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残明> 分节阅读 13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33(1 / 1)

刘淑带着文武扈从几百人,远远迎到龙泉县外三十里处。“咚咚咚”震天动地的三声炮响,回荡在峰峦田野之间,几百名吉安义兵全副披挂,高举旌仗,排成整齐的队伍,簇拥着樊文钦和刘淑等文武官员在路旁迎候。看到汪克凡的大旗越来越近,樊文钦和刘淑吩咐一声,率文武官员在鼓乐声中一起跪下,待汪克凡来到跟前,一起俯身叩头。汪克凡早已下马,笑着受了他们一礼,然后伸手虚扶,把樊文钦和刘淑搀了起来。“镇武伯行的这个礼太重,我本是不该受的,不过皇上又给了镇武伯新的差事,这个礼又不得不受。”“军门此话怎讲”樊文钦的眼睛一亮,仿佛点起了两朵小火苗,热切地看着汪克凡。樊文钦挂着镇武伯的爵位,实职却是吉安总兵,属于武将,但他出身士绅豪门,本人又是一个举子,还是希望当文官。为了这件事,他和汪克凡说了好几次,哪怕去掉这镇武伯的爵位,也在所不惜。“皇上亲口点你为江西参政,还满意吗”汪克凡笑着说道。“多谢军门提携”樊文钦喜不自胜,所谓参政,就是布政使参政,从三品的文官,算是地方大员了,他当然非常满意,不过转念一想,又生出了疑问。“请问军门,下官要离开吉安府吗”整个江西处在战争状态中,布政使司名存实亡,江西督师万元吉在赣州,江西巡抚揭重熙在抚州,樊文钦要去他们手下上任,就得离开吉安府这可不是个好主意,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道理,樊文钦还是懂的,离开了吉安府和吉安义兵,他什么都不是。“不用,万督辅已有钧令,由你出任吉安知府,兼吉安兵备道”随着汪克凡的解释,樊文钦恍然大悟。这明显都是汪克凡的安排,樊文钦虽然转了文官,还要看着吉安府井冈山这块地盘,他真正的实职是吉安知府,以及吉安兵备道但是吉安知府只是个四品官,与他江西义兵领袖的身份不符,因此给了一个布政使参政的虚职,把品阶提到从三品,算是高配了一级。至于兼任吉安兵备道,就体现了战争时期的特点,兵备道并不是专缺,而是因事而设,专门设立一个吉安兵备道,就是为了统管吉安义兵的兵权。有了这个吉安兵备道的名义,汪克凡对吉安义兵的领导权也名正言顺,从理论吉安知府要对江西省负责,而吉安兵备道却可以直接对提督操江负责,尤其在军事兵备方面,不用再和江西省打招呼。这是汪克凡和万元吉之间达成的协议,江西西部在事实上已经被汪克凡控制,这块地盘不可能再还给江西,而要控制在提督操江衙门手中。作为回报,吉安义兵将配合万元吉对金声桓发起反攻,并且不能染指吉安府以外的其他地盘。万元吉觉得自己沾光了。吉安府就在赣州府的西北边,如果汪克凡和他抢地盘,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分给汪克凡一个吉安府,万元吉就只剩下揭重熙一个对手,可以专心去抢剩下的十多个州府。汪克凡也觉得自己沾光了。以吉安义兵现在的实力,能把吉安府控制住就不错了,再多的地盘也消化不了。再过一段时间,金声桓和王得仁也许就会反正,江西的形势又将发生变化,现在这些协议都将作废。这些事情,有的可以直接对樊文钦讲明,有的要旁敲侧击点上两句,有的却要靠他自己领悟,汪克凡手下可用的文官太少,对樊文钦寄予厚望。“请问军门,我要不要上个折子,向皇上辞去镇武伯的爵位”樊文钦患得患失,犹豫不定。大明朝的爵位都是因军功而得,樊文钦的“镇武伯”却是硬讹来的,这件事在官场上根本不是秘密,樊文钦既然转走文官路线,就担心这个爵位影响自己的发展。“这个嘛,上个折子也行,但皇上多半不会应允,无非是做个姿态,到时候不要再辞,专心办差就是了。”汪克凡可以肯定,隆武帝不会撤去樊文钦的伯爵封号,原因很简单,因为樊文钦是“楚勋”派系的人。如果樊文钦反复请辞,反而会让隆武帝产生误解,以为这出自汪克凡的授意,是要试探隆武帝,凭空多生枝节。