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梁国目前的局势的确如同淳于晏说的那样,处于大厦将倾的时候,所以他也知道继续留在梁国这艘破船上并不是明智的选择。然而这么多年来他效忠梁国,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感情的,再加上他手中握着数万大军,若是一战不打就投降,心里面也不会甘心,而且还会被人瞧不起。所以他沉吟许久后还是摇头道:“先生说的本将都明白,不过请恕本将不能按照先生的建议来做。陛下让本将镇守南线,防御吴国,如今尚未与吴国交战就投降的话,这实在有违我的本意。”淳于琼见此只好道:“既然如此,那将军就只能与吴军好好打一仗了。”他知道一旦霍彦威下定决心的事情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没有继续劝说。“不过在打这一仗之前,将军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提振众将的士气,不知将军打算怎么做。”霍彦威顿时有些头痛,早在两天前他就收到了吴军北伐的消息,同时还得知下邑、鄼县等地都已经失陷,目前吴军正在向谷熟进军。从收到的消息来看,吴军的规模并不大,仅仅一万人,但谁都知道那不过是吴军的前锋罢了,后续的吴军到底有多少人大家都不清楚。以吴军准备这么多年才骤然发动北伐的态势来看,吴军必然兵力众多,来势汹汹,不可抵挡;所以在得知消息后,不少将领都主张避开吴军锋芒,先退守开封等地,等其他各路援军抵达后再集中兵力发起反击。当然,霍彦威也知道这些将领说的好听,但实际上不过是心中胆怯罢了。实际上,不仅是那些部将们心中胆怯,便是他自己心中也很没底。再怎么说,他现在手中都只有两万军队,而吴国到底出动多少人谁都不清楚,现在若是回援宋州,很可能一头撞上吴军主力,最终全军覆没都有可能。所以便是他心中也有退避吴军锋芒的打算,只不过他作为主将不好将这种想法说出来罢了。当然,军中众将也不是没有主张立即回援宋州的,正是在这些人的坚决主张下,让霍彦威难以下定决心,结果这两天梁军一直留在华家庄没什么动静。就在这时,有侍卫进来汇报道:“将军,刚刚得到的消息,谷熟县已经被敌军攻占了,目前吴军正在向宋州进发。全彦将军派人前来向将军请求援军。”霍彦威身子一震,随即摆摆手道:“本将知道了,你先退下吧。”全彦乃是他的心腹将领,对他极为忠心,被他留下来防守宋州;如今全彦接连派人来请求援军,看来宋州那边的局势很不好。目前摆在霍彦威面前的两条选择,第一条就是立即率军回援宋州,以他们现在和宋州的距离,若是全力行军的话一天时间就能到达;即便按照正常行军速度,也只需要两天时间就能赶到。两天时间,以全彦的能力和城中守军的兵力,相信守住城池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是吴军出动的兵力众多,他现在贸然率军前去救援宋州,很可能一头撞上吴军主力,到时候别说宋州难以保住,便是他自己都要损失惨重。此外,众将的士气也是个问题,大家现在都惊慌不已,谁都不愿率军回援,以这样的士气和状态,能打赢吴军才是怪事。除了回援之外,另一个选择就是像许多将领建议的那样,退守开封,保证自身的安全,等候后续援军抵达后在反击,想来那时候敌军的具体情报也搞清楚了,可以针对敌军的部署来做出应对,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乱撞。但这个选择的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宋州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失陷敌手。