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锦玉良田> 分节阅读 10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03(1 / 1)

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而矿物类染料,使用的多是如朱砂、赭石、石青等。还有些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比如,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如菘蓝、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染赤色也就是红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又有用朱砂。后来因为用矿石染料颜色牢固性差。转而开始使用植物染料,比如茜草。茜草加上明矾做媒染剂染出的红色就不易脱色。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若是想得到正红色。还需要配以一定的技术。黄色的染成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黄色素,可以直接染,而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另外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而就因为这颜色的灿烂,只有皇家指定的织坊才可以使用。因为是皇帝的御用色。黑色可用的植物染料则更加的丰富,像是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都可以用于黑色的染色。黑色是原色之一,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色。时下布匹的颜色是以青、赤、黄、白、黑。为原色,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后又可以得到“间色”也叫多次色。没有来到陆永久的织坊以前,舒锦真的没想到在这个生产力如此落后的古代大演国。布匹染色竟然可以多达二十四种比如,红色就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黄色有鹅黄丵、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青、蓝色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这还得说是主色。若是严格分类,所有的近似色都独立出来的话,恐怕这时的色谱可以多达上百种了。当真是十分丰富的。而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聪明的人们又发明了各色染色工艺。行家们把这些技法分成: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有许多颜色的产生就是靠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配合。而个种染料的配比跟工艺都是不传之秘,大大小小的织坊多数都是靠着这样的“秘方”才会屹立不倒的。而这些大缸也不单单只染布匹,织坊的工人们还把织好的线染成黄、红、褐、蓝等各种色,用这些颜色的线织就的布也就有了各种颜色。一匹成品布的产生,它的制作方法主要取决于最终想要达成的效果。舒锦看到这些大缸,听了陆永久的解说之后,心中就已经对于新布的种类有了想法。她查阅过了资料,结合这个时代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找出了几种比较适合生产的布料。比如冰棉。冰棉有着轻薄、透气、凉爽等特点,夏日里穿是最舒服的了。冰棉就是在棉布上又加了个涂层,加工过后,布料的手感变得光滑柔软,触手会有凉凉的感觉,穿在身上簿而不透,再有,纯冰棉是不会缩水的。相信冰棉只要做出来,销路应该会不错的。不过,冰棉颜色以单一色为主,像是白色,浅粉,浅褐,豆青等色,面料还有些天然褶皱,所以,如果做成这个时代的衣物的话,还需要搭配旁的材料跟装饰。