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纪念姐姐,将名字改成了竹纸。母妃去世那一晚,小环伺候母妃喝完汤水,回到房里就悬梁自尽了。父王迁怒于所有人,审都没审,就将母妃院子里的下人全部发卖了。离开王府之后,二等以上的丫头婆子,就先后死去”说到这里,他眸色冰寒,搁在简莹肩上的手倏忽攥紧,“我原本以为,即便真的是他杀死了母妃,那也是一时冲动。万万没想到,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筹划的。”简莹听到他两手骨节嘎嘣作响,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愤懑和悲痛,却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话,只能转移话题分散他的注意力,“你说的这些,跟你火烧佛堂有什么关系”未完待续s:感谢“teargu”,“2423864121”两位童靴的月票,鞠躬、第241章 老蛇出洞了吗以她对周漱的了解,他不是那种为了泄愤而放火的人,必定有什么特殊的缘由。周漱闭上眼睛,再睁开来,眸底的冰寒退去,却又染上了浓浓的悲痛,“母妃过世的那天晚上,给父王写过一封信,悄悄地放进内书房,夹在父王最喜欢看的那本书中。清墨无意间瞧见了,也没有在意,因为母妃和父王过去也常常以书信传情。她说母妃从发病到过世之前,虽然很痛苦,但是一直很安静,一句话都不曾说过。临死的那一刻,却像是想起了什么,抓着她手说了一个信字,之后就咽了气。她悲痛欲绝,没有闲情旁顾。等到父王回来,开始发卖下人,她才恍然记起母妃之前写的那封信,趁乱溜进内书房,将那封信拆开来看了,没想到那竟是一封遗书”“遗书”简莹愕然地瞪大了眼睛,“难不成母妃早就知道自己会死”明知会死,还慷慨赴死了这怎么可能不,极有可能。老太妃过身之后,秦氏为尽孝道,亲自为老太妃擦洗装裹,不曾经由第二人之手。老太妃脖颈上的指痕,应该是在装裹完毕之后,由他人伪造的。有机会做这件事,并且能够瞒过秦氏的人,非云妈莫属。云妈早在老太妃嫁入周家之初,就在老太妃身边服侍了,深得老太妃的信任和器重,在王府之中可谓德高望重。像她这样的贵仆,尽心尽力服侍了主子大半辈子,把主子奉为天地神明。绝计不会为了泄私愤做出亵渎主子尸身的事情。会伪造指痕,撒下那样一个弥天大谎来构陷秦氏,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老太妃的授意。想那秦氏只是一个穷教书匠家的女儿,既没有家世显赫,能够为她撑腰做主的娘家,又生性善良。不喜玩弄阴谋诡计。还有一个视她为敌,处处打压她的婆婆,本人若没有一副聪明的头脑。仅靠济安王的维护,想要在王府之中立足怕是很难。都说儿子随娘,从周漱身上就能看得出来,秦氏绝不是一个智商短缺的花瓶美人。只怕在济安王第一次找她质问的时候。她就想通了这其中的关窍。她很清楚,对济安王来说。云妈就是老太妃的分身,从云妈嘴里说出来的话,济安王再不愿意相信也要信上三分。加上老太妃脖子上的指痕,他想不怀疑她都难。一旦开始怀疑。她亲自为老太妃擦洗装裹的那份孝心,就变成了别有居心。老太妃脖子上那条绷布更是欲盖弥彰,成为她遮掩罪行的铁证。人证物证俱在。她越是否认,济安王就越会觉得她城府深沉。藏奸日久。同床共枕许多年,她比谁都了解自己丈夫。这个人有多情重义的一面,也有着跟老太妃一样多疑狠绝的一面。她深知老太妃和济安王母子之间的感情有多深,不足十年的夫妻之情,在“杀母之仇”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出自书香门第的女子,骨子里镌刻着读书人的清高。当年之所以结下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图的不过是济安王的那一颗真心。真心不再,生不如死。于是她用那双洞若观火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丈夫犹疑挣扎,默默地等待着他将恩断义绝的利刃架在自己脖子上的那一刻。