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林氏荣华> 分节阅读 19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98(1 / 1)

后的事情便不用四皇子细说林清婉也明白了,一个长得英俊倜傥又有心,另一个又正值知慕少艾的年纪,自然就成了。而姬先生挑选孙婿从不会考虑家世和国籍,他的徒弟都有各国的,难道还容不下一个楚国的孙婿只要对方家世清白,人品也过得去便可以。认真说来,姬先生是看不上黄易安的,一开始姬念也是听她祖父的,所以慢慢远了黄易安。但谁让孟帝作死呢。楚梁才经过大战,有人给他出了主意,觉得他们两个大国刚刚怼过南汉,损兵折将不少,趁着他们虚弱之时扩张一下国土,不然等他们回过神来,江陵就这么一块小地方哪里够他们打的这是孟帝心中的痛,也是他多年来萦绕在心间的恐惧。几国之中,江陵最小,他甚至都不能称为国,而只叫一个府。因为这块地方本来就是府城而已,当时天下大乱,孟家先祖为江陵刺史,手握一府驻军,他就趁着乱世自立了。祖上两代也不是没想过扩张,但他运气实在不好,北是虎视眈眈,兵马娴熟的辽,东边是兵强将多的梁,而西则是励精图治的楚,不论哪一个他都惹不起,伸出去的爪子好几次都被砍了,要不是都恰逢各国有强敌要对抗,江陵都等不起姬先生出现就灭国了。而等到后面姬先生出现,先是震惊了一下天下,联络各国共同抵挡了辽兵。后来,各国一是出于尊敬姬先生,表达自己对能人才子的宽厚柔和,以便招揽人才;二则是江陵府只是一小块地方,占了没占到多少便宜也就算了,还有可能惹得一身腥。加之这些年天下战事不断,这国打完轮到那国打,各国一直处于一种诡异的平衡之中,所以江陵府一直能安然无事。可局势稳定,不代表皇帝就可以居安不思危,孟氏几代人都在苦思突围,如果不能突围,那终有一日江陵会被人吞并。孟帝一直等着这个时机,年轻时还能沉得住气,可越老越胆怯,也越恐惧,他怕自己还没来得及把江山交给儿子,江陵就先被占了。而南汉被楚梁瓜分一事就是刺激他的那根导火索。南汉那么大一块地方都被楚梁给瓜分了,何况他江陵他急于寻找突破,便不由想到了姬先生。姬先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崇敬对方,他底下那群徒弟,只要有一般人能为他所用,何愁天下不复在事情爆发前,孟帝已经私下请过姬先生好几次,哪怕他不出仕,也要派他的弟子过来辅佐啊。可惜姬先生都拒绝了,他认为这是他徒弟的事,自有他们的自由。孟帝这才把主意打到姬念身上,在他看来只要孟家娶了姬念,两家便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他再威逼利诱一番,他就不信姬先生真舍得姬家全家人的性命。可惜了,他才开了个头,姬先生都冷眼看着没出手呢,姬念就带了她弟弟,挟持着姬先生就往楚国跑了。这其中有黄易安多少的功劳众人皆不知,但大梁朝臣们查到这些时差点就捶胸顿足了,早知道攻略一个小姑娘能收到这种效果,他们早就让二皇子和四皇子去了。他们家的两位皇子长得也不差啊。还是梁帝看不过眼,隐晦的表示他两个儿子都成亲了大家才没那么可惜。但是,虽然各国未曾明说,但私底下都知道,楚国的太子是靠色相留住姬先生的。然而林清婉知道,林玉滨不知道啊。小姑娘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眼睛瞪得滚圆,“姬小姐这样做,姬先生不知道多伤心呢。”林清婉却摇了摇头道:“姬小姐未必有多喜欢楚太子,她也是为了姬家好,就是可惜用错了方法。她太自负了,却不太信任自己的祖父。”这也是林清婉综合各路消息后得出的结论。她伸手拍了拍林玉滨的脑袋道:“你以后不要学她,人要有自己的主意,但也要听进去劝告。老人家,即便不是睿智之人,他总也有自己的经验,你就算不采纳对方的意见,也要听一听,思考一下对方的提议,知道吗”林玉滨连连点头。