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方山上已经发生了战斗,清军上下早有警惕,所以遭到炮击后,很快就从混乱中恢复,分兵向前后避让,退出炮击射程,伤亡不算太大。但在这条狭窄的山路上,毫无准备的清军互相阻拦,在炮击下陷入了严重的混乱,自相残杀的伤亡反而更大,一时半会的,大队人马很难撤到安全地带。大队人马不好撤,重要人物还是有特权的。第一轮炮击后,穆里玛被几名清军将领护着,从层层叠叠的清军士兵中挤了过来,退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这些八旗老兵虽然处在危险中,但还维持着基本的军纪,都主动地为穆里玛让路。穆里玛却觉得又羞又愧,无法面对这些忠诚的下属,尤其让他无法接受的是,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将领,竟然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如果说,第一次炮击还是突发意外,第二次就该有所防范,他有意绕了好几里路转到方山北边,就是为了避开楚军的古怪大炮但是。楚军的大炮偏偏又追了过来,速度之快,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难道说。南贼事先已经料到,我会从这里通过,特意调来了十几门大炮”穆里玛下意识的喃喃自语。不应该呀,楚军主将又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这十几门大炮好不容易运上山顶,应该加入第一次炮击,尽量扩大战果才对。偏偏放在这里,万一清军不来。岂不是鸡飞蛋打一场空旁边的一个绿营将领动了动嘴巴,想说些什么,最后却咽了回去。炮击仍在继续,清军仍然没有恢复秩序。互相阻拦,自相残杀和踩踏的现象没有任何好转,清军艰难地向两边撤退,但还有一千多人处在炮击射程内。几名清军将领上去指挥,拼命的大喊大叫,却被隆隆的炮声和各种噪声喧闹所掩盖,效果不大。穆里玛仍在苦苦思索,没有理会这些小事。打败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打败仗的原因。为什么又会遭到楚军的炮击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否则的话,整个包围方山的计划就无法继续执行。“南贼到底有多少大炮前面。前面还会有吗”穆里玛越想越担心,再一次自言自语。旁边的那个绿营将领终于忍不住,打个千说道:“启禀章京大人,我军再往前走,十有还会遭到南贼炮击,只要离山稍近。恐怕都免不了。”“为什么”穆里玛转过头来,用凶狠的目光瞪着他。这个绿营将领名叫鲁东求。是马国柱的手下,负责带路当向导,穆里玛对他的意见其实很重视,只是这会心情不好,看谁都是一脸凶相仗打的这么窝囊,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鲁东求心里猛地跳了两下,膝盖一软,从打千直接变成了下跪,舔舔嘴唇说道:“那个,方山是一座平顶山。”“平顶山怎么了”穆里玛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鲁东求硬着头皮解释道:“平顶山的意思,就是山顶上是平的,方山又没有多大末将以为,楚贼一定是把大炮推到北边来了。”穆里玛愣住了。楞了片刻,他突然飞起一脚,把鲁东求踢了个跟头。“你他娘的不早说”天下这么多山,个个都是尖的,为什么偏偏在这里碰到一座平顶山百度资料,南京方山,海拔208米,是一座形如方印的平顶山,古称印山。这还怎么攻山连包围都无法执行了,退的远些固然可以避开楚军的大炮,但是包围圈大一圈,需要的兵力就成倍增加,看来整个作战计划都得重新调整。宁镇山区东北部,句容县汤山,朱马喇正在试图突破楚军的伏击圈。汤山也是一个统称,包括很多的山峰,比如汤山头、雷公山、阳山、个子山等等,当然,还有些小山峰根本没有名字,如果在后世的军事地图上,就会标注为无名高地。楚军的伏击阵地,就设在阳山和附近的一些无名小山上。“哈,你们听,前山打得真热闹,可惜咱们被派到这里,根本掺和不上。”