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勇作为巡检司驻扎在蓬莱的大统领,来送女人送银子的人更是多,盐丁们银子够花,身份特殊,城里也并没有那么多的小偷小盗,所以有事没事就去青楼和赌坊逛逛。好像对于他们来说,新年才刚刚开始。李岩和管清天管师爷两个人苦笑不止,眼下他们可是王争系统最忙的两个人,每一个做的就算和宁海知州王得乐比起来都不算少。初到蓬莱,这里可是府治,掌管的就不是原来宁海几地了,登州府全境的文册和田亩数目都要靠他们两个带着文吏整理出来。这次李岩他们两个来见王争可不是单纯来诉苦的,一边详细禀报一些事情,一边也共同提出了一个建议。他们希望能增设一个文吏机构,多招募一些文吏协助他们处理政务,不然仅凭他们两个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提这个建议他们自打来到蓬莱就在酝酿,最后实在是受不了,这才是在今日提出来。李岩和管清天的担忧也是有原因的,王争是武人,武人可都是最烦文人的,王争度量大,可以信任他们两个人,但这并不代表他可以接受一群文人在眼前。向一个武将提议设立一个文人机构,这在其他的地方就是在玩火,若是刘泽清听到这话,怕立马就要一脚踹过来,再大喊一句。你他娘的是脑子被门夹了,老子有兵有将的要文人做什么就是在元帅府里说完这番话后,里面都是静悄悄的。董有银虽然没说,但能从他紧皱的眉头看出来,心里其实对这个点子颇为反感,邓黑子和高亮脸上也有些意外。黄阳凝神细思,也没说什么。但王争心里对这件事其实早有想法,如今掌控了整个登州府,自己手下的武将倒是不少,但文官班子还是太弱,说白了就是靠李岩和管清天两个人撑着,这对日渐加重的政务来说可完全不够。对于今后可能到来的战事,战前需要定制周密的计划,黄阳还有些主意,其余的就都是只知上阵的粗狂军汉。有一个妥善的计划是能打赢的前提,这就需要很多人一起来权衡利弊,仅凭几个人是不够的。稍微沉吟一下,王争开口说道:“李公子和管师爷这想法不错,本将早有此意管师爷,今夜你便拟出一份行文,招募一批有识之士进入府中,有功名的优先考虑,就先称作军议司好了。”李岩和管清天对视一眼,皆是见到对方眼中的喜悦,本以为要苦苦劝说一番,没想到王争居然连名字都想好了自己这位上官真是事事都要思虑周全,军议司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出谋划策的基础班子。李岩禁不住想到,现如今朝廷的内阁成立之初也不叫内阁,那时候只是为了帮助朱元璋处理政务和出谋划策。现在虽然还不知道王争最后能发展成什么样,但这第一批的军议之职,出了他们两个,还有谁能当上跟了王争这么久,要说完全没有名分的就是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比谁都多,在王争系统内部也是备受尊敬,但说出去却没有个响亮的名头。就算是李岩,心里没点牢骚和抱怨那也是不可能的。眼下这军议司成立的话从王争嘴里说出来,就算是定下来了,他们两个总算要有正经的职务。至于今后能不能更进一步,这都说不准,谁又能清楚。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铁律“军议司,暂设参谋、参政、参军三处。李岩,管清天,命你二人分别为左右军议,至于朝廷上的官身,本将今晚会与知府孙大人去说,公文会一同发给你们。”听王争说到这里,李岩惊愕的呆愣住,有些不知所措,脸上的表情复杂的很,既有惊喜,也有错愕。管清天倒是反应迅速,领命后发现李岩站住不动,赶紧拉了他一把。李岩这才反应过来,立即跪在地上,受命答谢。军议司是王争首创,这个名称从前都是闻所未闻,军议这个官职也是李岩头一次听到,纵然如此,他却也明白这个职务在整个登州营系统的重要性。按王争方才所说,军议司下辖参谋、参政、参军三处分署,虽然名称显得老套,但各个分署的职责所在一目了然,每人觉得不妥。