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这样一来,无论萧如水如何劝说,陈叔慎始终抱持一个态度,要么萧如水向其出示能够表明其确为“雁巢”大护法的有力凭证,他才考虑答应萧如水的请求,要么就请萧如水直接到南陈帝都建康,面见现在南陈朝中执掌“雁巢”事务的尚书令江总,向他禀知一切。萧如水起初担心九江至建康相距也有数百里,来回往返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自己若再去建康求援,会贻误了接应萧氏宗室弃隋投陈的时机。要知道为了谋划此次后梁起事反隋的行动,整个“雁巢”组织可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今成败全系于他一人身上,萧如水一时心中犯起了犹豫,宁可滞留在九江继续劝说陈叔慎回心转意,也不敢轻易离开九江,致使自己与萧岩等人失去了联络,导致功败垂成。就这样堪堪在九江苦等过了开皇七年的元旦,仍不见陈叔慎有松口答应发兵过江的意思,又经打听得知,后梁国灭后,秦王杨俊虽接管了后梁所有的军队,但对后梁宗室及文武群臣还算是优待,保证了他们一如既往的行动自由和财产安全,后梁国内局势总体尚属稳定。在此情况下,萧如水亲自渡江,潜入江陵城内,秘密会晤了萧岩,当面告知他自己将前往南陈帝都建康,求见南陈皇帝陈叔宝搬取救兵来接应萧岩率领后梁宗室弃隋投陈,请萧岩务必耐心等候他的消息。萧岩此时深恨隋高祖仅凭一纸诏书就灭了后梁,不给自己执掌后梁朝政的一丝机会,当即向萧如水表示,愿率后梁宗室及百姓弃隋投奔南陈,以图复国的机会。得到萧岩的亲口承诺后,萧如水不辞劳苦地再次渡江,向陈叔慎讨要了一副通关文碟,马不停蹄地即赶赴建康来求见江总。然而令萧如水大失所望,甚至感到欲哭无泪的是,待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建康,到江总府门外报出姓名、身份,提出有要事求见江尚书令时,江总府上的家仆只用冷眼瞧了他两眼,对他摆出一副爱理不搭的样子。待到萧如水反应过来,用身边仅有的一把佩剑向江府家仆行贿,央得他们进府向江总通传了自己前来求见的消息,结果只换来了家仆奉命出来的一句回话:“我家老爷有命,请尊驾出示雁巢大护法的官凭,尔后方予以接见。”萧如水登时哭笑不得,有意施展轻功,直闯进府中强行求见江总,又担心如此行事会惹恼了江总,于自己求他发兵接应后梁宗室弃隋投陈的大事不利,没奈何只得每日苦等在江总府门外,瞅准江总出府外出的时机,拦马求他接见自己,听自己陈说原委。没过几天,还真的被萧如水抓住了一个机会,拦在江总马头前,亮明自己的身份、姓名,恳求江总给自己一个向他当面禀报的机会。可他不报出自己是关自在最得力的助手还好,江总一听他是关自在的左膀右臂,连一个当面禀报的机会都没给他留下,当即命令亲兵将萧如水从自己马前拉开,挥鞭策马,扬长而去了。萧如水怎么也想不到如今在南陈朝中执掌“雁巢”事务的最高长官竟会因为与自己的顶头上司关自在之间的旧有恩怨,置朝廷公务于不顾,一气之下,也想就此撒手不管,到天台山找自己的师父独静头陀一同归隐山林。恰在这时,他无意中从一个路人嘴里听到了南陈朝中四大名将之一的周罗喉即将赴九江统军的消息,于是,萧如水便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思,从城内追出了城外,前来向周罗喉请求援军来了。周罗喉听萧如水报出“雁巢”大护法的身份,遂向他问明此次前来建康求见江总而不得的经过,不由得对他的遭遇产生了几分同情,便命随行的亲兵让出一匹马给萧如水骑,请萧如水边跟随自己奔赴九江上任,边向自己详细禀明前来建康搬取援军接应后梁宗室弃隋投陈的前后原由。