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林氏荣华> 分节阅读 7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70(1 / 1)

老人却没说话,而是默默地站到前面,打算领了东西回家。林清婉当然不可能与他们说形式有多严峻,那只会让人心里恐慌,聪明的人自然会把她的话听进去并有所准备,蠢笨的人,再往下说也不过是让他们因恐慌失了分寸。所以她微微一笑道:“这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府里银钱不够了。你们也知道,我才买了不少麦种,添置了不少农具,加之先前买的牲畜,果树和付给你们的工钱,还有建的着一排排房子,便是今年秋收还过得去,银钱上也有些不凑手了。我做过保证,工钱十日一结,随走随结,现在钱不够了,我也不好再多留你们。”林清婉见他们面上有些紧张,脸上的笑容更加轻柔,“反正这果树也要到开春后再种,还不如待过完年再请你们。到时我府上织造的布匹也卖出去了,手头也能宽裕些。只希望到时候请你们时大家都还能来,不要因为碰上农忙而提价才好。”众人闻言心中一松,连忙保证道:“东家放心,您现在给的工钱便很公道,我们不会提价的。”只要还请他们就好,这一年多来,他们在这边干活儿可是赚了不少钱。现在庄子已经开垦出来,只剩下果树和桑树没有种了,所以错过了这次,下次还不知何时才能找到这么好的活儿了。林清婉见说服了大家,便退后一步对钟大管事道:“开始结算工钱吧。”林顺便领着人从别院里抬出一筐筐的铜钱,钟大管事和林全、林安分了册子,一人支了一张桌子,喊道:“按照顺序来,叫到谁的名字,谁便上前来核算工时,结算工钱。”虽然林家承诺了十天结算一次工钱,但除了最开始一段时间,到后面已经很少有人会十天跑来结算一次了。因为钱放在身上不安全,还不如留在林家,等到要回家时再结算得好。有的人家离这里近便逢十便来结算一次,把钱拿回家给家人有的人家离得远,便一个月结算一次,请两天假回家再来更有的因为离得更远,两三个月可能才结算一次,所以大家记录在册的工时不一样,工钱也不一样。喊道名字,短工们便拿着发下来的工时条上前核对,算好了工时再计算工钱,一旁的家丁便从筐里拿出一串一串的铜钱。一串铜钱是一百文,一天的工钱是二十文,不少人直接脱下衣服把发下来的铜钱包起来,一大包的抱在怀里。兄弟,邻居,同村之人都聚在一处,免得被人抢劫。而没有同伴的念到名字便上前和钟大管事道:“我先支取十天的工钱,剩下的还放在您这可以吗”钟大管事看了他一眼,颔首道:“可以,画押就行。”短工大松一口气,拿了两百文钱,按了手印便悄悄退下。他的工钱也不少,还得回家把家人叫上,不然可不敢一个人带这么多铜钱上路。有一个老人驼着背上前,搓了搓手低声问,“管事,您看我能不能不要铜钱,直接换成粮食”林清婉正在翻看册子,闻言抬头看向老人。老人脸有些黑红,他弯着腰,讨好的对林清婉笑笑,还弓了弓腰,眼露祈求。倒是个聪明人,林清婉扭头对钟大管事道:“按照市价换给他。”“可是不知今日的粮价是多少。”钟大管事有些犹豫,现在粮食可比钱贵重多了,昨天他特意把钱换回来的。林清婉淡淡的道:“不知今日的,就照昨日的换吧,让人去粮库里把粮食搬出来,凡是想换的都给他们换。”老人松了一口气,立即跪下给林清婉磕了一个头,“谢谢东家,谢谢东家。”林清婉上前两步将老人扶起来,浅笑道:“老人家不必多礼,反正都是一样的价。不过粮食可比铜钱重多了,你可能运回去”“可以的,家中有不少子侄在这里,大家可以到城里雇几辆驴车。”林清婉微微颔首,还是忍不住提醒道:“路上小心,要是路途遥远,还不如换成钱。”老人心中感激,低头应了一声“是。”第104章 推演有不少短工见老人与他同行的十来个人都换了粮食,只支取了少部分铜钱,不由也学他要用粮食支付。林清婉并不阻拦,让人选了二十来个短工,带着他们去库房里扛粮食。虽然只有少部分人换成粮食支付,但所需的粮食也不少,直接把半个库房给搬出来了。