但不管如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舒锦心中计量着,而陆永久则尽职尽责的带着舒锦参观着织坊,并且解说着很多相关细节。当然,一些绝密的技法染料配比什么的,陆永久是没有跟舒锦说的。同样舒锦也没打听这些,更不会这个时候跟他讲如何制作她所谓的新布,这些都是在舒锦参观过后,另外约了个时间慢慢谈的。舒锦把技法交给陆永久,陆永久便回去找织坊的工人试验去了。至于保密措施之类的,也完全不用舒锦操心。像是这一类的手工作坊,秘方配方就是生命,哪家都是珍而重之小心再小心的,自然不担心泄露。第225章 春汛二月,冰雪初融,沉寂一冬的冰雪随着春风慢慢消逝。在江兴县的农人们大声赞叹瑞雪果然兆丰年,并开始积极投入春播的日子里,临州的某几个县,却同样是因为这一年冬天的大量降雪迎来了春汛。雪水汇入了啸江,引起了啸江水位大幅度上升,而啸江的几条大支流,水位直接冲破临界线,寒冷的冰水灌入万顷农田,淹没数十个乡村,造成大量的农民无家可归,无地可种。于是,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们,收拾了仅剩的家什,拖着幸存的家人,向着四面八方逃难而去。江兴县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不仅避过了这一次的涝灾,还因为水量的增加使得农人们的春播及其顺利,刚播种下去的土地得到了充分灌溉,眼见将能迎来一个丰收年。但,那些冲入江兴县内,委顿在个个废墟破屋,以及路边巷尾的难民们,却也让百姓们同情之余,不知如何是好。灾民都是四面八方的逃难,可江兴县距离受灾的几个县并不远,于是也是灾民们重点投靠的区域。一些可以寻得亲属的或者还有人接济一二,有些手艺的,也能寻得个差事,可是多的是无根无蒂举目无亲的老老少少。于是,他们都化作乞丐,期盼着能有人救济。也因为有外人的涌入,江兴县里再不如往日太平,偷盗,抢劫也偶有发生,人一旦要活不下去了,律法的约束力也就直线下降了。董书砚作为江兴县的父母官,自然不能任由这些难民冲乱江兴县的秩序,但他也不能狠心的把难民们赶走。眼睁睁的看他们饿死。于是除了请旨开仓放粮之外,他还号召县里的富户们慷慨解囊,布施济贫。另外,让所有有条件的都征用一些年轻力壮的人做事。柴衍峰同一众商家一起,接了县令董书砚的请柬,吃了一顿动员饭,之后便也积极响应县令的号召。捐了不少银子用于赈济灾民。董书砚请旨过后。开仓放粮,每日会给灾民定数的食物。除此之外,江兴县内的富户们也几乎都开设了粥棚。给灾民们些吃食。而一品阁的剩饭剩菜本来对于乞丐来说就是难得的好东西,所以,一品阁后巷的位置可谓是竞争激烈。双胞胎小姐妹有段时间就沦落到靠乞讨为生,因次。对于这些乞丐尤其同情。当然她们也是有分寸的,不会随意拿一品阁的东西送人。但是她们每日里都把一品阁中的剩饭剩菜分类盛放好,到了晚上,小姐妹俩就用炖肉的大锅热上一大锅水,到了出锅。也勉强算是一锅热汤,这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是极难得的。然后小姐俩就拿着剩菜剩饭,带着一大锅汤到后巷去分给那些乞丐。董书砚号召救济灾民过后。大多数富户商家一类的,都尽可能的雇佣一些这些外来的灾民到家里做事。当然。受雇用的一般都是年轻力壮的男女。而老人孩子们,每日里靠着县衙跟私人的布施多少也能有口饭吃。小姐妹两个的饭,其实主要是给那些逃难过来的孩子准备的。难民中小到四五岁,大到十三四岁的孩子们中,要么大人病了死了成孤儿了的,要么就是只剩祖辈的没有谋生能力的老人的有二三十个。他们年纪小,力气弱,赈灾的粥棚那边虽说是开仓放粮,却不可能不限量供应,每日都有定额的。所以,这些孩子们常常抢不到。而有时候他们抢到了,却不一定能吃到嘴里,可能很快就被旁人抢走了。于是他们起初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直到他们有一天也来到了一品阁。小姐俩发放剩饭时,发现了这些孩子,于是便优先分发吃的给他们。一来二去,孩子倒是越来越多了。舒锦跟柴衍峰对于小姐俩的举动当然一清二楚。不过,他们当然不会反对小姐俩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多救些人。得了许可,小姐俩每日就更积极了。一到下晌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她们就开始拾掇剩菜,然后天黑前,给小乞丐们送饭到后门。这天,小姐俩又是弄了几桶剩菜,配着一桶客人剩下的面条米饭之类的要给小乞丐们送去,刚巧舒锦过来灶房。