恰逢周瀚和方氏灵堂失仪,竹纸犯错。济安王终于决定彻底斩断自己痛苦的根源,于是叫人暗中毒死竹纸,借此挑起小环对她的仇恨,借由小环的手杀死了她。秦氏的死,是他杀,也是自杀。这个骄傲的女人,用自己的性命结束了对那个男人对这个世界的留恋。想起自己与母妃最后一次相见的情形,周漱不禁红了眼圈,“那天她的表情格外温柔,话也比往日多出许多,一遍一遍地帮我理着衣襟,抚摸我的头脸,事无巨细,一件一件反复叮嘱。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恐怕就已经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人世,她是在用那种方式跟我告别。可恨我竟然丝毫没有察觉,一心惦记着出去猎兔,连她那天穿的什么戴的什么都没有看清楚。母妃实在太狠心,为了一个不肯相信她,要置她于死地的男人,居然抛下我这亲生儿子,独自去了”说到伤心之处,声音哽咽,止不住落下泪来。简莹也心酸不已,反手搂住他的脖子,用力地抱住他,“母妃不是狠心,她是看透了。”丈夫将她当成杀母仇人,解释无用,她还能有什么办法出逃吗能不能逃出去姑且不论,只要她逃了,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杀死老太妃的罪行。她一个弱质女流,无依无靠,无凭无据,逃出去有什么用她又不是秦香莲,想告状就能碰上包黑子那样的青天大老爷。被丈夫误解已经让她生无可恋,若是连儿子都认为她杀了人,那她就是死了也难以瞑目。左右都逃不过一死,不如痛快地死在丈夫的刀下。一来以死明智,二来也能让济安王心存愧疚,从而善待她的儿子,保证儿子一生衣食无忧。所以她才留下那封遗书,以最决绝狠戾的语言命令济安王,一定要对周漱守口如瓶,至死都不能透露她的真正死因。甚至威胁他,若是敢亏待了她的儿子,做鬼也不放过他。写信之时,她情绪激动,只想着顾全儿子,忘了交代济安王善待她院子里的人。直到临死的时候,她才想起这茬,想让清墨将信取来,添上一笔,只可惜已经晚了。“那封遗书,清墨姐姐只看到一半儿,就被人发现了。”周漱情绪平复下来,继续说道,“仓促之间扫了几眼,后面写的好像是老太妃的身世,还提到一张藏在玉杖首之中的密旨。老太妃因为早年落入黄河,腿脚一直不是很好。先帝曾经赐给她一柄鸠头玉杖,她一直随着带着。老太妃过世以后,母妃依着老太妃临终前的嘱咐,将玉杖供奉在佛堂之中。我让石泉将佛堂仔仔细细地搜了一遍,却没有找到那柄玉杖”“会不会是父王收起来,放到别的地方去了”简莹猜测道。周漱摇头,“不太可能,若那玉杖首中真有密旨,放在佛堂里才是最安全的。”简莹明白了,“你怀疑佛堂里有专门用来藏东西的机关暗道,一时间又很难找到开启的机关,所以你就放了一把火,引父王这条老蛇出洞”见他点头,又急切地追问,“结果呢老蛇出洞了吗”未完待续s:感谢以下两位童靴的月票:我不是安琪儿2张,yhyh1166,鞠躬、第242章 死亡黑名单“自然是出了。”周漱唇角泛起一抹冷笑,“听说佛堂失火,父王几乎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了过去,不顾一切冲进火海,开机关,弃玉杖,取杖首进退取舍之间,那份英勇果断,当真令人叹为观止”简莹听他这话嘲讽中不乏愤懑,心下好奇他愤的是什么,可也没有心思细细琢磨,“杖首被父王拿走了,那你不是白忙活了”“也不算白忙活。”引蛇出洞,难免打草惊蛇,济安王会取走玉杖首,早在周漱的预料之中,也没指望放把火就能拿到那么重要的东西。只要派人盯着,看看济安王今天晚上去了哪里,也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东西改藏到什么地方了,再叫合适的人找个合适的时机偷出来就是。从济安王对那玉杖首的重视程度判断,清墨所言非虚,那里头的确藏着东西,即便是不是密旨,也是与老太妃身世有关的东西。除此之外,他还得到了别的线索。“父王开启机关的时候,石泉就藏在房梁之上,看得很清楚,观音像后有一个米半见方的暗格。