樊文钦诺诺连声,答应下来,又问起何时卸任吉安总兵,又由谁来接任他已经是吉安知府,又兼任吉安兵备道,没有还兼任吉安总兵的道理。汪克凡笑了笑,指着刘淑说道:“刘淑就是下任吉安总兵,你们之间交接吧。”刘淑在旁边一直没说话,此刻却惊讶地叫了出来:“啊我不行的”汪克凡故作惊讶,笑着问道:“怎么巾帼英雄也有害怕的时候”刘淑直摆手:“我怕干不好”“干不好可以学嘛,我觉得你干得还不错,应该能当好这个总兵”汪克凡栽培刘淑,主要是看重她的品性和背景,这个女人不但自身素质出众,而且在朝廷和官场都能说得上话,在吉安府当地又有极高的威信,在很多方面比樊文钦还要好使。“那,那我就试试。就只怕将来的兵太多,我带不了”刘淑虽然是女人,却一身的豪气,在汪克凡的鼓励下,痛快地答应下来,但她又觉得自己的军事能力有限,怕辜负了汪克凡的信任。“没关系,我准备成立一个吉安营,正好给你减减担子。”汪克凡说道:“但你自己也要努力,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可不许再说带不了兵这种话了”未完待续。。正文 第二十章经营策略和樊文钦、刘淑等人一起来迎接的,还有恭义营的中军官京良,他站在众人的后面,直到大家都和汪克凡叙话完毕,才上来行礼,汇报自己的任务。按照汪克凡的命令,恭义营修械所和“金不换”、通江商行等产业都撤到了井冈山地区,恭义营的一部分家属也在撤退之列,分散转移到井冈山等地,京良带着部队对他们加以保护,并迎接汪克凡回湖广。樊文钦和刘淑随即请汪克凡入城,并命人在头前引导,这是汪克凡自己的地盘,东莞营等部队不用在城外宿营,都一起进入龙泉县城休整。县城里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士绅百姓夹道欢迎,众人刚进城门,就有一群士绅簇拥着三个白发苍苍的长者上前,每人手里捧着一碗美酒,献给汪克凡。一碗祭天,一碗祭地,汪克凡又端起最后一碗酒,长鲸吸水,一饮而尽,然后躬身与三名长者对拜行礼,周围立刻响起了一片震天动地的欢呼。东莞营、各种工匠们、以及葡萄牙兵,都有专人负责安排,樊文钦早给他们准备了营房,以及丰富的粮食和肉菜,以慰劳这支远道而来的大军。汪克凡和张家玉等人则被请到寅宾馆,洗涮用餐,略作休息。汪克凡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在樊文钦和刘淑的陪同下,到县城里各处视察,这是汪克凡自己的地盘,到底经营的怎么样,要亲眼看一看,才能心中有数。在街市上走了一圈,又到兵营、县衙等重要地方看了一遍,因为刚从清军的占领下光复,百姓士绅对大明都非常拥护,樊文钦和刘淑手下的文武官员也干劲十足,县城里一片朝气蓬勃。在县衙内堂里,汪克凡针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和樊文钦、刘淑进行了一次长谈。由于清军主动退出江西的南部,井冈山根据地突然有了爆发式的发展,拥有了三个县的地盘,但是发展的速度太快,也随之产生了很多问题,樊文钦和刘淑在思路上产生了一些分歧,对将来的发展方式也有些困惑。在汪克凡面前,樊文钦和刘淑又一次发生了争执。樊文钦出身于士绅家庭,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对治理地方有一套成型的思维,主张轻徭薄赋,以稳定地方统治,并抓紧修复战争破坏,恢复农业生产,同时兴文教,平治安,对民心、经济、文化等比较重视。刘淑则比较激进,偏重于发展军事力量,主张大力筹募军饷,囤积粮草,招兵买马,对清军继续发起反攻,以收复更多的失地。在如何筹集资金的问题上,樊文钦和刘淑也有不同的意见。樊文钦虽然是被迫上船,但现在已经和满清势不两立,他在武宁县的老家里已经没人了,全都逃到了湖广,而他本人也是清军重金悬赏的“贼酋”,是江西抗清斗争的一面旗帜,和满清之间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他既然把身家xg命都压上去了,就非常仇视那些和满清合作的士绅,吉安义兵收复龙泉等三个县后,樊文钦亲自主持镇压汉jin,连抄家带杀头,以抗清的名义筹集了一大笔军饷。