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吃喜酒的客人,阿辞妈妈陪着她,结婚是大事,有人情来去的人家都要来的,三个舅舅是一大早就带着家人来了,伟亮还是没有来,二舅公是到了之后就先去看爹娘,看他们夫妻两个坐在太阳下笑眯眯的看着阿辞她们玩,就知道他们这几天过的蛮好。一张张借来的桌子摆放开,隔壁的二叔家和四叔家里都放了两张八仙桌,门廊下也放了三张桌子,这样还坐不开,只有到新造的房子里去摆放桌椅待客,幸好那边都是收拾干净了的,又还没有搬东西进去,坐几桌客人倒也方便,就是辛苦了端菜上菜的人,要端着菜盘跑远一点上菜。贤超领着迎亲的人来的时候,到了阿青家,不走往常走惯的后门,绕到前门去的,这都是有规矩的,到了门口就放起炮仗来,鞭炮也放了两挂,噼里啪啦震天响满地喜庆的红色,吵的人说话都听不清,鞭炮响起,村里人就知道阿青家迎亲的人到了,今天是她结婚的日子了。当天中午阿青家里,媒人和新郎官伴郎亲戚朋友挑担的坐在一桌,中午开宴席的时候,阿辞穿了件红衣服,和贤超两个人一桌桌的给人敬酒,阿辞外公带着贤超认亲戚,一轮酒敬下来,贤超就满脸通红喝的有些醉了。喜酒是最叫人高兴的酒,吃宴席的人们也尽情的说笑打趣一对新人,家里闹哄哄的都是人,阿青也不能怎么照顾贤超,只叮嘱他家的大哥照顾好他,敬完酒自己都没吃上几口菜,就要忙着去送客人,有吃的快路程远的就急着要回家,阿青就送上回礼让人家带走,回礼里面一对红鸡蛋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就看家境如何再办的,一般家里宽松些的,回礼就体面些,阿青家的礼就是比较实惠的。一个个的亲戚,笑容满面的来了,送上贺礼吃了喜酒,便又到了走的时候,关系远一些的,吃了午饭就告辞自去了,外公外婆没有走,他们两个要等明天送了阿青出嫁再走,三个舅舅是回去了,留了明月做伴娘,顺便可以陪两个老人回家。吃完饭客人走了一些,另有一些就是本村的,也就不急着走,留着看阿青的嫁妆,午饭吃完没多久,贤超家的人就又在路边放起炮仗,这次是催妆,意思就是你的嫁妆可以拿出来了,我们抬嫁妆了一床床被子被捧下来,一件件挂着红丝绵的嫁妆被放进箩担里,阿青嫁在本村,贤超家离的不远,当时嫁妆一般要么用扁担挑或者抬,还有绑着红丝绵的田箩装了挑走,先抬走嫁妆,再明天来接新娘,这是这边的做法,阿青家楼上本来堆的满满的嫁妆瞬间就空了,一件不剩的都被抬走了,明天连阿青都要出嫁,从此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生养了二十多年的女儿,转眼间就变成别人家的,也怪不得许多人家不愿意生女儿,人走楼空的滋味并不好的。初五这天晚上,因为中午帮忙招待客人累的不轻的叔婶们,又坐下来吃晚饭,好在晚间只有自己人,三桌就够坐下了,大家说笑吃酒,又帮着阿青家收拾了残羹剩饭,这才回自家去,阿辞妈妈待到很晚,叮嘱了阿青许多话,又看家里都弄的差不多了这才走的,阿辞和阿飞早早的叫他们阿爹带回去了,怕孩子们熬不住要睡着了的。似乎睡下才一会,阿辞妈妈就惊醒了过来,一看时间凌晨三点多了,赶紧的就起来穿衣服下楼,阿辞爸爸跟着起来,陪着老婆去岳家。当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一般先生排算时辰,迎新娘的时间大多都是凌晨,这就要新人两家都早早的起来,一方来接一方等接,阿青整个晚上就没怎么睡着,迷迷糊糊的躺下没多久,自己阿爹就来喊了,她赶紧起来穿衣服,枕头边放着一身里外都是新的衣物,阿青一件件穿上,旁边睡着的明月也起来了,外婆也惊醒了,坐起来看着阿青穿衣服,看她穿了件大红色的棉袄,忽然就想起阿青的娘,她好像也是穿了这么一件衣服出嫁,转眼间她小女儿都要嫁人了。、进门正月初六晨,夜色未消晨光未现,而大井边的一间房子里灯火已亮,贤超家中一片热闹,他新的家里昨天迎进来阿青的嫁妆,送到楼上房间里略略摆放后,稍微像个家的样了,楼上只是个低矮的阁楼,不过还算宽敞,里面摆下了一张床,阿青的一对箱子,贤超分得的一个柜子,其他就是些桌椅和零散的东西。