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受制于人,任凭别人摆布的选择。郑成功和李定国都是民族英雄,半渡个人更喜欢李定国。但是李定国是抗清民族英雄,不符合民族大团结的主基调,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祖国统一,更符合当下的主旋律,所以舆论宣传上厚此薄彼,郑成功的名气比李定国大多了。其实李定国在云南的声望很高,据我所知,晋王在云南的声望近乎神圣,章太炎曾说过:“愿吾滇人,勿忘李定国”,蔡锷、朱德、唐继尧等爱人,都受到李定国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有很多姓李,都是因为敬仰李定国,尊称他为幺李王。选择在宁镇山区决战,如果能对济尔哈朗和谭泰的主力部队予以重创,甚至加以消灭,清军短期之内无力再对南明发起大规模进攻,江南一带也会变成明清两军拉锯的战场,把满清的钱袋子和米仓彻底砸烂谭泰还罢了,济尔哈朗这次带来的都是满清看家的精锐部队,据斥候探查军中精兵强将无数,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所谓名将不胜枚举,如果能把他们消灭在宁镇山区里,元气大伤的就是清军了。宁镇战役进行到第二阶段,朱马喇和穆里玛被困在延陵镇,战役态势对楚军有利,地形和战术条件也有利,唯一让汪克凡担心的是,楚军的兵力还是不够,虽然汪晟等部正在快速赶来,但和清军相比,兵力上还是处于明显的劣势,很可能影响最后的战果。在汪克凡的恳请和严令下,金声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配合,派出一支偏师增援安庆走廊,但他的主力还是摆在南昌的北面,正在对九江府发起猛攻很明显,他也想趁这个机会扩大地盘,攻占九江府和南康府,占领整个江西北部南康府就是后世都昌一带,在九江府和南昌府之间。汪克凡对这个结果早有思想准备,军阀不打自己的小算盘就不是军阀了,九江府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清军不能轻易放弃,金声桓猛攻九江府,也有一定的牵制支援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隆武帝又把焦琏派来支援南京,估计再有七八天就能赶到,如果不考虑忠贞营众将,焦琏在历史上是永历朝第一善战之将,比赵印选、胡一清还要强悍三分。历史上李成栋攻占广东,杀掉了绍武帝朱聿鐭,然后进攻广西永历朝廷,被焦琏揍得鼻青脸肿,灰溜溜地退回广东。焦琏善野战,喜恶战,在喜欢拒城坚守的明军中显得非常特殊,是一个猛将型的将领,永历五年清军攻占桂林,焦琏被暗中已经投降满清的陈邦傅设计诱杀。焦琏能打,广西兵也能打,汪克凡正在用人之时,对焦琏这五千阳朔兵充满了期待,希望他们能尽早赶到五月中旬的最后一天,济尔哈朗的前军乘坐水师战船,从瓜州渡过长江,抵达镇江。这支前军的主将名叫苏克萨哈。苏克萨哈,是清前期历史剧里经常出现的一个龙套,而且是标准的“死跑龙套的”,因为他一出现往往就要死了。凡是描写康熙的影视文学作品,必然会描写鳌拜,凡是描写鳌拜,就会带出苏克萨哈。同为康熙初年的辅政四大臣,鳌拜倒台之前干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干掉了政治对手苏克萨哈。康熙登基的时候,满清开国功高诸王基本都死光了,承袭各王政绩平庸,孝庄操持国柄,可以从容左右局势。她接受顺治年间的经验教训,启用异姓大臣辅政,以免威胁康熙小皇帝的皇权,以顺治遗诏的名义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四大臣,废除了亲王摄政的旧制。和谭泰不同,苏克萨哈一开始就是多尔衮的铁杆嫡系,他是正白旗人,当过多尔衮的贴身侍卫,并深得信任。但是多尔衮死后不到三个月,苏克萨哈就反戈一击,首告多尔衮“阴谋篡逆”。全心全意地投靠孝庄和顺治,从此平步青云。