎的,话说的很小声,加上有厚厚的门帘挡着,严嬷嬷根本听不见里头在说些什么。忽地,严嬷嬷伸手撩开门帘,大声喜道:“二姑娘好消息,二姑娘”芳月看到严嬷嬷进屋里来,惊慌的立起身来,跟严嬷嬷见礼,严嬷嬷拉着她的,似没看到她哭得眼睛肿得像核桃,“芳月姑娘来啦二姑娘老念叨着你和莲月姑娘呢夫人如今在静养,二姑娘不好去打扰她,只能请你们姐妹两,尽心照顾夫人,替二姑娘尽孝了”芳月讪讪的抽回被杜云蕾拉住的手,“嬷嬷言重了我们如今侍候着夫人,侍候好夫人是我们姐妹的责任”严嬷嬷诚心的道:“姑娘与二姑娘打小起的情份,有你们姐妹帮着侍候夫人,二姑娘也才能放心啊”芳月笑了笑,夫人身边岂是容易待的看看青青姐,侍候夫人尽心尽力,结果呢就因为帮夫人作假,因事涉子嗣,而被杖毙,夫人杀了黄姨娘,自己也没落着好,如今是被老太爷和大老爷彻底的放弃了否则怎么会对少爷他们的作为睁只眼闭只眼。二少爷竟然怂恿严嬷嬷,撺掇着二姑娘不必去夫人那里晨昏定省,夫人面上不说,但心里却是憋着气,而她和莲月就成了最好的出气对象。想到莲月身上的手,还有昨日夫人梦中所言,芳月觉得背心一凉冷汗直冒,虽然只听得只字词组,但内里意思很清楚,二少爷会跟夫人如此不对付,原来是因为夫人下手害他,还害死大姑娘,莲月当下脸色惨白直跳脚。“要死了要死了”莲月扯着她的衣袖低声叫,“要是夫人晓得,咱们把她的秘密听了去,接下来死的是不是就是咱们了”芳月不好直接跟杜云蕾说,杜夫人梦呓时说了什么,但不妨碍她跟小丫鬟们说啊她没想到的是,杜云蕾还不晓得此事,但严嬷嬷已经知晓。严嬷嬷让人侍候杜云蕾去洗漱,重新梳妆更衣,“二少奶奶说,让您陪着她一块儿待客。”杜云蕾闻言一喜,和梅月一起进屋去梳妆,严嬷嬷则拉住要告辞的芳月,走到廊下去说话,芳月不到十七岁,根本不是严嬷嬷的对手,三两下就被她套出话来,当然,这其中不乏是因芳月想找人讨个主意,才会这么轻易就把事情交代了。严嬷嬷听完芳月的话,这才总算弄清楚,为什么杜云寻夫妻对杜夫人是完全的不给面子,而杜相父子明知如此,却还是帮着二媳妇儿,弹压杜夫人。面对一脸希冀的芳月,严嬷嬷只能教她如何明哲保身,凡事多留个心眼,芳月谢过匆匆离去。杜云蕾收拾停当,便由严嬷嬷陪着去寻范安阳,上门贺年的宾客女眷不少,见范安阳带着小姑子待客,便有不少人动起心思来,一直以来都听说,杜云寻夫妻与继母母子不睦,可是,外院杜云寻带着杜云方接待宾客,内宅范安阳领着小姑子,手把手的带她怎么与客人应对。于是就有人猜测,杜夫人屡传体弱多病要静养,说是被继子夫妻给气的,其实并非如此吧兴许是杜夫人想要拿捏前人子,却被技高一筹的继子夫妻反过来拿捏住把柄,反被人收拾了吧未完待续s:谢谢enigayanxi童鞋打赏的两枚平安符,以及宝贵的粉红票。。。第五百六十五章 恶耗景福宫里头,兰妃和诚王妃正各捧着一本账册在瞧,“母妃,这个好,漂亮大气意头好,给十皇弟当聘礼,再适合不过。”诚王妃指着的是盆花开并蒂玉石盆栽,兰妃探头过来看了一眼,没好气嗔她,“你这死丫头,净给我掏好的给人家,怎不帮我捞点好的回来啊”“哎哟您库里的好东西就是撒出去,这样才能给您带更多的好东西回来呗哪,您看看,这样的上品给十皇弟当聘礼,我那弟媳娘家能扣下,不给女儿当陪嫁吗而且一看都是好东西,自然要陪送更多,这一来二去的,您库里的珍品只怕要多上数十件哪”“啧净胡说,给你弟媳做聘礼,就算当陪嫁,那也是进了你十皇弟的府里,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兰妃假做着恼道。“您攒的这些宝贝,难道日后没有十皇弟的份咱现在不过去先撒出去,替他拐个好媳妇回来呗”诚王妃呵呵笑,兰妃没好气的伸手戳她额头一记。“歪理。”说是这么说,但兰妃终究还是顺了媳妇的意见,把这玉石盆栽拨到聘礼里去。婆媳两又陆续拨了些珍品进去,诚王妃才闲话家常道:“刚刚给太后请过安,就看到大公主往太后宫里去。”“宫里几个公主,就她与太后投缘,人说隔辈亲。我瞧着,果然如此,太后待她,要比待嫡亲女儿要亲和许多。”諴王妃点头称是,“太后对大公主确实是好。听说已在为公主张罗起婚事了。”皇宫里头从来不乏聪明人,谁看不出来,太后抓着大公主,是想给皇后添堵哪大公主也很好糊弄,没娘的孩子在宫里就是可怜,就算皇后是个极合格的嫡母。但架不住底下人势利啊大公主虽居长,但底下妹妹们都是出自宠妃,相形之下,她这个大姐就给比下去了。太后派来的人只在她耳边叨叨一件事,就把这小姑娘的心思给扭偏向太后了。无它,人皇后自个儿有女儿,有什么好的,不紧着亲生闺女儿,反紧着她想也知道不可能嘛大公主不小啦她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一桩好姻缘。