当周罗喉从萧如水口中得知,后梁王叔萧岩已与他约定,将率领后梁宗室及百姓至少数万人弃随投陈时,不由得大喜过望,当即请萧如水随自己一同赶赴九江,并向萧如水表示,他愿尽出麾下兵马,与萧如水共同完成这一胜举,给杨隋一记有力的回击。萧如水连日来的来往奔波终于在周罗喉这里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也抖擞起精神,随同周罗喉快马加鞭赶到了九江。哪知始陵王陈叔慎听说自己特地从朝中请来的大将周罗喉一到任即要发兵渡江接应后梁宗室及百姓弃隋投陈,把头晃得跟个拔朗鼓似的,执意要周罗喉向陈叔宝上章禀明此事,征得陈叔宝的诏准后方可发兵江北,否则一兵一卒都不得擅发。第674章 后梁之叛依照常理论说,陈叔慎的这一要求并不过份,毕竟萧如水身份未明,单凭他的一面之词就轻易发兵江北,万一要是中了隋军的埋伏怎么办可是,周罗喉因自己就是被江总找借口排挤出建康统军的,唯恐自己的上章会再次被江总、施文庆等人擅自扣留,呈交不到皇帝手中,遂不顾陈叔慎的坚决反对,执意要发兵接应后梁宗室及百姓弃隋投陈,好出一出南陈五千多名细作、暗探被杨氏父子赶尽杀绝这口恶气。陈叔慎只是个半大孩子,从心底里敬畏周罗喉三分,眼见周罗喉对自己的劝阻置之不理,一面向周罗喉主动作出了让步,答应驻守九江一带的南陈驻军主动不超过三千水军及相应的战船过江接应萧岩等人,一面自己口授,命手下书吏代笔,草拟了一道奏章紧急送往建康,向皇兄陈叔宝禀明在这件事情上面,自己和周罗喉各自秉持的立场,以求日后为自己推脱责任之用。周罗喉一则顾及到始陵王陈叔慎毕竟是名义上驻守九江一带南陈军队的主将,又和当今皇上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再则他自己心里十分清楚,接纳大批后梁宗室渡江来投,违背了南陈和杨隋两朝间近年来达成的互不受降纳拳的约定,势必留下把柄给杨隋,此举可以说是功过参半,也不好做得太过,于是便勉强答应了陈叔慎提出的条件。可这一来就苦坏了萧如水。他本打算周罗喉能出兵出船,到江北接应萧岩率人来投奔南陈的,不曾料想到周罗喉答应了陈叔慎提出的限定条件,只能发三千水军过江接应萧岩等人南来,照此将这件事继续推动下去,就需要萧岩率领的数以万计的后梁宗室和百姓自己解决渡江船只的问题了。苦口婆心地劝说周罗喉增派空船过江接应后梁宗室及百姓渡江不成,无奈之下,萧如水只得再次只身渡江来见萧岩,来向他说明这一最新出现的不利情况。好在萧岩弃隋投陈的态度十分坚定,告知萧如水后梁灭国后,或许考虑到隋朝尚未正式下达伐陈诏书的缘故,秦王杨俊还未从沿江居民、商户手中收缴船只,下达封江令,因此他们可以自行解决所需渡江船只这一问题。除此之外,萧岩还告诉萧如水,有确切消息称,秦王杨俊近日将到山南道行台下属各州府进行巡视,届时江陵城中将会只留下江陵总管崔弘度一人统军驻守,正可趁此时机发动后梁宗室及百姓渡江投陈。萧如水有感于萧岩弃隋投陈的一片诚心,同时也是为了确保萧岩率领数万后梁宗室及百姓能够一举投陈成功,主动向萧岩提出,要他设法打探出杨俊此番出行巡视的详细路线,自己将在萧岩率人渡江投陈的同时,前去行刺杨俊,以转移隋军的注意力,配合众人渡江投陈的行动。萧岩只道是萧如水本人也出身于后梁宗室,为顾三天后,萧岩派人果然打探到了秦王杨俊外出巡视的具体日期和详细行程,萧如水即与萧岩约定待杨俊一离开江陵,即可开始发动后梁宗室及百姓渡江投陈了,并派人渡江将这一讯息禀报给了周罗喉,请他及时发兵过江来接应萧岩。大隋开皇七年春三月甲子日,南陈长城公建兴六年同一天,后梁王叔后梁灭国后被封为隋朝安平王萧岩,萧谳二人带领后梁宗室及他们的部曲、佃客,同时还有受到他们鼓惑的一部分后梁百姓共约十万多口人趁隋朝山南道行台尚书令、秦王杨俊分赴治下诸州府巡视的机会,从江陵城外沿江近百里的江面上分乘数百只大小船只开始渡江投陈。