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华盖殿内阁办公之处。等到了之后,杨渥在偏房里见到了正在焦急等待的众臣。“臣等见过大王”“不必多礼高阁老现在怎样了”杨渥连忙问道。“现在崔太医正在里面给高阁老诊断,目前还没出来。先前高阁老正在处理文案时,忽然感到胸口发闷,全身乏力,于是臣便准备扶他去旁边休息一下,谁知道刚刚起身,他便晕倒了。臣等只好迅速找来太医”今天同样在内阁值守的刑部尚书卢枢向杨渥说道。杨渥听了顿时觉得不妙,按照卢枢所说,高勖的病情似乎是心脏病发作了一般。这种病即便在后世都是非常容易致命的疾病,而且不容易治好,在这个时代只怕会更加难治。这时,房门打开,崔太医脸色有些疲倦的走出来,向杨渥行礼过后,他介绍道:“高阁老乃是得了胸痹之症,如今病情还比较轻,加上这一次治疗及其,所以暂时是没什么问题,过一会儿应该就会好。不过若是以后再发的话,只怕就危险了”杨渥听了神色有些不好看,高勖的病情果然如同他预料的,乃是心脏出了问题,但具体是哪种,杨渥并非学医之人就难以说清了。“大王,请恕臣直言,以高阁老的病情,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息,至少不能再像现在一样整天劳累了”这时崔太医又说道。杨渥点点头,高勖没有直接病故,这至少没有发生最坏的情况,不过现在的情况显然也不容乐观。高勖的病情随时有可能复发,所以现在杨渥就得想好他的接替人。更让杨渥感到担忧的是,从去年的李神福、张训二人接连病故起,今年高勖又病重,其他勋旧重臣同样有不少都已经年老,只怕接下来几年里,包括陶雅、刘威这两人在内的一大批老臣都会离开。这杨渥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这个时候,吴国正在一步步走向强盛,统一南方的步伐也在坚定的向前走着,但失去了这些创业老臣之后,吴国会不会出现后继乏人的情况,这是杨渥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在向崔太医询问了一些问题后,杨渥带着众臣进房间探望,没过多久高勖便醒了过来。“劳烦大王操心了,臣深感不安啊”一见到杨渥等人,高勖自然就明白了事情经过。“高阁老言重了,接下来阁老好好养病就是,至于那些政务,你就不要再操劳了”一句话就被剥夺了手中权利,但高勖心中却只有感动,而没有任何的不满之色。当初杨行密在庐州起兵时,前来投靠他的文士自然有不少,不过真正被杨行密看重的却只有袁袭、戴友规和高勖这三人。后来袁袭早早就病亡了,戴友规又在杨渥接位之前退隐了,只有高勖一人留下来,为吴国的建立操劳着。可以说他对吴国的功绩,在所有文官之中的确是最高的一个。正文 第四百三十章内阁变动“阁老如今身体不适,还要多多休养才是,不能操劳政务。不过孤这里却是有一份差事让阁老来做,不知阁老意下如何”一句话就剥夺了高勖的首辅权利后,杨渥却是突然说道。“不知大王有何差遣,只要老臣能够做到,定当竭诚去办”高勖有些虚弱的说道。“阁老放心,这件事对你来说并不难你也知道,孤的太子如今已经快五岁了,也是该给他找个合适的老师了,孤准备由阁老来担任这个太师之位,负责教导太子,不知阁老意下如何”“让老臣来做太师”高勖眼神一亮。以吴国如今欣欣向荣的态势,将来开创一个伟大王朝都是有可能的。但要将这个王朝传承下去,那就必须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杨炅作为如今吴国的王太子,不仅是杨渥的嫡长子,同时还是他唯一的一个儿子,从哪个角度来看杨炅都应该是将来的继承人。