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第一贤妇> 分节阅读 14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42(1 / 1)

里,记在心上。我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你若愿意留在王府,我自当尽心奉养,保你衣食无忧,安度晚年。你若是不愿意,我也会遵从你的意愿,将你送回儿女身边。从今往后,一年四节。必少不了仪礼问候。我们之间实没必要虚来虚去。房妈就跟我说句实话吧,你是否真的想回家养老”房妈怕自己说了是,他当真送她回去。再无转圜的余地。可方才说了那样的话,也不好马上改口,便腻腻歪歪地道:“孙子孙女都大了,不用人看。做买卖的事儿我又不懂,怕也插不上手。外孙倒是还小。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还能跑到她婆家去住着不成我做活儿做了半辈子,哪是说闲就能闲下来让我坐吃等死,还不如一刀砍了我呢”周漱知道老人家都爱面子。让她直接改口说要留在王府确实难为她了,便架个梯子给她,“依着我。是不愿让房妈再操劳的。你年纪也不小了,合该好吃好睡。享几天清福才是。娘子却说离不了你,央我无论如何也要把你留在府里。”房妈讶然地张大了眼睛,“二少夫人是这样说的”“是啊。”周漱面上泛起些微笑意,“她说我们一下子添了两个孩子,老二又先天体弱,往后需要费神的地方多着呢。我要跟随高太医研习医术,不能整日待在后宅。她屋子里又大都是十二三四五的小姑娘,哪里懂得如何照看孩子她出了月子就要帮着母妃料理家务,只有姜妈能够帮着分担一些。可姜妈也不是铁打的,总有打盹儿走神儿的时候,不能时时处处周全。需得有个知根知底,可靠细致的人帮衬着才行。现找的话,一时半会儿恐怕找不到那么可心的,便是找到了,也不敢立时就用。若论根底资历,论周到妥帖,哪里还有比房妈更好的人了她叫我问问房妈,能不能委屈您再辛苦三两年,替我们看一下孩子”“说什么委屈辛苦”房妈再顾不得哭,顺着梯子就下来了,“为二少爷分忧,原就是我的本分,二少爷说这话,岂不是要折煞我吗我还不到五十岁,身子骨也还硬朗着,别说三两年,就是七八年也做得。”周漱说那番话,原是想让她念简莹的好。听她一口一个二少爷,只字不提简莹,分明是心存芥蒂了。正思忖着要说些什么化解一下,房妈就三下两下擦干了眼泪,迫不及待地开了口,“二少爷,有几句话我不得不跟您念叨念叨。您如今住在王府里,不晓得治家不严的厉害。可您早晚是要分府单过,若不能及早划出道道,坏了规矩,到时候再想扳正可就难了。嫡庶有别,长幼有序,是自古就传下来的纲法,您可不能听人说几句胡话就犯糊涂,这要是乱了”“房妈。”周漱见她到这会儿还执迷不悟,刚刚平和下来的脸色又有些不好看了,“那天我已经把话讲得很清楚了,我不管什么自古传下的纲法,也不管别人家是如何治家的,我家的规矩由我来定。无论有几个孩子,是男是女,我和娘子都会对他们一视同仁。”“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明白二少爷的心思。”房妈语重心长地劝道,“可小大少爷是嫡长子,理应担负起顶立门庭,看顾手足的重任。未免将来有人不服管教指派,合该从小立威”“不需要。”周漱冷声截断她的话茬,“等他们成了亲,我们会马上给他们分家,让他们各凭本事,自掌家业。有难之时相互支援,无难之时各过各的日子。”见房妈愣愣地说不出话来,又缓和了神色道:“因为不是嫡长子,母妃过世之后,我受了多少白眼遭到多少慢待,房妈都忘了吗同样的事情,我不希望发生在我任何一个孩子的身上。房妈若是真心为我着想,就莫再将嫡尊长贵之类的话挂在嘴上。