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一路隋行> 分节阅读 18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86(1 / 1)

僧监的位置尚不足以吸引菩萨亲自前来应招杨广眼见着自己“引佛出山”的计划就要落空,不免感到心灰意冷,颇觉得自己尔今身在北境,却将精力都放在查破南陈“雁巢”一案上,很有些不务正业之嫌,遂把招揽大兴国寺住持及河北僧监的事情交由左仆射张威牵头负责,自己则转而关注起关外突厥的动向来了。雍虞闾自从并州返回关外后,便从此没了消息。经王韶派人出关打探获知,驻守白道州的突厥一部并没有像往年那样,每逢夏秋之交,便时常出兵南犯,大肆抢掠财货。一切似乎正如雍虞闾与自己会晤时所说的那样,两国关系正朝着和睦相处的方向发展着。但是,因为虞孝仁返回并州,带来了宇文阅被掳至突厥境内的消息,使得杨广对目前看到的种种和平表象并不敢掉以轻心,而时时刻刻留心提防着雁门关突厥人的一举一动,做着随时与突厥人再次作战的准备。第399章 天上掉下来的功劳杨广“引佛出山”的计划未能如他所愿,引来那位神秘的菩萨,然而令他怎么也意想不到的是,与此同时,他日思夜想要查获的“雁巢”首脑人物关自在也面临着一场他前所未遇过的生存危机。事情的起因仍需从李渊在龙门遇到劫匪,连发七十二箭逼退劫匪这件事上说起。李渊从秦王杨俊手里借得三万兵马,挥师北上,前往并州解杨爽大军关外被困之围。由于前朝宿将英国公宇文忻率军以少胜多,从突厥人手中攻占了云州城,切断了沙钵略可汗西征大军的退路,迫使东路回援五原城的突厥大军紧急西进抢夺云州城,从而使得李渊会同李彻率军出关,几乎没费多大周折,就顺利地接应杨爽大军安然撤回了雁门关。事后,李渊因急于返回东都交还兵马,便于杨爽大军撤至关内的第三天即辞别了杨广,带领毫发无损的三万兵马南下,返回东都洛阳。半月后,李渊一行抵达洛阳,亲自前往河南道行台衙署面见秦王杨俊交还兵符、令箭以后,李渊本打算当日就动身赶赴长安,可他才出行台议事厅的门,迎面就带着笑容走过来一位年轻的隋军将佐,冲李渊躬身施礼道:“清河公请唐国公过府一晤。”年轻将佐口称的清河郡公就是官居东都留守长史的杨素,李渊素知自己的姨父,当今皇上杨坚不喜杨素为人,因此在一个多月前初次来东都之时,虽从杨俊口中听说杨素卧病在床,也并未前去探病,今天杨素差麾下将佐专门等候在行台议事厅门外,邀请自己去他府中相见,又是为了何事呢心中虽困惑不解,可碍于情面,李渊难以拒绝杨素的邀请,便跟着那将佐到长史府来见杨素。杨素一见李渊应邀来到,满面春风地从府内议事厅迎至门外,拉起李渊的手,边同他并肩走进议事厅,边呵呵笑着恭维李渊道:“唐公此番率军北上,解了卫王关外之围,回到长安,皇上必定重重地封赏于你,处道不才,今日在府中略备薄酒,一来与唐公接风洗尘,二来也算提前向唐公道贺了。将来唐公飞黄腾达之时,切莫忘记了处道这番心意哟。”李渊自忖年幼,忙面朝杨素躬身推辞道:“清河公的一番美意,叔德心领了,然叔德率军北上增援并州之劳同清河公单人独骑入华州,手刃叛首尔朱绩,一举平定华州之乱相比,不止相差千里,怎敢有劳清河公如此盛情款待清河公有所不知,叔德前不久从东都秦王麾下借和三万兵马北上,实属权宜之举,于朝廷令式多有不合,方才我已向秦王殿下交还了三万兵马,正欲动身回长安面见圣上请罪。尚请清河公恕叔德失礼,无法在此多做逗留,但饮此茶,就算是向清河公赔罪了。”李渊说着,不待杨素上前劝阻,就近端起几案上的一碗茶水,仰脖一饮而尽,转身就要离去。“唐公莫慌。我还要送一份大大的功劳与唐公,想多留唐公在东都两日,不知唐公可愿落座听处道一言”杨素见李渊如此敷衍、疏远自己,心中甚是不快,脸上却堆着笑挽留李渊道。