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林氏荣华> 分节阅读 14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48(1 / 1)

父亲或有话与您说。”林清婉便走到床边,半跪着去看他,崔尚书眼中闪过欣赏,他看向一旁的徐大夫,慢悠悠的含糊道:“多谢你了”“世伯客气了,”林清婉轻声安慰道:“您放心,一切都会好的。”崔尚书微微一笑,算是承了她的好意,可即便他好了,也再难入朝。既如此,不如趁此机会给孙儿们留下条人脉。他跟林清婉关系算是亲近,不仅因为他跟林智是好友,还因为近年来在朝中他们两边的交往算是比较多的。但只有这点关系是不够的,他需要加强双方的情谊。以林清婉现在的地位和表现出来的能力,未来前程必不可限量,他可不会因为对方是个女子便轻看她。所以他留下林清婉以示亲近和信任。徐大夫坐在一旁闭目养神,他不管这些事,只管开药,等到了时间便又给崔尚书扎了一遍针,他这才对崔家人微微颔首,擦着额头上的汗退出去。崔尚书救得及时,崔家人处理也得当,看着严重,但在徐大夫看来这只是轻微中风,养一段时间就算不能恢复如常,但生活自理应该是没问题的。此时崔尚书也觉得好了许多,他给长子使了一个眼色,屋里便只留下了三个儿子和妻子及林清婉这一个外人。他倒也不避讳,直接与林清婉道:“我与你父亲同朝为官,情谊深重,一直把你与你长兄当子女一样看待的,可惜你父亲走后,我对你们兄妹的照料不足,还请你不要介怀。”林清婉弯腰道:“世伯客气了,兄长在时便多蒙您和任世伯照料,兄长去后,若不是您和任世伯,京城中又还有几人记得我林氏”林清婉为什么能在皇帝和皇后面前那么熟稔,即便从未见过面,又远在苏州也能颇得他们照顾除了林氏的遗德和林清婉的能耐外便是这几位世伯故旧的帮忙了。他们会时不时在皇帝面前提提林颍,林智和林江,自然也就提到了林清婉姑侄。他们的夫人进宫拜见皇后时偶尔也会说起苏州林氏的一些消息,不然再有能耐,长久不提起,新鲜劲儿一过,谁还记得你呢所以林清婉是真心感激崔尚书的,这么着急的跑来也的确是担忧他的身体。崔家人自然也看出了林清婉的真诚,内心好过了些。崔尚书更加放心,可以继续下面的话题了,叹气道:“此次病的真不是时候,正碰上陛下寿辰,”他慢悠悠,却清晰的道:“我这一病,陛下肯定会委派新的人接手户部,郡主觉得谁人合适”林清婉一愣,这样的事怎么会问她“世伯是户部尚书,这样的事自然是您和陛下决定。”“虽是陛下决定,但人选却是我等推举上去的,”崔尚书道:“郡主觉得谢司农如何”林清婉一凛,挺直了脊背问:“谢大人这些年来一直任司农卿,他还懂户部的事”崔尚书瞥了他长子一眼,崔大郎就道:“谢大人是从户部那里升调司农卿的。”那运气可真不怎么好,林清婉挑了挑嘴唇道:“可毕竟多年不接触账目,自然是比不上户部两位侍郎的。”崔尚书和崔大郎这下听明白了,林清婉这是不想谢宏接手户部尚书呢。可这是为什么谢宏可是她夫家祖父,他当尚书于她有好处才是啊。林清婉本来还急着走的,这下却不急了,笑话,要是这时候让谢宏当上户部尚书,那她这段时间费那么大的劲儿干什么所以她安慰崔尚书道:“世伯别急,户部的事不如暂且交给两位侍郎大人来管,您先安心养病,一切等陛下的寿辰过了再说。”“陛下寿辰户部若无尚书做镇”崔尚书忧虑道:“只怕要生乱啊。”林清婉想了想,如今朝中能够接手户部的除了户部两位侍郎也就谢宏和国子监祭酒了。可国子监祭酒想到她了解的国子监祭酒,林清婉不由摇了摇头问:“您手下的两位侍郎都不能接手吗”崔尚书沉默。左侍郎能力不差,可家世差了些,他要是做了尚书,只怕右侍郎及朝中部分大臣都不会服气的,户部是一国之重,要是首官不能服众,那可真是国之灾难。所以他就没考虑过左侍郎,他要想当尚书,还得再历练几年,将威望攒住,自然顺理成章了。