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一路隋行> 分节阅读 1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3(1 / 1)

史万岁身上穿着与其他囚犯一般无二,便知他得罪遭黜,也在受押解之列,遂手指不远处的山坡向史万岁说道:“要不要饶过董七的一条性命,须得听从我家公子的吩咐。”史万岁顺着张须陀手指的方向望去,见杨广等人身着锦袍,气度不凡,料想必是京中贵宦家的公子,便抬高声音,向杨广等人大声叫道:“能否请公子近前说话”山坡上,董七手下那十几名军士远远地望见都督被张须陀死死地逼住,不敢再阻拦杨广等一行人,纷纷让开了条道。虞孝仁和李浑二人一前一后,护持着杨广和安若溪,江陀子尾随于后,五个人纵马下了山坡,来到了大队囚犯近前。张须陀担心董七会心生歹意,暗中指使人对杨广下手,遂在马背上一俯身,单手使力,竟把个董七凭空拎了起来,往身前马背上一担,调转马头,回到了杨广身边。“在下史万岁,请教公子尊姓大名”史万岁心中暗自惊讶张须陀臂力过人,抱拳向杨广问道。杨广本不欲过早地在官军面前暴露自己的行踪,方才只是乍见董七对那少年突施杀手,才忍不住命张须陀冲过去救人,如今听史万岁问及自己的姓名,他自然不能报出自己的真实姓名,遂转过头望着李浑,目示他来答话。李浑自幼生长于并州,早年随同其父东征西讨,颇听说过些前朝军中的将领人物,听到史万岁这个名字,不禁一愣,端坐于马背上,目视史万岁,不答反问道:“请问阁下是盛国公麾下史将军吗,因何沦落到如此地步”史万岁闻言,不由得上下打量了李浑两眼,见他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身着软甲,长得虽白白嫩嫩,眉宇间却隐然透露出一股英气,再看看他身后护持着的杨广,更是粉雕玉彻样的一个人物,当下不敢怠慢,抱拳正色答道:“不肖正是史某。承这位公子问及,原是史某误听谗言,被裹入了华州叛乱当中,获罪被远徙至西疆戍边。不曾想今日刚从华州军坊中出发至此,就遇到了董七射杀人命之事。还望公子瞧在董七为官当差的情面上,吩咐这位好汉饶了他一条性命吧。”李浑转过头,盯了被张须陀强拎至马背上的那位董七一眼,见他已吓得面容失色,浑身不住地打着哆嗦,全然已没了刚才杀人的那股子狠劲儿,不屑地一笑,转向史万岁劝道:“今日一旦饶了董七的性命,我只恐这一路之上他会对将军不利,如若是那样,将军该如何处之呀”史万岁因见被李浑等人护持在中间的杨广始终不肯亮明身份,猜想他身份贵重,必是不愿当着众囚犯和军士的面儿报出自己的姓名,心念一动,遂有意要杨广出面替他做个见证,当下施展出轻功提纵术,轻轻巧巧地从李浑马前绕至了杨广跟前,冲着杨广深施一躬,抱拳朗声恳求道:“今日既有缘与公子在此处相逢,史某欲抖胆烦请公子替史某等数百名兄弟做个见证。务求公子赐下姓名、出身,日后定当报答公子的恩情。”依史万岁的本意,是想要杨广报出身家姓名,好逼使董七当众答应下他随后开出的条件,向杨广当面保证去至西疆的一路之上再不要随意杀人。怎料,他趁李浑不备之机,突然窜至了杨广马前,却惹得杨广身后的虞孝仁大为不满,一提手中缰绳,纵马挡在了杨广和史万岁之间,用手中马鞭指着史万岁,大声呵斥道:“我家公子乃当朝太师府上十公子李浑,岂能轻易为你一个有罪在身的囚徒担保作证,还不速速退下”杨广当初与虞孝仁、李浑二人议定要微服私下,绕道东都前往并州之时,就曾和二人说定,此行要假托李浑前往并州为其生母出殡发丧的名义。他原想待沿途迫不得已时再亮明李浑的身家、姓名,却不料虞孝仁在微服出行的头一天,就早早地向史万岁报出了自己是当朝太师府上的十公子李浑,当下不由得瞪了虞孝仁一眼,深责他做事过于操切。史万岁本就是为了要杨广报出出身、姓名,接下来方好软硬兼施,迫董七就范,听虞孝仁声称肩头架鹰,男女共乘一骑的当中这位居然是当朝太师李穆膝下的十公子李浑,不由得大喜过望,冲杨广又鞠了一躬,转身向张须陀说道:“请好汉放董都督下马,我有话要对他说。”