李渊听杨素话里藏着话,不明白他要送怎样的一份功劳给自己,遂停下脚步,勉强在杨素的劝说下落了座,这才向杨素询问道:“清河公方才所说,不知所指何事啊”杨素不无得意地答道:“唐公旬月前曾在龙门遇匪,不知还记得此事否如今我已打探得了匪首藏身何处,想烦劳唐公与处道一起率军前去捉拿匪首归案,这算不算得送一桩大大的功劳给唐公啊”李渊眼前一亮,忙挺直了身子,抱拳问道:“但不知那匪首是何许人也如今藏身何处”“不瞒唐公,我已将那日在龙门山中打劫唐公一行的匪徒尽皆拿获,经严加拷问这伙匪徒,才获知了那匪首的身份和行踪,正欲亲自带人去抓捕此人,巧遇唐公返回东都,便有意邀唐公同往,唐公可有兴趣否”杨素瞅准了李渊年轻,决不会放着眼前这么大的一件功劳而不动心,遂并不急于说出匪道藏匿的具体地点,反倒招呼着府中仆从端酒布菜,要在议事厅内设宴款待起李渊来了。李渊回想起当初自己一行在龙门遇匪的前后经过,越琢磨越觉得这决不是一伙寻常的匪徒,便动了要应杨素之邀,捉拿那匪首归案,查清这伙匪徒真实来历的心思,然而,李渊并非急功近利之人,眼见着杨素既不向自己明说匪道藏匿的地点,也不急于带自己前去捉匪,而是稳坐钓鱼台,就在府中议事厅内设宴款待起自己来了,不由得心思一转,借举杯向杨素敬酒之机,向杨素探问道:“看情形,这匪首已是清河公的囊中之物,插翅也难飞走了,只是叔德不明白,清河公为何执意要叔德一道去擒拿那匪首呢”杨素等的就是李渊这句话,闻言哈哈大笑着答道:“唐公果然敏捷过人,只为处道有一事相求,故而如此。”原来杨素口口声声一见面就说要送一件大功劳给自己,是为了有事要求自己帮忙呀。可也从没见过,功劳尚未到手,就事先大言不惭地说出自己有事相求的人哪。怪不得姨父不喜杨素为人,此人行事风格确乎迥异于常人。杨素话已说出口,李渊纵使对他心非腹谤,也只得苦笑着抱拳问道:“愿闻其详。”杨素有心借李渊的口传话给长安宫中的皇帝、皇后,发泄一通心中的牢骚,遂大大咧咧地说道:“处道只望唐公押那匪首晋京面圣之时,向皇上、娘娘禀明处道的心思,请皇上下旨或调处道回京,参与机务,替皇上划策分忧,或命处道率军北上,与突厥一战,以壮我大隋之声威,总而言之,以处道之才,决不甘心只留在这花团锦簇的东都,净干些捉赃捕盗的事了。”第400章 “菩萨”遭擒李渊听了杨素这番近似酒醉以后的牢骚、怪话,差点儿没当场笑出声来:堂堂的清河公、上柱国杨素杨处道竟为了要自己帮他调离东都,不惜软硬妆施,设下这么个局给自己。“叔德以为,以清河公之大才,早晚必得皇上重用,出将入相,建立不朽功勋的。叔德何德何能,蒙清河公青眼相加,托以如此大事恐怕要令清河公失望了。”李渊听明白了杨素欲和他交换的条件,未假思索地便开口堵上了杨素的嘴。“哎,我不过是要唐公押解匪首回京请功之时,帮我带句话给皇上、娘娘,又不是定要唐公助我调离东都,唐公因何要一口回绝呀”杨素冲李渊摆了摆手,不解地反问道。“那也要看看清河公执意邀我一道捉拿的是什么身份的匪首,皇上能否容我帮清河公带话啦。”李渊年纪比杨广大不了几岁,也不如杨广聪明、机灵,却比杨广处事稳重,他此刻已打定了主意,不见兔子不撒鹰,非要待将那匪首的真实身份当面向杨素打听明白,再视情形决定是否答应和杨素做此交换。“好吧,那就有劳唐公与我一道,现在就去捉那匪首回来,当面问明他的身份、来历,看看他在唐公心目中究竟值不值得帮处道这个忙吧。”杨素带着三分醉眼,斜睨了李渊一眼,竟当场站起身,吩咐厅外的仆从备马,这就准备与李渊一道去捉拿那匪首了。李渊糊里糊涂地跟随杨素出了长史府,在府门外翻身上马,只带了不到二十名军士,纵马奔着洛阳的南门就飞驰而去。出了洛阳南门,杨素带着李渊,一行二十几骑调头向东,一路疾驰了将近两三个时辰,进入到了与洛阳相邻的荥阳地界,杨素才在马背上吩咐随行的军士道:“去两个人,到韦驮寺传我的命令,我和唐公很快赶到,叫他们这就可以动手了。切记,不要伤了此人的性命。”有军士答应一声,纵马先去韦驮庙传令去了。“敢情清河公早已命人将匪首团团包围于韦驮庙中了,怪不得先前在府中时那么从容。”