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外戚攻略> 分节阅读 3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3(1 / 1)

宫给太后娘娘请安,又赐了午膳。之后太后娘娘兴致很好,还带着我们去御花园子逛了逛。结果刚到了御花园没多久,又碰上吴皇后带着吴夫人和吴家二姑娘,说了那样一篇话。惹得陛下生气,太后不满,他们自己也没趣。好好儿的搅得大家都没了兴致。”洪萱一壁脱了外面的云锦披风,一壁向杨老太君笑道:“还好太后娘娘仁德,贵妃娘娘心宽,不跟她们计较。倘若换了别人,这么三番五次的闹腾,早就恼了。”宫中吴皇后和洪贵妃为圣眷一事斗的跟乌眼鸡似的,外头的人早有所耳闻。这些年风言风语的传下来,始终都是洪贵妃占上风,吴皇后经常的偷鸡不成蚀把米。因而大家也都习惯了洪萱这一篇话。洪葵之妻陶氏笑眯眯的向洪萱递了一块儿西瓜,开口说道:“不拘她怎么闹腾,只要陛下心向着贵妃娘娘,那都不作数。何况贵妃娘娘如今还怀着小皇子,那可是陛下的头一个孩子,还怕什么呢。”“我只是恶心吴家人那种自己不得好就要坏别人的作态。”洪萱到了声谢,随意坐在一旁的嵌螺钿的红木圆凳上,低头吃了口西瓜,方说道:“我听说这吴家也是诗书钟鼎之家,吴阁老更是朝廷器重的老臣,怎么他家的家教门风,竟是这么样儿”众人瞧着洪萱愤愤不平的模样,不觉莞尔一笑。孙氏忍不住摇头笑道:“行了,有道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你知道什么不好,心里记着便是。何苦这么吵吵嚷嚷地让天下人都知道。没得叫人说咱们得理不让人。既家来了还这么气鼓鼓的,你现在的气性倒是越发大了。再者今儿原是你占了上风,你还这么着,倘若下一回叫你吃了亏去,还不得气的要杀人了”洪萱听着孙氏一番数落,静静思忖了一回,有些不甘心的撇了撇嘴,方才说道:“阿娘只管说我气性大,却不知她们那做派有多厌人。”杨老太君见状,不免笑着说道:“好了好了,这事儿暂且不说了。你们刚从宫中回来,想必晚膳还没吃,饿了罢今儿外头进上来几篓极大极肥的螃蟹,我知道萱儿爱吃,特给你留了好些,都在屉上热着呢。”洪萱闻言,立时起身拜谢。杨老太君笑眯眯地应了一句,又吩咐小丫头子在寿安堂的小花厅摆膳。如今乃是八月金秋,恰是秋蟹肥美的好季节。理国公府上的人又多半爱吃螃蟹,因而自家田上也都聘了养螃蟹的好手,每到秋蟹肥美的季节,按着府上的人头每日不断的送新鲜螃蟹来。因是府中的主子们要吃,每天挑着送来的螃蟹都是极大极好的,一斤只好称了两三个,真真是肉嫩黄香,十分新鲜。再陪着自家酿的桂花酒,以及用螃蟹各个部分的肉做出来的蟹肉羹,蟹黄饼之类的。这一顿全蟹宴,实在吃的洪萱等十分尽兴。除洪赋这一房外,府内其他人都吃过了,因而并不吃饭,只在一旁陪着吃了回茶。寂然饭毕,洪赋与洪茅辞过杨老太君,则去前边儿书房考校功课,其余人等回至正堂上,商议起中秋家宴并给各家的节礼来。洪萱与洪芷乃是没出嫁的小辈,这些礼尚往来,张罗筵席的事儿,原不与她们相干。因而坐在一旁听了没多久,便恹恹地走起神来。孙氏瞧着洪萱的模样,知道她是在宫中折腾了一天也累了,便笑着回过杨老太君,叫洪萱回房洗漱休息。杨老太君自然无可无不可。洪萱这厢起身拜别,洪芷见状,也不免一脸希翼地看向自己的嫡母冯夫人。冯氏见状,因说道:“过两个月你便及笄了。到时候便不再是小孩子。这些管家上的事儿你也该学学,免得将来到了婆家,什么都不知道慌手慌脚的,叫你婆家说嘴。”洪芷闻言,不觉脸颊一红,娇滴滴地坐在原位上,不言语了。文姨娘在旁看着,手底下伺候的越发殷勤了。不提堂上众人如何商议过中秋,且说洪萱这厢回至房中,向厨房要了热水,一时洗漱过后,因洗了头发湿漉漉的,不好上床睡觉。遂半靠在美人榻上,身上半搭着一张袷纱被,叫人在榻前放了只矮几,摆上灯烛,茶水并些瓜果点心,又拿了一本新出的话本看了起来。才翻了没有两页,就听院儿外有人问道:“妹妹睡了么”洪萱听是哥哥洪茅的声音,不觉翻身下地,一壁向架子上拽了件家常衣裳穿好,一壁说道:“没睡呢,哥哥进来罢。”