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残明> 分节阅读 7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70(1 / 1)

股到底坐到了哪一边“忠贞营二十万虎狼之师,勇冠江南官军,请何督宪厚加抚恤,以安军心”堵胤锡为农民军再三请命。“哎没有恭义营守住城陵矶,他们能拿下荆州么再说了,不是还没有攻克荆州么忠贞营的赏赐回头再说吧。”“那,那就请厚赏汪克凡,厚赏恭义营”堵胤锡也有些恼火,脸色越来越难看,他让出了指挥湖广战役的大功,竟然换不来何腾蛟的半点诚意。“嗯,既然如此,就赏他一个游击好了。”何腾蛟让步了,两害相权取其轻,汪克凡还算自己人。“不妥”堵胤锡终于发怒了:“汪克凡阵斩博尔辉,生擒祖可法,全歼五千北兵,怎能只赏个游击将军,督宪如此行事,岂不令将士齿冷,功臣寒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正文 第五十一章 龙虎将军按照何腾蛟的想法,汪克凡升到游击将军已经足够。按照明朝营兵制度,把总、千总、提调、守备、都司等等都是营官,游击、参将、副将、总兵都是将军,从守备提拔为游击将军,不但连升两级,还迈进了高级军官的门槛,就像上校提拔为少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堵胤锡却坚决不同意。“非常之事当行非常之法,应授予汪克凡副将之职,以便节制岳州诸镇”随着他的解释,何腾蛟才知道岳州府还发生了一场兵变,马蛟麟和黑运昌变节投降,两人都被汪克凡斩首,部队中正在进行清洗整顿。心疼,何腾蛟又恨又气。马蛟麟出身于大明勋贵世家,黑运昌统领城陵矶水师多年,他们都是根正苗红的官军,深得何腾蛟的信任,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再怨恨也没有用,只能考虑如何善后。最简单的办法是撤掉这两支部队,取消编制,断饷断粮,所有士兵一律遣散,但这么做无疑是自毁长城。马蛟麟所部是南明极其缺乏的骑兵,骁勇善战,黑运昌的水师镇守城陵矶,对岳州府乃至整个湖南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两支部队都不能轻易遣散。把他们交给汪克凡节制,何腾蛟又不放心。换一员大将去镇守岳州府,看来是唯一的办法,但是何腾蛟脑子转来转去。都想不出合适的人选。岳州府是湖南的门户,直接面对武昌府的清军,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卢鼎、王进才和马进忠刚从那里跑回来,张先壁等湖南军阀更是不堪重用,唯一可用的,就是镇守湘东的郝摇旗。但是湘东也有清军骚扰,郝摇旗不能轻易调动。左梦庚向清军投降之后,阿济格把他带回北京软禁。却提拔重用其部下将领,大将金声桓被任命为江西总兵。金声桓骁勇善战,半年多来攻占了大半个江西,兵锋多次窜入湘东,直接威胁湖广的侧翼,郝摇旗镇守在湘东,才能保证长沙的安全。总而言之。换掉汪克凡并不容易。“这件事先缓缓吧。”何腾蛟把这些烦心事放到一边,岔开话题问道:“荆州之战正是关键时候,牧游那里可缺兵么”“多谢督宪,荆州前线不缺兵,只缺饷”堵胤锡的语气很生硬,攻克荆州已是十拿九稳,何腾蛟这个时候派援兵。根本就是来抢功劳的。两人话不投机,每件事都说不到一起,当天晚上不欢而散,彼此间的矛盾非但没有缓和,反而变得更深了第二天一早,堵胤锡就返回了荆州前线,何腾蛟则带着清军俘虏回到长沙,几天之后,终于传来了克复荆州的捷报,何腾蛟和堵胤锡各上奏章。向隆武帝报捷。隆武帝随即派出天使,出福建,入广东,转道广西桂林,然后北上长沙,前往湖广军中颁诏,叙功封赏相关将领。钦差到了长沙之后,恭义营很快收到通知。汪克凡、汪晟将受到圣旨表彰,立刻前往常德府接诏。汪克凡和汪晟赶到常德府后,见到了钦差大臣马吉翔。马吉翔,武举出身。现任锦衣卫都督佥事,眉眼相貌中带着一股忠义之气,哪怕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也很容易对他产生信任感,言谈举止又颇具亲和力,令人如沐春风。“真是生得一副好皮囊”汪克凡在心中暗暗感叹。