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残明> 分节阅读 45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54(1 / 1)

复失地,凶名赫赫的八旗兵不断被消灭。才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口口相传之下,楚军被不断神化。汪晟之所以能够迅速攻占苏州府和嘉兴府,很大一个原因是得益于熊立春和田雄的反正。老百姓们却根本不管这些,都把楚军夸成了天下第一强军,比八旗兵厉害得多,只要他们留在江南,就不怕鞑子再打过来。包括汪克凡在内的楚军高级将领,还被拿来和本朝开国名将相比,到底谁是徐达,谁是常遇春,在酒馆茶肆中往往引起激烈的争论。这其中,关于汪克凡的争议最大,只以本朝名将相比还无法表达大家的景仰之情,贩夫走卒对三国演义更加熟悉,有把他比作吕布的,还有把他比作诸葛亮的,赵云和周瑜也不时被人提起,但下意识的,很少有人把他比作关羽。高层的政治斗争,他们不了解,不关心,但武勋和文官之间发生了大论战,双方这些天吵得天翻地覆,他们多少也有所耳闻,知道汪克凡不是忠义无双的关羽隆武帝和汪克凡有矛盾,是一则非常吸引眼球的政治八卦,在官场民间飞快地扩散着,有些人虽然只知道片鳞半爪,却忍不住要在亲朋好友面前卖弄一番,一二三,三二一,头头是道地分析一遍,看你被唬得一愣一愣的样子,心里爽的不得了。君臣不和,到底怪谁新的争论开始了。有人说汪克凡是曹操一样的奸臣,有人说隆武帝是赵构一样的昏君,支持隆武帝的“奸臣派”人很少,支持汪克凡的“昏君派”占了绝对的大多数隆武帝只是一个逃亡皇帝,在江南的存在感很弱,没有崇祯那样的威信,汪克凡却刚刚打赢了宁镇会战,杀起鞑子来毫不含糊,是个像岳飞一样的忠臣良将,隆武帝既然和他不和,那就是昏君赵构。争论不下,大家去向智者请教,智者长叹一声:“汪军门当然是忠臣,但是这件事原本也不怪皇上,只是朝中另有奸臣。”对啊怎么忘了秦桧秦桧这样的奸臣蒙蔽皇上,杀掉岳飞,自毁长城,汪克凡要是也被秦桧害了,哪怕丢官罢职,等到满清鞑子再次杀到江南,谁去领兵出战这关系到所有人的身家性命,再也不能置之事外几乎在一夜之间,百姓们也闹了起来。楚军在句容县的群众基础最好,百姓们无条件的支持楚军,在一群年轻士子书生的率领下,上千人齐聚文庙明伦堂,推举县学里名声最好的一名博士执笔,做万言书向朝廷请愿,惩治“奸臣”杨廷麟大庭广众之下,杨廷麟招降田雄的事情又被翻了出来,坐实了“奸臣”的恶名。在有心人的宣传下,百姓才知道田雄是个无恶不作的汉奸,除了出卖皇帝,还刚刚扒开浦阳江大堤,淹死了数万百姓,杨廷麟竟然封他当顺义侯,请问义在何处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杨廷麟和田雄沆瀣一气,说明他们两个都是一丘之貉这件事一开始,完全是百姓们的自发行为,有一些下层士绅和生员秀才参与其中,并不是汪克凡有意煽动安排的,但是事情发生后,权习立刻报告汪克凡,安排人手在其中推波助澜,把矛头直接指向杨廷麟,并且派人到外县煽风点火,一些德高望重的江南士绅和前明旧臣平日里非常低调,这个时候却难得的开口,对句容县表示声援,金坛、当涂、苏州、嘉兴等地都有士子百姓举行集会,一封一封万言书接连递到唐王朱聿鐭和钦差大臣郭维经的案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出现老百姓大规模的请愿集会,历朝历代都是震动朝野的大事,极有可能引发一场政治大地震。文官集团本来就已焦头烂额,百姓们闹起来后,终于给了他们最后的致命一击,郭维经刚刚到达南京,为了尽快平息这场风波,就把杨廷麟当做弃子丢了出去文官们异口同声,对招降田雄这样无君无父的汉奸表示震惊和愤慨,纷纷表示自己都被蒙在鼓里,现在知道了真相就要和他划清界限。眼看大势已去,汤来贺和万元吉迫于无奈,也违心地向外界宣称,招降田雄的事情完全是杨廷麟一手操办,他们两个事先毫不知情。当天晚上,汤来贺和万元吉密访杨廷麟,下人进去奉茶,发现三位老爷正在扼腕太息,口出慷慨悲愤之语,脸上热泪纵横,场面极其感人。第二天早上,杨廷麟留书一封,将钦差大臣的信印封于锦匣之内,与乌纱官袍一并派人送给郭维经,自己飘然离去,返回江西老家隐居,终生不问政事。与此同时,郭维经亡羊补牢,调集重兵包围田雄所部,并亲身入营骤然将其拿下,以囚车木笼押往桂林问罪,田雄部下两千余人被全部缴械,由赵印选、胡一清等部分别收编。