洪茅方才掀帘子进屋。洪萱瞧他手里拿着一只巴掌大的小掐丝盒子,因笑道:“什么东西这么好,让哥哥这么晚了还巴巴儿的送来”洪茅回笑道:“倒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是些红糖浸的姜糖块儿罢了。因想着你才吃了螃蟹,那东西属寒凉性,女孩儿家本不该多吃。偏你又贪嘴,今儿晚上吃了两三个,我怕你夜里难受,请你吃糖。”洪萱闻言,不觉皱了皱眉,满是嫌弃地说道:“哥哥知道我不耐烦那些姜葱蒜的味道,我不吃。”洪茅瞧见妹妹挑三拣四的模样,不觉笑道:“知道你不爱吃红糖姜茶,这姜糖块儿是我特特在城西的点心铺子里头买的。这是他们家特制的秘方,并没有寻常红糖姜块那种甜腻辛辣的味道。不信你尝尝。”洪茅说着,将手上的小掐丝盒子放在洪萱身前,又说道:“我想着如今进了八月,正是秋蟹肥美的时候。你这么贪吃的丫头,必定管不住嘴。所以才特特买来的。你若不吃,白费了我的心。”洪茅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洪萱也不好执意不吃。因而磨磨蹭蹭地掀开了小掐丝盒子,用手指捏出一小块儿糖来,犹犹豫豫地放到嘴边舔了舔。只觉得从舌尖传来一股子清甜的味道,叫洪萱不觉眼睛一亮。将整块儿糖放入口中细细品味了一回,不觉笑道:“这糖块儿真好吃,竟一点没有生姜红糖的味道。入口即化,且味道清清的凉凉的,吃到胃里又觉着暖暖的。这是怎么做的”洪茅见状,不觉莞尔笑道:“怎么做的我可不知道,那是人家好容易才研制出来的方子。保密着呢。不过你若是喜欢,等这一盒儿你吃完了,我再给你买回来就是了。”洪萱听了,连忙道谢。又嬉皮笑脸的搂着洪茅的胳膊摇了摇,谄媚说道:“哥哥对我最好了。”洪茅见状,无奈的摇了摇头,伸手摸了摸洪萱半湿不干的头发,开口嘱咐道:“如今夜里凉了,得记得头发都干了才能上床睡觉。今儿晚上又吃了糖,记得要漱口,免得糖吃多了蛀牙。”洪萱听着洪茅一句句的嘱咐,连连点头“嗯啊”的应了。洪茅瞧着洪萱点头利索,实不走心的模样儿,因担心洪萱阳奉阴违,并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遂丢开即刻要回房休息的心思,坐在房里同洪萱东拉西扯的说了好一会子的话,只等到洪萱头发都干了,方才起身回房不提。至次日一早,府中上上下下便开始打点中秋节宴。因大厨房上新换了点心厨子,冯氏则吩咐点心师傅新作了月饼来尝尝,好预备打点各府上的中秋节礼。洪萱因想到后世时常吃的一种冰皮月饼,不觉心思微动,向那点心厨子提了诸如此类的想法。那厨子此前虽然没做过冰皮月饼,然则一来洪萱讲的比较详细,二则这冰皮月饼又不是什么极难的手艺,因而点心师傅只试了几日,便琢磨出个八、九不离十,甚至还触类旁通的折腾出不少新鲜馅料。叫洪萱一饱口福之余,且叫理国公府今年的中秋节礼也比旁人家多出了几分新意。洪萱见众人皆如此赞不绝口,心下高兴之余,也叫人将冰皮月饼的制作方子递到宫中寿康宫寿宁宫并永宁宫。因着宫里在饮食一事上的忌讳,洪萱向来都不会直接带食物入宫,偶尔有了些新鲜点子,也都是记成方子,求请太医审视无误之后,方交由宫中御膳房或者各宫小厨房的人做了给太后和贵妃娘娘吃。如此虽是麻烦了一些,却更是稳妥,既不会叫有心人利用了去,又不会生出什么嫌疑。双方皆能安心。宫中御厨能者辈出,皆于厨艺上十分精湛,比冰皮月饼更好吃更精致的点心数不胜数。洪萱也不过是略有新意罢了。因而孙太后、周太后、陛下与贵妃娘娘吃过之后,也并不觉如何美味,只赞赏其新奇可巧,遂赏赐一些中秋节礼。然则在理国公府看来。能得宫中贵人称赞,已然是十分的体面。因而在向各家送节礼的时候,有意无意的都会特地提起这一份体面来。叫洪萱看了,实在莞尔。只是洪萱并没有想到,她弄出这冰皮月饼,不过是为了口腹之欲,一时兴起。却不想传到外头,凭空又惹出了一场风波。此乃后话,暂且不提。且说几日时光倏忽而过,展眼便是中秋佳节。、第三十九章八月十五乃是中秋佳节,是合家团圆,喜乐美满的好日子。往年的中秋节,洪萱都是跟着父母兄长在江州过的。