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大宋第一公子> 分节阅读 8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82(1 / 1)

没有。王小二不会放过自己的。“三娘,如果您真的嫁给他的话,那您余下的日子,真的是”丫鬟的话没有说完,但是已经很明显了,高琇莹岂能不知道这些道理,可是又有什么用。“要不咱们找人打他一顿,让他主动放弃婚约”丫鬟眨着大眼睛说道。她的认知也只有停留在这里了,要是能这样做,高琇莹不早就去做了,还用等到现在吗“笨蛋,如果我们揍他一顿,然后让他放弃婚约,不用说都是我们做的,倒是我们高家的名声都没有了。”高琇莹翻着白眼给了丫鬟一个板栗。小丫鬟在一旁揉着疼痛的头,嘟囔着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不成您就认命了吗,可以让您的朋友想想办法吗,绝对不能嫁给这个混蛋呀。”小丫鬟也不知道是为了自己着想,还是为了自己,都不重要了。关键是高琇莹眼前一亮,对呀,自己可是有很多的朋友呀,也许他们能帮助自己呢她的脑海里浮现出很多人的人,不过最后停留在一个身上。“准备一份礼物,我要去看望一个人,快去。”高琇莹的丫鬟一阵忙碌,带着很多的礼物,想着汴京西边而去。高琇莹满怀希翼一,而丫鬟则是好奇不已,她们心里在想高琇莹到底要去那里呢第一二六章 皇帝的打算皇宫中赵匡胤在自己的书房接见了赵承嗣。这里是他的休息的地方,太监把赵承嗣给带到这里来了。“很好,朕都听说了,你给李从善下了一个套,而他也是很快就上钩了,那封信你也知道内容了,你觉得李煜会不会除掉林仁肇”赵匡胤坐在那张简易的龙椅上,懒洋洋问着赵承嗣。除掉林仁肇也是赵匡胤的无奈之举,想要统一天下,必须要灭掉唐国。想要灭掉唐国,必须要将那些坚决的抵抗派给除掉,其中一个就是林仁肇。要说赵匡胤十分的爱才,这样的人他应该想要重用才对,也只有在无奈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赵匡胤追求的是堂堂正正王师征伐,要打败唐国也要堂堂正正。可是赵匡胤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个仁君,所以要想要减轻大宋士兵的伤亡,那么就要除掉这个人。这就是阴谋,但却不是诡计。赵承嗣听到赵匡胤这样问,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李煜他又没有见过,历史上李煜是词帝,也将林仁肇给杀了。渴死现在一切都不明了,即使自己安排的人拆开了那封信,李从善也建议李煜除掉林仁肇,以免出大事。可是一切都说不准,毕竟赵承嗣自己都重生了,很多事情都改变了,李煜能不能那样做。“官家,臣下不敢百分之百的保证,不过咱们素衣卫还有后手,那就是栽赃,如果李从善的这封信和我们素衣卫同时行动,那么李煜也许真的会除掉林仁肇。”赵承嗣不敢保证,但是也给上了一个双保险。“不错,朕相信这一次林仁肇是百口莫辩,李煜这个人朕还是了解的,优柔寡断,根本不适合作为一国之主,可惜造化弄人,他依然成为了国主,这就是注定他唐国的命运了,不知道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赵匡胤老神的说道。咦这赵匡胤认识李煜不然也不会说也不知道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历史上除了李煜投降来到汴京,赵匡胤才见到他的吧,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官家,难道您见过李煜”赵承嗣试探性的问道。赵匡胤看了一下自己的武德使,缓缓的开口道:“见过,不过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朕还不是皇帝,在金陵见过他一面,那个时候的他还叫李从嘉,朕则称呼他为李六。”赵匡胤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缓缓的给赵承嗣讲起了他的往事。赵承嗣听也是不听也不是,只好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听众,其他的也不敢多嘴。也不知道皇帝发什么疯,这可是皇家秘闻,自己听到了以后会有大麻烦。“所以说朕和李煜也算是旧相识了,一直想让他来汴京,下过几次诏书,可是他以各种理由推辞了,最近一次让李从善来汴京谢罪,朕决定最后一次给他下诏让他来汴京。”赵匡胤又接着说道。赵承嗣在一旁静静的听着,心中不断猜测赵匡胤这样做的目的。这位大宋的皇帝多次下诏,让李煜来汴京。而且不止一次。赵匡胤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李煜过来将他扣押住。这样就可以不用大动干戈,平定唐国。赵承嗣也了解赵匡胤的打算了,可是这样做真的不行吧。这不赵匡胤前几天又给李煜下了一封圣旨。“官家我看这一次李煜还是不会来,因为前一次您让他来汴京觐见,他都是没有到,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自己的身体不适为由,所以这一次臣还是猜测他是不会来的。”赵普知道赵匡胤是邀请了多少次李煜来汴京,可是李煜一次也没有来,当时赵匡胤也是十分的恼火,这一次赵普猜测这李煜还是不会来。“还有官家请恕微臣大胆,陛下微臣觉得即使李煜来我们汴京,我们也不能讲他扣留在这里,因为这样会激起来唐国的反抗,那个时候我们要想再将唐国给收回来就真的困难了,这样会不会得不偿失呢”“从另一方面来将,我们现在的实力足以灭掉唐国,何不王师南下,直接将唐国给剿灭呢”赵普试探性的问道。赵匡胤先是一愣,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说了,自己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自己的秘密。赵匡胤也和朝中很多大臣一样都不解,皇帝为什么一次次的要放过李煜。多次下诏让李煜前来觐见,可是人家都不来,这其实就是抗旨。无论怎么说大宋都是唐国的宗主国,宗主国的皇帝下旨,那也是你们唐国的圣旨。甚至比你们唐国的圣旨的权力还要大。