这是以前贤超父母爷娘住的台门里的一间房,整个台门是个长长的回字形,坐北朝南的,正中间是路,两边都是同族各家住着的,以前贤超小时候他全家都住在这间房子里,台门里其他房间里住的都是自家人,阿辞爸爸小时候也住这里的,后来大了之后,家里孩子太多实在住不下了,才在外面建房,然后才搬了出去。贤超家也是如此,住不下之后建房分家搬家,大一点的几个阿哥先后成家分家,现在轮到他了,本来跟着爹娘住新屋的他,重新住回这小时候住过的房子,他爹娘是再没精力和钱去造新房给他了,他现在也没能力造新房,只能先凑合着住了,不过他相信自己用不了几年就能造的起新房子的。来帮忙的两个嫂子早早的就来了,煮了早饭叫帮忙迎亲的人来吃饭,不过是早上三点不到,要去迎亲的人昨天晚上就说好了,现在陆续的都来了,有还没起的,也已经叫人去喊了,因为是同村,倒不用急着赶路了,不过也借好了自行车去接阿青,当时流行自行车接新娘子,不过贤超家到阿青家走路不过就是几分钟而已,阿青坐在自行车上,贤超带着她走来,也就是走个过程,两家这么近,倒是方便了贤超等人,他们吃了早饭之后,准备了鞭炮炮仗,贤超藏好几包烟,又包了几个红包,就和媒人一行人往阿青家走来。等他们到了阿青家门外,先在大门外点了炮仗放了几个,阿青正坐在楼上,大红的棉袄穿着,衬得她满脸的喜气,外婆还在和她说话,叫她嫁了人要温顺体贴些,做了夫妻要相互体谅着过日子,阿青一边听着外婆的叮嘱,一边竖着耳朵听楼下的动静,贤超领着人进了岳家的门,阿辞妈妈正看着灶上,锅里的水开了,迎亲的人也来了,昨天准备好的喜汤圆就放了下去,圆圆的汤圆在沸水里欢快的翻滚,没多久就都浮了上来都熟了。汤碗里放好白糖,再舀起锅里熟了的汤圆,一碗碗的盛过去,再端上桌,阿辞妈妈招呼来迎亲的人都坐下先吃喜汤圆,她自己又忙着去照顾灶上煮着的上轿米饭,这饭不能煮熟只能夹生的。贤超早上在自家根本没吃东西,现在坐下来,看着眼面前白白胖胖的汤圆,舀起一个吃进去,满嘴的甜蜜,他三口两口的,就把碗里的汤圆都吃了,然后就想要上楼去,楼梯口却站着两个老婆舅,都虎视眈眈的看着他,贤超连忙笑着招呼:“阿哥,小弟,快点让我上去接阿青。”“哪那么容易呢慢慢来否要急。”元东笑眯眯的看着贤超,故意难为他。贤超也笑,伸手摸了两个红包分别塞给面前的两兄弟,又说好话又陪笑脸,总算让两个老婆舅答应不难为他了,他带来的人也帮着拉人,元东他们两兄弟在楼梯上都站不住了,被来迎亲的两个人拉了下来,让出了路来。贤超赶紧就往楼上走,楼上外间的床上坐着阿青,浅黄灯光下,一身红嫁衣,正脸红红的看着他,她身边还有外婆在,明月还有几个姑娘也坐着,看着喜气洋洋脉脉含情的妻子,贤超不自觉的就知道嘿嘿傻笑了,看的外婆都笑了起来,对他说道:“贤超啊,你们两个以后要好好过日子,要相互体谅些,都要记得心疼人。”“晓得的,外婆,我会做到的。”外婆听了就笑,又看看身边的外甥女,这时候楼下的阿辞妈妈端着一碗饭走上来,这米饭就是上轿米饭,潭村这边姑娘出嫁前必吃的,米饭是半生不熟的,上面还撒了白糖,新嫁娘要由长辈喂这饭吃,一般都是自己母亲喂的,一边喂还要一边问话,这都是以前传下的规矩,也是讨个口彩。因为阿青的母亲已经不在了,这一碗饭就由外婆来喂她吃,一碗饭只要阿青吃几口就好,并不要全部吃下去,外婆一边喂还一边问阿青:“生不生”阿青答:“生的”,一边答一边眼泪就要掉下来了,看着眼前的外婆,阿青想起了几年前去世的娘,要是她还活着,今天该是多高兴呢,自己吃了这碗上轿米饭之后,等下就要出门嫁出去了,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这个家里就剩下三个人了,爹要老去,阿哥要娶老婆,小弟是有病的,他们以后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呢阿辞妈妈看自己妹妹红了眼睛要哭的样子,自己也有些难受,但是这是阿青结婚的日子,她可不能哭,她上前去接过外婆手中的饭,又端到了楼下,然后揭开米壶,把这碗饭放进了米壶中。