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然已经安然归来,而且,皇上对你也消除了戒心,所以,眼前正是我们谋划大计的好时机。浩儿,皇上此次赐婚,无论真心拉拢我们端木家族,还是假意试探,你都要答应”“为什么”端木浩不解道“如果皇上仅是借此试探,我们为何不像父亲那位故人程三思那样,婉言谢绝,何况,长平公主尚且年幼,儿子与她实在不合适”“不合适也要答应,如今你姑母在宫里四面楚歌,腹背受敌。宫中探子已经回报,近日来,皇上对御林军程首领多有微言。御史大夫冷光德已经向皇上递了弹劾程首领,皇上看过奏章后,龙颜大怒,立即命人将程首领带入紫薇殿,严加训斥一番,虽然并未免去他的首领之职,但是言辞之间已经表露出对程首领的不满。为父猜想,皇上之所以没有免除他的首领之职,大概是尚未找到合适候选人可以代替他。日后,一旦有了合适人选,程首领非但官位不保,恐怕连你姑母与我们端木一氏也会因此受牵连,到时,皇上也许会新仇旧恨一起算,将我们端木一族连根拔起,斩尽杀绝。到那时,浩儿,牺牲的不仅仅是你一人的婚姻与幸福,而是整个端木氏家族百余口人的性命啊”端木敬德双手握住端木浩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劝道“浩儿,为父知道你心中只有那位长公主,可是如今她人已经不在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你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终生悔恨的事情啊”一言说中端木浩的心事,父亲说的没错,端木浩始终斩不断过去,忘不了往昔。三生石前定情,秀水河上凝噎,百世轮回断前缘,今生回眸定来世。倾世的容颜只为君而留,万载青丝尽系空处。倾心一诺纵身入忘川,万事皆休只身堕轮回。千载的寂寞难忘前世一诺,百年清净再续前缘尽断端木浩面色沉静如水,犹豫着,终于开口说道“父亲平日教导儿子,怨因德彰,仇因恩立,不去计较我么给认得恩惠,也不去对抗别人给我们的仇怨,这样才能达到人生的豁达和生活的和谐栩“住口”端木敬德面色微变,他想发怒,却又忍住,目光灼灼的观察着端木浩,片刻,方开口道“你能记住德怨两忘,恩仇俱泯,这种为人处世之道,为父很是欣慰,但是凡是都有例外,就算你想德怨两忘,恩仇俱泯,也要先保住自己的性命重要,何况,现在需要你保住的tang不仅仅是自己的命,也不单单是父亲与你姑母的命,而是整个端木氏族上上下下百余口人的性命端木敬德锐利的眼睛盯着他,似乎想看透他的心。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浩儿,为父并不想逼你就范,但是,有一点,你必须想明白,为了一个女人而枉顾整个族人的命运而不顾,不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会做的事。为父从小便教导你,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才能为他人所信赖,一个有自信的男人才能给他人希望。你作为端木家长子又是唯一的男丁,为父对你抱有厚望,希望,你能好好考虑,想清楚了再来找我”端木敬德言罢,转身欲离开,刚走几步,身形顿住,微微侧头,说道“还有一件事,我想你有必要知道。那个女人,也就是让你念念不忘的长公主,她并没有死”听闻此言,端木浩顿时如被雷击中一般,片刻的震惊与困惑,随之而来的是潮水般汹涌而至的惊喜与不敢置信,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他的声音微微发抖“父亲,这可是真的她她的真的尚在人世,她没有死”端木敬德转过头,以背影对他,不用回头,他也能想象的出儿子此刻脸上的表情,虽然一直在犹豫是否应该告诉他真相,但是就在刚才那一刹那,他突然决定,与其让儿子从他口中得悉当年事情原委,不如索性让他自己去发现。固然有些残忍与不近人情,但是这也是么有办法的办法。况且,端木浩与长公主这段旧情一日不了,娶长平公主的事便不能成,那么他与太后多年预谋的计划,岂不是功亏一篑。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出此下策,希望端木浩在亲自揭开事情真相后,能懂得悬崖勒马,适可而止,看到端木浩伤心并非他所愿,想借此机会劝他回心转意才是初衷。