“师父有什么事吗”小姐俩连忙打招呼。这个时间,楼里基本不会来新客人了,客人们点的菜也都上齐,所以通常舒锦就不再这边待着了。今日舒锦却来了,所以皎皎才问道。“没什么事。”舒锦答道,走近看了看小姐俩木桶里的东西,问,“这是要拿出去的东西吗”“是的,师父”“怎么,今天剩的饭倒是不多啊。”“恩,今天客人少,可能春播完了,所以好些人少点了一顿夕食。”舒锦闻言点头,走到灶边掀开锅盖看了一眼。锅中的米饭还冒着热气,但是确实比每天剩下的多得多。两个小丫头很懂事,施舍时只用楼里客人剩下的有没怎么碰过的饭食,而没卖出去的米饭,就算是剩在锅里没人点她们也是不会动的。“你们等下。”舒锦说着挽起了袖子,直接走到一个案板前切起了葱花。“师父您要做什么我来帮你打下手吧。”微微一看,连忙放下手里的饭桶,洗净手要过来帮忙。做菜之前要洗手,这是舒锦教的铁打的规矩,做饭的人,必须要干净。所以小姐俩连指甲都不留长,手洗的比脸都勤。“不用了,你们等着就成。”舒锦说着已经拿了七八个鸡蛋打在盆里搅打。接着,又去翻锅里的米饭。“师父,你要炒饭吗”皎皎也洗净了手凑过来了,一看舒锦的动作问道。“对。”舒锦答。“啊,那我帮师傅看火。”皎皎说着就去看着灶堂里的火了。舒锦点点头,开始利落的热油,炒鸡蛋,葱花放入,然后汇入米饭,翻炒,到米饭一粒粒分开,跟鸡蛋碎屑以及葱花均匀混合后,放盐炒匀。到饭炒好,舒锦把它们盛放在一个大木饭桶里,然后洗了手整理了衣袖,拎起木桶,冲着微微跟皎皎道:“今天那剩饭就给那些孩子们带走吧,他们还能当顿早饭吃吃。把这些新炒好的饭给他们吃。”第226章 花朵未来小姐俩一听,愣在原地,想不到师父不但不曾责备她们,竟然还弄了这么多新鲜的饭给那些小乞丐吃“师父”“师父,呃,他们有剩饭吃就很开心了,您竟然还特地给他们做一份炒饭”师父亲手炒的哎,楼里的客人,贵宾等级不够高的都吃不到呢,就这么喂了乞丐了啊。她们都没吃到呢舒锦看着连个小丫头片子垂涎的盯着自己手里的饭,不由得哭笑不得。这两个小东西,眼睛都要掉桶里了“好了,你们两个干什么这个表情,你们就在这一品阁里,想吃我随时可以给你们炒的,不是要给乞丐送饭吗,怎么一份炒饭还舍不得了呢”谁让这是师父做的蛋炒饭小姐俩心中腹诽,但还是拎着菜饭同舒锦一同去了后巷。舍不得归舍不得,但她们总不会去跟乞丐抢饭吃。一品阁后巷是一条相对僻静的街道,因为多是商家跟住户的后门,所以有些乞丐就喜欢平素聚在这里等饭吃。如今有了灾民加入,乞丐更多。过去常常因为剩饭剩菜,一群乞丐大打出手,乱的不得了,后来一品阁整治过一次,声称谁在这后巷里打架抢东西或者大声喧哗,就派护院把他打走,再不许来乞讨。乞丐们都是为了吃顿好的,一听不给吃,当然也就乖顺了,再不敢吵闹。而如今,因为涌入了大量的灾民,皎皎小姐俩又专门给那些孩子吃食。所以后巷里的孩子倒是更多一些。当舒锦拎着木桶走入后巷的时候,本来叽叽喳喳的等着饭来的孩子们突然就是一静。舒锦是谁他们都是知道的,因为平日里两个小姐妹给他们送饭的时候也常常提起自家师父如何如何了得。这些逃难来的孩子于是也忍不住心生崇拜,心中多少也想着:如果我们也能有个这样的师父就好啦舒锦并没有多废话,直接拿出干净的碗,盛了一碗又一碗的炒饭,分给那些孩子们。黄澄澄的炒饭。配着葱花。冒着热腾腾的香气,简直是这些孩子们所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平日里小姐俩来给孩子们送饭的时候。他们把饭拿到手里都会忍不住狼吞虎咽,可这一次,他们吞了两口之后竟然渐渐的速度变得慢了下来。这些孩子们,谁也不是生下来做乞丐的。虽说这一段时间日子过的不好。但是新出锅的米饭多少还是尝过的。残羹冷炙吃的多了,这样刚出锅的新鲜美味道变特别的鲜明。也不知是谁最先开始的。总之是有人落下泪来,以后就仿佛传染一般,渐渐的,呜咽声起。然后转为大哭。结果片刻以后,一品阁的后巷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奇景:二三十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孩子。手中捧着一大碗黄澄澄的炒饭,哭的泪流满面。撕心裂肺。舒锦觉得,自己可以体会的到这些孩子为什么痛哭。突逢巨变,饱经磨难,颠沛流离之后,突然有一份舒心的食物摆在面前,即便是成年人,也会有大哭一顿的冲动。更何况他们还是孩子。上一世的和平年代,被称作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的孩子。当然,这个时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