参谋处自然是出谋划策,一些平日的大事小情,战前的统筹策划参谋处都会加入,而参政处则是负责各地的公文、行文处理,把王争的政令有条不紊的发布出去。由于如今军议司还不成熟,田亩的分配等一些杂事也都划归参政处。至于参军处,与其他两个一样,今后是一定还要加设分署分权的,眼下王争让他们负责军中大小事务,包括战功的记录、升调通知的下发等等说起来,军议司的处置范围几乎涵盖了现如今登州营系统的全部,除了军议司,登州营下辖还有巡检司。现在的巡检司王争要想继续统领也简单,只需要让人去找登州的盐政监察使,奉上几千两银子就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这种事王争一般都交给范若海去做,他是山东的大盐枭,这些事干的最多,让他去找盐政监察使也能更有说服力。所以在场的人哪个都明白,这巡检司虽名为朝廷司署,却早成了王争的“保安司”,在登州营正兵以外做哪些护佑邻里的事情。说来也是讽刺,即便是巡检司名下最普通的一个地方盐丁,每月足额拿到的饷银也比其他朝廷正兵多,比起蓬莱城内一些军将的家丁也只是略有不及。军议司的事情让李岩心潮澎湃,眼前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一般,管清天也是浑身充满了干劲,不过两人忽的想起来,当务之急却不是这件事。登州营上下的军兵按照戚帅的选兵规矩,王争招募的是三种人,其一是无家可归的难民百姓,这些人对流寇和鞑子都有刻骨仇恨,操训和战斗都是狠命的来。其二是淳朴的耕田农户,这些人一直都是老实巴交的过日子,当时却无地可耕,吃不饱饭,所以想要拉拢他们付出的很少,无非是几两饷银、几亩田地。第三种便是往日刀头舔血的盐丁,这些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那贩卖私盐的勾当,胆气已经是足够,所缺的无非就是金银。王争是私盐起家,一方面许给他们买卖私盐的正规性,另一方面按月给他们饷银,所以都能死心塌地的跟随。这三种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往的生活并不好过,要么是行走在生死之间,要么是穷困潦倒。如今来到蓬莱这等大城,享受的东西应有尽有,手头宽裕了,管不住自己也是正常。王争心里清楚的很,奢靡现象眼下刚刚开始,尽早加以遏制还来得及,不然早晚要酿成大患。这件事放在其他地方可能是相当平常的一件小事,却立即引起了元帅府的注意,当天晚上副总兵王争就发布了处置方式。那日的会议过后,那三个趁夜跑出军营去青楼的文登营兵都被削除军籍,赏下的五亩官田也尽数收归。这还没完,王争为了影响扩大,以儆效尤,这件事做的十分绝情。那三户人家被王争一纸军令驱赶出登州府境,扶老携幼的带着大包小包,在全城人目视中,哭喊连天,叫骂不止的远行而去。不过他们叫骂的却不是王争,而是自家不争气的男人们,一些妇人甚至是喊打着出城,本来好日子就在眼前,他们却违反军规毁了这一切。那三个违反军规的人也是满心的后悔,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从踏出军营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结局俨然注定。这种雷霆手段让所有人慑服,不少跃跃欲试的人都是冷汗直冒,不断庆幸自己还没干,全家驱赶出登州府境,这可等同于死刑了。谁都知道,登州府境以外的地方根本不太平,土匪马贼多如牛毛,官兵也和登州营不一样,都是正了名的土匪,将官们明抢豪夺根本没法抵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也就在王副总兵治下的登州府境才能出现,王争这一道冷血无情的军令,可是狠狠的将一盆冷水浇到所有人的头上。就连待遇最好的正营战兵都被毫不留情的处置,更别提其余的辅助兵与盐丁。