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还能逃到哪里去”段凝闻言摇头。他原本就是依靠贿赂才坐上招讨使的,心中并没有什么为梁国效死的想法,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这一仗大败之后,他即便逃回梁国也难以得到重用;更何况梁国现在的局势也是岌岌可危,失去了他这支大军之后,接下来梁国已经无兵可用,覆亡将在不久之后,既然如此,还不如现在就投降吴国,或许还能另谋出路。想到这,段凝一咬牙,对身边心腹侍卫们大喝道:“都不要反抗了,传本将命令,大家立即放下兵器,就地请降”连段凝这位主将都下令投降了,接下来的战事自然不会有什么波折,一批又一批的梁军在军官将领的带领下向吴军请降。到下午的时候,整场大战彻底结束,吴军以极为轻微的代价在极短时间内就大获全胜,彻底将六万梁军击溃,最终逃出去的溃兵,包括王晏球统领的骑兵在内,一共都没有超过五千人;至于其余梁军不是投降被俘就是当场被格杀。而且就在当天下去,原本已经成功逃亡出去的王晏球也率领一千骑兵折返回来,向吴军投降。原来王晏球带着残兵逃出去后,驻军于三十里外的一处山岗上。望着周围如丧考妣,在寒风之中战栗发抖的残兵败将,王晏球心灰意冷,深知梁国已经完了,即便逃回梁国也没什么前途。所以犹豫再三后,王晏球又带着这一千骑兵回来向吴军投降。至此,梁军最大的一支主力军队彻底覆灭,梁国最后的依靠已经荡然无存。而这一战的胜利也意味着,梁国这个曾经横扫天下的强大势力即将步入灭亡。“大王,留守宁陵的霍彦威如今已经成了孤军,若是听闻今日一战的消息后必然人心惶惶,在下愿亲自前去劝降霍将军。”“大王,拱宸左厢都指挥使陆思铎与末将交好,当年末将与陆将军有着过命的交情,若是大王允准的话,末将愿主动前去劝降陆将军,不必劳烦大王一兵一卒。”“大王,末将当初与王瓒有些交情,末将愿亲自去劝降王瓒。”中军营地内,将抓获的俘虏安排妥当后,刚刚投降吴国的段凝、王晏球、康延孝等将领便急不可耐的主动请缨,提出帮吴军去劝降依旧在抵抗的霍彦威、陆思铎、戴思远等将领。这些降将在投降吴国之后都得到了相应封官加赏,其中率先倒戈一击的康延孝自然是受到最多的封赏,当场被任命为效义军都指挥使,加封亭山侯,率领麾下将士继续为吴国征战效力。而在逃离之后重新返回来投降的王晏球同样受到较高礼待,被任命为骁骑军都指挥使,率领麾下骑兵在柴克宏麾下听命。这两位将领都是主动投降,尤其是康延孝乃是临阵倒戈,直接导致梁军的战败,所以二人的封赏是最多的。至于其他将领也各有安排,除了一部分加入效义军继续为吴军效力外,其他将领或是转为厢军军官,留驻地方,或是转为文职,或是直接罢官免职,回家赋闲。毕竟这些将领都是临危之时才投降的,他们得到的待遇自然不能与康延孝、王晏球二人相比;而且这一次光是投降被俘的梁军就多达五万多人,这么多的梁军自然不可能都编入效义军,否则可能导致效义军势力过大,影响到将来的稳定。所以杨渥最后的安排就是将这些俘虏中的部分精锐老兵继续用于征战,其他士兵或是等到战后直接解散,或是改造成厢军留守地方。至于段凝这位最后时刻下令全军投降的梁军主将,杨渥并没有给他授予官职,仅仅册封其为方城伯,成了一个闲散之人。此人没什么能力,仅仅依靠行贿和巴结权贵才得以上位,这样的将领杨渥自然不怎么看重;若不是看在他是梁军主将,又在最后下达投降命令让吴军减轻不少伤亡,只怕杨渥连闲散伯爵都不愿封赏给他。未能得到任何官职,这让擅长钻营的段凝自然不满意,他眼珠子一转便向杨渥提出来,自己愿意以梁军主将的身份写信劝降霍彦威等将领。而王晏球、康延孝等人自然不甘落后,也纷纷提出愿意亲自前去劝降其他各将领。如今整个东面战场上,依旧在抵抗的梁军主要是控制着开封、滑州、濮州等地的戴思远,控制着宁陵的霍彦威,率部在许州与李简对峙的陆思铎,以及汝州守将王瓒。这四路军队里面,又以陆思铎部兵力最多。