一包包粮食堆在门口很是壮观,本只想拿了钱便回家的短工们立时犹豫起来,也斟酌着换了些粮食。不过他们不像老人及其亲属几乎把工钱都换成了粮食,而是只换了一两袋粮食。这已经是极限了,相比于粮食他们更喜欢铜钱。钟大管事忍不住看向林清婉,林清婉对他微微颔首,并不阻拦。直到库房里的粮食越来越少,直到不足一半时林清婉才道:“粮食不够了,我手底下还养着长工和庄户呢,他们都是要吃饭的。现在只能换这么多了,大家匀一匀,多支取一些铜钱吧。”有人便笑问,“东家今年秋收收获了这么多粮食,怎么会就没了”林清婉笑,“先前赊欠了不少东西,粮食下来便或卖或抵账了,剩下的并不多,不然我也不会这时候结算工钱让你们回家去了。”钟大管事心中一动,立即领悟了林清婉的意思,接过她的话茬,一边给人结算工钱,一边哭穷道:“你们以为今年我们收获多焉知我们支出的更多,别的不说,就文园那边的果树和花树就花了这么多。”说着给众人比了个数字。众人咋舌,“怎么这么贵”“一是那边地方大,要的果树多,二是买的树大,须明年开春就要开花的,你们看这一棵就要多少钱了”钟大管事叹气,“还有你们这么多人,每日吃的喝的不都是钱再加上工钱之前许多东西都是先赊账的,但现在秋收下来了,我们便不好再拖,这一结账才发现先前的开销太大了。”他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道:“东家什么都好,就是年纪太不知节俭,如今快要断炊了才想起来节省,唉”短工们呐呐不言,林家的待遇的确好,不然他们也不会大老远的跑来这里做工。想到去年和今年林家添置的东西,大家都相信了林清婉和钟大管事的话。别的不说,只说牧园里的那些牛,他们攒上一辈子的钱可能才买得上一头牛,但看看那里有多少头牛啊,花销肯定不少。等工人们领完工钱,林家姑奶奶花销太大,把积蓄都花光了的事也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听到的人都深信不疑的道:“那姑奶奶不知节俭,连给工人们都隔三差五的炖肉汤,花销可不你看秋收才下来多久,账目一清,家底就空了,还得等布匹织好了卖出去才有钱周转。所以这持家啊,还是得勤俭。”将短工们送走,林清婉便让人把长工们聚起来,由方大同他们代为训练。“也不要他们多厉害,只希望真遇到事他们能够不慌乱,可以听指挥。”林清婉叹气,“战事未必会波及到苏州,以防万一吧。”方大同沉着脸拍胸脯道:“姑奶奶放心,我一定把他们练出来。”除此外,庄子里也该好好布置了,林管家和钟大管事相视一眼,全都动起来。整个庄子进入了一种紧张的戒备状态,长工们分成好几组,除了每日轮流调出一组干活外,其他人都要集聚起来训练。连别院里的下人也加入了。充当教练的都是从军中退下来的庄户,虽然都有些残疾,但他们的本事和经验都还在,教他们绰绰有余。方大同还带着人在庄子四周布置起陷阱来,虽不密集,却也聊胜于无。林清婉则带着别院的护卫将装了粮食的地下粮库封死,并做了伪装。这个时候再转移粮食已经来不及了,只希望大家能够信了她先前那番话,以为他们家的粮食只有库房里的那些。林家别院的动静那么大,苏州城多少也听到了些风声,大部分人觉得林清婉杞人忧天,就是尚老夫人都好笑道:“到底经历少,南汉离我们苏州远着呢,派个人去和她说一声,可怜见的,别吓坏了孩子才好。”又道:“她要是在怕,就接了她和玉滨过来住,我们两家做一处,也就不怕了。”周刺史也一头黑线,对幕僚道:“还以为这位郡主胆子多大呢,毕竟能撑起林家长房,谁知只是南汉造反就吓成了这样。”人家反的是南汉的皇室,最乱的也是南汉,该紧张也是他们紧张,她好好的在苏州住着怕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苏州有多乱呢。南汉的局势有些紧张,但苏州城中真正放在心上的人还真不多,受影响的就更少了。百姓照常过日子,夫人们照常相约游玩或看戏,老爷们也照旧谈生意饮酒作乐,公子小姐们也都各有消遣。最大的影响只怕就是粮价在慢慢上涨,好在幅度不大,还在百姓们的接受范围内。