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兄弟,这看样子是各自带着将来的那一半来阿姐家玩么阿辞大舅舅早一把抓了阿飞在怀里,抱着先揉揉阿飞头发,阿飞玩的真开心,满头是汗,看是自己大娘舅来了,高兴的凑过去挨挨蹭蹭,和大娘舅说起刚才怎么玩来着。阿辞小舅舅默不作声的在阿姐身边坐下来,旁边阿辞爸爸已经回家拿了两条长凳子来,来的五个人就都可以坐下来说话了。阿辞大舅舅抱着阿飞在阿姐身边坐下来,刚坐下阿飞就急着挣脱他大娘舅的怀抱,大娘舅就松开手放他去玩,一边又笑着骂阿飞皮蛋,连坐一会都不乐意,阿飞飞快的跑去加入老鹰抓小鸡的队伍,反正大娘舅就在这里坐着,他等下再来和舅舅说话,先玩再说。“今天夜里怎么这么多人一起来了”“凑巧大家走到一起玩了,就来阿姐这里看看,阿姐,这个是竹燕。”阿辞大舅舅介绍了他带来的女孩子,平常的容貌,苗条的身材,看着一脸笑,不见羞涩只见大方,阿辞妈妈第一眼看着觉得还好,不过一个人怎么样,主要的是以后的相处,第一印象怎么好,也是虚的。跟着元青来的年轻男人,是和阿辞爸爸同一个爷爷下面的兄弟,名字叫做贤超,因为他们这一辈是贤字辈,所以各个兄弟名字前一个字都是贤,阿辞爸爸和贤超小时候还是住在一个台门里的,两家相对住着,阿辞爸爸的爷爷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就是贤超的爹,二儿子是阿辞爸爸贤生的爹,小儿子有出息,年轻时候当了兵,现在还在部队里,在外省部队里当官呢。贤超的爹是老大,结婚早,生孩子也早,家有六个儿女,老大老二老五老六都是儿子,中间两个女儿,阿辞的爷爷是老二,生的孩子也有六个,除了一个送走的老三,其他五个儿子都养大了,除了阿辞的五叔和小叔还没结婚,其他兄弟都成家生了儿女,阿辞的小爷爷在外面据说日子过的也不错,他老婆是娶的同村人,也是潭村的,不过是小村的,带着一起去了外面,生了三个儿子,相比在住在村子里的兄弟,孩子是少多了。阿辞爸爸小时候过的艰难,却并没耽误他长成个剑眉星目的男人,他们这一代的兄弟相貌都不差的,贤超也是,高高大大的样子,笑起来更是出色,只是可惜家里都穷。结婚这种事,在任何时候,都有个门当户对在里面,就是大家都穷的时期,做媒的人也会先估量下,估摸着差不多的家境,人家应该不会拒绝,有把握才敢去上门说媒,要不然呆头呆脑上门去自讲自听的,遭到别人拒绝也没什么趣味是不是阿辞爸爸年轻时候,也是因为穷,家里兄弟又多,就算相貌好看,也拖到了二十八岁才结的婚,那时候没多少人在意外貌,在意的是人健壮不,会干活不,家里能拿多少彩礼来,阿辞妈妈能嫁给他,当时实在是想不到的事情。因为当时阿辞妈妈娘家,在她们那个大队,也算是第一户的好人家了,每到年底的时候,大队里分的钱都是拿第一多的,阿辞爸爸家却因为儿子多,都要建房成家,负担太重,说了几个姑娘,都不愿意嫁给他,其中一个,还是阿辞妈妈的女伴,后来阿辞爸爸试着托人去说阿辞妈妈的时候,阿辞的外婆,注意了贤生这个年轻人很久了,她跟阿辞妈妈说,这小伙子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是心术还是不错的,就是外婆做的主,把大女儿嫁给了这个年轻人,但是死去的外婆却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二女儿也接着要嫁给这个年轻人的堂兄弟了。说真的,即使阿辞妈妈已经嫁了,还是得说,阿辞爸爸的条件还是太差了,当时阿辞妈妈嫁过来的时候,虽然房子分了一间来,还是靠在爹娘旁边的,但是这个房子就是一个空壳,房子里连楼板都没有,一张床还是两条木凳搁了块木板凑合在楼下的,当时阿辞妈妈出嫁的时候,嫁妆还是阿辞外婆操持的,别人有的阿辞妈妈都有,别人没的,因为阿辞外公自己会做木匠,也给多做了好些东西,就是一个针线筐呢,也是请了村里的老篾匠精心编制的,那老篾匠还说,他从做这个活以来,从来没有一枝竹一根篾丝打到头打出来这么一个针线筐,老篾匠都笑着说阿辞妈妈这肯定是个好姻缘,一辈子夫妻同到老的。