多尔衮死后,他的余党仍然有很大的势力,比如阿济格,比如何洛会,比如谭泰等等,顺治亲征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一场激烈的斗争,进行残酷的大清洗才掌控了朝局。这场大清洗也是八旗兵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八旗兵入关后本来就在走下坡路,但是余威尚在,经过这场残酷的清洗后战斗力迅速下滑,也在客观上成全了李定国两蹶名王的辉煌战绩。谭泰却是经过反复拉拢才投靠多尔衮的,在济尔哈朗的大军中,还有一位和谭泰齐名的“名将”何洛会。何洛会和谭泰一样,也是在豪格失势后才投靠多尔衮的,只是他的分量比谭泰轻一些,多尔衮在他身上没用那么多心思。在多尔衮手下,除了多铎、阿济格、勒克德浑等满清宗室担任大将外,谭泰和何洛会就是异姓的哼哈二将,都算善战之将。何洛会虽然是后来才投靠多尔衮的,骨头却比苏克萨哈硬,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等人都纷纷倒戈,何洛会却坚决不服软,称多尔衮有功于大清云云这样的死硬分子肯定是清洗对象,很快被顺治凌迟处死。当然了,何洛会之所以不服软,也是因为他的地位比苏克萨哈更高,属于多尔衮一党的骨干分子,服软也难逃一死,就像谭泰最后的下场一样。多尔衮让济尔哈朗统帅大军,重掌兵权,但也不能撒手不管,而是在大军中安排了不少心腹将领,比如何洛会,比如苏克萨哈等等,以牵制济尔哈朗。这些将领中又以何洛会的地位最高,济尔哈朗虽然贵为郑亲王,也得让他三分。未完待续正文 第九十八章 “名将”云集续康熙初年苏克萨哈一度位极人臣,现在却只是一个中级清军将领,三等甲喇章京,要不是身为多尔衮的铁杆亲信,还轮不到他担任先锋官。但是长期跟在多尔衮身边,苏克萨哈还是学了几招,打仗有板有眼。他渡江后听说朱马喇、穆里玛、张天禄等人都连吃败仗,并没有急于深入宁镇山区去救援朱马喇和穆里玛,而是在外围发起试探性进攻,从镇江向南进兵,骚扰宁镇山区东北部的丹阳县。楚军主力都在秣陵关、句容县和延陵镇周围,丹阳县的外围没有多少兵力,防线形同虚设,几乎是一捅就破,苏克萨哈的试探性进攻异乎寻常的顺利,轻易攻到丹阳近郊,前锋游骑兵绕着丹阳城墙转了两圈,城中的楚军却始终四门紧闭,不予理睬。苏克萨哈也不急于进攻,双方不战不走,形成对峙。他在等待济尔哈朗的主力,朱马喇和穆里玛如何遇伏,楚军有一种古怪的大炮等等,这些消息都通过溃兵报告到南京,传递到苏克萨哈军中,他当然不会贸然踏入险境。济尔哈朗没有让他久等,三天后,清军主力相继赶到。渡江之后,摆在济尔哈朗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穆里玛被诱进延陵镇后,楚军突然出兵切断他的后路,用深沟高墙筑起坚固的防线,一道后面再修一道,堵死了本来就不宽的山路。穆里玛和朱马喇虽然立刻发起反击。但是丘陵地区不便展开兵力,楚军又占领了两侧的小山,形成交叉火力支援。穆里玛和朱马喇虽然不断猛攻,却一直进展缓慢。与此同时,楚军的后续部队却相继攻占穆里玛留下的两座营寨,以及最重要的句容县城,防线的弹性大幅增加,防御纵深前后几十里,朱马喇和穆里玛进攻受挫。只好再次退回延陵镇。很明显,朱马喇和穆里玛受制于特殊的地形。只凭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突围。秣陵关方面,张天禄所部被全歼,刘弘遇献关出降,郝尚久所部在横山中被击溃。他本人不知下落。楚军夺回秣陵关后,已经打通连接当涂的补给线,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资和援兵正在进入宁镇山区。南京城里,尚有七千多清军,江心洲还有一支水师,但是接连打了几个败仗,尤其刘弘遇投降后,南京清军的士气很差,不敢再出城作战。将这些最新的军情报告一一汇总分析。济尔哈朗随即进入南京,召集众将以及马国柱等军政要员,安排作战部署。“诸位。伪明汪克凡所部滞留宁镇群山之间,分明是有意为之,有备而来。我军若是急于救援延陵镇,多半会仿穆里玛覆辙。”他突然停了下来,目光缓缓扫视众人,最后停在何洛会的脸上:“穆里玛进入延陵镇的时候。随军带去一批粮食,若是省着些吃用。应该还能支撑些日子。