楼下迎亲的人看阿辞妈妈端着饭下来了,知道是吃过上轿米饭了,就催着人出门去放起炮仗来,这是催嫁了,算命先生时辰都是排好的,可不能耽误了进门的时辰。过了这么些时候,天色已经有些微微亮,迎亲的人站在路边放起炮仗,红色的炮仗腾空飞起,在空中砰砰的炸响,吵醒了沉睡中的村庄,宣告着又一个姑娘的出嫁。房子里阿青被自己阿哥背了起来,背着走到门口外面,贤超把稳了自行车龙头,让阿青在后座上坐稳,阿辞妈妈上前去给自己妹妹脱下了旧鞋,穿上了一双暂新的新鞋,这在以前的说法里,就是说出嫁的姑娘不带走娘家的风水,财气和福气之类的。阿青已经在掉眼泪,旁边的明月拿了手帕给她擦,那时候并没有姑娘用什么化妆品,倒不用担心擦花了妆容,阿青红着眼睛抬头看,自己爹站在门前看着她,她流着泪冲着爹说道:“阿爹,我走了。”“去吧,好好过日子。”贤超看他们父女说完了话,自己也和岳丈说了声,就推着自行车往外面的路上走,一边跟着来迎亲的人和送亲的伴娘都跟着走,他们都要到贤超家去了,阿青家里本来正热闹,现在倒有十几个人一下走了,房子里顿时空了出来,元东作为老婆舅,也跟着去送亲,小弟却在家里的,他看阿姐在擦眼泪,外婆也下了楼坐着,看着很是伤感,外公在一边劝着她,家里其他来帮忙的叔婶们却在帮着收拾东西清扫地面。阿青家前门路边,红红的鞭炮纸屑落了一地,震天响的热闹过后,一对新人走了到男方家去,这边留下亲人收拾善后,阿青被贤超带着慢慢往他家去,天还没大亮,路边是熟悉的各家房子,转弯抹角都是平常见惯的,今天却是有些不一样的,这条路一走,再回来她就是回娘家了,以后贤超在的地方才是她的家了。贤超是不知道自己的新娘子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想些什么,眼看着家就快到了,旁边跟着的人就赶紧先跑过去,一边通知房子里的人赶紧煮喜汤圆,一边又站到路边放起炮仗鞭炮,一时间噼里啪啦砰砰声大响,吵的周围的人们都醒了过来,有的就探头出来看,看了下就知道是贤超娶老婆正在热闹,眼看着新娘子就穿着红棉袄过来了,自行车停住,旁边人扶着车,贤超矮下身,阿青就扑在他背上,贤超就背着阿青进了自己家门。家里的八仙桌上,已经摆好了各种果子和菜蔬,香烛已经点起,贤超爹娘站在一边,看他们两个进门,贤超爹就点了香递给儿子媳妇,叫他们先拜了天地菩萨,贤超夫妻拜了三拜,然后又给爹娘鞠躬,然后夫妻对拜了下,旁边看热闹的人们都笑,有人又喊快送入洞房去,贤超就带着自己的新娘往楼上走,明月她们几个伴娘也跟着上楼。楼上阁楼低矮了些,中间人能站直,边角就有些勉强,一下子涌进这么些人,木楼梯板都被踩的咯吱作响,楼下的贤超爹赶紧的就上来,叫迎亲的几个人在楼下坐,楼上就让新娘和伴娘们呆着,上面人太多了怕不安全。阿青叫明月她们在床上坐下,昨天送来的嫁妆就放在这楼上,一对箱子还锁着,钥匙在阿青这里,她去打开了,拿出些瓜子花生喜糖红鸡蛋来,招呼伴娘们拿着吃,又去查看铺在床上的新被子,昨天她阿姐在新被子里面塞了不少的红鸡蛋,不过都叫迎亲的人给摸走了,这本来就是给人摸的,嫁妆里摸个红鸡蛋沾沾喜气。楼下的喜汤圆煮好了,贤超的嫂子端了上来给新娘子和伴娘们吃,一道上来的还有贤超的娘,她手里端着个脸盆,里面是温热的洗脸水,她手上还拿着干净的毛巾,她拿毛巾打湿了拧干,递给了自己的小儿媳妇,阿青接过来擦了下脸,然后这盆水和毛巾一起都被放置在了一边,阿青是不明白这有些什么讲究,不过是进了门婆婆要她怎么做就怎么做。、当天阿青进贤超家门的时候,时间还不到早上五点,嫂子们端上来的喜汤圆,几个半夜就起来了的伴娘看到了,都纷纷说吃不下,她们在阿青家里也是吃过早饭的,不过这喜汤圆多少还是要吃一点的,碗里盛的汤圆也不多,就是六个而已,等嫂子们端着空碗下楼去的时候,楼上总算安静了些,几个伴娘都又有些困了,半夜就起来的人,难免昏昏欲睡的,阿青就叫几个本村的小姐妹先回自家去休息,早上这里是没什么事的。等几个本村的伴娘走了,楼上就只留下明月和阿青,她两个一边听着楼下的喧嚣声,一边坐在床上说话,贤超上楼来看了下,看她们姐妹两个正好作伴,就又下楼忙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