此人在南明历史上大大有名,但一非文韬,二非武略,而是因为擅长拍马屁,抱大腿,算不上大奸大恶,但也绝不是什么忠臣。在南明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马吉翔因为站错队几次差点掉了脑袋,但总能在关键时刻博得对方的信任,化险为夷,甚至加官进爵,这也是一种能力和天赋,别人模仿不来。陪着马吉翔一起来的,还有湖广总督衙门的几名官员,以监军道章旷为首,章旷见了汪克凡,把他叫到了一边。“何督宪打算升你做参将,可满意么”章旷声音压得很低,面无表情。“末将必”汪克凡正要躬身行礼,章旷却连忙架住了他。“这是何督宪的爱护栽培,莫向我行礼,你好自为之吧。”章旷顿了一下,又沉声说道:“岳州府的兵马都归你节制,公文印符回头会给你送去,在天使面前不要失了礼数”汪克凡心中一动,看来何腾蛟也是受到了某种压力,才被迫让步的。何腾蛟在湖广一言九鼎,能给他压力的只有隆武帝,如果估计不错的话,隆武帝对自己的封赏肯定不低,为了避免大马拉小车,引起皇帝的尴尬和猜疑,何腾蛟才被迫让了一步,给了自己一个参将。参将,虽然只比游击高了一记,却可以分守一路,独自领军设营,中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况且有了这个参将职位,身份就高了很多,足以压制马蛟麟、黑运昌所部的将领。官升三级,可以满意,现在就看隆武帝的封赏是什么了。总兵、副将、参将乃至于千总,把总,都是明代营兵制度具体的职务,由湖广总督何腾蛟任命,这些职务按照惯例都有大致的品阶对应,但武将还有自己对应的本官,高阶武官必须要经过皇帝任命,而且有可能出现同一个职务,却有不同品阶的现象。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师长一般是大校,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是少将或者上校。大校一般是师长,但也可以是副师长、副军长、甚至军长。“诸位,请随我接旨”随着堵胤锡一声招呼,忠贞营、恭义营众将一起跪下叩首行礼,马吉翔上前朗声念诵圣旨。这封圣旨就是为了表彰有功将士,先把湖北文武夸赞了一番,然后逐个封赏有功之臣。湖北文武中以堵胤锡为首,加封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制湖北文武,然后是李过、高一功、袁宗第等忠贞营将领,也各自加爵升官。接下来,就到了汪克凡和汪晟两名恭义营将领。“原任恭义营守备汪克凡,尔能驰驱王事,虏酋授首,身经战阵,备著勋劳,特赐御营前部左军挂龙虎将军印,并盔甲一领,黄金二百两,令闻远被,以显纶恩”龙虎将军,正二品,在所有被称作将军的武官中,以龙虎将军最高正文 第五十二章 处在困境中的隆武帝龙虎将军汪克凡全明白了,隆武帝给自己直接封了个“中将”,中将总不能去干团长,何腾蛟这才仓促提拔自己为参将。参将本身没有品阶,但按照惯例一般对应三品,以二品龙虎将军出任参将,勉强也说得过去。从守备到参将连升三级,汪克凡很满意了,如果骤然提拔到总兵、副将一类的火箭式升官,自己根基不稳,难免招来明枪暗箭,不如多踩几个台阶踏实。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像李过等人一样得到勋爵身份,不说封公封侯,只要是个伯爵,就可以和大多数文官分庭抗礼,不用像现在这样见人就跪。南明初期的勋爵身份还是很值钱的,比如弘光帝上台的时候,才封了左良玉一个宁南侯,李过率二十万大军归顺南明,也只是个兴国候,不过到了穷途末路的永历后期,全靠封官封爵拉拢人心,王爷国公就满天飞了。接下来是汪晟,安远将军,从三品汪晟因为生擒祖可法,也大大的出了一回风头。祖可法虽然是绿营总兵,但也是满清堂堂的总兵,况且此人很早就投降满清,甘为鹰犬爪牙,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大汉奸,对他的憎恨甚至超过了满清鞑子,汪晟因而从六品的低阶千总,直接被攫升为从三品的安远将军。至于周国栋、谭啸等人,因为还够不上高阶武官,所以直接由湖广方面提拔封赏,隆武帝只在诏书中加以表彰,另赐金银表里若干仪式结束之后,堵胤锡在巡抚衙门摆下酒宴。