所以目前自然是要重点培养,将其教导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高勖之前听了杨渥的话,还以为自己接下来就只能回家养病去了,虽说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不满,但心中总是有些遗憾;没想到突然被赋予了这项重任,自然心中极为高兴。“大王愿意将如此重任交托给老臣,老臣自然是甘之如饴,岂有不愿意的道理”杨渥满意的笑道:“既然如此,那么太子将来的培养,孤可就交给太师了当然,太师。如今还是以休养身体为主,教导太子不过是闲暇之余的事情另外,太子毕竟年幼顽劣,若是他玩闹起来不肯用功,太师只管管教,无需有任何顾忌若是他不服管教,孤定然饶不了他”“大王之言老臣铭记在心,定会好好教导太子以太子的聪颖,定会好好学习的”高勖连忙答道。以杨炅如今的年纪,主要还是以读书识字为主,这些事情本来是不需要高勖亲自教导的,不过如今他正好需要养病,所以杨渥也就将这些事情都交给他了。有了太师,三师中的的太傅和太保自然也要确立。对此杨渥干脆也极为省事的任命周隐为太傅,以李承嗣为太保。至于三孤,暂时却没有确定下来。安抚了高勖之后,杨渥命侍卫扶他回家中休养,同时命太医直接去高府居住,以随时看护病情,防止意外;此外,杨渥又从宫中赏赐了大批适合治疗的药材,以示优待。杨渥如此厚遇,自然让高勖等人心中感动,为自己跟随了一个宽厚的明君而感到高兴。不过,关于高勖病倒之后该由谁来接替,却是让许多人有了一些心思。所以或许如今内阁的几个学士没有争夺的想法,但其他人却未必如此了。虽说有资格代替高勖处理政务的人依旧只有如今内阁的那几个大臣,但对其他人来说,他们也有自己支持和亲近的人。所以他们当然是更加希望与他们亲近的人来代替高勖。第二天,中极殿上,朝会之时。“如今高阁老病倒,不能处理政务,孤打算让工部陈尚书来代高阁老处理政务,诸位可有异议”众臣没有想到的是,朝会刚刚开始,杨渥并没有与他们商量,便拿出了自己的主张。在以往,像这种重要的人事任命虽说最终也是由杨渥来拿定主意,不过他一般都会和其他人商议一番再做决定,像今天这样独自拿主意的却是很少。不过更让众臣感到惊讶的是杨渥选择让陈彦谦来接替高勖处理政务。按理说,高勖病倒,那就应该由仅次于高勖的周隐来接替;即便不用周隐来代替,那么在六部尚书中,也有几个资历威望都比陈彦谦高的,足以代替高勖来处理政务。所以众臣想不明白为什么杨渥会用陈彦谦。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比如内阁中的诸位大臣就都很清楚,陈彦谦乃是杨渥一手选拔,一手培养出来的,可以说是杨渥真正的亲信之人。相比之下,如今的内阁之中的众臣,还没有一个是杨渥自己培养的亲信,全都是当初追随杨行密的老臣。这么算的话,杨渥会让自己的亲信来接替高勖,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谁也不好反对什么。内阁之臣都没人反对,其他众臣心中虽然还有疑问,但此时也没有几人敢出来反对了。见此,杨渥直接宣布由太师高勖继续兼任首辅大学士的职务,但以安心养病为主,平时不处理公务。同时又命工部尚书陈彦谦为东阁大学士,暂时代高勖处理朝中政务。这个任命一出,许多人便明白,杨渥这是准备让陈彦谦来接高勖的班。想到陈彦谦在担任工部尚书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除了营建金陵城的功劳外,并没有其他显著的功劳,如今竟然一下子就成了“代丞相”,众臣心中免不得有些嫉妒。“陈彦谦既然升任东阁大学士了,那么他的工部尚书一职也就空缺出来了。孤以为,应当由主持过捍海堰工程的泰州刺史杨信来担任,诸位可有异议”还不等众臣从陈彦谦的突然任命中清醒过来,杨渥接着又抛出了一个新的任命,而且比之前对陈彦谦的任命更加让人惊讶。陈彦谦不管怎么说之前也是工部尚书,而且在担任工部尚书之前曾经在升州刺史的位置上坐了五年多时间,资历也差不多了。