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手艺,连个荷包都做不成。更甚者,文锦绣可能直接送银子。头发梳好,文锦绣挑了两把象牙嵌各色宝石的梳篦让青杏戴上,转过身来对李氏道:“娘,你先回去罢吉时快到了”李氏看着一切准备妥当,就回了芳正院。她发轿的吉时定在了巳正。现在已经辰末了。文锦绣上轿前还要去拜别父母。外边传来一阵吵闹,“王府的管事来了”又有小丫鬟进来禀:“王府的轿子到了角门了”做妾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是不能从正门出正门进的。文锦绣梗了一口气在胸口,这是我家的门,凭什么她想从哪个门出都要管做妾是丢脸,可是赶着上着要丢文家脸的又不是她文锦绣“你去告诉周承寅,我文锦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想让我从角门出,除非他来请”小丫鬟吓得瑟瑟发抖,还是青杏喝了她一句“还不快去”才转过身拔腿跑了。文锦绣带着两个陪嫁丫鬟,去了芳正院。文大老爷和李氏还有兄弟嫂嫂们都在。周氏带着儿女在东边的厅堂里坐着,三房一家在西边的厅堂里,何氏眼中更是闪烁着快意。文锦绣却不管那么多。她看着为她操心的父母,还有不管她怎么胡闹都一直支持她兄弟,一下跪在了二老面前。按说出嫁回门都要拜父母,可她根本没有回门的机会。两世加起来近三十几年,她都没有跪过一个人,今后却要跪一个不相干的人,只因为那是她的主母,是正妻,而她只是小妾。文锦绣如何受的了她连文老太爷都不曾跪过。“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响头,文锦绣看着四十出头却透着苍老的父亲,还有一向保养得宜眉间新生细纹的母亲,眼睛有些模糊,她张张嘴,有些艰涩。“不孝女文玉京拜别父亲母亲”“望二老今后身康体健,福乐常享”文大老爷转头拿衣袖抹了抹眼睛,只说了:“不求荣华富贵,愿我儿得平安喜乐。”李氏拉了文锦绣起来,摸着她的脸庞,语带哽咽“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四个兄弟眼中都有泪意,小李氏和罗氏因是女人,利利落落的拿了帕子擦眼泪。周氏端着笑,何氏却几不可闻的冷哼了一声。胡管事是顺王身边得力的管事,按说纳妾这种事,他也替王爷办了好几回了,应该熟能生巧才对,可这次不一般。王爷亲自嘱咐了他不要慢怠文家。听到一个丫鬟跟他说这种话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开玩笑吧接下来就是,这位文家小姐估计没有读过什么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就只剩角门给您了么一般人家,攀上王府都是欣喜万分,再不济也是脸带笑意。胡管事看着文家上上下下一副严峻肃穆的模样,心里不由打了鼓。这到底怎么样才算不慢怠啊他给身边的小厮打了个眼色,让他去求了王爷的指示。外头又是一阵喧哗,屋里的人都往外看了去,陶妈妈急急的赶了进来,“王爷来了”惊得屋子里的人都起了身。长房先是讶异,觉得这是周承寅肯这般放下身段,肯定不会亏待文锦绣。周氏直接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何氏却怎么都掩盖不了眼里的嫉妒。文锦绣皱了皱眉,她不过想刺刺那胡管事,让她走二门是了,没想到周承寅居然来了。难道要自己的父母给他下跪不成对陶妈妈不满道:“来了就来了,慌什么”陶妈妈翕了翕嘴,神色尴尬。文家连侯爷这样的人都甚少接触,更别说王爷了。这可是一个天一个地文锦绣转身对着屋内的人行了一礼,“玉京去了父母毋送”带着青杏青萍出了芳正院,在场的人对视几眼,没有跟上去。一个小丫鬟来引着她们往上轿的地方去,走着走着青杏却不时拿着眼光看了面色平静的文锦绣。她们走的这条路是往正门去的。