“我知道你们这些小姑娘都骄傲得很,毕竟你们与别人不同,你们读了很多书,甚至世上很多男子的学识都比不过你们,可这并不能代表些什么,姑姑也读了许多的书,但我以前从不知道拿馊了的淘米水洗头可以又顺又黑。”林玉滨脸就微红,前几天她见碧海蹲在院子里洗头,那水的味道很怪,还以为她被欺负了。细问才知道那是放了两天的淘米水,是她特意从厨房里讨来的。碧海现在年纪渐长,已经有些小姑娘的样子了,所以也开始爱美了。她的头发又枯黄又细,她奶奶便让她剪了半短,然后隔一天用淘米水洗,养了好几月,竟然真的慢慢黑起来。林玉滨新奇不已,当天晚上就问林清婉这是什么原理。林清婉:林清婉不知道啊,她倒是听说过用淘米水洗头这个偏方,但要放两天等馊了再洗她还真不知道。问徐大夫,徐大夫就说,“须得酸了才好,你要不耐烦放,放些醋也行。”至于为啥一定要酸的,徐大夫表示他也不知道啊。所以,对方即便只是个大字不识的村妇,在某些方面的见识未必就比你这个学富五车的小姐差。姬念就是太自傲了,不然当初她但凡问一声姬先生,此时姬先生也不会陷入这种两难的境地之中。林清婉不信孟帝真会杀姬先生,退一步说孟帝真要杀姬先生,姬先生的那些弟子也必能将他救走,远的不说,现在江陵府守着边关的将军可也是出自他的门下。关键时刻给先生开各后门啥的不成问题。再不济还有楚国和梁国呢,多好的收买人心又能怼江陵府的机会啊,两国会放弃吗姬先生完全可以不动就能稳坐钓鱼台。林清婉也只惋惜了一下就开始认真教侄女,姬小姐那儿她是管不上的,但她希望林玉滨能避免这种错误。这种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林玉滨就好奇,听姑姑的意思,这是很多人书读多了便会犯的错误,就笑问,“姑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吗”林清婉顿了顿,然后才颔首道:“犯过。”不过不是婉姐儿犯,她太小了,还没得及犯错误就没了,她说的是她自己。林清婉想起自己的事,嘴角微翘道:“丢了好大的脸呢,幸亏这事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没躲起来。”林玉滨更加好奇了,“是什么事情”“不告诉你,”林清婉笑,“告诉你了岂不是知道的人又多了一个”告诉你了,她不就露馅了林玉滨惋惜,嘀咕问,“是不是只有姑父知道”林清婉但笑不语,是只有她祖父和一位老先生知道,想起当年意气风发,自以为天下第一的自己,林清婉就忍不住抽嘴角。幸好当年祖父在,将自己打击了各彻底,不然再大些性格养成还不知道要闯多少祸呢。想起了祖父,林清婉心情略低落,她揉了揉林玉滨的脑袋,就打发她道:“快去休息吧,明天还要去上学呢。”林玉滨脑袋微低,对啊,明天还要去上学啊。她嘟了嘟嘴唇,下去了。第二天林清婉起来时,客院那边已经在收拾东西了。林清婉昨天晚上已经和姚时说好了,他们若搬到城内去住,那就住到林府的客院去。姚时昨天晚上回来和师弟们商议了一下,觉得这样也不错,而且林府也在城西,与阅书楼隔了三条街,比从这里过去还要近。最要紧的是,那里没有女眷,大家要更自在些。所以今天一早他们便起来收拾东西了,林清婉派了人过去帮忙,顺便要把人送去林府。第301章 礼物和报复姚时师兄弟暂时在苏州安顿下来,等待下一批师兄弟的到来。而这里的消息却以风的速度传往各处,加上有林清婉寄出去的几封信,不等下一批人到,各国便知道姬先生把他收藏的书籍都捐给了梁国的阅书楼。这个消息如同炸弹一样炸下,不仅其他国家,就是大梁的君臣们都吓了一跳。梁帝首先是问身边的内侍,“朕听差了刚才他们说什么”内侍弯腰低头的重复了一遍,“姬先生给阅书楼捐了七车的书。”梁帝眼睛微亮,看着下面的人问,“姬先生这是有意投靠我大梁”众臣沉默片刻,陈尚书道:“难道姬先生想要左右讨好”吏部尚书就冷哼道:“姬先生不蠢。”左右讨好是大忌,他都不会做这种事,姬先生怎么会做倒是任尚书摸了摸胡子道:“或许是因为林郡主陛下,臣记得在京城时姬先生曾和林郡主私下见过面。”