阿辞爸妈结婚之后,阿辞爸爸的房子才算有个家的样子,房子里一添置家具,有了女主人,就有了生活气息,两个年轻人慢慢的过起日子来,不过当年,阿辞是他爸妈结婚三年了才有的孩子,当时阿辞妈妈三年没生养,村里有些老太太就喜欢说闲话爱管闲事,到阿辞奶奶面前去说,怎么贤生老婆三年了都还没得生养,是不是不能生呢阿辞奶奶是那种喜欢干活不爱七搭八搭说闲话的女人,见这无聊的老女人又来管闲事,一句话就应了回去:“你就知道她不会生了你算个什么会晓得她肚皮里没孩子”其实当时阿辞在她妈妈肚子里已经呆了六个月了,只是下半年穿的衣服多,衣服又宽大,阿辞妈妈又是一点不耽误的上山下地的干活,竟是除了家里人,别人都看不出来她肚子里有了孩子并且是六个多月了,阿辞妈妈又不是那种娇气的女人,有了孩子害喜了恨不得喊的人人都知道,就是生阿辞的时候,那几天的痛苦,也没见阿辞妈妈大声的哭喊,都是隐忍的。这晚上到了深夜时分,阿辞妈妈的弟弟妹妹都回家去了,阿辞妈妈想着这些年过来的事,又想到妹妹看上的这个贤超,家里也是穷的,两个哥哥分家出去过了,两个姐姐出嫁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个,还有个比他小的那个兄弟,因为二胡拉的特别好,被个越剧团要走了,这是他天生的技能,老天爷赏饭给他吃,都不要父母担心他的事情了,不过他家爹娘年纪已老,贤超能在家里分到的,真的实在是不多了,和阿辞爸爸当时比,差不多都是穷光蛋。一个人喜欢了另外的一个人,对他自然是不同的,心里的喜欢能变成行动上不自觉的依顺,阿辞妈妈看自己妹妹看着那人的眼神,就知道绝对劝不了她,即使是在她刚察觉到了妹妹心事的时候,她也已经提醒过了自己的妹妹,作为姐姐,她能说的都说了,再干涉多了,就算是亲姐妹,也不能干涉她的人生,是好是坏,都是自己过的,对于有些人来说,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再苦也不是苦,如果是那样,亲人一片为她着想的心,反而是多余的。、买肉外公对于儿子女儿带着人去了大女儿家保持了沉默,他的沉默其实代表的是不赞同,要不然他心里开心的话,就算是平常不爱说话,脸上神色还是能看出来的,大女儿这些年的日子怎么过的他当然知道,所以二女儿要跟着嫁个差不多的兄弟,他根本不愿意,既觉得女儿会吃苦,又觉得这家的兄弟品性不够好,不是传出来了他们有个兄弟嫌弃自己老婆绝育了不能生了,两夫妻打起架来竟然叫老婆趁早滚,绝育了的女人还有谁要,阿辞外公觉得这个男人凉薄,自己大女儿已经嫁了没办法,但是自己的二女儿居然还要嫁给同姓同房的男人,这不是自己招罪受呢阿辞外公就在二女儿面前提了下,这到底是终身大事,要好好考虑的,但是当时元青和贤超其实刚接触熟悉,还没到想嫁的地步,这阿辞外公一反对,反而激起了元青逆反心理,本来没事的,这么一来,却叫元青更注意了他,一起的同伴都传的纷纷扬扬,说他们两个要定下来了,到后来,元青是真的喜欢了,刚喜欢了一个人的元青,对阿辞外公这反对的理由是嗤之以鼻,只觉得好笑,又觉得自己爹古板,看爹说了两次不说了,也没反对的很激烈的样子,就只顾着和喜欢的人来往了。阿辞大舅舅喜欢的这个大姑娘呢,在元青看来,真的还不够好,配自己哥哥还差了些,她家里娘早早的死了,只一个爹在家辛苦劳作,两个儿子早早的成家分出去了,这女儿是老三,下面还有个小儿子,家里是一穷二白的,为人也有些小性儿,只爱让人让着她的,以前元青去和女伴聚会一起玩的时候,也见过几次的,但是因为并不喜欢她的性子,所以并没深交,没想到现在居然和自己哥哥熟悉起来,这夜里她出去和贤超见面,谁知道能碰见他们两个在一块,两兄妹在那里觉得好笑,又碰到小弟出来闲逛,见他们四个站在一块,问他们去不去大姐家,所以才有了昨晚这一行。那时候年轻人谈恋爱,并不像现在这般随意,随意到带着男女来去都没人会认定两个人一定会结婚了,那时候要是一个姑娘跟着一个年轻男人上了他家的门,那必定是答应要结婚了才会去的,而一个年轻男人多去了一个年轻姑娘的家,那也必然是有意思了,要是姑娘家不拒绝他去,这事就差不多了,要是年轻男女随意和人来往嬉笑,好么,三姑六婆的闲话等着你呢,为人太随便是一定要说的,要是一个姑娘和几个年轻男人都来往过却不出嫁,那名声也就毁了,大姑娘这三个字都要打个问号了。