暗格一分为二,一面密密麻麻地供奉着几十面无字灵牌,另一面安置的也是灵牌,都有名字,每个名字上面都用红笔画着x号。摆在最前头的一面灵牌上的名字是萧正乾”简莹大吃一惊,“那不是当今皇上的名讳吗”“不仅仅是皇上。”周漱神色十分严肃,“太后,太后兄长仇之敬,姚太妃。老泰远侯齐昊元等人的名字都被刻在灵牌之上。”简莹满心震惊,“红x不是处决的意思吗那岂不是说,父王不对,那些灵牌应该都是老太妃立下的,老太妃跟这些人有仇那些空白的灵牌又是怎么回事”“如果我没猜错,应该是老太妃为自己的至亲所立。之所以无字,十有八九是蒙受了什么冤屈。要等沉冤昭雪的那一日再堂堂正正地刻上名字。如此一来。老太妃身上的一些谜团也就能解开了。既与皇族有牵扯,想必老太妃的娘家不是一般的家族,只要叫人查一查五十年前的旧案。看看有没有一户获罪的刘姓人家,就不难查出老太妃的身世。”周漱语气一顿,扭头看向简莹,“外祖父的名字也在其列。”“啊”简莹愈发吃惊了。“你外祖父不是一个落魄的教书先生吗在父王和母妃成婚之前,跟老太妃应该没什么交集吧怎么也上了死亡黑名单”“关于此事。我也十分不解。”周漱双眉拢起,“外祖父的年纪比老太妃还要小上许多,老太妃嫁给祖父的时候,外祖父还不满十岁。本人与她结下仇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难不成是曾外祖”按照暗格之中灵牌分列的情形来看,那些被画上叉子的,都应该跟老太妃娘家的冤案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联系。莫非他曾外祖卷入其中了可据他所知。秦家乃是世代耕读的清贵之家,祖上倒是出过几个入仕为官的。到他曾外祖父这一代就已经没落了。他曾外祖虽有功名在身,却无官职,一直靠教书维持生计。这样的一个人,怎会跟家世显赫的老太妃扯上关系实在令人费解简莹拿手摸着下巴,看来老太妃逼着济安王杀死秦氏,并不单单是因为婆媳矛盾,这里头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恩怨。问题在于,老太妃为什么会同意儿子迎娶仇人家的女儿,还留下周漱这条血脉呢莫非她事先并不知道秦家是自个儿的仇家,而是后来才知道的还有一个问题,“老太妃的身世,母妃是怎么知道的”“是老太妃告诉她的。”周漱语气笃定,并非猜测,“娘子可还记得,我跟你说过,老太妃过世的那天晚上,曾经半夜三更叫了母妃前去单独交代遗言老太妃就是那个时候将自己身世告知母妃的。”简莹狐疑地打量着他,“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周漱伸手往怀里探了探,用两根手指夹出一封烧得只剩下小半截的信来,“父王只取走了他认为重要的东西,却把这封信丢在火海之中,石泉好不容易才抢出来的。”简莹忽然明白他说起济安王冲入火海那一幕时,为什么会语带愤懑了,“这是母妃的遗书”见他点头,赶忙接过来,从里面抽出两页残纸,细细地看了起来。信纸的头尾都被烧掉了,只有中间几行的字迹是完整,将残余的内容连起来,再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稍稍脑补一下,老太妃和秦氏之间发生的事情也就大致明了。想是老太妃感觉自己马上就要over了,跟云妈定好计策,就以交代遗言为由,把秦氏叫到床前,制造两人独处的机会,然后将自己身世的秘密说了出来。在此之前,济安王对自己老娘的身世应该是一无所知的。所以老太妃才会叮嘱秦氏暂时不要告诉他,免得他更加痛苦,等到日后再慢慢透露给他。那秘密必定十分惊人,否则秦氏也不会吓得脸色煞白,一回到自己的院子就瘫软在地。等到济安王对老太妃的死因起疑,查问起来,她从老太妃卧房走出来时的受惊模样就会变成疑点。她是个信守承诺的人,被丈夫问及遗言内容,必定会极力隐瞒。济安王察觉到她支吾躲闪,对她的怀疑就会更深。老太妃算是把儿子和儿媳的脾性摸透了,步步为营,精心布局,方方面面都算计到了。秦氏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