我已经放出话去,如果连我的奶娘都要跟我唱反调,日后还有谁会服从我的管教娘子也是一样的,她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是当家主母,无论她说什么做什么,都代表我们夫妻二人的立场,我希望房妈以后能够像待我一样待她。”说完站起身来,朝她郑重一揖,“我在这里先谢谢房妈了。”房妈忙慌站起来躲开,“使不得使不得。”周漱礼数尽到,复又笑道:“房妈这阵子着实太辛苦了,等身子养好了先别忙做事,回去瞧瞧你的儿子和女儿吧。一家至亲骨肉总这样生分着怎么行还是当面把话说开了,及早解开心结为好。你也正好借此机会出去走一走,松散松散。”未完待续、第283章 何暖苗房妈起初不太愿意回去。一来是近情情怯,怕自己兴冲冲地回去了,跟上次一样,拿热脸贴了儿女的冷臀;二来放不下王府这边的差事,唯恐自己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被姜妈开解了一番,才不情不愿地回去了。简莹很给面子,衣料首饰,活鸡腊鸭,好酒好茶,新鲜的蔬菜水果,收拾了满满一车,还另外送了她小外孙一枚足金的长命锁。就是她自个儿,也捯饬得十分精神。簇新的衣裙,大毛的披风,全套的头面。如此盛装,丝毫看不出她是奶娘,倒像哪个大户人家的老夫人。房妈一走,姜妈就接手了两位小少爷房里的事务,把六个奶娘调教得服服帖帖的。雪琴和云筝两人联手,发作了两个不知死活、背后嚼舌根的粗使婆子。一时间院风严谨,各个勤恳恭顺,再没有人敢捧着大的怠慢小的。房妈只在家待了五天,就急急忙忙地回来了。瞧她神采飞扬,精神矍铄,就知道她这一趟回去跟儿子闺女相处得不错。还带回不少东西,有儿子开的杂货铺里的小玩意儿,有女婿亲手烧的瓦盆瓦罐,女儿和儿媳也给两位小少爷一人做了一套小衣裳和小鞋子。不知是想通了,还是跟儿女和好心气儿平和了,回来之后态度大改。虽然还是偏爱小大少爷一些,可也不再霸着他不让别人碰了,还时常抱一抱小二少爷,以示疼爱。跟姜妈两人你头午我下午,你前半夜我后半夜。轮流照看。两人齐心协力,凡事有商有量的,比以前亲近了许多。简莹的奶水依旧不足,早晚一顿,一顿只能喂个半饱。偏她家老二是个嘴刁的,吃了一阵子亲娘的奶就死活不肯吃别人的奶了,把自己饿得直哭。周漱叫人从庄子上送来牛乳、羊乳和马乳。煮得透透的喂给他。他同样不喝。简莹没辙了,只能依着高太医的法子,狠下心来饿了他一天。逼着他重新喝起奶娘的奶,换老大来吃自个儿的奶。老大有奶就是娘,来者不拒,谁的都照吃不误。等热热闹闹地吃完满月酒。也进了腊月。在高太医的精心调理之下,小四少爷的胎毒之症基本治愈。身子却变弱了。今个儿拉肚子,明个儿发烧,一个月当中至少有十天是病着的。高太医疑心这是圆骨病的表症,一面详细的记录。一面翻阅医书核实,可惜收获寥寥。因为这里面涉及到济安王和方氏的,高太医并未说出小四少爷患有圆骨病的事情。除他之外,只有周漱和简莹两人知道。方氏不知实情。疑心儿子容易生病,是因为当初没有用亲生父亲的血做药引,自责不已。不再出面料理家务,偶尔看看账本,发落发落管事,把大半的精力都用在精心照料儿子上了。简莹为了能让她家老二饱饱地吃上母乳,一心一意补身催奶,也不爱揽活儿来干,是以收送年礼、置办年货和整治宴席的重则大任就落在了孟馨娘一个人的肩头上。她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忙完倒头就睡,不知不觉就冷落了浪子回头的丈夫。茗眉因她看得紧,也饥渴了有些时日,于是趁虚而入,将周瀚拉进自个儿屋子里睡了好几回。过完腊八,简莹的奶水渐渐足了,不止能喂饱老二,连老大每天都能跟着蹭上一顿半顿的。俩娃跟比赛一样,眼瞅着长肉长膘。眉眼也已经长开了,有像爹的地方,也有像娘的地方,圆滚滚粉嘟嘟的,很是惹人疼爱。简莹和周漱争执了一个多月,也没有就儿子的小名儿达成统一意见。大宝小宝地叫习惯了,索性就叫大宝和小宝。腊月二十这天,简莹正和苏秀莲一起哄着孩子,方氏就打发怜珠过来传话,“外头来了几个人,说是寻亲的。问他们寻的是谁,他们说不出个人名来,赶又赶不走。