刘淑却是吉安府本地人,也是豪门士绅出身,对当地的士绅就比较同情,在她看来,这几个县既然被清军占领,很多士绅也是被迫与清军合作,全部抄家杀头有些太苛刻了。“这么做实在有些过分了”刘淑说道:“清军所到之处,百姓无力反抗,只能被迫剃头,难道要把他们都杀光不成”“谁说要杀百姓了那些缙绅剃头也罢了,还派家人子弟当满清的官吏,为鞑子捐纳输粮,难道不该杀么”樊文钦也有自己的道理。“所以才要招兵扩军,把鞑子赶出吉安府,没人愿意再当汉jin的”女人一般逻辑xg不强,思维的跳跃xg很大,争论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突然拐弯,刘淑也不例外,从处置汉jin一下子转到了扩军的问题上。“这个,还是要从长计议若民心不稳,则根基不稳,穷兵黩武,恐怕反遭其害”樊文钦的口气变软了。他在名义上虽然是刘淑的上级,但刘淑却掌握着兵权,吉安义兵就是刘淑的子弟兵,所以两个人公事的时候,刘淑更强势一些。汪克凡在旁边听出来了,两个人争论的焦点还在发展思路,樊文钦主张先在后方种田,积蓄力量再打仗,刘淑则更加积极,要主动对清军发起反攻,对慢慢种田没有兴趣。平心而论,汪克凡更倾向于刘淑的观点,如果只考虑江西的战局,他也会主张抓住战机,去占领更多的地盘。但是从抗清斗争的全局来看,江西暂时不是主战场,所以只能做出一定的牺牲。“我已和万元吉达成协议,吉安义兵不出吉安府,仗肯定是要打的,但短期内不会打大仗”汪克凡耐心进行讲解,对湖广、江西、广东、甚至四川云贵的形势都做了一个分析,先提高樊文钦和刘淑考虑问题的高度,然后再回到具体的发展思路。刘淑的反攻计划,被汪克凡否掉了。樊文钦的种田计划,也被汪克凡否掉了。汪克凡给他们指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既要种田,又要练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切以支援湖广前线为目的。刘淑以后是吉安总兵,主官军事,她的任务相对明确,一是保卫井冈山地区。二是招兵练兵,但是,她不能去攻打吉安府城,而要尽量为湖广提供兵源。同时,樊文钦要抓紧恢复农业生产,但文化教育、兴修水利什么的都要暂缓,而要为湖广提供粮饷。这是必须做出的牺牲湖广会战打输了,南明有亡国的危险,井冈山的局部地区搞得再红火,也对大局无补。樊文钦和刘淑没有任何异议,非常干脆地接受了这个命令。井冈山地区能开创这份基业,是汪克凡不断输血才建成的,恭义营火并张先壁,两打吉安府,缴获的武器装备都给了吉安义兵,后来还通过李四提供粮食军饷,并留下大量伤兵担任教官,为吉安义兵训练部队总之一句话,汪克凡才是井冈山地区的董事长,樊文钦和刘淑只是两个职业经理人,最多占了少量的股份,在重大问题上,还得听董事长的。在治理井冈山地区的策略上,汪克凡对樊文钦提出明确要求,大幅提高赋税,最少增加一倍以上。“军门,这怕是不妥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是失了民心,恐怕会闹乱子。”樊文钦很担心。“国难当头,理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由不得他们”汪克凡一直对士绅比较客气,是要与他们合作,如果士绅不愿支持抗清斗争,或者更看重他们自己的利益,汪克凡也没打算惯着这些人,他在井冈山地区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也该到回报期了。“当然,在具体的措施上,还要注意手段方法,今年鞑子已经收过一次赋税的地方,就不要加倍征收,等明年再说。但是,产粮的大庄子必须要派兵入驻,把田亩丈量清楚,还要减租减息,最少减到三成,免得激起民变”随着汪克凡一条条的具体要求,樊文钦的眼神渐渐发直,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