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一七五章 监察局杨廷麟无声无息的走了,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政治舞台上历来都是我方唱罢你便登场,种种喧嚣和精彩永远不会落幕,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谁也不会把一个过气的阁老放在心上,退一万步说,哪怕文官集团以后还能卷土重来,和杨廷麟这只死老虎也没什么关系。一个月前,杨廷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来到江南,手握圣旨,口含天宪,四处下手争抢胜利果实,很多人忙不迭地投靠到他的旗下,摇旗呐喊而自鸣得意,自以为抱上了大粗腿,隆武帝拜祭朱元璋的那篇祝文一出,他们更以为大义名分在手,可以很轻松的把汪克凡一脚踢开,隆武帝和文官集团的联盟胜券在握一个月后,杨廷麟黯然离去,标志着隆武帝和文官集团彻底认输,这些人才终于回过味来,乱世中有乱世的规矩,拳头大说话才算数,数遍隆武朝廷的各个派系,就数t无gtt错gt汪克凡的拳头最大,所以这回是站错队了。姜还是老的辣,钱谦益太他娘的机智了乱世枭雄不是白给的,金声桓果然老谋深算没关系,咱们虽然没有钱谦益和金声桓那样的眼光,但是船小好掉头,现在改换门庭还来得及,汪克凡分明是要做大事的人,岂会没有容人之雅量一夜之间,支持文官集团的阵营发生了雪崩式的倒戈,大家不约而同的,一起对郭维经发起了猛烈攻击。立功心切在官场上混的人,揣摩上意。投其所好是基本的生存技能,最擅长的也是勾心斗角。杨廷麟既然已经被干掉了,郭维经就是汪克凡的下一个政治对手。大家一人咬他一口,正好当做改换门庭的投名状。这些人一拥而上,气势汹汹,郭维经被搞得狼狈不堪,无论做什么都有人站出来大义凛然的进行指责,他以雷霆手段拿下田雄,换来的却是一片质疑,杨廷麟招降汉奸田雄固然不对,郭维经对已经反正的降将痛下杀手却更是错上加错。有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之嫌,为了掩盖一个错误,再犯下一连串的错误,朝廷威信将荡然无存。出乎意料的是,真正掌握话语权的大人物对此都保持沉默,自汪克凡以下,属于武勋集团的文武高官始终缄口不语,闹得最厉害的时候。钱谦益再次出头,帮着郭维经分辨了几句,大家这才发现风向不对,停止了对郭维经的攻击。自作多情了。汪克凡和隆武帝之间的较量胜负已分。郭维经是打着白旗来的,就差抱头蹲在地上,再搞他没有任何意义。现在冲上去拳打脚踢的人,除了给汪克凡壮壮声势之外没有任何用处。也别想捞到多少好处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汪克凡的注意力已经转到其他方面。也希望这场风波控制不要继续扩大,如果拉着隆武帝一直撕扯下去,倒真有两败俱伤的可能。对于和隆武帝的谈判,汪克凡并不着急,谈判这种事免不了反复的讨价还价,越着急就越吃亏,而且他非常明显的感觉到,隆武帝不知道什么原因急于和他达成妥协,在谈判中不断让步,既然皇帝着急,他就更不能急了。“桂林还没有确凿消息,只知道大概是西军出了岔子,皇上和几位阁老这些日子都盯着云南、四川,朝廷兵马也在往西调动,就好像孙可望要造反一样。”权习把一份报告交给汪克凡,说道:“这件事非常隐秘,应该是有人向皇上呈折密奏,所以知道内情的人很少,皇上和几位阁老也非常小心,情报局查到的东西都在这里了。”“如临大敌呀。”汪克凡仔细翻看着那份厚厚的报告,但是有价值的信息并不多,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西军由于某种原因,对隆武朝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以至于隆武帝急于和楚军妥协。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汪克凡百思不得其解,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轨迹,无论孙可望、李定国还是刘文秀,都一直打着大明的旗号,孙可望后来投降满清,只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失势的个人行为,在眼下抗清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西军不可能投降满清。从隆武朝廷如临大敌的样子来看,似乎对西军非常忌惮,以至于对楚军不断让步,反过来说,西军对隆武朝廷的威胁是非常致命的,也是无法妥协的,这已经偏离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汪克凡想不出其中的原因。