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的人,你能怎么样,当然是十分喜爱了,特别是那些想成大事的人。“想必后面的事情想必你也都熟悉吧,这些都是被写进史书的我也就不多说,我只讲史书上没有的。”第二七五章仇2史书上记载的也不一定准确,赵承嗣想听一下史书上没有的。正如祖鹏程所说的那样,刚他说的那些史书上或多或少都有记载。赵承嗣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人,岂能不知道。也正是在这一年黄巢的起义军是声威正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黄巢带着起义军,迅速的转战南方,一路上几乎是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不是没有遇到抵抗,而是因为他们太牛了。很快就攻陷了现在的浙江、两广和福建。唐朝的东南半壁江山就落入了黄巢义军的手里。而此时王仙芝已经战死了,黄巢在在义军威望迅速提高,成为了实际上的首领。各地的义军闻声都纷纷的加入到进来。这样以来黄巢的队伍就更加的壮大了,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可以说成为了一支绝对强悍的武装。黄巢没有多久又挥师北伐,最终攻克东都洛阳,然后乘胜破潼关,攻入唐都城长安。唐僖宗吓得向了蜀中,哪里易守难攻,当年他的祖宗唐玄宗就是是逃向的四川。黄巢句在长安建大齐政权,自己也称了帝,这这又是一个农民领袖当上了皇帝。“好,史书都是经过加工的,能够听到祖兄亲自讲述,那再好不过。”赵承嗣十分感兴趣,他是学历史出身,对于历史十分的感兴趣,史书上都是根据统治者意愿修改的。“黄巢起义朱温开始发迹,也正是从这个时候朱温才真正的变得有分量了”黄巢建立大齐之后,自然会封赏有功之臣,有大功的朱温已经是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已经是一个重臣了。他带着部队驻守在东渭桥,也是一方诸侯了,手中有了实权了,很是风光。这个时候他最大的一个成绩就是他招降了唐朝廷的夏州节度使诸葛爽,为大齐增强了实力。这更加的让黄王器重他,他的官位也是不断的提升,成为大齐王朝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将。这时候他看到唐军由河南一带有唐军反扑的迹象,于是他自己请命前去阻止。黄巢当然是高兴了,朱温也是没有辜负黄巢的信任,迅速的攻占了邓州。并且牢牢的站住了脚,并且将此地围得跟个铁桶似的,从而阻断了唐军由荆襄北攻起义军的道路。这个意义是十分的重大的,也就说大齐政权东南面局势稳定下来了。“朱温还是真的有两把刷子,看起来也是个十分不可多得军事人才。”赵承嗣听到这里也是觉得这个朱温日后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也是有能力的。“是呀,朱温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当朱温得胜回长安时,黄巢还亲自到灞上犒赏三军。足见对朱温的重视。”祖鹏程也是点头,称赞。这样的人才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可能是要不是有庄义方这一层关系,祖鹏程还真的对他没有说的。虽然自己没有亲自见过朱温,但是对于这个能够灭亡大唐而建立一个朝代的人,也是有点佩服。可是正是这个朱温害死了庄义方,跟丐帮有大仇,自己总不能欣赏一个仇人吧。祖鹏程虽然觉得朱温很有能力,但是身为丐帮的继任帮主,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自从后梁建立之后,丐帮就一直在给后梁制造麻烦,还一直想要找机会刺杀朱温。无奈朱温身边人的功夫不错的人真的不少,也一直没有机会,所以迟迟没有动手,知道后来他自己被杀。“恩,祖兄你既然朱温这么受黄巢的信任,那么后面又怎么会和我们丐帮结仇呢,我师父不也是黄巢的部下吗”现在赵承嗣也是很快的进入到了角色,称呼庄义方为师傅没有丝毫的拗口,反而是越叫越顺了。“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可是向朱温这样的人是只会为自己的的利益而活的,至于其他的他从来不会多考虑,什么对他有利,他就会没有丝毫的犹豫的去做,所以只要义军有一点不顺,他就会背叛。”祖鹏程的意思是,像朱温这样什么都是先考虑自己的人,黄巢的部队一番风顺的话,还好。但是只要有一点挫折,他可能就会立刻的改变风向,转头去对付黄巢的政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用在朱温的身上更加的贴切了后来”祖鹏程又开始缓缓的讲了起来。三十而立的朱温不断的南征北战,建立了无数的功勋,他也成为大齐不可多得的一个将才,一颗耀眼的明星似乎正在兴起。但是当时朱温当初参加黄巢的部队起义,并非为了什么劳苦大众的幸福,他也没有这样的觉悟。更加更没有什么替天行道的思想,他还有自知之明,替天行道他还没有那么的高尚。他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出路,自己做山贼做腻了,又不能回家,看到黄巢势如破竹,自己也起了心思、自己也觉得去碰碰运气吧,这样或许还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说他是出于一种图富贵、出人头地的私心,才参加的义军。因为他分析了一下,如果黄巢成功了他还能当个功臣呢再不济的话,黄巢失败,他带领这么多的士兵投降也能混个一官半职的。在参加黄巢军之前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了,也就是说如果他在黄巢哪里无法混下去时,为了生存为了富贵前途,他就会另谋出路。果然这样的机会很快就降临到了朱温的身上,朱温也因此有了更大的空间。