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残明> 分节阅读 12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22(1 / 1)

庞天寿想帮助传教士,在南明传播天主教,但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隆武帝也不支持他,就跑到汪克凡这里找同盟来了。“既然庞公公开了口,本将绝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不过皇上那里,还是不要操之过急”汪克凡对天主教没感觉,谈不上欣赏,也谈不上反感,但西方的科学知识即将进入一个爆炸性发展的时期,牛顿等科学巨匠即将崭露头角,中国急需开眼看世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传教士是个很好的媒介。但是汪克凡也提醒庞天寿,不要在隆武帝身边搞得太过火,一个民族需要有自己的标识,自己的文化,堂堂大明皇帝搞成了天主教信徒,那肯定不合适。未完待续。。正文 第二章弹劾天主教是外来的新鲜事务,民众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庞天寿虽然一心推广天主教,也知道这不是着急的事情,汪克凡对此明确表态支持,他就很满意了。围绕着天主教又聊了一会,两个人兴尽而散,在返回恭义营的路上,汪克凡的嘴角翘出了一丝笑意。“推广天主教呵呵,有点乒乓外交的意思”庞天寿不仅是虔诚的教徒,同时也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是手握重权的政治人物,对他来说,推广天主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就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样,中美通过兵乓外交,打破了两国关系的坚冰,从对立逐步走向合作,庞天寿找来合作推广天主教,也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从一件小事开始,大家建立合作关系,定位彼此之间的角色,确定合作方式,逐步形成政治上的同盟,如果合作中出现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抽身而退,影响也不会太大推广天主教,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庞天寿是想找个政治上的盟友。正好,汪克凡也需要盟友。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庞天寿和他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合作,随着信任的不断加强,这种合作关系会越来越深,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庞天寿比起来,文官们就要矜持得多,他们虽然都和汪克凡打过招呼,但只是因为压制不住,才被迫承认了汪克凡的政治身份。在他们眼里,汪克凡和弘光朝的江南四镇,隆武朝前期的郑芝龙没有多大区别,都是皇帝要利用的军阀,到底在朝局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他们还在观察。汪克凡对他们也信心不足。隆武朝廷里的文官主要分成两派,东林党和南方派系,汪克凡对东林党一直怀有戒心,而南方派系的文官代表着两广的士绅,随着经营两广的计划展开,必然会触动两广士绅的利益,南方派系的文官会作何反应,很难预料。当然,具体到个别人,还是有可能争取的。比如首辅何吾驺在前往广州的路上,文武百官讨论最多的,就是隆武帝的行在到底该设在哪里。行在,就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和南雄的临时行在不同。这个行在就是南明实质上的首都从名义大明朝的首都仍然是北京。南京也仍是第二首都。北京和南京只是暂时沦陷,将来必须要收复,但满清如此强大,想要收服南京北京,看起来是遥遥无期了。由于隆武帝直奔广州,也由于广州是南明最后一座大城市。