至于右侍郎,家世倒是不错了,可才能嘛,别说朝中大臣,他要是当了尚书,只怕连户部都收服不了,更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崔尚书叹气,深觉自己病得不是时候,再晚几年就好了,那时候左侍郎也历练出来了,他孙儿估计也考出成绩来了,他也有时间多做些安排,多好。如今,难啊林清婉见他眉头都皱成一团了,忍不住宽慰道:“您何必劳心,不如放宽了心先养病,这些事让陛下和户部操心去。”崔大郎也生怕他爹再急出病来,连忙道:“爹,您先歇息吧,这些事等您养好了病再说。”林清婉就道:“我把徐大夫留下,等天亮以后你们请了御医再说。”作为一部首官,崔尚书是有权利请御医的。崔大郎一脸感激的送林清婉出去。等再回来时他爹已经能勉强坐起来,精神更好了些,说话也利索了不少,要不是嘴还斜着一些,时不时的流口水,看着跟正常人不差什么。崔夫人一脸欣喜的道:“这位徐大夫的医术倒是好,我们家里的刘大夫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崔二郎就道:“那怎么能比,徐大夫可是林江在时是找来给他妹妹救命的,听说医术是江南第一好呢,太医院都征召过他,只不过人家没应召罢了。”崔三郎就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求求林郡主,让徐大夫多留些日子”“明日御医就来了,徐大夫不好还留在这里,”崔大郎进门道:“父亲,您要是觉得徐大夫用的药好,不如就不请御医驻家了如何”崔尚书想了想,微微摇头道:“不,不好,还是请御医驻家吧。”三个儿子一向听老爹的话,闻言再无异议,崔尚书就缓缓的道:“把几个孩子都叫回来吧,也不知什么时候我人就没了。”“父亲”崔家三个儿子都有些悲戚,崔夫人更是抹着眼泪道:“你这瞎说什么呢,徐大夫都说了,你好好养着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崔尚书就叹气,握住老妻的手道:“老了老了就不中用了,当时也只是一下没反应过来,谁知道就摔了。屋里的下人都别处置了,还让他们伺候我,别吓着了守夜的那孩子”“放心,知道你心慈,还没处置他们呢”崔夫人见他累了便把屋里的人都打发下去,只留下长子侍疾。崔尚书闭目养神,半响才幽幽地道:“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要留下林家那姑娘”崔夫人笑道:“你既然这样做自然是有理由的,我不问,都听你的。”崔尚书一笑,看向长子。崔大郎就低头道:“林郡主和钟将军走得很近,跟长公主的关系如今看着也不差,以她现在表现出来的心机能力,未来前程不可限量。结一门好缘总是好事。”谁叫他们这一支是旁支,跟嫡支的关系不怎么好,还只有父亲一个顶梁柱呢崔大郎羞愧不已。崔尚书却颇为欣慰的点头,“正是如此,别因为她是个女人就小看她,你看钟如英,当年谁能想到她一个妇人能站在朝堂之上,可你看现在,大梁国内,除了卢真崔正和徐廉,谁还能站在她之上”第228章 需要崔尚书虽出自崔氏,却是旁支,早年间因为寡母与嫡支闹得很不愉快,一路走来几乎没有靠过崔氏。当然,有时就算他不靠崔氏,崔氏这个姓氏也给了他许多方便。就如同他这个户部尚书姓崔,同样能给崔氏带来不少好处一样,比如,崔正的兵饷被拖延的时间总是最短的。哪怕他从未打过招呼,他底下的那些官员也会因为他们同出一族而更关照崔正。他总不能说先不发崔家军的兵饷,先紧着钟家军或东北军吧他和崔氏的矛盾从未放到明面上过,却一直都存在。他没倒下,双方还能相安无事,一旦倒下,崔氏一定会率先接手他手上的政治资源,不管他是否愿意,一如当年他父亲逝世时的事。他不想让他的孙儿们步他的后尘,当年他能在那样的环境下考出来一是靠天赋,二是靠运气。而能够入仕后快速的升阶则全靠机遇了。当时正逢大梁南汉大战,朝中人才稀缺,他因为擅统筹及算术被林智推荐入户部筹备粮草并输送上前线。这才在短短的时间里入了上官的眼,更入了陛下的眼。这种机遇多少年才能遇到一次,便是遇到了,你也未必就能被推举上前。