王争并没有就此罢休,十分重视这件在其他人眼中的小事,处置了犯事正兵的第二天晌午,副元帅府便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令。其中军议司的成立倒并没有引起大众注目,登州营的“七日两休,十二条铁律”流传甚广。简单的意思,就是今后登州营的正兵,包括辎重兵等辅助兵,七日都会有两次回家休息,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以往军兵一直吃住在营房的情况不再出现。王争王副总兵亲自发布登州营之十二道金牌铁律,其中,“夜出营房”赫然在列当然了,这十二道金牌铁律并不是全部,经过刚刚成立的军议司商议,只是列出了最有可能出现,最严重的十二个方面,其余的各项规定与处罚方式都详细的列在“登州营军规”中。登州营军规一书,由王争亲自负责,军议司协同完成,出台后就要立即发下,上到董有银、黄阳、高亮、邓黑子四人,下至每一名什长,都要人手一份。同时,王争还规定,日后军规的熟背与念读添加到日常军官功绩考核中,也要记录入册,对军官的升降调任起到影响。这可难坏了登州营的军官们,他们可都是老粗,大字不识一个,平日最擅长的是上阵打仗,忽然让他们读书识字,个个都是难受的紧,叫嚷着宁肯再回去操训。说是这样去说,登州营军令如山,自然没人敢顶着干。既然军令已下,那就绝无收回与偷懒的可能,你不看,后面可有大票的人盯着你的位子登州营强者为尊,军功加身却未升职的兵士多的很,都是忠义敢战之士,随便抽出一个就足够顶替了你的位子,到时候可是哭都没地方去哭不过话说回来,左军议李岩与右军议管清天编写的时候自然也考虑到了这方面,所以书中用的基本上也都是大白话,字都用笔画最少的,字数也是能少就少。整本书王争是第一个读一遍的,颇是浅显易懂,简单明了,上面多是一些熟识的规矩,只要用心去看,不是傻子都能明白。登州营的军官自然没有傻子,想要记下来也并不难。第一百八十一章:李军议激试顾君恩军议司成立后,当务之急自然是要选个好的府宅作司署用地。李岩与管清天一方面负责人选的考评,另一方面也带着现有的文吏们在找地方兴建办公场所,当然了,于私于公,这军议司的司署衙门都要建在元帅府周围才最是妥当。在这两条街转了几天,最后总算是找到一个比较不错的地方呈给王争决断。王争带着人看过后顿时哑然失笑,李岩和管清天他们两个选的地方真是奇了,周围没什么民宅,在一条街的最里头,空空荡荡,倒是符合他们清心寡欲的追求。没什么说的,王争批准同意,派人给他们搭建衙门用地。修建司署衙门其实用不了多久,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就建的差不多,蓬莱城内其余的朝廷司署衙门都有些纳闷。这叫什么“军议司”的是哪里来的衙门,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后来经过一番打听才是知道,原来这是王争王副总兵成立的新司署衙门,专门出谋划策发布政令的。他们还打听到,这件事就连知府孙化龙都已经知道,不过与王争谈过一次后回来却吩咐文官们不要妄加打听。这态度表示的也很明白,显然是默许了。孙化龙都是如此,那他们自然也没什么多说的,话说回来,就算他们有心要管,说的话其实也没人在意,王争才是手握实权的那个人。招募文士的消息很快就是传扬开来,不少在朝廷那边屡屡碰瓷的文人雅士们都想到登州府来碰碰运气。这些人中大部分多多少少都是有些真才实学,有的人书写临摹造诣高,有的人擅长卷宗归类,也有的人什么都不会,溜须拍马之道却是玩的明白简言之,也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李岩和管清天在军议司的门前立起一副告示,就坐在那一个一个的仔细考评,来的人很多,络绎不绝的,但想要稳定秩序也简单。只消从王争这边借过去几个营兵往边上一站,往往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