几日后,早朝时辰已过,大而空阔的紫薇殿上,皇上武元彻透过垂在面前的白玉珠十二旒,意外的发现大司马竟然破天荒的没有出席,不由眉头一蹙,问道“为何不见大司马来上早朝”吏部尚书出列上前,双手执象牙笏板,躬身趋步上前,恭声回禀道“启禀皇上,早晨天不亮,大司马府中管家便来百官待漏院,为大司马告假,说大司马身体不适,卧病在床,无法出席早朝。”武元彻轻轻哦了一声,垂目望向殿下,问道“可知大司马所患何病”语声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情绪。吏部尚书低着头,眼睛忍不住向端坐于赤金九龙报璀璨的宝座上瞧去,武元彻头戴通天冠,白玉珠十二旒,垂在面前,遮住龙颜,无法看清他的神情,心中不由发了慌,垂目看向手中象牙笏板。这象牙笏板乃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第一百三十九章 开国名将萧育吏部尚书低着头,眼睛忍不住向端坐于赤金九龙报璀璨的宝座上瞧去,武元彻头戴通天冠,白玉珠十二旒,垂在面前,遮住龙颜,无法看清他的神情,心中不由发了慌,象牙笏板兴于周废于清,用玉、象牙或竹木制成,依官阶区分,自古成为官阶地位的象征。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而此时,吏部尚书面前的笏板上却空无一字,并非无事可奏,冷世勇由正四品的副骁骑参领直接贬谪为从七品看守城门的事,他始终未敢向皇上奏明,踌躇不定间,他感觉对面一双锐利的目光正冷冰冰的盯着他看。他抬头望去,正撞上冷光德傲慢充满挑衅的目光,心中一阵毛骨悚然,慌乱下,额头冷汗涔涔。快速低下头,躲开冷光德逼迫的视线,迟疑片刻,方颤声回道“回禀皇上,大司马的管家并未说明什么病,只说,大司马自昨夜便身体不适,所以今日未能早朝另外,臣有事启奏,请圣上准许”武元彻身体微微侧着,略显疲惫之色,沉声道“准”吏部尚书双手紧握住象牙笏板,手心直冒汗,顿了顿,硬着头皮回道“今年对各级官员任职情况,臣臣有一事要向皇上禀报。”武元彻眉头一蹙,语气有些不耐烦“朕不是已经批准了吗怎么,还有异议”吏部尚书慌忙拱手回道“臣不敢,是”他悄悄向殿上看了一眼,犹豫片刻,方开口继续说道“回禀皇上,是太后对冷参领任职京城步军统领一事提出异议”说完,他忙垂下头,不敢抬头看皇上,心中忐忑不安起来。空阔的大殿刹那陷入一片死寂,今日上朝均为四品以上文武官员,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或与端木氏,要么与冷氏家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宫中皇上与太后之间的关系也都略知一二。太后与皇上虽名义上为母子,实际上貌合神离,尤其是一些老臣对三年前太后与大司马联合辅佐皇上登基的经过都很了解,知道当年太后之所以帮助已废太子重登帝位,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太后是位精明强干,而且野心勃勃,她一心要效仿西汉时期吕雉吕太后,想通过控制皇帝,来满足自己对权利渴望的私欲栩。非但如此,她要求皇上将朝廷一半的兵权交到大司马手中,端木一氏欲把持朝政,她强制联姻,大封端木氏,乃妇人之识、裙带之风。而关于为人之道,为人处世,应重情义。太后对待功臣或老将还是可以的,而对异己分子或者政敌则神十厉害,可以说手段卑劣而且极其毒辣。武罗开国功臣,也是当时杰出的军事家萧育,与程三思,冷博光之父冷亚父并列为武罗三杰。萧育的谋战军事思想主张,曾被当时的丞相冷亚父誉为国士无双,而太祖皇帝武匡胤对他评价甚高,曾在一次功臣宴饮上,当众说道战必胜,攻必取,朕不如萧育,并封他为异姓王。当时,武罗境内,无人不知萧育其人,他一人王侯将相全任。一时间,京中文武百官纷纷登门恭贺,几乎天天宾客盈门,据说,萧府管家为了不把大门处门槛被人踩坏,只能命人将门槛拆了,由此可以想象出,当时萧府是如何宾客如云,门庭若市的热闹场景。然而,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祸福看似对立,实则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萧育虽然足智多谋,善于领兵打仗,却不懂得,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位云游相士,曾在热闹喧哗的萧府门前,停滞不前,门口侍卫赶他离开,他却神色淡定,镇定自如的捋着胡须,含笑不语,任凭侍卫如何劝说威胁始终不肯离去。