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外戚攻略> 分节阅读 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6(1 / 1)

行那些撒泼耍赖的泼妇手段。”吴皇后因前几日闹得自缢一事,颇为敏感。此刻听了吴清姝口里的什么“一哭二闹三上吊”“撒泼耍赖”的字眼儿,便觉得十分刺耳。当即有些不悦的皱了皱眉,冲着洪贵妃说道:“这些话,也不过是你家二姑娘的一面之词,做不得数。倒是我妹妹脸上的瘀伤,可是清清楚楚谁都看得见的。”彩墨站在一旁,十分不服的说道:“可不是二姑娘的一面之词,当时奴婢也在场的。”吴皇后闻言,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洪贵妃身侧侍立的彩墨,开口说道:“永宁宫的好规矩,主子正在说话,也有奴婢插嘴的道理。”洪贵妃面色一冷,冲着吴皇后道:“皇后也不必牵三扯四的,胡乱发做人。你说本宫妹妹的话是一面之词。本宫却也不相信萱儿是个不明缘由就出手打人的。至于吴家二姑娘究竟有没有说那些诋毁本宫的话,你我心知肚明。”“这么说来,贵妃姐姐是不肯让洪家二姑娘为打人一事向我妹妹道歉了”吴皇后挑眉,冲着洪贵妃咄咄逼人的问道。不等孙太后与洪贵妃应答,周太后忙忙地开口冲洪芫说道:“哀家原说小孩子家家的,一时有些口角纷争,原不是什么大事儿。何必闹得如此兴师动众的,倘或扰了你安心养胎,恐怕陛下也要怪罪。只是不拘前因如何,萱儿这一巴掌打的也忒狠了些,也该好生调、教调、教。须知京中女儿娇嫩,不比江州女子骑马打猎,不让须眉。你说这白净净娇嫩嫩的一张脸面,现如今红肿的如此模样,叫人瞧着也可怜。萱儿你懂事,只管跟你吴家姐姐陪一声不是,也就罢了。何必为了一时意气,闹得你姐姐和皇后都不痛快。你难道不紧张你姐姐的身子吗须知你姐姐现在可还怀着孕呢,经不得受气。”依周太后向来看不上洪贵妃的脾性,能够说出这么和稀泥的话,也是极为难得的了。一来是为了向洪贵妃示好,从而缓和缓和与自家儿子的关系。二来,也是真心惦记洪贵妃肚子里的龙胎,生怕洪贵妃与皇后争执的久了,一时发怒,真的动了胎气。然则周太后自以为这个和事佬做得好,却没想到洪贵妃向来便是眼里不揉沙子的脾性,且秉性护短,又岂能眼睁睁看着自家妹子蒙受委屈,给谩骂自己的人赔礼道歉。而另一厢,吴皇后跟吴夫人也不满周太后含含糊糊地态度,只觉得周太后是瞧着洪贵妃有子嗣了,将来终身有靠,遂想要与其示好。这种墙头草的行径,实在是叫人瞧不起。吴夫人当即冷了颜面,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道:“洪家二姑娘将我女儿打成这样,难道轻飘飘一句道歉就可以揭过了”周太后没承想吴夫人这么说,不觉一怔,旋即开口笑道:“不过是小孩儿家家的口角罢了,了不起再叫芫儿赔她一盒玉脂消痕膏罢了。难不成还要喊打喊杀的不成”只见吴夫人冷笑一声,开口说道:“回太后娘娘的话,我们家清姝从小乖巧伶俐,最得她父亲喜爱。倘或是老爷得知了今天的事儿,恐怕就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道歉能了结的。”这便是用吴阁老压人了在座众人听得脸面一沉。唯有洪萱再次觉得好笑,只觉得这吴夫人与吴清姝果然是一对儿母女,这威胁起人来的口径都是一模一样的,果然是家学渊源。另一厢周太后早已习惯了吴家母女对她的毕恭毕敬,顺从有加。此刻瞧见吴夫人竟要不顾她的颜面,执意追究这件事,周太后便觉得心里好大的不自在。只是她也顾忌吴阁老在朝中的威望势力,当下有些迟疑的看向洪贵妃。洪贵妃是何等人精,那可是自十岁入宫,自十三岁便跟在承启帝身边,经历风风雨雨的人。单单是这份揣摩人心见缝插针的伎俩,就不是寻常人能够比得上的。她此时敏锐的察觉到了周太后与吴皇后母女间的嫌隙,当即心中一动,悲悲切切的跪在地上,冲着周太后说道:“太后明鉴,那吴家二姑娘向来都是骄横霸道,目下无尘的。她今日敢在御花园里大放厥词,说宫里的花草没有吴阁老家的有风骨,便是不把皇室威严放在眼中。