不说阿辞妈妈在烦心妹妹的婚事,这几天村里年纪大的老婆婆们在相约做一件事,就是准备找个堂前坐下来念经文,这不是阴历都六月多了么,下个月就是七月十五要办兰盆会了,前些年虽然不让这些老婆婆做这些事,说是封建迷信,但是七月半祭祀先祖,家家祭祖亡亲,这些事是怎么都禁止不了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在骨子里,一代代传下来的规矩,有些并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这些婆婆们想念些经文,一个是兰盆会要到了,要念些经出来超度亡魂,自家祭祖也要烧经的,一个就是中山那边定下来要开工打洞了,开工之前是要祭祀的,老婆婆们想尽自己一份力,念些经文祭祀山神,求神灵保佑工程顺顺利利的,做工的人都平平安安的。潭村的村长,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这几天一直和村干部在忙着做打洞的准备,定下的日子是农历六月二十八那天开工,虽然是夏天,但是因为只要打开了口子,人就是在山洞里操作,倒并不用担心夏季高温会让人受不了。这个洞的位置是在中山山脚中间,刚好是上游河水到潭村这边转弯的弯口这里,从上游下来的水,要是这个洞打通了,水流能以最直线的距离进入洞中,利用水位落差,配合机器,从而得到电力。潭村也算是江南水乡,只是位置偏僻了些,是山里的小乡村,水乡最不缺的就是水,河水从上游来,围着潭村转一圈再到下游,冲刷堆积出了多少良田,又可以引水入水渠浇灌良田,现在居然又能建电站发电了,村里人都说村长真是能干,不知道怎么想出来的,虽然不知道电站建了有多大用处,但是自己村里人总能享受到好处的,虽然这个电三不五时的就停,就算是亮个灯,有时候都指望不到。满村的男人这时候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个工程,以前是没地方可以去赚钱,就靠家里的田地过活,这样饭是勉强能吃饱,但是再要多几个钱,那就有些难了,有些胆子大的,到城里去做工,但是一般的地方也不要人,就算要呢,也不要几个乡下的人,那时候农村户口的人,在城市里是一种受歧视的存在,要是住到城市里去,你会发现不是城市居民户口,你就是低人一等的存在,要是哪家孩子考上了城市里的学校,转了户口出去,变成了城里人,不知道会被多少人羡慕。不过对于一般的乡村人来说,好好种田地,攒足够的吃的粮食是第一要紧的事,早稻收好晚稻种下,在晚稻收之前就有不少的空闲时候,这时候村里有活可以干的话,简直是最好不过了,都省的跑到城市里去碰运气,要知道这年头并没有多少人能在县城里找到活干。老葛家老三,最近这段时间日子过的实在不错,卖银洋剩下的钱还足够花,自行车他没买,也没什么事要用到暂时就先把钱藏家里,没想到的是前几天就知道了媳妇可能有孩子了,高兴的他田里的事都没叫她沾手,连稻子打回来了,还是他娘去帮着晾晒的,这本来没什么,他是小儿子,他娘从来最喜欢他,三个儿子都没成家的时候,偏疼的就是他。不过在儿子们相继娶了媳妇之后,大儿媳虽然忠厚,但是就偏偏接连的生的都是女儿,这就让老葛老婆不高兴了,老大媳妇怀第一胎的时候,她作为婆婆,又是碰到双抢时候,她还肯帮着大着肚子的大儿媳干活,后来就不乐意了,老二媳妇呢,嫁进来第一年就生了个儿子,这是他们家的大孙子,老葛和他老婆都高兴的不得了,但是老二媳妇为人太过精明,又尖酸刻薄的,老葛老婆又不喜欢她了,但是这不耽误她喜欢孙子。最小的小儿子呢,是老葛老婆的心头肉,她本来想去自己娘家村子里看看有什么好的姑娘,要是有就可以叫娘家嫂子去说媒,结果自己儿子看中了这个,看着细眉细眼挺乖顺的,娶回家才知道又是个脾气大的,刚结婚闹分家就不要说了,就是后面不知道为了什么,没几天居然变了个样子,真乖顺起来了,对老三也好,对老葛夫妻也好,表面上都做到了温柔和顺的。这小夫妻好好的过起日子来,这不,结婚没几个月,不就有孩子了么,儿媳妇听话么,做婆婆的也就乐意帮忙,老葛老婆看小儿子一个人在田里忙,不由的心疼,就催着老头子两家合起来一起干,大儿子想来帮忙下,结果被他爹说了,他自己家都忙不过来,再来帮要累倒的,老二是连露面都不肯,只顾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