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扫明> 分节阅读 27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74(1 / 1)

次围攻南京,最后一次才勉强打下来。眼下的王争同样是如此,一旦失败,山东军甚至可能像历史上的李自成一样,接连丢失凤阳、滁州一带刚刚占领的大片土地。南直隶的官军还是有些力量,如果一举打下南京,给以震慑,就算是打开局面,打不下来的话,难免南直隶官军联合起来北上。那个时候,如果其它地方的官军胆子大起来,山东军就会落得腹背受敌的局面,而李自成就会白白捡了个大便宜。所以说,这次王争面对的局面比李自成要凶险的多。李自成进取西安唯一阻碍就是孙传庭率领的五省精锐,但王争一旦速攻不成,将要面对的,就会是整个江南官军的反扑。此刻,王争负手站在福船上,眼眸时而深邃,时而空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手指捻在一起,不断揉搓。这争夺天下的一手棋盘下到现在,王争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在江南打开局面。第五百章:如梦方醒“船头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南京城外阅江楼上,几人登高而望,一人白衫偏偏,风度悠然,一人青衣素裹,腰悬长剑,时而含笑,时而面露不屑。其余几人或手握折扇,或对江下指指点点,放声大笑,虽然装的像模像样,但却并未有前头二人那般仙风道骨。“子龙,你且评评看,山东军此番与李贼决战,究竟何人可以取胜”侯方域在望江楼上负手而立,说话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江面,凝视脚下,无数的大小船只正如同蝼蚁一般往来流转不停,给他以极大的满足感。即便是南京外郭城一带,依旧是行人往来不绝,大小商贩沿街叫卖,各家商铺依河成街,过街骑楼、临河水阁鳞次栉比,桥接相连,一派古朴幽静。就算比起山东最为繁华的济宁,也是不相上下。的确,身在这种环境之下,难免让人忘却天下间糜烂的形势,沉浸在太平繁华的假象之中,所谓的温柔乡,正是如此。其实阁上这些所谓的才子们,也就只有陈子龙知道国忧家难,不等他说出什么话,宋征舆一敲折扇,先笑几声,嗤道:“就王争那个武夫,从前不过是个偏远州境的守备,因为有阉党的帮助才会扶摇直上,哪里能有什么真正的军功。”待他说完,周围周立勋、许孚远等几名士子纷纷应声大笑,显然对这种说法认同到了极点。见到这种情况,陈子龙回想起前不久在山东一带的所见所闻,自是低头沉思,闭口不言。侯方域虽然发问,但是内心却带着浓重的贬低色彩,不过是想听听其他人对暴发户一般的王争看法,只有身边各人同样对其怀着嗤之以鼻的态度他才会满足。说到底,侯方域心中其实并不在意陈子龙是如何回答,不过是借问陈子龙去问其余士子,自比清高罢了。在他眼里,所有的武夫都和阉党有一腿,都是误国的无能之辈,活在世上都是浪费资源,只有他们士子才有真才实学,是强国强天下的仁杰。事情还是有些出乎侯方域的预料,当初那偏远之地的小小守备,麾下兵马不过一千,但事到如今,竟然有能力和李自成公然对抗。山东军近些年名声鹊起,王争竟然被皇帝封了安东候,就算侯方域刻意避免,也还是总能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每当这时,侯方域总是冷冷一笑,心道不过是跳梁小丑。这些事实并不能影响他心中对武夫的一贯印象,就如同方才宋征舆所说的那样,保不齐王争是从哪捡来的军功,没有阉党,他根本什么都不是。