抗旨不遵是什么样的罪过,那可是杀头大罪。当然不可能真的杀了李煜,再怎么说人家也是一国之主,这一国之主。但是他毕竟违背了宗主国的圣旨,谴责一下总要有的吧,不然这样的属国还要他干什么。可是赵匡胤没有,李煜不来汴京,他也没有说什么。其他的大臣或者郑王李从善来了,赵匡胤也没有说什么。对这些唐国的来使,还大加赞赏封给官职,这固然有收买人心的嫌疑,可也是太过于纵容他们了吧“朕只是不想让江南的百姓受苦,能够和平的将江南归入我大宋最好不过了,朕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否则朕的大军一定饮马长江。”赵匡胤的脸上露出来一丝决绝,看起来真的要唐国动手了。不过赵承嗣脸上却很精彩,赵匡胤说再给李煜一次机会,这还是没有死心呀,还想着扣留人家吗皇帝和李煜也认识,难不成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不成“纯臣你先下去吧,朕再好好的想一下,让朕静一下吧。”赵匡胤挥手让赵承嗣下去了,自己一个人关在了书房内,不知道在想一些什么。等到这里只剩下赵匡胤一个人的时候,他从自己的身上拿出来一方绣帕,上面是两只鸳鸯戏水。赵匡胤看的入神,然后喃喃说道:“唉,你已经离开多年了,可是朕依然放心不下你,还有唐国”第一二七章 帮我揍死一个人看着桌子上的手帕,赵承嗣一个人在那里呆呆的坐着,今日提到唐国,提到了李煜,还有一个人。总是在他的脑海了出现那个女子的身影,婀娜多姿,自己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依然是哪一个身影,依然是自己的最喜欢的女子,虽然此时她已经成为人妇,为人母,自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或者说自己也没有再去过唐国,自然是也不能见到她了。再说了,自己如果你见到她的话,那要说一些什么呢,还有什么什么话能够对她说些什么呢。自己两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如果私下的见面的话,一定会招惹一些是非。自己是男人没有什么,可是人家是一个弱女子,在那里有一定的地位,受人尊敬,这样做的话。一定会给她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是自己不想看到的。所以他想让李煜夫妇来汴京朝见宗主国,这也是他最终的目的,可以顺便见见她,也算是满足自己的一个心愿吧。想必说到这里也知道这个女子是谁了吧,他就是以前唐国的国后,李煜的妻子周宪,又名周宪。不过这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因为周宪早已经离世。赵匡胤认识她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地位。赵匡胤当年还一个落魄青年的时候认识的一个女子,一个奇女子,一个深爱着赵匡胤就想现在赵匡胤依然深爱着她是一样。可是当时赵匡胤的什么都没有。而周宪却是周宗的女儿,被李璟直接的给提亲嫁给了当时还是六皇子的李从嘉,就此和赵匡胤分开了,两人也算是一对被拆散的鸳鸯吧。此后赵匡胤就返回了北方,从此开始慢慢的崛起了,现在他成为了皇帝。而周宪也成了唐国的国后。两人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了,但是赵匡胤却时刻的在关注着周宪。这只是一种关爱,一种相爱不一定在一起看着对方开心就行了,这也是赵匡胤十分的用心的关注着唐国消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她病了,江正来信说她病了,李煜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能够让她生病呢,既然李煜你不来汴京,朕就去唐国看看。”赵匡胤手中拿着一封信,这封信是十年前一个叫江正的人送来的。江正何许人也那是当初安排到唐国去做假和尚的人,实际上他是负责他们是负责送情报的。而且也还让他照顾自己的恩人樊若水父子两个。当初他接到江正的奏报,这周宪生病了,他十分的担心,所以才有了让李煜来汴京。刚好这大宋不是将蜀国给灭掉了,这也有一个借口让他们来庆祝一下,实际上赵匡胤有自己的打算,一方面他是想见一下周宪,另一方面他是想将李煜扣下来,然后将唐国给平定了。他是这样想的如果将唐国的国主给控制在手里的话,那么唐国他们应该会投鼠忌器的,那个时候大宋的损失也小,这也算是一种策略吧。其实最重要的原因他不想看到周宪伤心,想用这种办法将江唐国国给拿下来,这才是深层次的原因,这一点赵匡胤是没有对任何的人说。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十几年前,现在无论是手帕还是多年前江正送来的心,赵匡胤都还留着。仿佛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因为这段旧情,赵匡胤一直对唐国隐忍。李煜多次违背他的旨意,他也没有大发雷霆,也是因为这个人。多少年了,自己也没有去过唐国,也没有到她的目的去看看,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去看看呢想到这里,赵匡胤居然头脑一热,然后做出来一个决定。“来人,去让赵承嗣去挑选一批素衣卫的精英,让他陪着朕去江南,说朕去江南看看唐国的地形,朕要对唐国动手了让赵承嗣跟着朕去唐国,去办吧。”赵匡胤对着身边的人说道,他身边也没有什么人起码在你看来他的身边没有什么人,不过赵匡胤就这么安排了,难道他是神经病吗不过赵承嗣这边很快得到消息了,是有人来传达皇帝的旨意了,这让赵承嗣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赵匡胤搞什么鬼,怎么在这个当口去唐国,他这是想干什么皇帝离开京城,这不是一件小事,很多的方面都是要牵扯到,很多的事情都是要安排,但是赵匡胤这相当于是秘密出京,所以很多的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的。他只要安排好朝中的大事就没有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