这时候林清婉的动作就显得很突兀了,好在她在苏州城外,大家便是目光异样也影响不到她。苏州城还算平静,却不知京城的钦天监和皇宫里却闹翻了天。钦天监前几日观察到天象有变,监正总觉得心中不宁,花费了五天的时间终于推演出些事情,再翻找到去年的天象情况,又用了三天的时间推演,在更加肯定,便连夜去见了皇帝。去年这时候,天象也有一次异变,当时国内外皆无大事,钦天监只算出祸福相依,更多的就算不出了。如今天象再一次异变,加之南汉事发,情况已经渐渐明朗。钦天监告诉皇帝,前几日的天象预示着南汉张氏已经殁了,去年的天象则是示警,吕靖上位,不仅南汉战乱,大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但这对大梁其实是利大于弊,钦天监监正跪在地上道:“陛下,收南汉之机已到,此乃上天送我大梁的机遇。”皇帝紧握成拳,垂眸沉思,半响才出声问,“你刚才说这两次异象皆是福祸相依”“是,但于臣看来,大梁的机遇要大于危机,陛下,世上无万全事,总不能让南汉将江山拱手相送吧”现在机会已经出现了,得靠他们去取,危机是必定存在的,可一旦成功不说皇帝,就是一旁的内监都目光炯炯,似乎看到了天下一统的景象。皇帝向来稳重,此时也不由激动,他起身道:“宣六部尚书和几位将军觐见。”等这几位大人进宫又是一番争辩。本来南汉叛乱,他们只要坐山观虎斗就行,就算吕靖陈兵边境,他们也不觉得他敢大举进攻。大梁国力本就强于南汉,现在南汉又乱着,吕靖是脑残了才会大举进攻,大家觉得此次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现在大梁跟大楚的关系正胶着,大家也没多少心思放在南汉身上,所以从未想过趁机收服南汉什么的。所以钦天监得出的结论便让他们炸锅了。有提议趁机收服南汉的,也有担忧收服不成反失败的。要知道这个时代,福祸只在一瞬间。要是打不下南汉,他们投入太多,让虎视眈眈的北辽,西楚趁虚而入,那他们大梁灭国也不过在瞬时之间。可要是打下了,且撑着了北辽和西楚的进攻将来一统天下的便可能是大梁。众臣相视一眼,皆有些意动。一时殿堂沉默下来,都不知如何取舍了。皇帝焦心不已,问兵部尚书,“以卿看,若战事起我们有几分胜算”兵部尚书沉默半响道:“若粮草充足,军备足够,胜算在五五之间。”皇帝看向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咬了咬牙,出列道:“若陛下执意出战,臣冒死可供三边四个月的粮草,再多的就没有了。”皇帝狠狠的一拍桌子,大声道:“好”他目光炯炯的盯着他们道:“着大理寺与御史台挑选出清正廉洁之人为监军,从粮草筹备开始全程跟着,凡有人敢贪墨粮草,其价超过纹银十两者斩无赦,钦差可便宜行事。”皇宫外的人还不知今天晚上皇帝和八位大臣定下了可决定这个国家生死的决定,而这个决定是因钦天监观察到的异象而起。苏州城的西郊外,林玉滨正跟着姑姑在院子里祭奠先人。她还天真的认为去年的天象异变是父亲在与她打招呼,并不知道那个异象牵上了一国兴亡。林清婉持香拜了三拜,目光清明的仰头看向天空中闪耀的星星,暗暗的道:林大人,你若还在天上,希望您能保佑我们可以平安渡过这次战乱。婉姐儿,愿你与谢二郎来生能够平安顺遂,有情人终成眷属。林玉滨将香插在香炉上,回头见姑姑眼里闪着泪光,便忍不住上前握住她的手,林清婉回神,低头对她微微一笑,将香插在香炉上,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落下香灰,轻声道:“放心。”第105章 矛盾天气逐渐变得寒冷,开始下起雨夹雪时,从南而来的流民开始涌入苏州城。一开始是十几人一波,一小波一小波的往这边移动,周刺史早已带着苏州的官员准备好,流民一进入苏州就勘别身份,分流下各县安置。这个年代,啥都缺,劳动力尤甚,大梁从不拦着各国投奔过来的百姓,多好的待遇没有,但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