周承寅都来了,哪有让他在文家二门等的道理。文锦绣不在意。文宅正门后第二进垂花门处,胡管事亲自在这里等,周承寅坐在檐下的的太师椅上喝茶,一边斟茶的丫鬟有些瑟缩,眼睛却不时向旁边的周承寅瞟去,快速收回来后脸上浮现一丝可疑红晕。二小姐可真有福气青杏青萍也是文锦绣看着周承寅穿着紫红色团花袍子,神色自若的在那里喝茶,心里腹诽了一句“恶俗”。身后却传来一声哭喊:“姐姐”文锦绣回头,是文锦纾。文锦绣的眼泪忍不住溢出眼角,挥手示意他回去,在文锦纾身后赶来的文锦绪刚好看见,按住了要跑出去的文锦纾的肩膀,眼睛中也有莹莹泪光。文锦绣快步上前掀了墨绿色的丝绒轿帘,上了轿子。两个丫鬟一人背了一个包袱,看了垂花门后的文锦绪文锦纾,转头望向胡管事,等他指示。正经主子都在这呢,胡管事哪敢自己做主,忙向周承寅看去。周承寅看见这一场景有些讶异,放下杯子,朝胡管事点了点头,自己起身先出去了。胡管事叫了歇在门外的轿夫来,抬着文锦绣坐的轿子,出了文家。文锦绣坐在一摇一晃的轿子上,想着二嫂罗氏跟她说不争朝夕,咬牙切齿的握紧了拳头。周承寅,我们来日方长过了不到一刻钟,文锦绣就顾不了将来了。她把轿子两边的窗帘拉开了一小缝,看见青杏在旁边扶着轿子走,忍住胃里的翻江倒海,叫了一声“青杏”青杏一直关注着轿子里的文锦绣,听见文锦绣的声音马上低下身子小声的问:“小姐,怎么了”文锦绣赶紧说:“到哪了还要多久”“听管事说,还要一刻钟才道王府,到了王府还要围着王府绕三圈”文锦绣捂住了嘴才强忍着没有吐出来,“你去跟顺王说,让他快点,我也不绕了直接进去就是了”青杏却为难道:“王爷是骑了马来的,又骑了马回去,现在怕是人已在王府了”文锦绣顾不得那么多,“那就找胡管事”青杏应是,快步上前追上胡管事。胡管事觉得今天格外命苦,别人家要是知道绕王府三圈高兴还来不及,偏这个文家小姐与众不同,只好和青杏打着商量。过了一盏茶的时间,轿子明显安稳了些,轿夫的脚程也加快了。轿子还是绕了王府走了一圈,只是在轿子里的文锦绣晕乎乎的,根本感觉不到。从二门进了王府,在内院的垂花门停下,文锦绣坐在轿子里歇了好一会,才让青杏扶着下了轿。由王妃廖氏身边的杭嬷嬷领着,往王府的正院德兴院走去。、敬茶文锦绣低眉顺眼的跟杭嬷嬷走,两个丫鬟老老实实的跟在身后,眼睛一点余光都不敢往外瞟。文锦绣却恰恰相反,眼睛飞快的往四周睃了一眼。四周花木扶疏,偶尔可以看见丛丛绿意中透出的粉墙和檐瓦。路上铺着的是大理石砖,像一条白玉带弯弯曲曲的落在草原上,沟通王府院落之间;偶尔又几颗小草从石缝里钻出来,倒有几分野趣。顺王府很大,杭嬷嬷带着文锦绣走了约一盏茶的时间才走到正房,看见院门上龙飞凤舞的“德兴院”牌匾。过了二进,就是正房。门口看见杭嬷嬷的小丫鬟早就进去报了信,杭嬷嬷打了正房的帘子,让文锦绣进去。文锦绣往里头睃了一眼,看见正房的大炕上坐着一个穿姜黄色褙子的少妇端坐在上头,一个穿茜红色褙子的女子立在一旁,周围莺莺燕燕的又围了一群,估计就是周承寅的小妾了。文锦绣不由有些忐忑,自己一个小三要见正室,虽然在这个年代十分常见。她没有一种被捉奸的感觉,因为她和周承寅根本没有什么可言,反倒有一种见上司的微妙心态。她低垂着眼睑跨过门槛,在周围隐晦的目光中走到少妇跟前三步处,行了一礼,“妾身文氏,见过王妃”廖氏点了点头,青杏忙扶了她起来。有小丫鬟端了茶来,文锦绣接了,又走了两步到廖氏跟前,眼疾手快的小丫鬟马上在地上放了一个半新不旧的蒲团。文锦绣却顿了顿,看了廖氏一眼。廖氏生的很美。至少比她文锦绣来高出大半截,有着王妃的雍容与贵气,常年缠绵病榻,非但没有病恹恹的,反倒有一种病弱之美。一般正室在小妾入门的时候,都会穿上大红以示正室的尊严和身份之别。她却只穿了姜黄色素面褙子,暗红色撒花月华裙,梳着挑心髻,只带着嵌猫眼石的分心,耳朵上连耳塞都没有,像仕女图一般优雅的坐在炕上。好像只是来见一个许久不见的密友,带着漫不经心的自然随性。屋子里却响起细细碎碎的议论声。廖氏旁边那个穿茜红色褙子的女人往前走了一步,正要开口说话,眼中焦急的青杏扯了扯文锦绣的衣角,文锦绣回过神来,满含苦涩的跪在了蒲团上。