我打算以缓攻之策破敌,一面步步为营向延陵镇推进,一面等待谭泰和傅勒赫的兵马,固山额真以为如何”何洛会是镶白旗固山额真,三等精奇尼哈番,也就是镶白旗都统,兼子爵爵位,而且战功赫赫,像谭泰一样曾被授予“靖远大将军”的职务,当过独当一面的主帅,在清军中绝对属于高级将领。固山额真名义上是旗主的下属,其实却对满清皇帝直接负责,是一旗实际上的最高军政长官,这一套都是皇太极搞出来的,就是为了架空八旗旗主,加强皇权。虽然没有明确任命何洛会为副帅,但在济尔哈朗的大军中,他的身份地位绝对凌驾于一般将领之上。“郑亲王所言,末将以为极是”何洛会是百战之将,对当前的战场形势同样看得很清楚,和济尔哈朗的思路基本一致。但他身负特殊使命,不可能真的唯唯诺诺,所以定下大的调子后,又反问道:“等候谭泰所部固然不错,但是傅勒赫还在徐州,等他赶来最少还要十多天的工夫,是不是太过迟缓了所谓兵贵神速,我军若求万全齐备才发起进攻,却也给了汪贼喘息之机。”傅勒赫,是徐州后续部队的主将。济尔哈朗担心南京有失,匆忙赶来,只带了三万多清军,从山西前线等地调来的援兵,还在徐州集结,这支后续部队的主将是傅勒赫,副将是屯齐。傅勒赫是阿济格的次子,今年只有二十二岁,由于多尔衮一党权倾朝野,傅勒赫在十七岁的时候就被封为镇国公,在宗室出身的清军将领中属于绝对的后起之秀。多尔衮死后,阿济格企图当摄政王,但他是个大老粗,根本不是孝庄等人的对手,事败后被革去王爵,幽禁赐死。阿济格的子孙除了跟他一起被杀的,大部分都被贬为庶民,傅勒赫也不例外。多说一句,阿济格的子嗣后来住在北京东郊潞河、张家湾一带,其中一部分改成汉姓,清朝灭亡之后,他的家族后裔中有很多人参加了抗日战争,大部分牺牲在战场上。前些日子,傅勒赫跟随阿济格征讨江西姜瓖,但是为了救援江南,多尔衮被迫从山西抽调精锐部队,傅勒赫就和屯齐一起被调到徐州。作为努尔哈赤的亲孙子,阿济格的次子,年纪轻轻的傅勒赫理所当然的成为徐州部队的主将。屯齐,也姓爱新觉罗,却属于济尔哈朗派系。他是舒尔哈齐的孙子,也就是济尔哈朗的侄子,刚刚从北京调来,属于济尔哈朗自己的亲信将领。这也很好理解,济尔哈朗作为郑亲王和全军统帅,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班底,只是在多尔衮一党面前,济尔哈朗派系的将领都比较低调。除了这两个明显的派系,清军大军里还有一些中间派,比如汉军旗主将佟图赖。佟图赖是康熙的外祖父,是满清“佟半朝”的老祖宗,他很早就跟随父亲投靠努尔哈赤,先后担任镶黄旗、镶白旗和正蓝旗三个汉军旗的旗主,几乎可以说是汉军旗历史上权力最大的旗主,也是清初地位最高的汉臣。因为康熙的缘故,后来全家被抬入满洲镶黄旗。未完待续正文 第九十九章 你把他们当宝,我把他们当草唐王朱聿鐭一行离开桂林后,乘船顺漓江北上,在湘桂运河一段改陆路,到了湖广境内后再换水路,顺利抵挡衡阳。和日渐成熟的隆武帝不同,朱聿鐭一直是个闲散王爷,人生经历比较简单,所以性格很单纯,虽然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有时候却像个年轻小伙子一样冲动,考虑问题不会拐弯,耳根子还软,所以才在年初的那场风波里,稀里糊涂的被吕大器当枪使,惹了一身骚。四十岁的身体,二十岁的心,朱聿鐭和汪克凡正好相反。像出笼的鸟儿一样,朱聿鐭离开桂林后心情一直不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让他感到新奇和有趣,因为很少出远门,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漓江的秀丽风景让他迷醉,大明的崭新变化让他兴奋。路过湘桂运河工地的时候,朱聿鐭甚至挽起袖子,亲自下到河滩和民夫们一起干活儿,虽然前后只挖了几锹土,却把民夫们感动得山呼皇上万岁,王爷千岁湘桂运河正在重修。最近这两年,汪克凡的势力发展得飞快,财政收入蹭蹭地往上涨,但是随着摊子铺得越来越大,花钱的地方也更多,手里一直紧巴巴的,有些重要的工程项目一直拖着没有开工,比如湘桂运河就是其中之一。湘桂运河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