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遇害的时候,跟在他身边的只有张鼐和二十几名亲兵,张鼐侥幸逃脱,认得程九伯的相貌,他来到跟前飞身下马,滕腾腾冲到程九伯面前,只略略看了一眼就红了眼睛,噌的一声拔出腰刀。“我杀了你这恶贼”众人连忙上前劝住,张鼐仍在不停高叫:“就是他,就是他,化成灰我都认得,他就是程九伯那恶贼”程九伯瘫软在地,已经吓得半死,众人却恨极了他,个个瞠目欲裂,年轻的忍不住上前打骂,那些女兵们都痛哭流涕,哀声一片。“好,好的很去请太后,快去请太后”田见秀也是咬牙切齿,激动异常,喝道:“今天要以这恶贼的鲜血下酒,祭奠先帝在天之灵”大顺军的女眷家属自成一营,也就是俗称的老营,除了妇孺老弱之外,还有孩儿兵和女兵,如今大顺朝虽然覆灭,高氏和义子张鼐还是住在老营当高氏终于赶到后,祭奠李自成的仪式已经准备好,三军将士齐齐戴孝,请出李自成的灵位,高氏率众将郑重行礼拜祭,又刺出程九伯心头的热血调成血酒,先在灵位前洒了一碗,然后分给众人共饮“汪将军大恩大德,老身感激涕零,小鼐子,快来替为娘磕头”高氏眼中还有泪光闪动,心情激荡之下,颤巍巍地向汪克凡福了一福,张鼐过来痛痛快快磕了三个响头,汪克凡要扶,高氏却拦住了他。“这个礼决不能缺,缺了老身就要羞愧而死,死了也无颜去见先帝。”她又叫过郝摇旗说道:“汪将军是我李家的大恩人,就算以前有什么过节,也请看在老身的面子上,不要难为他。”“哎,我郝摇旗也不是小肚鸡肠,他既然抓来了程九伯,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嗯,我再敬他三碗酒,算给他赔罪就是了”众将哈哈大笑,化干戈为玉帛。当天晚上,汪克凡成了农民军的座上客。“汪兄弟,你今日劝我悬崖勒马,是个什么道理”田见秀的称呼也变了。汪克凡盯着他的眼睛,好半天才郑重的劝告。“天下人皆可投降满清,独有泽候却不能降”s:在真实的历史上,田见秀投降满清后又反正,反正后又投降,随即被杀害但是这个并不重要,底下才是重点。求推荐求收藏正文 第二十三章 何必马革裹尸还田见秀一愣,在投降满清这件事上,他的确比较纠结,但是“洪承畴封疆大吏,吴三桂一方诸侯,钱谦益士林领袖,左梦庚世受国恩,牛金星更是我大顺朝的丞相,他们都能投降满清,为何独我田见秀不能降”这些都是大人物,有文有武,他们都投降了,我田见秀为什么不能投降。汪克凡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笑了笑,突然反问。“请问泽候,你是真心投降满清,还是诈降”“这个嘛,不管真降还是诈降,田某都不会真的替鞑子卖命,投降后便解甲归田,不求荣华富贵,只求保全性命于乱世”事关机密,又与汪克凡交浅言深,田见秀不愿说得太多,回答不尽不实。“只怕到时身不由己”汪克凡摇了摇头:“弄假也会成真,泽候只要到了满清军中,必然为其驱使,为鞑子冲锋陷阵,难免和以前的老兄弟兵戎相见,泽候下得去手吗”田见秀默默皱起了眉头,如今的农民军并不是铁板一块,他虽然有意投降,李过、袁宗第、郝摇旗等人却不愿投降,将来免不了各为其主,互相残杀。汪克凡又说道:“满清视汉人为猪狗,动辄屠城灭郡,若为鞑子卖命,就要大肆屠杀我汉人百姓,以泽候的菩萨心肠,到时该如何自处”因为古代的攻城战难度太大,成本太高,满清制定了一条残酷的政策汉人只有“跪迎王师”才能免死,如果敢关上城门进行抵抗,城破后必须屠城,否则会严厉追究领兵将领的责任。这条政策虽然血腥残酷,但实际效果的确不错,清军所到之处往往不战而胜,哪怕有的明军将领誓死抵抗,也会有贪生怕死的部下临阵反水,发动叛乱献城投降。人性总是自私的,人性也总是矛盾的,田见秀虽然是领兵大将,却偏偏笃信佛教,性格仁厚,对普通穷苦百姓非常同情,汪克凡的这番话明显打动了他,嘴角微微抽动了几下。