“请王妃喝茶”廖氏看了穿茜红色褙子的女人一眼,接过茶喝了一口,把茶杯递给小丫鬟,却被那女人快步上前接住了。文锦绣接过青萍递给她的一个包袱,垂着头献上,“妾身一点心意,手艺粗拙,不成敬意,请王妃笑纳。”红衣女子这次却没有上前,文锦绣的包袱被王妃身边的丫鬟接了。文锦绣隐隐约约听见屋里有人小声的“嗤”了一声,她低着头,装作什么都听不见,恨不得自己缩成一个蚂蚁。情况真复杂廖氏说了一句“你有心了”,声音温柔,然后身边的丫鬟递给文锦绣一个红漆描金海棠的匣子,文锦绣恭敬的接了,青杏青萍忙扶了文锦绣起来。杭嬷嬷就把文锦绣带到红衣女子面前,“这是我们府里方姨娘,”文锦绣朝她行了一礼,喊了声“方姐姐”,从青杏那里拿了一双鞋袜给她,“妹妹一点心意,请姐姐收下。”方姨娘却只让身后的丫鬟接了,脸上的笑意并未到达眼底,她拿了一只十分华丽的赤金八宝花簪作为回礼,说的话却一下把文锦绣放在火上烤。“文妹妹真是个标志的人儿,一到王府就把我们姐妹比下去了无怪王爷亲自去文家把你接进府来”用的是“接”,而不是“抬”。文锦绣立刻感觉到众多目光不再是隐晦的打探,而是直直的射了过来,有打量、有嫉妒、有不屑、有思索、更有不善。“接”这个字太过微妙,文锦绣看向廖氏,露出惶恐的神色。廖氏却把眼光投向方姨娘,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柔“华柳,够了。”方姨娘有些不甘心的闭了嘴。杭嬷嬷又带她到一个穿湖色褙子的女子跟前,介绍道:“这是生了大小姐的陈姨娘,闺名文静”陈姨娘生着一双柳叶眉,倒是有几分风情。说起漂亮,廖氏的美是一幅画,典雅隽永;方华柳的美就像一尊花瓶,精致花哨。美则美矣,却总会给人一种只可赏玩的感觉,说话的同时带了两分刻薄,给人一种轻浮的感觉。而陈文静只能算清秀,但弯弯的柳叶眉和眉间的轻愁却让整个人传神了起来,一点都不像是有六岁女儿的人。文锦绣向陈姨娘行礼问好,送上鞋袜,“妾身娘家姓文,姐姐闺名有个文字,想是有缘”陈氏有些惊愕的看了文锦绣一眼,露出一个柔柔的笑,亲自接过鞋袜,给了一双翡翠手镯做回礼,并不答话。然后是生了二小姐的马姨娘,生了三小姐的彭姨娘,还有徐姨娘、江姨娘。一圈下来,文锦绣觉得行礼腰都快断了。杭嬷嬷才把她带回廖氏面前。光姨娘就有六个,加上自己就是七个,是集齐龙珠可以召唤神龙了么不会是想凑齐七个姨娘举行什么大型祭祀活动诅咒皇帝,然后自己登上皇位走上人生巅峰吧文锦绣脑洞大开,不想杭嬷嬷继续道:“向姨娘怀着身孕,今个儿就没有来。”文锦绣惊讶,原来自己排第八却还是笑道:“改日我亲自去看望向姐姐”廖氏点了点头,对文锦绣道:“你的住处安排在了西边的梨香院,待会让杭嬷嬷领了你去。”然后端了茶,“今日大家也累了,我就不留大家用午膳了”众人行礼告退,秩序井然的出了正房。杭嬷嬷领了文锦绣三人,走了约半盏茶的时间,才到了梨香院。梨香院是个二进的小院子,正屋设在第一进,左右带了两个稍间,两个厢房,后罩房还设一个小厨房,不过只用来烧水。因院内种了两颗梨树,才起了这个名。如今梨花落尽,树上结了几个鸡蛋大的青梨子。正屋十分宽敞,新粉的墙,青碧色帷帐,彩绘承尘,一水儿的黑漆家具。杭嬷嬷道:“因是四月中了,怕文姨娘畏热,特准备了绡纱帐子,姨娘若是不喜欢,再禀了奴婢换”这不是在文家,文锦绣哪敢这么猖狂,“不用麻烦,妾身很喜欢”说着向杭嬷嬷福了福,“还请杭嬷嬷代我谢过王妃。”杭嬷嬷连称“不敢”。又叫了六个小丫鬟和两个婆子来,“这是指派给您的小丫鬟和粗使婆子,看您喜欢谁,再升了做二等丫鬟”文锦绣感谢。杭嬷嬷看文锦绣露出倦色,想着下轿的时候让自己等了半刻钟,便道:“姨娘好好歇着吧晚上还要服侍王爷”文锦绣装作红了脸,亲自给了杭嬷嬷一个荷包,“谢嬷嬷照顾”杭嬷嬷笑着说了句“不客气”由青杏送着出了梨香院的门。文锦绣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