李渊恍然省悟道。“呵呵,若非如此,处道焉敢声称要送唐公一件大大的功劳,极力将唐公挽留在东都”杨素冷笑一声,扬鞭狠狠地抽了跨下战马一鞭,率先向前冲去。杨素和李渊赶到荥阳城郊的一座韦驮庙外时,隔着庙墙就听到庙内传来一阵兵器的撞击声,早有带兵围庙的都督跑来向杨素禀报道:“禀长史,被围在庙里的这汉子端的一身好功夫,自昨晚到现在,不吃不喝不睡,单凭一人之力,我们百十人轮番上阵,也未能将他拿下,若不是事先在庙的周围埋伏下了弓弩手,还有两回,险些让他给冲破包围圈,给逃了呢。”杨素双眉一扬,冷冷地问那都督道:“可曾伤着了他”那都督被杨素如利剑般的目光盯着浑身发悚,连忙躬身摇头答道:“谨遵长史之命,不敢伤及此人的性命。”杨素满意地点了点头,与李渊一道翻身下了马,从随行的军士手中接过一柄佩刀,紧握在手中,带着李渊向庙中走去。李渊跟着杨素走进韦驮庙,抬头只见庙内不大的庭院中,十几名身强力壮的军士团团围住一名身着玄色衣裤的中年汉子,正轮番上前与那汉子交手。那汉子虽以一敌十,却丝毫不落下风,时常陡地出手,将两三名军士一起撂倒在地。杨素手握钢刀,与李渊在圈外看罢多时,赞赏地冲那被围在当中的汉子点了点头,转头对李渊说道:“此人不愧化名做菩萨,身处如此险境,犹能手下留情,不肯轻易伤人性命,日后还望唐公善待于他,莫辱了他的尊严。”“菩萨时到如今,清河公可以告诉我,他的真实身份和来历了吧。”李渊也瞧出了那汉子出手虽又快又准,却从不往包围他的一众军士身上的致命处下手,杨素赞他有菩萨般的仁慈之心,确不为过,便趁机向杨素问道。“待我上前,先将他拿下,再说与唐公听,也不为迟。”杨素将手中的钢刀交还给身旁的军士,猱身向前,像一只大鸟似地扑向了包围圈中的汉子。那汉子陡然间见强敌骤至,强打起精神,伸掌招架,与杨素身形交错,战在了一团。杨素今日有心在李渊面前显摆显摆自己的能耐,一出手便使出了狠招,掌掌皆拍向那汉子的致命处,迫得那汉子连连倒退,一时间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了。读者诸君,要知道,这汉子已被杨素传令官军围在这座韦驮庙中将近一天一夜的光景,其间非但水米未尽,而且还要不停地以寡敌众,抵挡众官军的进攻,待到此时,已精疲力尽,成了强弩之末。所以,杨素一连串的猛招狠招使将出来,已将那汉子逼退至了庭院中的一处角落。那汉子眼见身后已无路可退,拚尽全身最后一丝气力,陡然间平地跃起足足有两丈来高,欲翻墙而出,杨素眼疾手快,当那汉子纵身才高高跃起的一刹那,“呯”地伸手,一把抓住了汉子的一只脚踝,狠狠地朝地下一扔,冲四周的军士命令道:“给我捆了,押回东都去。”众军士听得杨素号令,如狼似虎地扑上前来,将那汉子五花大绑捆了起来。“此人化名做菩萨,是南陈派至关东一带潜伏的首脑人物。”待手下军士押着那汉子出了韦驮庙,杨素方踱至李渊面前,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告诉李渊道。“叔德回到长安,一定向皇上当面禀明,是清河公亲自出手,将这尊菩萨给生擒活捉的。然叔德不解的是,清河公是从哪里得知此人行踪,派军士前来将此人围在这座韦驮庙里的呢”李渊不失时机地向杨素表明了自己愿和他合作的态度。“咱们还是边走边说吧。据此前讯问其同伙得知,这菩萨在关东一带已潜伏多年,手下聚集了数千的亡命之徒,眼下虽已将他生擒活捉,但这一路之上,还须小心提防其同伙得到音讯,前来抢他回去。”杨素极像是当着李渊的面儿,表演了一出活捉菩萨的好戏过后,生怕李渊这位身份特殊的观众不买帐,遂有意将自己已捉到手的猎手说得十分强大、凶猛,好衬托出自己的确是送了一份大大的功劳给李渊。第401章 就一个字:杀好在押解“菩萨”回东都的一路之上,并未像杨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