一家四口在院子里的葡萄藤下放好圆桌,摆好月饼,螃蟹,瓜果,美酒,一壁吃着东西一壁赏月,兴致来了便吟诗作赋,谈古论今,直至酒意挥发,睡意上头便各自回房歇息,当真是逍遥自在,十分畅快。今年倒是头一年在理国公府上过中秋。侯门深院规矩多,饶是洪萱早已习惯了这些繁文缛节,每到年节之下,这简直是倍增的规矩礼数仍是叫她大感头疼。是日一早,理国公洪贯先带领阖府众男丁子侄开祠堂行朔望之礼。祭拜过先祖之后,又至杨老太君房中扣头请安。及至五鼓时分,众人方按品服大妆入宫谢恩领宴。女眷一行照例是先往后宫拜见过两宫太后。因着今日是皇宫家宴,来给两位太后娘娘请安的除皇后、洪贵妃以及后宫椒房眷属之外,还有各皇室亲王府的女眷们,以及朝中深受承启帝看重的大臣家眷。洪萱跟着母亲并理国公府一干女眷进来请安的时候,诸位女眷正簇拥着两位太后说笑,只瞧见这满殿的珠翠生辉,莺歌燕语,倒是比往日里热闹不少。周、孙两位太后穿着朝服凤冠端坐于上首,皇后与洪贵妃分作下首两边首位,其下顺坐着各王府女眷,再下的后宫椒房眷属以及大臣亲眷们则坐在宫中女婢们搬来的鼓凳上。洪萱拿眼睛往众人身上一溜,便见安阳大长公主含笑看了过来,素来相熟的昕王世子妃并其妹子亦微微颔首示意,其余众者或相笑示好,或无动于衷,唯有吴家的二姑娘吴清姝不以为然的翻了个白眼。洪萱看在眼中,并不放在心上,只跟着母亲长辈们向宫中贵人们行大礼问安。刚刚行了叩拜大礼,又听门外小太监同传说孙家女眷并周家女眷前来请安,孙太后因笑道:“怎么像是约好了一般,竟是一起过来了。”周太后轻抚了抚鬓角,开口笑道:“孙家府邸在城西,周家府邸原在城东,这会子能走到一起,若不是约好了,可见是有缘分了。”正说话间,两家女眷都进来请安。周太后看了眼孙家的三位女孩儿尤其是孙蔚孙蕙两位适龄未嫁女儿,又看了看自己娘家母亲和大嫂,不觉心中一动。因向孙太后笑道:“前儿老夫人携着家眷到哀家宫中请安,因哀家身子不大爽快,并未多留。还好老夫人心绪宽广,不觉着哀家是怠慢了。今儿倒要向姐姐先陪个不是。”孙太后闻言,因笑道:“妹妹这话是怎么说。所谓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妹妹贵为太后,本不敢惊动,何况身上又不好。只是碍于宫中规矩,但凡女眷进宫须得向两宫请安,如此方是礼数周全。妹妹因着身上不好,原可推了,可妹妹又没有。既如此,又何须赔不是。倒是哀家,须得向妹妹陪个不是才对那日请安,可是叨扰了妹妹。”周太后听如此说,便笑着说道:“不叨扰不叨扰。这几日因着身上不好懒怠走动说话儿,那天同府上略寒暄了几句,倒觉得精神好了些许。”两位太后寒暄说话,早有伶俐的宫俾搬了鼓凳过来请几位女眷入座。周太后心中因有了打算,少不得时时关注孙家的两位姑娘。但见孙蔚与孙蕙上身穿着碧色底绣荷塘月色纹饰蜀锦对襟长衣,下罩翠纱烟罗绮云裙,裙摆处绣着缠支青梅暗纹花样儿,行走处越发显得其人婀娜,其姿翩跹。两个女孩儿因是双生子,生的如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就这么静静的坐在一起,宛若双姝对照,看得人越发喜欢。周太后笑向孙老夫人道:“老夫人这一对孙女儿生的实在是好。老夫人有福气。”孙老夫人闻言,立刻躬身道谢。周太后因又问两个女孩儿多大年纪了,读过什么书,可曾许配了人家云云。孙老夫人一一应答。一时得知两个女孩儿跟着家中兄长通读了四书五经,周太后不免又赞叹道:“多读书好。读书能使人明理知义。别看哀家不识得几个字,可哀家最喜欢会读书的。”殿上女眷均是长了一万个心眼子的人尖子,周太后这一番做派旁人如何能看不明白。因而众人只笑着跟从周太后的后风儿将孙家几位女儿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孙太后见状,不免开口说道:“不过是两个毛丫头罢了,当不得妹妹如此夸奖。莫要叫她们生了傲气才是。”周太后见孙太后并没有接话的意思,也并不气馁。何况今儿宫中人多耳杂,也并不适合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