他非常清楚,一旦投降后身不由己,这些事情早晚都会发生,想到自己要亲手屠杀百姓妇孺,屠杀大顺军的老兄弟,他的心里异常烦躁,声音也高了起来。“王朝兴替,天意难违,顺者昌而逆者亡汪兄弟也说了,天下人皆可投降满清,又何必与我苦苦为难”“洪承畴、吴三桂可降,是因为当时满清弱于大明,要用他们充当鹰犬,钱谦益、左梦庚和牛金星可降,是为了安抚军心和民心,但说到底,他们对满清鞑子的威胁都不大,泽候却和他们不一样。”汪克凡终于要亮出杀手锏了。“什么意思”田见秀莫名其妙。“这几个人投降后都保住了性命,甚至得到满清的重用,但请问泽候,权将军为何被满清处死”刘宗敏,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大顺权将军。他在武昌之战中身负重伤,到了九江躺在老营里养伤,被阿济格的清军活捉,随即处死。“这个,想必是权将军宁死不降,才惨遭杀害”田见秀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感到有些心虚,他自己也知道这个理由太过牵强,站不住脚。哪怕刘宗敏誓死不降,阿济格也可以把他带回北京,甚至仿效洪承畴的旧例,用水磨功夫慢慢劝降,就这么干净利落一刀杀了,说明满清根本没打算留下他的性命。“错满清杀害权将军,是因为怕他”汪克凡毫不客气地打破他的幻想:“权将军威望卓著,勇猛善战,满期鞑子为绝后患,才立刻杀了他如今大顺军群龙无首,以泽候的官职声望最高,该何去何从,请泽候三思”对满清统治可能造成威胁的人,从多尔衮到康熙乾隆,满清统治者从来毫不手软,比如崇祯的三太子朱慈焕,一直隐姓埋名活到康熙四十七年,被清廷抓住时已经是个老头子,还反复辩解自己是顺民,绝没有造反的打算,但是康熙毫不犹豫把他处死了。满清入关之后,为了稳定汉族士绅地主阶层,对明朝的文武官员拉拢招降,却把农民起义军看成生死大敌,除了一个无足轻重的牛金星,对大顺军始终采取赶尽杀绝的态度。如今李自成死了,刘宗敏死了,你田见秀就是老大,就是满清的心腹大患,你敢投降就死定了“这个”田见秀悚然而惊,后背的汗水涔涔而下。他的确没有想得这么深,这么远如今大顺军各自为政,他空顶着个提督诸营权将军的名号,手里却只有几千人马,如果投降满清,既不能拥兵自重以求自保,又树大招风很难得到鞑子的信任,随便找个借口就能害了他的性命他站起来在屋子转了两圈,突然又停了下来。“汪兄弟,你是读书人见识多,你说说看,大明还有中兴的希望么”以农民军现在的情况,自己单干肯定没戏,既然不能投降满清,那就只能投靠南明,但是,苟延残喘的南明看着更加不靠谱。“我不知道。”汪克凡顿了一下,郑重说道:“异族入侵,奴役我汉人百姓,欺凌我父老乡亲,我等既然投身军伍,就该拼死抗敌,捐躯沙场,不求马革裹尸,只求埋骨青山。”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无论如何,这个基本的大道理都要点明。田见秀脸上一红,和袁宗第那些耿直的武将比起来,他考虑的问题就多了些,瞻前顾后之余,反而缺了点军人的操守气概。“汪兄弟,依你看,大明还能撑几年”他终于打消了投降满清的念头,但又担心明军撑不了多长时间,最后还是死路一条。“王朝兴替都有迹可循,当年魏蜀吴三国相争,用了六七十年才三分归晋,南宋偏安江南,更支撑了整整一百五十年,满清虽然气势汹汹,离平定天下还早得很呢”汪克凡为了安抚田见秀,专门挑了两个对他有利的例子,三国和南宋时期都有相关的评书演义,在民间脍炙人口,田见秀当然也非常熟悉,脸上的神色立刻好看了不少。就像七十年产权的房子一样,别说大明还能坚持一百五十年,哪怕是六七十年也足够了,田见秀今年三十多岁,不用考虑得那么远。s:说一下前文中的一个bug。有很多读者在书评区留言,第一卷里主角没有和傅诗华圆房,为什么第二卷傅诗华就怀孕了。