“南宁那边,桂王一切如常吗”。“没有任何异常。”“那就怪了”汪克凡用手指敲打着桌面,笃笃笃,笃笃笃的不停。他参照历史,很容易想到了桂王朱由榔,如果朱由榔跑到了云南,这一切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孙可望是南明时期出类拔萃的人才,尤其擅长内政管理,野心也特别的大,如果桂王朱由榔落到他的手里,不搞出些事情反倒不正常了但是朱由榔好端端的呆在南宁,或者说被软禁在南宁,万历神宗再没有别的直系子孙活在世上,其他的明朝宗室王爷对隆武帝都无法构成威胁,这条线索似乎又断了。盲点,这是汪克凡历史知识的盲点。因为前世是军校副教授,他对明末战争史研究的很深,相关的政治人物和历史事件无不烂熟于胸,对康熙朝后期的历史却只知道个大概,朱慈焕的朱三太子案不在他的历史知识储备当中。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隆武帝看来是抓了一手烂牌,但是到底烂到什么程度,他的底线又在哪里,汪克凡都不知道,在谈判中就很难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前我们对西军太忽视了,情报局看来还得加强力量,把监控范围扩大到西南和北方各省。在满清和西军内部布下眼线。”汪克凡说道:“孔有德气势汹汹朝我们杀了过来,打完这一仗后。我准备对楚军做一次大的调整,情报局也要一分为二。今天先和你通个气。当初情报局成立的时候,楚军的活动范围局限在湖广一个省内,所以胡子眉毛一把抓,很多不该你扛的担子也压到情报局身上,现在咱们的摊子大了,对内对外的监控范围太大,我准备把对内监控这一块拆分出来,再成立一个监察局,但是情报局的编制不能缩小。反而还要扩大”情报局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情报工作上,权习手下的情报局却还兼着特务机关和纪律监察机关的角色,重军事情报,轻政治情报和经济情报,存在很多弊端和隐患,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分工,让权习的情报局集中精力搞好对外情报工作。监察局将接替纪律监察机关的角色,主要负责对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监察局更接近特务机关,除了监控楚军和楚勋集团内部,更偏重行政管理在汪克凡看来,特务机关如果过于强势。对正常的军事、政治管理模式都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以成熟健康的政权中,特务机关一般都是非常低调的。但是军阀林立的南明还在战争时期,政治环境错综复杂。吏治腐朽不堪,高层对基层的控制力很差。所以建立一个强力的特务机关还是非常必要的。社会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汪克凡愿意为共和留下一点种子,但它必须生长在温室中,必须在汪克凡的控制范围之内,否则在暴风骤雨的摧残下,这颗种子必定会夭折,只有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丰腴肥沃的土壤,强人政治才能退出历史舞台,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内,为了保证各种政策方针能够得到贯彻执行,汪克凡要拥有自己的契卡和克格勃。在一段时间内,汪克凡愿意保留鲁王政权的自主权,是因为鲁王政权完全可控,在实力上和楚军差的太远,大家才可以坐下来慢慢谈,尝试建立一种解决政治分歧的新模式,不一定要打个你死我活,但是西军不适用这条原则,孙可望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和隆武朝廷作对,他只要搞分裂,搞投降,汪克凡就会毫不犹豫的支持隆武帝。大明这条破船,谁都不许拆,要拆也得等靠岸后,由汪克凡亲自来拆。“监察局由谁负责,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汪克凡问道。“好苗子倒是有几个,但都是划桨的材料,掌舵恐怕不行。”权习斟酌着说道:“对内监察打交道的面太广,碰到的事情形形色色,有些分寸我也把握不住,监察局最好由一位文官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