如果她去问皇后,太后可不可信,皇后肯定会告诉她,去看她那两位亲姑姑。太后待自己嫡亲闺女儿,都没像待襄城侯世子夫人那么好,舍不得她受委屈。还让人去侯府给她撑腰呢七长公主姐妹可没这待遇不过大公主以为她生母是皇后下手害死的呢怎么可会去问她这个呢满宫里转一圈,就太后一个好人了就是杨妃待她,都不如太后诚心呢“只要太后不踩着皇上的底线,皇上乐得她有事做,别给他添乱。”兰妃轻轻柔柔的道,诚王妃也只是一提。“不晓得太后会给大公主找个什么样的驸马”兰妃抚着压裙的平安扣。“大概不会是文官家的儿郎。”原因很简单,太后看文官不顺眼。在她看来,若不是文官们生事。她那宝贝侄女儿怎么会连太子妃都捞不着。这里说的宝贝侄女可不是杨妃。兰妃看着儿媳嘴角翕翕,直到诚王妃起身告退,她都没把话问出口。宫人们问,“娘娘,您怎么没问啊”“过年哪现在问她,万一没好消息,岂不是让人家连年都过不好”宫人皆赞兰妃周到,兰妃苦笑,儿子成亲至今只有一个女儿,叫她怎么不急可这种事急不得啊“娘娘,王爷都收下太后送的美人儿了,您看是不是也送几个好生养的给王爷”说话的宫人年约二十有五,边说边朝窗边站着的几个美貌宫女看去。宫女们纷纷羞怯的低下头,兰妃略迟疑,身旁另一个宫人便道:“太后送去的那几个,王爷可是一个都没收用哪”“咱们娘娘可是亲娘,这能一般对待吗”窗边的宫女们羞红了脸,头垂得越发低,几个宫人连手撺掇着,眼看着兰妃似被说动了,不想,兰妃却重重冷哼一声。“本宫是想抱孙没错,可本宫想要的是嫡孙,只有王妃生的孙子,日后在爵位继承上,才能明正言顺。”别以为她不知道那几个小蹄子心里在想什么,太后学聪明了啊知道明着来,没人拿她当回事,她送去几个王府的美人儿,就没半个孙子收用,她便改弦易辙,来暗的啊但凡宫里头有点姿色的,谁不想往上爬呢皇上咱们不敢想,皇子们总能靠上去吧有太后赐美的前例在,亲娘心疼儿子,给儿子几个贴身侍候的,有何不可呢窗边站着的几个宫女,确有一两个收了太后使人给的钱,来人允诺,一旦成功进了王府,每月会有人定期给赏银,反正也不要求她们做什么难办的事,只消她们每个月将王府里的大小事回报给付赏银的人就好。想想这事也不难,太后就算知道王府里的事情,又能干么这几乎是白送钱给她们花嘛而且必要时,太后还会为她们说一两句好话,不赚白不赚啊可看兰妃这态度,像是不打算给儿子塞美女啊那她们怎么办啊凉拌啊兰妃之所以改变心意,便是因一早接到消息,早前挑出来,准备给儿子用的宫女们,竟与太后的人过从甚密,太后给她儿子送女人,她就很不快了,现在得知连她之前挑的这些宫女们,也与太后有往来,当下便改了主意。稍晚,兰妃便将那几个宫女遗送回掖庭。宫女们反应不及哭哭啼啼的,兰妃见了心烦,命人堵住嘴再送,立时无人再敢有异议。太后那厢稍后也知情了,气得她老人家直跳脚。大公主疑道。“兰母妃觉得不合用,把人送回掖庭去,有何不对吗为何太后这般生气”慈和宫里的宫女暗摇头,皇上那么一个精明人,怎么会生出大公主这样的女儿来啊“太后没心情跟她掰扯,命苏女官把人送回去。等苏女官回来。太后不待她喘口气,就与她商议起大公主的婚事来。“若是可以,我倒是想把她嫁去杨家。”只是这一辈年纪最小的十一郎已经娶了楚明心,再让公主下降似乎太过荣宠,而且好像也没适龄男儿了。那要把大公主嫁到谁家去呢“对了。我记得梅妃的侄儿,似乎才考上进士,年岁相当,嗯,不如我来给他们小两口赐婚”苏女官噎了一下,忙提醒,“还不知订亲了没呢”而且,也不知梅妃有无打算把女儿嫁回娘家去呢太后若自作主张为大公主赐婚方家。坏了梅妃的打算,大公主婚后的日子岂能好过“啊,也是。派人去查,看看梅妃家几个侄儿都许亲了没对了,还有兰妃家,皇后家也派人去查查。”苏女官点头应诺,心里却直摇头,太后这是打算干么呢大公主巴紧太后的大腿。就是有人帮她做主,许她的个好归宿。若到最后却被赐婚皇后娘家侄儿,日后能有好日子过“其实。若怀王妃有个嫡亲的弟弟,大公主嫁过去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惜啊”咦是个好想法,太后眼睛一亮,没有嫡亲儿子没关系啊把个适龄的庶子记到名下,让他做驸马,还怕他日后对襄城侯世子夫人不孝顺太后和苏女官说得兴起,不时打发人往宫外去打听情况。未几就有人从富阳侯府回来,“太后娘娘,杨家十一少奶奶死了”“死了怎么死的怎么知道她死了”苏女官急急追问,身旁的太后却是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大过年的,太后晕倒,这事不能瞒,苏女官立刻就让人通知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