霍彦威沉吟许久,依旧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就在这时,又有侍卫进来汇报:“将军,王彦章将军派人前来,说他已经率领大军南下支援,请将军先行率军救援宋州。”“王彦章将军率军来援了”霍彦威顿时惊喜。他原本还以为以张汉杰的性子不可能立即率军前来,所以之前他没做指望这么快得到援军,没想到王彦章竟然率军来援。他连忙问道:“可知道王彦章将军到底带了多少兵力吗”“这个听说只有他麾下的右龙骧军五千兵力。”侍卫答道。霍彦威顿时有些失望,五千兵力能成什么事情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刚才他还以为张汉杰也率军前来,那样的话局势自然不同。毕竟张汉杰作为朱友贞的心腹,一旦他亲自率军来援,在他的影响下,后续援军必然会很快到来;但如今不过是王彦章的五千部众前来救援,很显然张汉杰无意南下救援宋州。这样一来,宋州这边要等到援军就难了。想到这,霍彦威心中失望至极,更是对张汉杰等人深感痛恨。这两人作为朱友贞的亲信,一直把持着朝政,连各路将领的任命很多时候都要由他们说了算,若是他们真有能力也就罢了,但他们偏偏既无能力,又无担待,反而将朝政搞得乌烟瘴气。在这一点上,他和王彦章可以说是有同样的看法。可惜不管他心中如何失望,如今的局势就是如此,他需要作出选择,是退守还是立即回援宋州。过了许久之后,霍彦威总算下定决心:“也罢,既然王彦章将军带着五千人都敢来援,本将手握两万大军,岂能畏战而且全彦守宋州,他乃是本将心腹,本将岂能坐视不理吗”他站起身来,对淳于晏道:“先生,本将已经下定了决心,立即回援宋州。现在还请先生去传令,让各部将领立即来本将营帐议事。”淳于晏连忙道:“是,在下这就去办。”他虽然是霍彦威的亲信,但他从来都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向霍彦威提供自己的建议,若是对方不听从,他也不会强求。不一会儿,众将按照军令前来中军大帐商议,在军议中,虽然许多将领依旧反对回援,但在霍彦威的坚持之下,最终大家还是同意了。八月二十日,停留在华家庄已经两天的霍彦威终于出兵,向宋州进发。与此同时,从亳州赶来的李承鼎部也在向宋州方向赶路,两支军队的距离越来越近,一场遭遇战即将开始。正文 第六百二十四章发现敌军宋州南面三十多里的官道上,一支七千人的军队正在快速行军着,道路上满是尘土扬起,士兵手中的刀枪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道道摄人心魂的寒光。这条官道的道路并不宽敞,最多只能让五六个人并排行走,对于那些骑兵来说更是只能双骑并行,这就使得整个大军前后绵延数里,像一条长龙一般。这支军队正是从亳州出发向北进军的吴军,他们在离开亳州后,第一天就向北急速行军了八十多里路程,抵达距离宋州四十里的地方才安下营寨。而今天则是离开亳州后的第二天。走在在整个队伍的最前列乃是骑兵统领柴克宏,作为统帅的李承鼎则跟随五千步兵一同行走,与另一位将领刘仁赡留在一起。“刘将军,你这五千人的确训练得很好,本将深感满意,怪不得大王对你这么看重,果然是有真才实学啊”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众多将士后,李承鼎不由得赞叹。由刘仁赡统领的这五千将士,在经历了之前几天的快速行军后,又经历了昨日的急速行军,而现在看上去士兵们依旧神采奕奕,纪律严明。虽然如今乃是八月,天气炎热,气候干燥,但这些士兵们一个个穿戴整齐,行军的队伍较为严整。虽说这五千人原本就是从右镇国军中选出来的最精锐的将士,但能够将他们训练到现在这种程度,没有过人的本领是不可能做到的。“将军谬赞了,末将只是依照军令对他们进行训练,如今他们距离真正的强军还差得远,当不得将军的称道。”刘仁赡连忙谦逊道。李承鼎笑了笑,对他的谦逊之辞不置可否。