四皇子也点头,“父皇,不如去信问问三妹。”这会儿,四皇子很是亲近的按照皇室的排行称呼她,皇帝瞥了他一眼后点头道:“也好,朕听说姬先生的大弟子姚时还在苏州。”众臣心中了然,这是想招人才啊。吏部尚书精神一振,问道:“陛下,可要吏部派两个官员亲往除了姚时,还有好些各青年才俊呢。”科举虽过了,但还有察举制啊,只要他们愿意出仕,他们大梁可以拿出好多名额的。梁帝想了想,还是摇头道:“不急,先听听林郡主怎么说。”若是适得其反就不好了。大梁朝堂便暂时安静下来,只当不知道这件事一样的先处理其他事,比如江陵。但其他国家却没有这么镇定了,反应最大的则是江陵和楚国。孟帝如今外忧内患,再被这一消息刺激得直接病倒了,但他还是没忍住把底下的官员找来骂,“你们留不住人也就算了,连几本书你们都看不住吗”官员们委屈不已,那些学子并不是江陵人,他们怎么拦着人不让走更不要说那些书了,姬先生走后您不是还想着留一线日后好以故土的情谊把人请回来,所以虽封了书院,却没抄家吗他们总不能时时派人看守姬家吧而姬家一直住有姬先生的弟子,既然不是抄家,当然也不可能把人赶走,而且您不是还想招人吗,怎么能一出事就怪他们呢这边君臣在互相怨愤,隔壁的楚国却是父子生气,楚帝没想到他好吃好喝的款待姬元,还拿对方当亲家招呼,他却是这样回报他的。楚帝满腹的怨气,可这气又不好朝姬元撒,从梁国回来后他便不是副使了,而他也不愿意接受楚帝其他的官职,如今姬元是自由身,楚帝想骂他都不好骂。那就只能骂儿子了。你不是说你收服人家了吗,你不是人家的孙婿吗,你岳家就是怎么坑你爹的楚太子也很生气,他既气姬元不识好歹,也气父皇先前打压姬元,这才造成现在的局面。在他看来,姬元这样的人就得捧着,把人捧舒服了不愁他不给你干活儿,就好比姬念。可父皇非要摆帝王谱,想把人收服了用,之前他便说过,如果真派姬元出使梁国,那就应该他为正使,宋精做副使就好了。父皇却非得反着来,这下好了吧,姬家上下皆傲气得很,读书人的傲是没有理由的,轻慢一次,以后不知要花费多少心思才能把人收拢回来呢。可惜,他爹能毫不犹豫的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却不能把肚子里的话说出来,所以只能低头扛着。楚帝骂了一通,想了又想,还是没忍住,“招姬元进宫。”楚太子吓了一跳,连忙道:“父皇,姬先生声望极高,若您”“放心,朕没想杀他,”楚帝怒道,“朕就是想听听他怎么解释这件事,难道我楚国对他还不够好吗”姬先生的解释就是没有解释,他坦然的入宫,也坦然的跟楚帝对弈,对方不提,他就只当自己是进宫下棋来了。最好还是楚帝忍不住玩笑似的提起这事。姬元微微抬头,看了一眼脸上带笑,眼中却沉怒的帝王,心中微微一叹,论起心机谋略,楚帝的确比梁帝要强,可论心胸涵养,亦差许多啊。梁国和姬先生的牵扯也不少,当年他第一个游说的国家便是大梁,跟梁帝,林颖,甚至是朝中好几位老臣都打过交道。甚至有一段时间梁帝会派国子学的学生前往江陵求学,他和梁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比与楚国要好许多。可就是这样,他突然出现在楚国的出使团中,梁帝虽惊诧震惊,却没有愤怒,更不会如楚帝一样质问他。因为他不是梁人,他是江陵人就连孟帝都没指着他的鼻子问你为何离国出走,楚帝凭什么问他为何要把自己的书送给梁国的阅书楼姬元心中这么想,脸上越发的淡然,四两拨千斤的道:“草民与林家有旧,犹记得当年林公的提携,所以一听林郡主求书便答应了。”他微微抬眼,问,“怎么,陛下也想要书”楚帝就笑道:“朕就是想要,姬先生还能再送我一批不成”“都给林郡主了,陛下要我是拿不出来了,不过却还有一个办法,”姬先生淡淡的道:“阅书楼可以抄书带走,陛下派些人去抄就行,想要哪本抄哪本。”楚帝捏着棋子落下,沉默了一下才笑问,“不是说先生要重新收徒和办书院吗,事情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