张须陀见杨广冲自己微微点了点头,遂仍只用单手将董七拎起,轻轻放落到了地上。董七双脚着地,一颗提在嗓子眼儿的心才落回了肚里,长吁一口气,煞白着脸环视四周,想要伺机溜回至众军士队列之中,却被史万岁挺身拦在了身前。“董都督,今日你虽然一箭射死了这位小兄弟的大哥,但事出有因,史某愿替这位小兄弟出头,做回主,只要董都督当着这位李浑李公子的面儿向众位兄弟亲口允诺两件事:其一,要好生安葬这位小兄弟的大哥;其二,此行抵达目的地前,再不出手伤人,唆使手下军士暗害、虐待兄弟们,今日之事便一笔勾销,从此以后再不会有人向董都督寻机报仇。你看怎样”董七眼珠在眼眶里滴溜溜直转,又换上了一副假意笑脸,随口应道:“史将军怎么说就怎么办吧,末将原就在史将军麾下听令,怎敢不从”一边说着,一边抬腿就要往军士堆里走。张须陀生性耿直,眼中揉不得半点沙子,一眼瞧出董七心口不一,又欲使奸计来赚史万岁,忍不住大声提醒史万岁道:“史将军不可放走了董七,须得提防他使诈。”史万岁才上过董七一回当,怎肯再上第二回当下说了声:“请董都督暂且留步。”大步流星走到董七马前,俯身从地上拾起了董七掉落在马前地上的那副弓箭,抬头望向天边,手指远处依稀可见,自北向南飞过的一群大雁,对董七说道:“史某不愿强逼董都督做出违心的承诺,今日烦请李公子做个见证,史某如一箭不能射落此雁列当中的第三只大雁,董都督自今尔后,但要如何行事,史某便再不言一声,如何”第241章 惊鸿一箭下董七顺史万岁手指的方向抬头望去,见北边的天际确实飞过一群大雁,眼瞅着就要飞过众人头顶的上空,向南方飞去。他因原就在史万岁麾下当差,素知史万岁箭法十分了得,莫说是一只大雁,就是于百步之外射中一只趴伏于树枝之间的秋蝉也不在话下,本有心开口回绝史万岁,又听史万岁张口闭口便要当朝太师膝下的十公子出面做证,抬眼瞄了杨广一眼,因见他只面带微笑地凝神注目于天边飞来的那群大雁,显然已默许了要为史万岁出头担保,心中转念一想,又打起了歪主意。董七心中盘算着要尽量拖延时间,待那群大雁飞过头顶,渐行飞远之时,再开口答应史万岁提出的要求,假装出一副要向杨广见面施礼的模样,凑近杨广马前,一躬到地,问候道:“末将右武卫左二骠骑府左一车骑营麾下右一队都督董七参见李公子,不知李公子一行是从哪里来,欲往哪里去呀”杨广抬头仰望那群大雁,心中估算着,即使史万岁于大雁飞过头顶之时发箭来射,那群大雁与地面众人之间的距离至少也在二三十丈开外,要想在如此远的距离射中右边第三只大雁,也绝非一件易事,更何况眼瞅着大雁即将从头顶掠过,飞往南方,而董七偏赶在这时来参见自己,没话找话地问自己从何处来,要去往何处,这不分明有意在拖延时间,刁难史万岁吗“你向本公子报出如此详尽的职衔,是信不过本公子的身份吗”杨广此时的心情很微妙,既不愿史万岁中了董七的奸计,又想给史万岁出个小小的难题,瞧瞧他倒底有多大的能耐,于是,便摆出一副爱理不搭的样子,反问董七道,同时,用目光向站在稍远处的史万岁示意:大雁群就要飞过头顶了。“末将岂敢。”董七眼角余光瞥视着将要飞过头顶的雁群,继续向杨广搭讪着问道,“末将原在定州驻防之时,曾在李崇李公麾下效力,但不知公子与李公怎么称呼啊”杨广心中暗骂董七恁过无礼,居然胆敢拐弯抹角地打探起自己的身份来了,他有意对董七的探问不加理睬,一抬头望见那群大雁已从头顶上空飞掠而过,朝着南方渐次飞远,遂有意提醒史万岁及时发箭,岂料刚一张口,话还没出来,就听李浑在旁拦下话头,粗声回应董七道:“原来你小子是我家四公子麾下的老卒啊,十公子既已应允替史将军出面担保,你还在这儿罗嗦什么我便替你做回主,就请史将军发箭射雁吧。”董七听李浑一口道出李崇原是太师李穆膝下排行第四的公子,再不敢怀疑杨广的身份,假模假样地转身冲李浑点头哈腰地赔着不是,就是仍不肯说出要史万岁发箭的话来。张须陀眼见那群大雁渐次远行,距离史万岁所站的位置已有五十丈开外,并且从后向前望去,史万岁指名要射的那右边第三只大雁身形被后面的雁只遮挡住,仅偶尔露出一侧身躯。