还有南京的大学士马世英,同样是阉党,两人说不定暗地有什么交易,反正和阉党沾上丝毫关系的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侯方域冷哼一声,轻声道:“真是自作孽”正这时,一人忽然笑吟吟问道:“辕文,你与子龙都倾心于柳如是,可曾料到今日结局”提到这档子事,宋征舆先是看了一眼陈子龙,胸中升起怒意,但他性格懦弱孤傲,想到抢走柳如是的人是谁,却连发难说上几句的勇气都没有,当下只得一声不吭。陈子龙与他不同,尽管对柳如是为何会这样选择十分不解,但时日已久,心中早就释怀。在他看来,人生在世,就该放眼于天下,既不能在繁华的江南沉醉太久,也不能对男女之情太过热衷。陈子龙放浪的哈哈笑几声,方道:“舒章,关于此事在下早就说过,如是能得一如此疼她爱她之人,子龙又有何憾更何况在下如今已觅良秀,娶妻生子,前程旧事,过往云烟罢了”闻言,最先问话的李雯毫不怀疑是在做作,指陈子龙几下,哈哈笑道:“子龙你还是这般脾气,这才是名士气度啊,我李雯此生最佩服的,除了子龙你,再无他人”宋征舆微微皱眉,看陈子龙释怀如此,又和李雯有说有笑,当即升起一丝醋意,心道他二人必是故意为之,好叫我难堪。想到这里,宋征舆强自作笑,转移话题道:“子龙所言极是,钱老先生乃文风绰约,名冠古今,堪为东林翘楚,征舆又有何妒。”“哦”李雯诧异的笑了笑,朝宋征舆紧盯几眼,见他目光躲闪不敢直视,当下也是一脸微笑,不置可否。同一时间,南京西南方向四十余里,大胜关喊杀声震天,无数身披红色衣甲的军兵爬上城楼。几名山东军兵士登上城楼,一脚将对面的官兵踹倒,手中刀毫不犹豫的狂斩而下。“杀”远处,数个方阵亦分亦合,形成一股红色的海洋,泰山压顶一般朝关城压去。“轰隆隆”不久之后,大胜关并不厚重的城门被兴奋的山东军兵士打开,王争带着一众军将与文吏策马入城。明廷的玄鸟旗被数万山东军兵士踩踏着走过,城头早已换成“王”字的蓝底黄龙大旗。山东军十五万大军自滁州誓师南下,江浦迎降,水师左统领江大应期抵达,率战船数百占据西江口,封锁沿岸,打造船只将兵士运往对岸。紧跟着,山东军兵分两路,董有银克江宁,王争亲率余众攻陷大胜关,会和后又马不停蹄朝南京城进发。南京城兵力主要由三人共同掌管,文臣为兵部尚书史可法,镇守太监为刘福,但掌管京营兵马的是新任提督卢久德。勋贵方面,按例要设置一名勋臣协防南京,第十一代魏国公徐宏基于崇祯十四年初受命协守南京,加太傅,为众勋之首。但凡南京城兵马调动,需得兵部尚书,镇守太监与协守勋臣共同盖印下令,方才有效。这天夜里,一名自大胜关方向的骑兵狂奔而来,由于南京外城并没有闭门,所以此骑由外城观音门直入内城,奔向魏国公府。这时魏国公徐宏基手持书卷,还在房中静静读书,忽闻急报,立刻亲自出迎将那骑兵接进府内,命下人端上一盏乌镇淡茶。这乌镇茶叶冠甲江南,除了大户人家子弟之外,就算一般殷实些的住户都是一试难求,但这骑兵面对如此熏香,依然是满脸惊惧,坐立难安,没有丝毫品尝的心思。见得如此,徐宏基心下有些纳闷,不过还是想不到究竟会出什么大事,难道安东候王争被李自成击败了不成。“国公,大胜关破了,快下令关闭外城,快下令啊”这骑兵有些语无伦次,听得徐宏基一头雾水,不过他依然能明白事态的严重性,脸上顿时有些沉重,待他屏退了下人,这才一五一十的要求骑兵慢慢讲来。原来此人来自西南三十里外大胜关,是城破前夕大胜关守备冒死送出来的。就在前不久,一支不知人数的兵马忽然在大胜关外登陆,并且打着从朝廷的旗号,当时守城的百户也没什么怀疑。毕竟这里可是南京,又不是北方,前一阵子李自成在对岸想要来这边攻打,但最后就连长江都过不来。就连声势如此浩大的顺军都是如此,其他还有什么好怕。更何况前不久京营提督卢久德率领两万兵马前往凤阳,据说黄闯子和花马刘都在凤阳。一般人对于流贼的理解,就是衣装破烂,人数浩大,想要不知不觉的打到南京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来到城下这支军队衣甲精良,打着朝廷官军的旗号,一眼看过去就不可能是流贼。