吴老兵已经被提拔成队官了,却还是改不了爱发牢骚的毛病:“六将军也真是的,明知道咱们刚刚加入恭义营,也不给了立功的机会。哎,大牯牛,哥哥说话你到底听没听啊就知道挖土刨坑,一辈子受苦的命。你看看这前面,六七丈高的陡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还拼命挖什么有这个力气,去帮哥哥那边挖一条壕沟好了。”这是一座无名高地,不到200米的高度,前山是一面密林缓坡,后山却峭岩峥立,蜿蜒上百米,恰似一道堤坝保护着楚军的炮兵阵地。“朱哨官交代过,各队要自己修工事。”在最近的贵池之战和句容之战里,一门心思打仗,坚决执行命令的大牯牛连着立功,刚刚被提拔为另一个队的队副,和老上级吴老兵只差半级。但他是吴老兵一手带出来的,几年来一直被欺负惯了,所以有点怕他,就把哨官朱华珪搬出来当挡箭牌。“哥哥不是缺人嘛打贵池的时候,我们三队冲在最前面,死了七个,伤了十六个,现在还没补上呢,要不然也不会派到这里守后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眼看就要天黑了,吴老兵呸的一声,吐出嘴里叼着的草棍:“这片山沟里到处都一模一样,是人进去就会迷路,鞑子肯定钻不过来,其实不用这么费劲挖战壕。哎,我知道,六将军是好意让咱们歇着,但我还是想去前山打个痛快,运气好的话,万一哥哥一枪崩了朱马喇,就能捞个哨官当当,每个月多三两银子的饷钱呢”“你不好好挖战壕,万一鞑子来了,会出大事的。”大牯牛非常担心。“不用你管,我早都安排下去了,有那些新兵蛋子干活,老子自己歇歇,怕什么”吴老兵嘴巴臭,爱发牢骚,表面上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其实却自有分寸,该干的绝不会偷工减料,这也是汪克斌重用他的原因隔着两座山包,谷依古率领一千八旗兵,轻装卸甲,迂回前进,朝着无名小山的后山方向摸了过来。未完待续正文 第八十六章 夜战抢占制高点,形成火力压制,这是标准的热武器战术,在重机枪和中短程火炮统治战场的时候,一座小山,或者一个无名高地的得失,就可能关系到一场大战的胜负。楚军现在的战法,就是一种山寨版的热武器战术,虽然楚军的臼炮还非常原始,和真正的重机枪、山炮、迫击炮远远不能相提并论,但是相对弓箭和鸟铳来说,臼炮和燧发枪就是领先时代的先进武器,在宁镇山区的特殊地形下,给清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和混乱。面对这种特殊的,从来没碰到过的不利局面,号称天下无敌的八旗兵突然发现,他们变成了不会打仗的战场菜鸟,被楚军完全压制,却没有还手之力。郝尚久跑得快,损失反而小一些,朱马喇和穆里玛试图反击,就是在用清军士兵的鲜血和生命来换取经验教训,看似激烈的战斗,却像徒劳无功的愚蠢尝试,清军伤亡惨重却一直无法攻上山头,战损比惨不忍睹。其实不只是清军,楚军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感觉。由于不再结阵而战,战斗单位打散后该如何配合,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武器优势,都在一点点的适应,很多具体的战术细节仍在摸索中,还有这样那样的漏洞但这更像是一场赛跑,事先早有准备的楚军赢在了起跑线上,他们的战术水平不用达到近现代军队的标准。只要比清军领先一步,在战场上就会形成巨大的优势。关键时刻,朱马喇兵行险招。派谷依古率领一千八旗兵迂回进攻,包抄楚军阵地的后侧。这是一个疯狂而冒险的举动,骑射无双的八旗兵舍弃了战马,脱掉了棉甲,轻装上阵钻进山沟,和楚军展开丘陵地区的阵地争夺战。必须承认,朱马喇的确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军事将领。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找对了大方向,试图拉开空间夺回主动权。从侧翼攻破楚军的坚固阵地。黄昏时分,侧翼的战斗突然打响。在汪克凡的指挥下,楚军阵地的侧翼早有保护,清军的异动又无法逃过山顶望远镜的监视。谷依古刚刚钻进山沟,楚军就已经做好了准备。