很多人都以为皇帝的行在将设在广州,文武百官为此争论不停,但隆武帝一直没有表态。大军到了广州城北三十里的地方,遇到了前来迎接的广州文武。其中既有丁魁楚、苏观生等文武官员,也有从福州逃来的唐王等勋贵,隆武帝千里逃难,本来狼狈不堪,但挟着赣州大胜的军威,还是维持住了皇帝的尊严。梁志仁等部队留在城外,隆武帝带着恭义营入城,对此没人感到有什么不妥,皇帝身边带上几千人马护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进入广州之后,隆武帝接见文武,安抚唐王,又几次召见丁魁楚、苏观生,与百官讨论各种政事,前方战局,然后突然宣布,由傅冠担任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并公布了都察院的具体人事安排。自傅冠以下,都察院共有大小官员四十几名,大都由傅冠推荐或者任命,搭起了一个非常正规的衙门,人们这才发现,傅冠组织赣州战役的时候,已经拉起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实实在在地掌握了都察院的权力,比何吾驺、郭维经这些空头司令要强的太多。受到这件事的刺激,文武百官对权力的争夺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南明的地盘越来越小,实权官职越来越少,但是隆武帝身边的大臣死的死,降的降,又空出了很多位置,谁能上位,谁会下台,朝廷里六部九卿如何分配等等,犹如一块块大蛋糕摆在面前,大家为此互不相让,连续几天吵的乌烟瘴气。由此衍伸,文武官员们又开始争论隆武帝的行在,隆武帝如果留在广州,必然要大量借重广东官员,这是福建派系所不能容忍的,却深受广东官员的支持。朝廷里已经有一种声音,让丁魁楚入阁,另设两广总督,丁魁楚本人则表态,要把总督衙门设在肇庆,把广州城留给隆武帝不知不觉中,丁魁楚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大殿之上,百官早朝,不出意外地又一次吵了起来。争吵的内容已经重复过多次,只是激烈程度不断升级,连首辅何吾驺和次辅吕大器都亲自下场,丁魁楚则在尽力维护广东派系的利益,吵来吵去,话不投机,最后冷了场。突然,给事中崔善志出班请奏。崔善志是朝廷里的逍遥派,和东林党没什么关系,和南方派系也若即若离,没有明显的站队,平常也不参与党争,他突然请奏,众人都是一愣。南方派系的何吾驺,东林党的吕大器,广东派系的丁魁楚,这几大巨头正在火拼,崔善志来凑什么热闹“臣有一本,弹劾两广总督丁魁楚”崔善志早有准备,在奏本里列出了丁魁楚的三大罪状,一条条说出来,证据充分,罪行严重,每条都能置丁魁楚于死地。丁魁楚不由得又惊又怒,连连打量何吾驺和吕大器,在他想来,崔善志肯定是这两个人安排的。但是,何吾驺和吕大器也都一脸疑惑,都以为是对方出此狠招这可不是普通的权力争夺了,这是要对丁魁楚下死手啊“陛下,臣冤枉”丁魁楚再也忍不住了。“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就让崔卿说下去吧。”隆武帝一副平静的表情,好像不知道这份奏章的分量一样。何吾驺和吕大器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原来,这一切都是隆武帝导演的未完待续。。正文 第三章墙倒众人推大殿上死一般沉寂这个转折太过突然,谁都没想到,隆武帝竟然会对丁魁楚下手。如果换做崇祯帝,对谁下手都不意外,隆武帝却一向平和,很少处置手下的官员,更别说堂堂的两广总督,封疆大吏。“陛下,丁魁楚总督两广多年,纵有小过,亦不必深究。”何吾驺第一个表态,为丁魁楚求情。“微臣请弹劾崔善志”吕大器也站了出来:“朝廷多事之秋,万事以稳字当头,崔善志公然攻讦朝廷大员,罪在不赦”文官是一个松泛的团体,他们之间可以斗得你死我活,但是突然遭到外界打击时,凭着本能就要保护这个团体,隆武帝今天可以收拾丁魁楚,明天就可以收拾吕大器,后天就可以收拾何吾驺,这个先例不能开两大巨头一起表态,其他的官员纷纷跟进,大殿上立刻跪下了黑压压的一片,只有少数官员还站着。“陛下,臣愿为丁军门担保”“崔善志奸佞小人,妄图毁我大明干城”“陛下初进广东,人心未定,不可大动干戈”群情汹汹,仿佛丁魁楚是岳飞,隆武帝是赵构。“呵呵呵,朕可说要处置丁魁楚吗丁爱卿,你起来吧,朕一向信得过你。”