何况她又几次三番的辱骂臣妾乃宫俾出身,身份卑、贱,不配得陛下圣心。明里是在讽刺臣妾无才无德,不配侍奉陛下,实则又何尝不是在讥讽太后呢”周太后闻言,不觉心中一跳。当下又惊又怒的看向吴皇后和吴夫人。心中不觉琢磨起洪贵妃的话。要知道吴皇后母女向来瞧不起洪贵妃,口口声声说洪贵妃是宫俾出身,身份卑贱。也不是什么私密的事儿。周太后寻常也能听到吴皇后这么说,只是从来未曾放在心上。然而今日听了洪贵妃一句话,周太后不知怎么,竟也着了魔一般深思起来。要知道洪贵妃纵然是宫俾出身,可她周太后又何尝不是伺候过仁宗陛下的宫女若认真论起来,这洪贵妃未因家父入罪,发落后宫之前,好歹还是理国公府的嫡长女,是当朝孙太后的嫡亲外甥女儿,可要比她这个真正出身微寒的太后要强多了。须知周太后在入宫之前,不过是介寒门小户的女儿。家里过不下去了,才将女儿卖到宫中做婢女,换了几两银子。后周太后因缘巧合,得仁宗临幸,才有了当今陛下。因此自承启帝登基之后,周氏虽然被封太后,但因母家太过卑微,纵然身为皇帝生母,也时常叫人看不起。自己也觉底气不足。因此周太后才会一次又一次的请求承启帝提携周家,为的便是周家的门楣上去了,周太后的颜面也好过一些。可纵然如此,周家的家世底蕴也比不过京中正统的世家官宦。而吴家乃是诗书钟鼎之家,吴阁老又是当朝六位内阁大学士之一吴家这样的家世背景,真的会对她这个出身卑贱的太后毕恭毕敬,真心敬重吗吴皇后从前在她跟前儿的孝顺恭敬,是否就是糊弄她,哄着她给她们当枪使的把戏其实吴皇后心底,也和瞧不起洪贵妃一样,是瞧不起她这位宫女出身的婆婆的罢洪贵妃跪在一旁,淡定的瞧着周太后因为她一句话,便一惊一乍的陷入了猜疑。遂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只觉得抓了她的把柄,便顾不得察言观色,一心只想叫她服软认输的吴皇后,不觉微微一笑,好整以暇的摸了摸肚子。这世间的情感,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而内心的猜忌,便如同等待滋养的种子,只要发了芽,总有一日会破土而出的。、第二十一章众人正沉思间,陡然听到殿外有人诧异问道:“这又是怎么了芫儿你这次又怎么惹得母后生气,竟不管你还有身子,就这么硬生生的罚跪”众人循声望去,却原来是刚刚在乾清宫处理完政事,打算过来永宁宫用午膳的承启帝。他的身后跟着低眉敛目的玉沉,一身大红蟒衣,头戴乌冠,越发衬得人面如傅米分,唇红齿白。承启帝大步流星地迈入正殿,先是向上首两位太后请安,遂伸手将跪在地上的洪芫扶将起来,有些心疼的捏了捏她的手臂,面色阴沉地扫了一眼殿中的吴家三人,十分不虞地说道:“前儿洪家众人入宫觐见,就被你们闹了一场。朕看在吴阁老的颜面上,不予计较。没成想你们今儿又来,凡事可一不可再,你们吴家也未免欺人太甚了罢”承启帝一句话说的母家母女面色一变,那上首坐着的周太后听见承启帝认真动怒,不觉有些坐立不安,又觉得十分委屈,连忙开口辩解道:“皇帝无需动怒。哀家今儿来并没有为难贵妃的意思。不过是询问一件小事罢了。也并没有叫她长跪不起,不过是脑中一时琢磨些事情,忘了叫起罢了。”其实周太后这番话一出口,也是大感不自在,同时又觉得有些伤心。纵使她这个当娘的出身贫寒没能耐,不能协助皇帝众多,可毕竟也是怀胎十月辛辛苦苦将孩子生下来的。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现如今承启帝长大了,又得天幸登基为帝,却从来不肯相信她这个生母。这让周太后每每思及此事,不觉心如刀绞,气闷非常。洪芫在旁听着周太后解释,也连忙开口帮衬道:“陛下不要多疑。周太后心性慈悲,为人宽厚,怎么会为难臣妾。今儿周太后来永宁宫的时候,顾忌着臣妾的身子,还特地免了臣妾的大礼。一再嘱咐臣妾小心身子,不要多动。只不过臣妾觉得宫中规矩森严,礼不可废,这才婉拒了太后的好意。陛下可不要冤枉了太后娘娘,叫太后娘娘伤心。”孙太后也在一旁帮着说道:“不错,周太后今儿倒是做和事佬来了,陛下千万别冤枉了周妹妹才是。”洪芫一席话真真是说到了周太后的心坎儿处。周太后一边连连点头附和,一边冲着承启帝说道:“是啊,洪贵妃说的很是。