所以他深知人脉的重要性,只有深厚的人脉才能把人推到机会面前,不然你空有再大的本事,机会不路过,你也无处可抓。林清婉能力不弱于其父兄,在帝后面前又说得上话,跟她搞好关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崔尚书还惋惜道:“可惜凌儿已经定亲,不然与林家结亲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崔大郎一怔,问道:“不是还有凇儿吗”崔尚书就瞥了他一眼道:“凇儿,林郡主多半是看不上的。”所以失策啊,不该给崔凌那么早定亲的。可隔三年前谁会愿意与林家结亲呢没有父兄,不仅嫡支无一男丁,家族也渐弱,林玉滨身份虽高,但世家高门还真不怎么看得上。可现在再看,只怕除了崔氏,其他各家也想结这门亲吧毕竟林清婉的能力摆在那里,她亲自教养的侄女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娶妻当娶贤,有时候人品能力更胜家世,何况她不仅有人品能力,家世也不差的。的确很多人想与林家结亲,林清婉从崔家回到郡主府就又收到了门房捧进来的请柬。都是京城一些高门的宴席或小会。她翻了翻,最后看着一张四皇子府递来的请柬沉默不语。协理她处理内务的杨嬷嬷抬头看了一眼便低下头道:“这是四皇子妃的生辰,照理姑奶奶是该去相贺的。”林清婉就抽出请柬放在一边道:“那就去吧,让玉滨去做两套衣服,回头我带她去。”这是提早一个月递的请柬,以示对客人的尊重,所以准备时间还长着呢。杨嬷嬷笑着应下,又抽出几张请柬道:“这是昨儿晚上送来的,都是今日的小会,您要不要去看看”林清婉忙了大晚上,现在正困呢,摇头道:“都推了吧,我回去补眠,母亲要是得空,不如让她代我去”杨嬷嬷笑道:“夫人知道了又该说少奶奶偷懒了。”林清婉无奈道:“那不是为了玉滨的婚事吗,不然我才懒得去呢。”“那是少奶奶您要求颇高了,我看近日您看的几家就不错,那几个后生人品相貌都不差。”“只可惜家庭条件不怎么好,”林清婉小声道:“最高的上头有三层长辈呢”而且婆婆好说话的,太婆婆脾气是出了名的差,两层婆婆名声都好了,林清婉再仔细一打听总能找出不少问题了。那样的大家族,玉滨要是嫁过去那得处处小心,也不知要熬多少年才能熬出头,她才不要她受那份苦呢。何况那些男孩看着是还好,可仔细一查,也都有些毛病,其中最大的一个通病就是在家里都做不得主。林清婉将那些请柬都丢到了一边,道:“这些事先别管了,嬷嬷,林管家和林嬷嬷他们就要到京了,近日你留着母亲住下,待他们到了京城把东西规整出来再走好吗”杨嬷嬷一呆,“他们不是还有四五日才到吗”“是,所以您这一旬都住在这儿吧,家里的事还要您多费心。”杨嬷嬷要是住在这里,那谢夫人肯定也要住在这里,可照惯例今天晚上谢夫人应该回谢家住才是。杨嬷嬷狐疑的看着林清婉道:“莫不是谢家出事了对了,崔家如何了”“崔尚书摔了一跤,病得有些重,跟谢家没什么关系,我就是觉得母亲总这样跑来跑去也不好,干脆在我这边多住些时日,等到下个月再回谢家住呗。”杨嬷嬷不懂朝政,并不能从崔家联想到谢家上,因此想了想点头道:“倒也行,那我与夫人说说。”反正夫人住在郡主府的时候是真舒心,回了谢府哪怕那些人不找事看着也堵心。在郡主府多住些时日也好。等杨嬷嬷走到了后院才想起来,“不对啊,陛下寿辰要到了,夫人怎么能不回谢府呢她可是要从谢府进宫贺寿的。”林清婉根本没想谢夫人还进宫贺寿,崔尚书既然说谢宏是重要人选之一,显然和他一样想的人肯定不少。谢宏妻子早没了,那能给他做后宅联络的就只有谢夫人和李氏了。李氏,嗤,不是林清婉看不起她,自从谢夫人上京后,她的声誉已经低到了最低点,别说外援,她不给谢宏拖后腿就算不错了。林清婉不想谢夫人回去添堵。林清婉不想,可谢家人却是会来请的。崔尚书的病根本瞒不住,天一亮,崔大郎就揣了告病的折子进宫了,一是告假,提醒皇帝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