在如此远的距离,要想一箭命中右边第三只大雁,即使是有当世第一神射手的长孙晟,也很难做到。张须陀方才与史万岁甫一照面,便被其高超的身手和宽广的心胸所折服,心中实不愿史万岁自食其言,中了董七缓兵之计,便接着李浑的话茬吆喝董七道:“还用得着射什么大雁,我家十公子肯出面做保,便是赏了莫大的面子给你,你还不快快答应下史将军方才的话,自此以后,再不慢待这些位落难的兄弟们。”史万岁手持弓箭,冷眼审视着董七的一言一行,从容搭腔道:“多谢李公子和两位好汉兄弟的关照,史某不才,还是要听董都督亲口许诺下此事方可发箭。”董七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才回身冲着张须陀又抱了抱拳,方说道:“恭敬不如从命,末将愿唯李十公子之命是从。”说话间,杨广抬头望见那群大雁又飞远了数丈,心想:这史万岁箭法即便能与长孙先生一较高下,只怕这次也难一箭射中右边第三只大雁了。就在董七说出唯李十公子之命是从这句话的同时,史万岁陡地大喝一声:“董都督切莫反悔。”弯弓搭箭,瞄都没瞄,冲着在众人视线当中已模糊成一条“人”字的雁群就射出了一箭。在场众人,包括与史万岁一同被解往西疆的五六百名叛军将士,董七和他手下的百十号负责押解的军士,以及杨广等人,随着史万岁手中弓弦响过,几百双目光皆不约而同地随着史万岁陡然射出的这一箭望向远方的雁群处。“史将军射中了。”那位被董七射死了大哥,要找董七拚命的少年军卒眼尖,一眼望见天边有一只大雁应声掉落了下来,随即发出一声兴奋地呼喊。“走,追上去,瞧瞧是不是右边第三只大雁。”杨广少年心性,一见史万岁在相距如此远的距离竟能一箭射落飞雁,当即便动了好奇的念头,双腿用力,一夹“铁蹄龙”的两跨,“铁蹄龙”发出一声长嘶,翻蹄亮掌,奔着雁群南飞的方向直追了下去。虞孝仁、李浑、张须陀等人见杨广率先纵马追了过去,也纷纷提缰纵马,紧随了过去。“铁蹄龙”乃是漠北草原千里挑一的良驹,一旦撒开了四蹄飞奔起来,须臾之间就追上了雁群。杨广抬头望去,果然见雁群右边排行第三的位置少了一只大雁,心下禁不住惊叹:史万岁真乃箭神也被史万岁一箭射中的那只大雁直愣愣地栽向地面,领队的头雁发现身后有一只同伴中箭坠地,发出一声凄厉的哀鸣,带领雁群折身俯冲了下来,想要抢在同伴坠地之前拯救那只不幸中箭的大雁。然而,就在雁群从半空中一路哀鸣着盘旋而下时,横刺里突然掠过一个身形硕大的金色身影,于半空中伸出一双利爪,抓起那只头雁,转身就向东面的大山深处飞去。“黑将军,去把头雁抢回来。”杨广一耸肩,肩头的那只“海东青”怒号一声,奋力张开双翅,向东追了过去。第242章 二鹰相争杨广受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纵马追赶雁群,随行护从的虞孝仁、李浑、张须陀等人急忙跃马紧随其后,追了出去。唯独江陀子一人,不知是上了几岁年纪的缘故,还是坐下的那头灰驴脚力实在不济,竟然站在原地未动。待同行几人策马跑出去老远,江陀子才笑眯眯地盯着董七,说道:“将爷,史将军方才这一箭即使射落的不是右边第三只大雁,单凭在如此远的距离能一箭将飞雁射落,你也该答应他提出的要求了吧。”董七忌惮杨广实则是李浑的出身背景,担心他过不了多大一会儿就会策马返回,于是便笑着答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不是老夫信你不过,俗话说:空口无凭。就请将爷当着老夫的面儿立下一份字据,也好给我家公子一个交待。”江陀子分明是信不过董七的为人,不动声色地说道。“好说,好说。只是这位先生,末将等身上没有带着笔墨纸砚,不知这字据怎么个立法”董七瞧得真切,江陀子连个随身的包袱都没带,因此借口未带笔墨来搪塞于他。“这个好办。”江陀子仿佛看穿了董七心中打的那点鬼主意,用手点着董七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