这个,只是那天没有圆房,主角后来一直住在家里的,一男一女天天睡在一张床上,大家的身体都很健康,会发生什么不用多说了吧嗯,不给自己找借口,怪我没有交代清楚,这段情节原来做过改动,所以转折上有些生硬,等有时间了我再修改一下乡限」了傅诗华,好好探讨一下汪克凡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一个好基友会兽性大了口nn目发,写出了bug,非常不好意思,向大家鞠躬道歉,不过半渡的脸皮更厚,趁这个机会还要向大家伸手求票,求收藏正文 第二十四章 北上浏阳到平江的官道上,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正在北上行军,几面迎风飘扬的红旗,表明他们是朝廷的官军。数万大军声势惊人,队伍拉出去足有十几里,骑兵马蹄交错,步兵脚步纷叠,辎重车辆吱吱呀呀响成一串,官道上尘土飞扬,如同一条土龙般缓缓向前。过往的百姓早就远远躲开,又藏在暗处好奇地张望,自从清军南下湖广之后,官军从来都是往南跑,突然出现一支北上的队伍,让他们非常惊奇。离得近了渐渐看清,这支人马和其他的官军有些不一样,他们大多衣衫褴褛,武器装备驳杂,将士们一个个宽脸盘,大骨架,似乎都是北方的汉子,久经风霜的脸上透出一股彪悍之气,又说明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这支队伍,就是曾经名扬天下的大顺军,刚刚脱离何腾蛟的农民军,包括田见秀、袁宗第、刘芳亮、刘体纯、张鼐等部,他们北上的目的,是要与荆州的李过、高一功会师。这是汪克凡一手促成的结果,他赶到浏阳后,用程九伯的人头当做敲门砖,对大顺军的主要将领反复游说,竭力阻止他们投降满清。大顺军的将领经过激烈的讨论,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除了郝摇旗和王进才之外,其他人都一起北上与李过会师,抗击清军。这支农民军是大顺军最后的老底子,战斗力比明军强的太多,虽然少了郝摇旗和王进才,还有五六万人马。汪克凡现在实力不够,官职不高,地盘也不大,暂时没有能力收编这支部队,但为了保全抗清的力量,还是竭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真实的历史上,这支部队脱离何腾蛟后出现了分裂,大部分将领都投降了佟养和,因为清方坚持要他们剃头,随即反正,辗转与李过会师,损失很大。而兵力最强的刘体纯不愿投降满清,率领三万多人马扯旗单干,一路杀回陕西,攻打西安失败,残部又退回湖北,成为夔东十三家之一。按照后世的观点,田见秀等人属于需要拉一把的后进同志,推他一把就会滑向敌人,拉他一把就能回到革命队伍,敌人太过强大,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帮助他就是帮助汪克凡自己。在他的努力下,这支农民军避免了分裂,也避免了无谓的损失,历史的发展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轨迹一路行军过了平江,汪克凡把农民军带到通城休整,大军在城外扎营,几位主要将领和他们的亲兵都进城休息。这一来是示之以诚,二来通城经过几次战火的蹂躏,城池破败,人口不多,农民军数万人马占据这里也无法立足,干脆大大方方请他们看清楚,免得出现什么意外的枝节。农民军人数虽多,但汪克凡早有准备,管他们一顿饱饭没有问题,当天晚上送了一批粮草猪羊犒劳大军,又摆酒款待农民军众将,直到兴尽才散去休息。第二天一早,汪克凡早早起床,按照平常的习惯和亲兵一起出操。先是跑步热身,然后是长枪刺杀训练,汪克凡也和普通一兵一样,手执长枪反复突刺。正在这个时候,远远走过了几个人,为首的正是袁宗第和刘体纯,带着几名亲兵饶有兴致地看着恭义营操练。汪克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