款待朝廷钦差,酒席上说起东南局势,马吉翔突然一语惊人。“郑芝龙那厮,有曹操之相”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海盗出身,后来被明朝招安,属于福建的地方军阀,尤其以水师最强。弘光皇帝死后。他和弟弟郑鸿逵拥立隆武帝登基,以定策勋臣自居,在朝中嚣张跋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隆武帝不愿充当郑氏兄弟的傀儡,君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一方是占据大义名分的南明天子。一方是手握重兵的实力派军阀,在政治斗争中旗鼓相当,互有胜负。户部尚书何楷忠于隆武帝。被郑氏兄弟逼得辞官致仕,还派人半路上割了他一只耳朵,向隆武帝示威,隆武帝就把郑鸿逵降职处理,从太师降为少师,君臣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已有分道扬镳之意。马吉翔身为隆武帝的亲信,此次出行两广湖南,除了奉旨颁诏之外,也有试探各地文武官员。封疆大吏的使命,为隆武帝寻找更多的支持。这一路走来效果还不错。无论是两广总督丁魁楚,还是湖广总督何腾蛟,都表示会忠于隆武帝,而江西总督万元吉更是上疏隆武,请他移跸江西南部的赣州,摆脱郑氏兄弟的控制当然。这属于朝廷机密大事,不能当众公布,马吉翔只是借着酒意大发感慨,猛烈抨击郑氏兄弟,就把湖广文武官员都撩拨得怒火中烧。从崇祯自缢殉国以后,南明的皇帝死了一个再立一个,死了一个再立一个,威信越来越低,隆武帝的威信比崇祯差得太多,但是借着大明将近三百年的积威,仍然是大家精神上的效忠对象,湖广官员听说郑氏兄弟胆敢要挟隆武帝,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贼性难改贼性难改”文官们交口痛骂,忠贞营众将却面露尴尬之色,郑氏兄弟是海盗出身,忠贞营众将是流寇出身,大家半斤对八两,谁也不比谁高贵。“若圣上移驾湖广,忠贞营二十万将士愿誓死效忠”李过终于腾地站了起来,向钦差马吉翔深施一礼,然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脸色铁青。他这一发怒,文官们才发觉不对,立刻闭上了嘴巴。“兴国候李过忠义无双,圣上一向都是深知的。”马吉翔笑着安抚两句,又放起了烟幕弹,岔开话题:“但为了收复江南,圣上决不能离开福建,若是那鲁王无人压制,岂不乱了我大明统继”鲁王是另一个南明政权,自称监国,位处江浙,和唐王隆武帝争夺帝位,但在各地的支持者不多,湖广一向拥戴隆武帝,文武官员提起鲁王,都是同声谴责。大家从鲁王说起,又说到前不久作乱自立的靖江王另一个南明小政权,也想当皇帝,以及在广西蠢蠢欲动的桂王就是后来的永历,语气越来越沉重南明现在只剩两广还完整无缺,再加上大半个福建,大半个湖广,贵州、云南、江西的一部分,整个地盘被挤压成一个型,还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形势之险恶一望可知。这种形势下,大家只能把希望放在隆武帝身上,希望他能摆脱郑氏兄弟的控制,把各地忠于大明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对抗强大的满清汪克凡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后世的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南明的几位皇帝中,隆武帝无疑是最有政治眼光的,施政方针也基本都是正确的,无论是蛤蟆皇帝弘光,还是逃跑皇帝永历,都比他差了太远。但是隆武帝不是万历的嫡系子孙,属于明朝皇室中的旁支,在政治上先天不足,缺乏自己的班底,一直难有作为,他为了摆脱郑氏兄弟的控制,铤而走险要离开福建,最后在汀州被清军俘杀弘光好色,在南京到处抓蛤蟆,配春药,所以称作蛤蟆皇帝。永历胆小,多次对清军望风而逃,最后干脆逃到了缅甸,还是难逃一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