此人乃是一员骁将,尤其擅长骑射;他在自己所用的箭矢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每次射出去后都必定会命中目标;当初在河北与晋军大战时,有一次还射中了李存勖坐下战马的马鞍。此人目前率军在许州与李简对峙,麾下不仅控制着近三万大军,同时许州城内的高季昌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也是因为他的支持。若是能将陆思铎劝降,高季昌在失去了依靠后自然也只能乖乖请降。至于镇守汝州的王瓒,此人麾下兵力同样不少。汝州作为通往洛阳的重要门户,朱友贞调集重兵在当地防守,可以说除了段凝麾下大军外,其他梁军最大的一支军队就在汝州驻守。作为汝州守将的王瓒同样是朱温时代的老将,曾经一度担任过北面招讨使,率领梁军主力在黄河北岸与晋军血战过,后来因为战况迟迟未能取得进展,所以被朱友贞免职。吴军进攻汝州时,朱友贞再次启用王瓒,命其率领从陕州、虢州等地驻军防守汝州,这已经是梁军最后的生力军了,剩下的就只有洛阳的少量驻军。至于留在宁陵的霍彦威和在开封的戴思远,他们的兵力都不多,各自都只有万人左右,不足为患。见这些降将们情绪高涨,各自提出来要劝降霍彦威等人,杨渥对此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历史上的李存勖固然以奇袭的手段一举将梁国消灭,之后梁国各地刺史、节度使们见大势已去,于是纷纷向李存勖投降。为了尽快稳定局势,李存勖不仅接受了这些人的投降,而且对这些刺史、节度使们往往令其官居原职。这样一来虽然以最快的速度彻底消灭了梁国,统一了整个北方,但也给晋国日后的各地造反埋下了隐患。后来在地方上起兵作乱的将领们,很多都是这些有兵有将还有地盘的梁国降将;而李嗣源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他所依赖的将领主要也是这些梁国降将。而如今吴国面临的局势又有不同,梁国各地基本上都是被吴国打下来的,而不是像晋国灭梁国时那样,仅仅将梁国首脑消灭了,然后招降各地地方势力。戴思远、霍彦威、陆思铎等将领如今没有自己的地盘,再加上吴国已经占尽优势,根本不需要在意这些将领是不是投降。所以即便劝降这些人,杨渥也会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他们的权利,缩减他们的兵力,制约他们的钱粮等,有这些措施在,将来即便他们再想造反也难以出什么大乱。最后杨渥决定派遣段凝前去劝降霍彦威,派与陆思铎有交情的王晏球去许州劝降,命苏云去汝州劝降王瓒。至于开封的戴思远,杨渥没有急着派人去劝降,而是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准备将其包围起来再说。安排了各路劝降之人后,康延孝站出来道:“大王,今日一战我军已经消灭了梁国的主力,接下来除了开封等地外,梁国已然无兵可守。大王与其在开封与梁军纠缠,不如以少量军队牵制开封、汝州的守军,以主力直攻洛阳。”“洛阳兵力空虚,必然难以防守;一旦洛阳被我军攻占,则梁国已然灭亡,各地守军传檄可定。还请大王早做决断”杨渥听了心中一动,转头看向段凝道:“方城伯,你之前身为梁国招讨使,想必对梁国的兵力部署最为熟悉,你可知道如今洛阳附近的兵力情况吗”虽然从各种迹象都表明梁国兵力已经消耗殆尽,留在洛阳的守军必定不多,但到底还有多少军队留守,这种机密信息吴国却无法得到,唯有段凝这种身份的高层将领才有可能得知。“回禀大王,据臣所知,当初陛下朱友贞将北面大军悉数交给臣后,又下令将洛阳以西的大部分军队都调来洛阳,这些军队中的大部分后来又被调往汝州布防,真正留在洛阳的军队,除了六千控鹤军外,就只有数千临时征募的新兵。”段凝刚刚投靠新主,自然是积极努力的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消息都抖露出来,希望能在杨渥这里获得一份功劳。所以没过多久,洛阳的防守情况便被一清二楚的交代出来。