但杨信的话,从天佑元年考中进士以来,不过五年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县令迅速被提拔为泰州刺史,如今更是一步越过了布政使、巡抚、各部侍郎等级别,一下子就做上工部尚书,这个提拔就有些吓人了。当然,杨信的身份也有其特殊之处,那就是杨信乃是杨渥的族兄,是真正的宗室之人。虽说杨渥并没有给杨家其他族人爵位,但他们的宗室身份却得到了承认。而杨信这一支在杨家众多族人中又是与杨渥血缘关系最近的一支,再加上他本人的努力和沉稳的性格,所以杨渥才会突然提拔他。“臣等没有异议”正当众臣还在思考这其中的缘由时,内阁的几个大臣却已经站出来表态了。见此情形,其他人自然也只能同意杨渥的决定。“看来大王如今是想要在文官之中大力提拔亲信了”想着杨渥接连做出的两个任命,众臣心中都有了这样的想法。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各国立国之后一般都会大肆加封宗室,像朱温的几个儿子包括养子和侄子都被封王,王建的儿子同样也被封王,便是刚刚立国的楚王马殷,他的所谓左右相国,也都是由他的两个弟弟担任的。而吴国到现在为止,还只有杨渥的一个弟弟被封王,其他宗室之人基本都没有爵位,这反而是不正常的。所以这一次杨渥决意越级提拔杨信为工部尚书,内阁众臣才会一点意见都没有就同意了。见自己的两个任命都很顺利的通过了,杨渥心中自然感到满意。这一次高勖突然病倒,对他来说既是一个考验,同时又是一次机会,在内阁之中扩大他自己的亲信力量的机会。当杨渥正在忙着安排因为高勖突然病倒而带来的各项变动时,金陵城外码头边,十多艘极为高大的海船缓缓停靠在岸边。“大家都小心一点,不要碰坏了”“小心一点”“大家小心”随着水手们的不断吆喝,海船最终在码头边停稳了,众人迅速用长木板将船舷和岸边连接起来。“船上运送的到底是什么,居然这么小心”“应该是什么贵重的物品吧听说我军攻占了福州之后,那里有不少番商,或许是他们运来的一些稀罕物”码头边,不少围观之人议论纷纷。不一会儿,只见十几艘船上传来一阵马蹄声响,接着,在水手的牵引下,不断有马匹被运送上了岸边。“是马这是运马的船十几艘船,只怕能运送上百匹马吧”“应该不止,或许有两百多匹马”众人更加惊讶起来。吴国的骑兵经常有乘船渡江的情况,但眼前这些船只显然不是在运送骑兵,他们运送的应该是从海外运来的新的马匹吴国缺马,这一点整个吴国上下官民都知道。为了获得马匹,朝中大臣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用各种办法搜刮购买马匹,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好。一直到现在,吴国购买马匹最多的一次也只获得了五十多匹,这显然是远远不足以满足军队的需求的。这也就好在这两年吴国的重心转到了南方,对于骑兵的需求大为降低,对付马殷、王延均等势力,即便没有骑兵也没有多少关系。不过将来要北伐的话,没有强大的骑兵显然是不可能的。而这次一次性获得两百多匹马,虽然数量依旧不多,但比之以前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正文 第四百三十一章骑兵与北方局势“柴克宏,这几年你一直留在耽罗岛上为我国的马场建立和骑兵培养而尽心尽力,这份功劳孤是不会忘记的。说吧,你想要得到何种奖励只要孤能做到,定当满足你”武英殿中,杨渥带着满脸的喜色向眼前身穿明光铠的年轻将领问道。当初杨渥派遣李承鼎领兵去攻占耽罗岛,最后却是因为种种意外,这个任务被柴克宏给完成了。之后,杨渥干脆就命柴克宏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