后来,侍卫将此事告知管家,管家一时最快便把此事告诉已酒醉微醺的萧育。萧育一时兴起,非要出来见见这个不知好歹的相士。结果,他摇摇晃晃的刚步出大门,便看到那相士扭头便走,他心中奇怪,急急赶上去,大声呵斥道“小小相士,胆敢藐视本王,你就不怕本王治你的罪吗”相士缓缓转回身,面对着萧育,脸上没有丝毫恐惧害怕,手捋着胡须,仍是含笑不语。而他镇定自若的神情顿时激怒萧育,他向身后跟随过来的侍卫一挥手,厉声道“把这个不是好歹的东西给本王抓起来,关进柴房,先饿他三天,看他还敢不敢如此猖狂”侍卫领命正欲上前,却听那相士仰头大笑,笑声洪亮,惊起路旁树枝上栖息着看热闹的鸟儿,纷纷扑棱着翅膀,向远处飞去。萧育愈加恼怒,厉声催促道“还愣着干嘛,把他捆起来”未等侍卫上前,笑声戛然而止,那相士收敛笑意,眉目间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诡异与神秘,注视萧育片刻,他突然开口说道“花开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便成恶境。履盈满者,宜思之。”萧育微微一怔,两名侍卫正欲tang上前擒住相士。不料,萧育忽然一挥手,制止住。他惊疑不定的审视着眼前这位,衣不遮体,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的相士,见他肮脏邋遢的身上,一无长物,唯有那双眼睛精光发亮,尤其是看他的目光,如同能看透世间万物般锐利。萧育顿时酒醒七分,心底不由泛起一层寒意,困惑不解的注视那相士,隐约感觉到相士不同一般,一扫适才趾高气昂,颐指气使的神情,拱手向他一揖,客气的问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适才萧某有眼无珠,多有得罪,还望见谅。适才先生一番话,似含有玄机,萧某愚钝,还请先生指点一二萧某不胜感激”那相士微微含笑,手依然捋着胡须,默默注视萧育片刻,方开口说道“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王爷,可知修道的基本”萧育微微讶异,不解道“先生明明一身相士打扮,为何与本王谈修道基本”那相士只笑不语,目光直视着萧育,这时管家赶过来,看到相士对萧育态度如此傲慢,心中不由愤怒起来,张口喝道“你这个相士如此不识好歹,我们王爷问你话,是看得起你,还不快向王爷解释清楚,否则,决不饶你”相士冷冷扫了他一眼,唇角浮起一丝轻蔑笑意,声音几乎是从鼻孔发出“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管家闻言,脸色大变,怒声道“你你竟然骂我是狗”说着撸起袖子,凶狠狠的威胁道“今天,你若是不能说出一番道理来,就算我们王爷仁慈,不惩罚你,本管家也要好好教训教训你这个目中无人的混账东西”相士冷笑一声,并不吃他那一套,而是向萧育说道“恶奴在侧,无异于宠信奸佞,王爷好自为之”言罢,向萧育一拱手,转身便走。萧育忙命令道“拦住他”一语未落,管家与两名侍卫已经冲上去,手尚未抓住那相士破烂的衣衫,突然一阵怪风刮过,席卷着砂石尘土,迷住人的眼睛,众人纷纷以袖遮脸,却听那呼啸的风声中响起那位相士的话“冲和谦虚,虚而不满,源远流长,绵绵不绝。是要与世俗同流合污,还是保持自身的光华,全凭王爷一念之差”一语未了,众人便听到那相士洪亮的笑声,听起来如同就在耳畔,久久回荡,挥之不去,却又寻不到人影。此时,萧育彻底酒醒,怔怔的望着龙卷风渐渐消失在眼前,而那相士早已不知所踪,待府内宾客赶出来瞧热闹时,只见萧育与管家并两名侍卫满脸惊愕的盯着前方,管家早已吓得脸如土色,两个侍卫虽是武行出身,却也惶惶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回府后,萧育再也无心情与祝贺的宾客把酒言欢,送走客人后,便独自一人关入书房,不准任何人进入。家人们很快听说了那个怪相士的事,很多人私下窃窃议论:有说萧育偶遇相士,相士赞他龙眉凤角,印堂发亮,有帝王之相;也有人说,那相士是上天派来奖赏萧育,并欲带萧育离开人间,去玉帝身边统领天兵天将。一时间众说纷纭,常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