朱温任同州防御使的时候,和他隔河对峙的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这个王重荣是唐朝的一个大将了,一个有作为的大将,这个人在历史上是平定黄巢的功臣。这个人很有一套,朱温面对他就就犯难了。也正是因为这个人对峙,使得朱温最后投降了唐朝,也开启了和丐帮的仇恨,所以说这王重荣也算是朱温反水的一个关键的人物。面对这样一个大将朱温开始变了第二七六章 仇3王重荣这个人十分有才能,打仗用脑子。握有数万精兵,多次打败黄巢的进攻。是黄巢军队的劲敌。王重荣也将黄巢看做是一件宝贝,他升官发财的宝贝。他就是憋着一口气要干掉黄巢,然后成为大唐王朝的功臣。摊上这么一个对手,朱温十分的狼狈,朱温没有一次是取胜的。这样越来顺风顺水的朱温很是郁闷,原来的常胜将军,现在居然屡战屡败了。不过战败之事情也不能全部怪朱温,毕竟他手中可用的兵力不多,这就是劣势。无奈之下朱温只好写信向黄巢求救,请求这个上司派些兵过来,再不过来真的是撑不住了。朱温开始他等待的日子。一边等待着黄巢派援军过来,日子过得很辛苦。可是左等右等根本就不见黄巢的援军的影子,自己也被王重荣给揍了几次。。朱温在这里就开始埋怨起来黄巢了,我为你打江山,你倒好,不顾老子的死活了。这一点朱温确实怪罪黄巢了黄巢根本就不知道朱温的求援,也没有见到什么求援信。求援的书信总是被负责军务的孟楷拦阻扣压,孟楷和朱温有点私仇,这个时候正好来个公报私仇。他把求援信给私下的烧掉了,坐等着看朱温能够撑到几时,死了最好。说实话现在朱温的日子过得十分不好了,几乎都快撑不住了,他也有了其他的想法。其实他是怨气太重了,认为自己为黄巢卖命,黄巢却见死不救,这让很是恼火。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他开始有有了其他的心思,你让他为黄巢尽忠,根本就不可能。这时候朱温的狗头军师,文雅点叫做谋士谢瞳看到这里趁机进言献策道:“黄巢起家于草莽之中,是个盐贩子,只是趁唐朝衰乱之时才得以占领长安,并不是凭借功业才德建立的王业,不值得您和他长期共事。现在唐朝天子在蜀中,各路兵马又逐渐逼近长安,收复长安就在朝夕之间。这说明唐朝气数未尽,上天还眷恋着李唐的江山。这不是人力所能违背的。再说了将军您在外苦战立功,可是人家去不管你的死活,将军良禽择木而栖呀。”朱温看谢瞳说的句句在理,正合自己的心意,之间也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前途,便杀掉监军使严实,率部投降了对面的王重荣。王重荣当然高兴了,朱温在叛贼中可是有着赫赫的威名,现在居然投降了自己他能不高兴吗。于是王重荣立刻用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将这个消息给唐僖宗报了上去。这个指挥斗鸡的唐僖宗在得到朱温归降的消息后,不禁大喜,兴奋地说:“这真是天赐朕的良将呀”朱温大名他真的是如雷贯耳,前一阶段经常接到,贼将朱温逼近这里,。贼将朱温占领并州等这样的消息。当时他还气愤已,为何我唐军中没有这样的勇将呀,现在好了朱温投降了,自己祖宗的基业可以保住了。唐僖宗大喜过望,立即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为了表示自己对朱温的重视,还有嘉奖他的弃暗投明,还赐给朱温一个名字:全忠。从此朱温从一个起义军一跃成为有编制的正规军了,成了朝廷的人了,还是炙手可热的那种,毕竟他手中有军队。朱温投降唐朝廷后,唐朝廷任命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但要等收复京城长安后才能去赴任。朱温便与各路唐军合围长安,和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军队兵戎相见。此时的朱温是更加的卖力,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要在唐朝廷站稳脚必须要有功劳。黄巢无法抵挡,只得退出长安,突围后向南转移,然后又奔向河南。这时候黄巢还没有觉得自己的处境有多么困难。退到河南的黄巢在攻打蔡州时,唐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唐朝廷再一次震怒。于是派出朱温追击黄巢军,老朱也是不负众望,一直打到汴州,也就是从此刻起他也当起了汴州刺史。黄巢又一次的失利了,率领这部下猛攻陈州,听说黄巢到了陈州,这朱温有跑了过去。和黄巢大大小小的仗,干了四十多个,黄巢狼狈的逃窜了,接着朱温又与唐河东节度使的精锐骑兵合击黄巢军于郾城,再败黄巢军于中牟北面的王满渡,黄巢大将葛从周等归降朱温。一时间朱温在唐僖宗的眼里就是有个大大忠臣了,对他是另眼相看。因为追剿黄巢有功,朱温被加封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所谓使相是一种合称,使指的是节度使,相指的是宰相,而唐朝没有宰相这一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权就相当于宰相,所以朱温此时称为使相这还不算不就他又被封沛郡侯,后又进封吴兴郡王,地位显赫,他也觉得现在黄巢哪里强的太多了。“就这样朱温在唐朝内部站稳了脚,这个时候黄巢可是急坏了,因为现在他是穷途末路了。”祖鹏程一口气讲了这么多,也累了,于是喝了一口赵承嗣递过来的茶之后有继续说道。“为了应对眼前的困境,黄王就派庄祖师联系那些武林人士,对抗朝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丐帮才正是的成立了。”“丐帮成立之后,庄祖师率领丐帮的弟子不断的去刺杀唐朝的将领,当然也包括朱温。”“虽然庄祖师以前和朱温的私人关系还不错,不过现在却没有任何的留情,派出的全部是精锐的高手刺杀朱温。”庄义方是黄巢手中的神秘力量,黄巢处在劣势之中,开始用庄义方这把尖刀去对付朝廷,去对付朱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