哀家就算是不喜欢她,也要惦记着哀家的宝贝孙子,又怎么会故意罚她跪,为难她,危害了哀家的孙子。”一壁说着,一壁赞扬的看了洪芫一眼。只觉得洪芫今儿说话真真是好听。但是心中却也不以为然。只因从前周太后与吴皇后联手刻意刁难洪芫时,洪芫在陛下面前也是从不说她坏话,甚至时常为她辩解说情,也因洪芫这般忍气吞声,从来不敢当面顶撞的做法,才使得周太后这等欺软怕硬之人越发打定了主意,得寸进尺。只可惜承启帝却是不拘洪贵妃说了什么,只一味偏袒她。每每听了洪贵妃劝解,总是越发动怒生气。因此周太后一面暗暗称赞洪芫,一面又十分忐忑的看向承启帝,不知他今儿会否动怒。毕竟洪芫今儿这一番话说得虽然顺耳,但是同往常那些为她辩解的言辞也是大同小异,没太大差别。因此周太后不觉得洪贵妃今儿的话能见效验。却见承启帝在洪芫的软语解释下,脸上的怒容却如冰雪消融一般渐渐褪尽,只与洪贵妃相视一笑,口中说了一句“芫儿总是深明大义,如此贤惠”。再次回过头来的时候,竟然神色有些愧疚的冲周太后说道:“洪贵妃既如此说,倒是朕冤枉了母后,还请母后不要怪罪才是。”周太后闻言,猛地一愣,旋即又惊又喜的连声说道:“不怪罪,不怪罪。哀家怎么会怪罪皇儿呢。”自承启帝去岁从顺王府回到宫中,登基这一年多来,何曾与自己有过如此容色和煦的时候。一时间周太后欣喜的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因知道承启帝向来最在意的只有洪贵妃,遂投其所好的吩咐道:“你们别白站着,尤其是洪贵妃,你身子重,不经乏累,快快坐下休息才是。累坏了哀家的乖孙子,哀家可是拿你是问。”周太后口中虽这么说,可满面春风的得意笑容和语气中的亲昵随和却让众人都听明白了,她这是愿意同洪贵妃亲近,才会说出如此不客气的“自家话”来。之前周太后的这种态度只有吴皇后才配享受。没成想今儿竟用在洪贵妃身上。看得殿中众人不觉微愣。孙太后有些好笑的看了周太后一眼,暗暗摇头,就连承启帝看向周太后的眼神也变得柔和了许多。周太后敏锐的察觉到承启帝对她的态度转变,当下得意极了。遂再次满意的看了洪芫一眼。她方才的一番话虽是说给承启帝听的,却也有三分告谢洪贵妃之意。虽然不明白承启帝今儿怎么没生她的气,不过周太后还是觉得胸口的一块大石被挪开了似的,颇有些扬眉吐气的意思。周太后精神振奋之余,也越发表现的疼爱洪贵妃,以此来讨好承启帝。当下不拘什么宫外进上来的好东西,但凡是对身体有好处,且能安胎补气的,均不要钱似的一股脑儿的赏给了洪贵妃。至于这头脑发昏下的举动,事后会不会心疼,那且不是现下要考虑的事情。周太后的志得意满看在洪芫眼中,不觉微微一笑,十分玩味。却没想到周太后竟也是个这么“天真烂漫”的人,真真不知道这么个心性浅白的贵人,当年是怎么得了仁宗的青眼,还能生下承启帝又混过了先帝一朝的。须知当日周太后与吴皇后蓄意刁难洪芫,洪芫又岂会不知。尤其是在洪芫得知周太后竟以她是罪臣之女不配册封皇后为由,另选吴家嫡长女为后的消息后,洪芫更是心里恨得牙根儿痒痒,恨不得亲手掐死周太后才能一解怨气。至于后来周太后与吴皇后沆瀣一气,与她处处为难,洪芫更是心中憎恶。只不过她在承启帝身边伺候多年,自然将承启帝的秉性脾气摸得透透的。她知道承启帝是个心性厚道,顾念旧情的人。周太后有百般不好,究竟是承启帝的生身母亲,只这么一条,千百庄罪过也都能抵了。因此洪芫身为承启帝最看重的女人,从来不曾在承启帝面前说过周太后半点儿不是。反倒是经常提周太后解释说情,以示自己的贤良温顺。只不过同样的一件事儿,该怎么说能叫承启帝感同身受,换个说法又能惹得承启帝大动肝火,越发疏离怨怼了某人。这当中的火候洪芫自然是掌控的炉火纯青。因此她在替周太后辨明解释的时候,有些话虽然听在耳里句句没有差错,可于细微处却更能一针见血,引人深思。因此承启帝每每听了洪芫的话,越发生气周太后不懂“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也是寻常事罢了。可笑周太后不明所以,反而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