“六千控鹤军,再加上数千临时招募的新军”杨渥精神一振。这点兵力杨渥根本没放在眼里,毕竟洛阳何等之大,光靠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守住;只要吴军大军兵临城下,洛阳或许就像历史上的开封那样不战而降了。想到这,众将脸上都露出兴奋之色。梁国,这个曾经的天下霸主,一度横行四方,打得各路藩镇不得不避其锋芒,如今终于也要走向灭亡了。正文 第六百五十章劝说襄陵之战的战报很快就传遍各地,引发巨大的震动。宁陵城中,霍彦威是最早得到消息的梁军大将。虽说身处敌后,但因为留守的吴军兵力不多的缘故,所以宁陵与外界的联系并未被切断,各地的消息依旧能传进来。襄陵兵败之后,不少逃亡的梁军士兵在慌不择路之中便逃到了宁陵这里,给霍彦威带来的此战的消息。“康延孝临战倒戈吴王亲自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在大军后方,在关键时刻发起突袭苏云等将领先后不战而降最后段凝也下令投降了”通过从一些溃兵口中打探到的零零碎碎的消息,霍彦威很快就拼凑出了此战的一些经过。虽然对这一战的前景不怎么看好,但霍彦威依旧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竟是如此,吴军竟然这么轻松的获得了全胜,整个大战折损的将士只怕连五百人都不到,这让霍彦威深感震撼。“将军,从此战的经过和结局来看,我军的士气早已经崩溃,各部将领都没什么战心,再加上敌军提前掌握了我军动向,布下伏兵,又埋下康延孝这颗暗子,所以此战我军兵败也就不足为奇。不知将军接下来打算怎么办”淳于晏开口问道。段凝的大军被彻底消灭后,他这里就完全成了孤军,虽说宁陵城在过去半年内被不断加固,城中又积蓄了大量钱粮辎重,足以坚守很长时间,不过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即便是再怎么坚固的城池也难以坚持太久。更何况,段凝麾下的将士之所以战败,很大原因都是因为自身士气低落造成的;霍彦威的部众又何尝不是如此从去年征战至今,他们已经连续苦战近半年时间,这期间既没有得到休息,更没有取得任何鼓舞士气的胜利,甚至其中一段时间还因为各种问题,导致钱粮军饷和赏赐都没有发放到位,极大的影响到军队的士气。可以说他麾下这支军队看上去有上万人,又有一座坚城可以固守,但真要打起来肯定守不住太久。“先生不会又要劝本将投降吧不过,梁国没有覆灭之前,本将是绝不会投降的”霍彦威苦笑。他当然明白接下来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投降吴国,不过这么多年为梁国效力,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情义在,不想现在就做出背叛的事情来。淳于晏笑道:“在下可不打算劝说将军,如今段凝已经覆灭,从开封一直到洛阳都没有多少守军;若是在下所料不错的话,接下来吴王肯定不会再在开封迁延,一定会率军直扑洛阳。一旦洛阳失陷,梁国就彻底完了,到时候将军除了投降还能如何”霍彦威点了点头,他也觉得吴军接下来将会选择直攻洛阳,要不了多久梁国就会灭亡,所以他是不可能在这时候投降的,要投降也会等到梁国灭亡之后,至少他没有做对不起大梁的事情。正在此时,有侍卫满怀期待的进来,道:“启禀将军,有吴国使者前来求见,说是有要事与将军商议。那使者还带来了一封段招讨的亲笔信,让小的带给将军。”说完,他双手恭恭敬敬的将一封未开封的信笺呈递上来。“段凝的信哼,此人投降了吴国,如今肯定是来劝降了,这么急不可耐的想为新主子效力吗此人的信,不看也罢”霍彦威冷笑一声,也不看那信的内容,直接将其揉成一团,扔在地上。霍彦威原本就对段凝这个没什么本事,更没有什么资历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