隔着一座山包之外,谷依古靠近楚军的侧翼阵地后,遭到了排枪齐射的迎头痛击,没有披甲的八旗兵像冰雹下的庄稼,齐刷刷地倒下了一片。但是这一千名八旗兵都是朱马喇手下的精锐老兵,在同伴鲜血的刺激下反而爆发了野性,自发地分散成一股一股的小部队,和楚军展开了乱战。无师自通人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在巨大的外力压迫下,随着同伴一个个倒下,八旗兵也在改变战法。总体的战术虽然还是乱七八糟的,但最起码,已经不再只挨打却无法还手。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况且,楚军还称不上老师傅。见到八旗兵这么乱打,楚军也跟着有点乱。侧翼的兵力本来就不多。战术配合上又比较生疏,只能固守山顶阵地。先求自保,却无法把这一千八旗兵封死堵住,包围吃掉,被他们稀里哗啦冲破了两山之间的通道说到底,还是武器装备太原始,燧发枪的射程有限,臼炮的射速又太慢,无法对山脚下实现火力封锁。清军也打乱套了,而且比楚军还乱,谷依古身边只有三百多人,清军整体已经失去了指挥,聚成一团一团的八旗兵各自为战,有的向两侧的山顶发起进攻,有的包抄迂回,还有的干脆就是到处乱窜这个时候,夜幕突然降临。侧翼的两座山包上,不时响起厮杀声和枪声,相比完全是山地战菜鸟的清军来说,经过短暂训练的楚军明显要强一些。他们事先修筑的工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半山腰的一道壕沟后,有几个巨大柴堆被很快点燃,清军如果想要摸上山顶,就要在壕沟前面当活靶子,山顶上的楚军却没有点火照明,而是沉着的躲在黑暗中,对着火光中的八旗兵身影瞄准射击。谷依古试图收拢部队,却发现大约一半的清军已经跑散了,只找回来百十个,周围的几座小山间,却到处都是枪声和喊杀声。真的打乱套了过了最开始的那场乱战,对楚军来说,这些跑散的清军已经没有太大的威胁,他们甚至不用在晚上追缴,等到明天天亮后,那些清军散兵自己就会失去战斗力。“去那里,把火把都熄了,趁着天黑摸上山去,和南贼夜战”谷依古一摆手,带着手下的四百多八旗兵摸黑赶路,直奔前面无名小山的后山。手里只剩这点本钱了他迂回穿插,付出惨重的代价,就是为了偷袭这座小山上楚军炮兵的主阵地,没必要留在这里纠缠。望山跑死马,虽然看着不远,走过去却花了整整两个时辰。在夜色里,无名小山像一只蹲在地上的沉默怪兽,前山隐隐有火光映照天空,山顶上有两盏昏暗的灯笼照明,后山却一片黑暗。神不知,鬼不觉,来到了后山山脚下。谷依古派出几名清军摸上去查看地形,好半天才转回来,报告有两个方向可以上山,但是这座小山的后山和前山完全不同,越往上爬越陡,半山腰有一个近乎六十度的陡坡,好容易才找到可以爬上去的地方,担心惊动楚军的哨兵,他们没敢继续爬上去查看谷依古扭头向四周看看,周围仍然有厮杀声传来,乱战仍然没有停止,这倒也是一种掩护。不用犹豫了,干吧他把手下四百多个八旗兵分成三股,每股一百多人不等,两条上山的路各派一支偷袭部队,他自己带着最后一支担任预备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八旗兵一个个向山上爬去,消失在黑暗中。在煎熬的等待中,时间过得特别慢,其实只有半刻钟的样子,谷依古就觉得自己快忍不住了,正要下令出发,半山腰上突然响起了一阵铃铛,原本非常清脆的铃声,此刻听起来却是那么刺耳“上”谷依古知道偷袭已经暴露,现在就要全力冲锋了。但他有意避开了响铃的一方,带着最后的一百多个清兵朝另一个方向爬了上去。果不其然,山坡上的铃声还未消失,就有几个火把嗖嗖扔了下来,点燃半山腰的柴堆,照亮了一道陡峭的山壁。“杀”一个个清军士兵的身影,接连出现在火光中,向石壁上爬去。山顶上迎接他们的,是燧发枪特殊的枪声,大块的飞石接二连三被推下山坡,在石壁上撞出沉闷的响声。“快快快”谷依古急促而低声地不停叫着,催促八旗兵向山上爬去,自己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听枪声,这里的南贼守军不多,偷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