这时,前方一个传令兵骑马飞奔而来,远远的便对李承鼎等人喊道:“将军,刚刚得到的急报,前方十里遇敌”李承鼎听了神情一震,连忙问道:“敌军有多少人,搞清楚是哪个部分的吗”“启禀将军,敌军人数并不多,只有不到五十人,都是步兵,遇到我军的前锋骑兵后就四散而逃,被我军杀了十几个后,剩下的都投降了。柴将军请将军亲自过去一趟。”传令兵道。“好干得好”李承鼎连声夸赞,接着对刘仁赡道:“刘将军,你统领后军,本将到前面去看看。”“是。”李承鼎打马飞奔,在侍卫的护卫下迅速赶到前方,只见先锋骑兵果然押送着几十个俘虏返回。“李将军”柴克宏等人连忙行礼。“这些俘虏是哪里来的,可曾交代什么消息吗尤其是关于霍彦威的,现在是不是探明了敌军的位置”李承鼎摆摆手,连声问道。“将军,咱们的人刚刚抓住他们,还没来得及审问呢”柴克宏连忙答道。“嗯”李承鼎点了点头,下令道:“将他们中的头领带过来,本将要亲自问话”一会儿,一个军官模样的中年人被带过来,面色苍白的看向李承鼎道:“将军饶命啊,小的上有老下有小”不待他说完,柴克宏便呵斥道:“这是我们都督,他有话要问你,怎么问你就怎么回答,若是有半个字不实,定要你好看”“是是是,小的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军官吓了一跳,没想到眼前这个要问他话的年轻将领竟然是吴国的一个都督。他对于吴国的军制也有所了解,知道在吴国,都督就是平时最高级别的将领了,再往上就是只有在大战时才会任命的大都督。可以说都督的官职就如同梁国的一方节度使一般,属于位高权重的大人物。而他却不过是一个底层的军官,统领的士兵不到五十人,平时连一方指挥使都难以说上话,如今竟然遇到一个都督亲自问话,也不知道该说他幸运还是不幸。“本将问你,你部属于哪位将领麾下,如今又是执行什么任务”这时,李承鼎开口询问。“回将军,小的乃是都帅刘波的麾下,如今乃是奉命回援宋州。”“都帅刘波”李承鼎皱了皱眉,对他来说,区区一个都头根本不足以让他记住名字,自然不知道刘波是谁。不过一听说这支五十人的梁军乃是奉命回援宋州,他顿时就明白了许多。他摇了摇头,又问道:“你应该是霍彦威的麾下吧你们的大军主力现在在哪里”“这个”那军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老老实实的交代:“我军主力目前就在西北面十里处”原来,霍彦威在决定率军回援宋州之后,经过半天的强行军,很快就抵达距离宋州三十里的地方。到了这里后,霍彦威一面下令大军开始扎营,准备休息,一面派人前往宋州打探消息。不过他没想到的是,霍彦威的大军乃是从西南面回援宋州,而吴军则是从南面进兵宋州的;再加上两条官道在靠近宋州时逐渐靠拢,使得两军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如今已经只有十里路程。而这支被吴军俘虏的梁军小队则是被派来在附近收集草料的,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吴军,结果被俘虏。“距离只有十里吗”李承鼎精神一振,开始沉吟起来。片刻后,他忽然道:“将这人压下去,再找几个俘虏来,你们分开询问,一定要确保消息的真实和准确”“是”众将都知道消息的准确性极为重要,一个个不敢怠慢,分别去传讯那些俘虏。过了不久,众多俘虏都正式了消息的准确性,梁军的确就在西北面十里处扎营。按照他们的军队规模和行动效率,现在若是立即杀过去的话,敌军的营地必然还不能修建好;但若是等到敌军修建好营地的话,再去进攻的难度就大多了。柴克宏当即道:“将军,末将请命率部立即对梁军进行突击,如今梁军刚刚停下准备扎营,此时他们必然没有防备,这正是突袭他们的好时机,将军万万不可放过”其他部将也都纷纷进言道:“将军,下令吧立即突袭梁军营地”李承鼎沉吟不语,在现在的情况下要下定决心进攻,这个命令可不是那么好下的,若是吴军杀过去的时候,梁军已经将营寨修建好,那么吴军很可能突袭失败,而且还暴露自身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