联合种种情况,这百户根本没什么担心的,当时甚至笑问了几句是不是官军打胜了。可对方笑里藏刀,忽然发难,趁乱夺了城门。大胜关只有两千多的守兵,大多数还是长久未经操训,抵抗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已经破城。第五百零一章:兵临城下,尤念太平世间万物皆有生灭,“万岁”从来都不存在,只是个表达尊敬和恭维的称呼而已。时间来到崇祯十六年,曾经极度辉煌的大明王朝不免步入前尘,已经是一片的风雨飘摇,大厦将倾。说到底,就算王争做的再周全,准备再完善,也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其中各地将帅惧死逢迎,还有江南虚伪的鼎盛繁华,自以为天下太平,都脱不开关系。十几万大军,其中还有不少前明将帅,但是从徐州誓师开始,一路顺风顺水的打到南京脚下,南京城偶有风闻,但却对山东军西进攻取襄阳一事深信不疑。直到前不久大胜关破,一名骑兵亡命奔逃到魏国公徐宏基的府第,南京城内的勋戚和大员们才得到消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曾经五征蒙古,七下西洋的辉煌帝国,却如同一个多年沉疴缠身的老人,动作僵硬,反应迟缓。华夏大地上从来就不缺少能人,每一次王朝的更迭与纷乱,最终都会由一名文武兼备的帝王来统领结束。满清在历史上趁人之人威,夺取了大乱纷争的华夏大地,击溃重病缠身的大明王朝,这并不见得他们有多强。历史在多年以前悄然拐弯,小小的登州,走出一个将要决定天下走向的普通人,贫困的山东地区,会诞生一支威名赫赫的强军。枯木逢春,老树开花,花草吹又生,这似乎是不能逆转的结局。华夏大地每一次的动乱,都是上天赐予的机遇,结合了智慧、勤奋和勇猛的炎黄子孙,会在一次次的灾难中学到更多,变得越来越强。崇祯十六年七月十三日,安东候王争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兵临南京城下,摆出十五门神威大将军炮对准城墙和城门,无数的战兵披甲云集,一副大举攻城的架势,惊动天下。俗话说破而后立,这浅显易懂的道理,王争显然明白。满清在外的进攻,流贼在内的牵制,对于王争来说反而是个绝佳的机会,山东军是怎么走到今天,无非是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向前,不断进步。南京守备勋臣魏国公徐宏基算是所有人中反应最快的那个,他听到消息后,宁可信其有,不想信其无,冒着极大的风险擅自调兵,立即封锁了南京外城。这一点让王争出乎意料,山东军想要一举拿下南京城的计划就此泡汤,面对坚固如同京师的城墙,似乎只有强攻一条路可走。在南京城下,山东军立刻召集了一次军议,除了在前线走不开的以外,有关的军中将帅,还有军议司参谋文吏几乎全员到齐。无独有偶,同一时间,南京城内兵马开始四处调动,紧张异常,不断有大臣在魏国公府内进进出出,面色匆忙。一直十几万人的大军兵临城下,虽然打出官军的旗号,但是魏国公徐宏基觉得非比寻常,派兵封锁外城,便是对山东军的最好答复。这次会议临时拼凑,但是规格很高,南京城内稍稍有点门面和丁伍的人徐宏基都通知到了。说起来有些嗟嘘,对方已经兵临城下,徐宏基更是开始调兵备战。但城内的勋臣和武将们听到这个十万火急的消息后依然行事如常,没有丝毫的紧张,甚至有的根本没来,大部分人足足磨蹭了一个时辰才到齐。文臣中最出名的就是当今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掌握着全城半数以上的兵权,除此之外,大学士王铎,还有礼部尚书钱谦益也都来了。据说这老不死钱谦益的前不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