隆武帝早有准备,几句话就稳住了场面,然后却脸色一变:“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崔善志弹劾丁魁楚,也是做臣子的本分,诸位爱卿如此发难,可是要逼宫么”腾地一下。隆武帝站了起来,甩手就退入了后殿,把这些文官们晾在了那里,面面相觑。真的只是一场意外吗文官们有些糊涂了。也许隆武帝真的不知情,而是这个崔善志不知天高地厚,文官们憋足了劲想要闹上一场,隆武帝却根本不接招,就好像重重一拳打在了空处,说不出的难受。散了吧这场早朝从头炒到尾,最后又是不欢而散。连皇帝都气跑了,还呆着干什么文官们泄了气,三三两两地退了出去,何吾驺摇了摇头,对着吕大器苦笑了一下。两人也一起出了大殿,没有理会丁魁楚。丁魁楚这会还跪着呢。连忙站起身。甩开几个过来安慰的心腹,向着何吾驺和吕大器追了故去,刚刚来到大殿外,迎面却碰上了一队披甲士卒,举长枪拦住了他。“丁军门,万岁爷有旨。请您去都察院走一趟。”带队的正是史无伤,气势汹汹,根本不把丁魁楚放在眼里。周围的文官发现不对,连忙围了过来。史无伤却眼睛一瞪,大声喝令士卒拦阻。“本将是奉旨办差,谁敢挡路,别怪刀枪不长眼睛”在史无伤和恭义营士兵心目中,没有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概念,这些文官都是皇帝的手下,如果他们敢违抗圣旨,史无伤会毫不犹豫把他们全抓起来。何吾驺和吕大器的脸色一变,一起迈步上前,要拿首辅和阁老的身份压住史无伤,不料正在这个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哗哗哗哗”一队队恭义营的士兵冲了进来,全副武装,盔明甲亮,足足有一千名士兵,到了文官面前站成厚厚的几排,挡住了去路。“快让开我乃当朝首辅何吾驺”“我乃次辅吕大器,你们军将是谁,让他来见我”何吾驺和吕大器勃然大怒,迈步上前就要硬闯,百十个文官跟在身后,气势汹汹地冲向恭义营的士兵。恭义营带队的军将是谭啸,他站在队伍里面,根本不理何吾驺和吕大器,恭义营的士兵在他的指挥下,刀不出鞘,枪尖朝天,一千个壮小伙挺胸而站,一个个紧紧挨在一起,文官们伸手去推,却根本推不动,张口就骂,士兵们默不作声就拦在那里。“呵呵,带走”史无伤得意地一笑,向着士兵们一挥手,押着丁魁楚走了。“这,这,这是兵变”文官们义愤填膺,纷纷叫嚷着要去找隆武帝,那一千名恭义营士兵却拦在他们面前,像城墙一样难以逾越。“天子昏聩,竟然受军头挑唆,国家养士二百年,我等当以死谏”有几个东林党的文官脾气上来了,拉开架势就要撞墙,准备血溅当场,自杀成名。谭啸一声令下,两百名恭义营士兵冲了上去,把这几个文官全部制伏,直接用绳子捆得结结实实。“带走”谭啸一声令下,士兵们把这几个文官押了下去。更多的文官冲了上来,士兵们仍然拦住去路,文官们也被气疯了,不顾斯文,连打带踹,连抓带挠,士兵们举起胳膊上的圆盾护住头脸,随便他们撒泼一边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一边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百战老兵,恭义营的士兵们就是不还手,这些文官也始终冲不过去。“够了”吕大器突然大喝一声,叫住了东林党的文官。“走吧,走吧,还嫌不够丢人么”何吾驺带着南方派系的文官向外走去,吕大器犹豫了一下,也跟了出去。文官们来到大门外,发现到处都是恭义营的士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刀枪闪亮,表情严肃,整条大街都已经戒严,街道中间还设有路障哨卡,见到文官们过来,士兵客客气气地拦住,然后一一核对姓名,才抬起路障,放他们上轿子走人。何吾驺坐着轿子,一路往前走,一路碰到的都是恭义营的士兵,一队队,一排排,向着城中的各个要地赶去,往来奔弛的骑兵马蹄纷沓,刀枪甲胄碰撞的声音不绝恭义营突然发作,在保护皇帝行在的同时,控制了整个广州城,汪克凡亲自率领三千名士兵,把丁魁楚的扈从部队全部缴械,并在广州实行全城戒严。所有广东派系的官员都受到管制,可以正常出入,但不许互相来往,东林党和南方派系的官员相对优待,只要不搞串联聚会,其他活动都不干涉。与此同时,大学士苏观生率领五千人马,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