门房没法子,就报到王妃那儿。王妃叫人去细细问了一回,他们说要寻的人是咱们府上的夫人,半年前去开元寺上过香的。王妃记得半年前去开元寺上过香的,只有您这边儿的几位姨娘。就打发奴婢过来问问,是不是哪位姨娘的亲人到了”苏秀莲想起那日在开元寺发生的事情,忍不住“呀”了一声,“莫不是来寻萍姨娘吧”简莹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君萍,赶忙问道:“那几个人可说了他们要寻的人叫什么名字”“说是姓何,叫暖苗。”怜珠答道。简莹看了苏秀莲一眼,“那天跳出来的大汉是不是喊萍姨娘苗儿来着”“我当时没在场,事后才听圆子和麦香说的”苏秀莲努力回想一下,“好像是喊苗儿来着。”怜珠见简莹沉吟不语,似有为难的样子,便笑着提醒她,“叫萍姨娘出去见一见,不就知道是不是了吗”“不妥。”简莹不赞同,“君萍什么都不记得了,见了也认不出来。万一来的不是她的亲人,而是骗子,见了面趁她不备做点儿什么,或者随口编出些有的没的来,拖累了她的名声怎么办”“不能吧”怜珠眉尖微蹙,“去问的人说那几个人都老实巴交的,穿得也还算整齐,不像是骗子。”简莹是看着别人被骗的新闻长大的,防备心可比怜珠重多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一些总是没错的。”顿了一顿,又问,“来的人里面有女眷吗”“有。”怜珠答道,“说是总共来了三个人,一个二十来岁的男人,一个十二三的小姑娘,还有一个三、四十岁的妇人。”“人现在哪里”“在正门的门房候着呢。”简莹点了点头,便喊人进来,逐一吩咐道:“元芳,你去正门门房,将那妇人和小姑娘带到这儿来。晓笳,你去葛覃院请了萍姨娘过来。”待两人答应着去了,又喊了奶娘来,将并排躺在一起呼呼大睡的三个孩子全部抱到隔壁去。不一会儿的工夫,君萍就到了。听说有人上门寻亲,极有可能是来找她的,脸色登时变得煞白未完待续、第284章 还有什么记号简莹叫苏秀莲陪君萍待在里间,略略收拾一番,便带着怜珠去外间见人。元芳的动作很快,不到两刻钟的工夫就把怜珠口中的妇人和小姑娘带了来。两人都穿着半新不旧的粗布棉衣裤,用灰蓝色的帕子包头,收拾得很是素净整齐。那妇人从头到脚没有一件首饰,那小姑娘耳朵上倒是戴了一双细细的银耳环。一路走过来吹了冷风,脸颊和鼻头都红红的,平添了几分俏丽。细细端详,两人的五官有那么两三分相像,想来是一对母女。元芳把人领到近前,指点她们给简莹磕头。简莹见她们面相和善,进了门都老老实实地低着头,并不四处乱看,确实不像骗子。然谨慎起见,不愿从一开始就对她们太友好,受了她们的头,也不叫她们起来。“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她端着茶盏,慢条斯理地问道。“俺们是打黄河北边儿来的。”那妇人伏在地上答道,说完没听见下文,只当这富家太太不满意自己的答案,赶忙补充了一句,“俺们是焦庙镇小榔头村儿的。”简莹淡淡地“哦”了一声,又问:“你们姓什么”“俺婆家姓何,娘家姓柳。”妇人答了话,指了指身边的小姑娘,“这是俺小闺女,叫玉豆。”简莹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你们是来寻亲的”“对对对。”何柳氏一迭声地答道,“俺是来找俺大闺女的,俺大闺女叫暖苗。”“暖苗,暖苗”简莹有意将这名字念了两遍,“我们府里好像没有叫这个名字的人呢。”“有的有的。”何柳氏生怕被赶走一样。急急地道,“猛子跟了一路,亲眼瞧见俺家暖苗坐着马车进了这家的大门,错不了的。”玉豆听何柳氏前言不搭后语,忍不住插话道:“娘,猛子哥不是说俺姐好像改名儿了吗”“对对对。”被女儿这么一提醒,何柳氏才想起这茬。忙对简莹说道。“俺大闺女是改了名儿的,不叫暖苗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