依照事先约定,南陈九江郡守、领军将军周罗喉亲率三千水军过江前来接应萧岩、切谳等人弃隋投陈。在辽阔的江面上,当日间满目皆是满载着男女老幼南渡投陈的船只,黑压压铺满了整个江面。留守江陵的隋朝江陵总管崔弘度在萧岩率人开始渡江后不久就得到了禀报,正欲率领水军登船前去拦截,却又接到了襄州发来的紧急军报,称秦王杨俊在从江陵赶赴襄州巡视途中,遭到了不明身份的刺客的半道行刺,请崔弘度速发兵前去解救。崔弘度权衡轻重缓急,还是不敢置杨俊的求救于不顾,而去率军阻拦萧岩率众渡江投陈,于是急命麾下佐领率领水军登船前去阻拦萧岩率众南渡投陈,而他自己则率领五百精锐骑军出城来救杨俊。待崔弘度率军在距襄州城约五十里处的一处村庄里找到了秦王杨俊和他的亲兵卫队时,经向杨俊当面一问方知,此次拦路行刺的这伙刺客人数虽有数百之众书中暗表,随萧如水前来行刺杨俊的都是萧岩府中的亲兵,却像是虚晃一枪,一触即溃,唯有领头的一人,随行护卫杨俊的梁默从他的身形、步法依稀他就是数月前从他手下逃脱的“雁巢”大护法萧如水,一路追赶他去了。崔弘度听杨俊说到这里,心中暗道声不妙,情知上了对方的调虎离山之计了,遂将今日发现有大批船只从大江北岸拔卯南渡,怀疑有大批后梁百姓欲渡江投奔南陈的情况向杨俊作了禀报。杨俊当即传命沿江诸州,尽出当地水军,尽可能多地拦下南渡船只。他本人也立即取消原定的行程安排,会同崔弘度一道返回江陵,亲自安排部署在江陵附近江面拦截南渡船只的行动。待杨俊和崔弘度匆匆赶回江陵城,登上城楼,注目向南面的大江江面上望去,只见一片帆影已在视线中化做了一个个黑点,眼见数以百计的船只即将渡过大江,到达大江南岸了。第675章 谁劫走的萧如水萧岩派去随萧如水刺杀杨俊的几百名亲兵们可以打一阵就跑,可萧如水不行。他深知如不能给杨俊造成足够的威胁,就不足以吸引江陵城内的崔弘度将注意力转移到杨俊身上,从而给萧岩率众人渡江投陈争取宝贵的时间。所以,萧如水于事先择定的行刺地点一出手,就直扑队列中间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杨俊而去。杨俊尚未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突见迎面半空当中一道黑影冲着自己飞掠而来,不及细想,忙纵马提缰,欲闪避到一旁。萧如水当头一剑劈空,随即在空中打了个盘旋,飞起一脚直踢杨俊。眼瞅着杨俊就要被萧如水一脚踢下马,萧如水但觉身下一点寒光闪过,暗叫声不好,急忙抽腿腾身疾落而下,身形刚一落地站稳,即向对面看去。这一眼望去不打紧,萧如水不由得叫了声苦,原来挺剑站在他对面的正是老对手白发梁默。萧如水脸上虽蒙着块黑纱,但从他方才扑向杨俊那一刺一踢的身形招式上,梁默似乎已认出了他,冷冷一笑,用剑尖指向他,喝道:“好朋友,咱们又见面了,今天不分出个胜负来,你休想再走。”说罢,不由分说,举剑当胸便刺,萧如水也顾不得再去刺杀杨俊,挥剑来挡,两人闪展跳跃战在了一处。时间稍一长,跟随萧如水前来行刺的萧岩府中的那些亲兵无心恋战,一个冲锋砍倒几位隋军后,登时作鸟兽散了。萧如水被梁默死死缠住,眼见杨俊被上百名亲兵簇拥着离自己越来越远,心里发急,遂手上加紧发力,迭出杀招逼退梁默,纵身跳跃着向杨俊撤退的方向追去。饶是梁默在后紧追不舍,萧如水仍然挥剑砍倒了几名杨俊的亲兵,生生从人群中将杨俊拎了起来,愣是杀开一条血路向前冲了出去。梁默唯恐踩踏到已方军士,心中存有顾及,脚下才稍稍慢了几步,就被萧如水直闯进人群中拎起杨俊就跑,他因秦王被擒,登时急了眼,脱手掷出手中的佩剑,直打向萧如水的背心。萧如水只顾将杨俊夹在腋下单手挥剑分开人群向前直冲,待听到身后金风声响,再要躲避已然来不及了,只得尽力向旁一闪,要害处虽然避过去了,却被梁默这一飞剑插进了左肩头。肩头中剑,萧如水撒手扔下杨俊,负伤落荒而逃。梁默先后两次与萧如水交手,都堪堪落了下风,这一次瞧得清清楚楚,萧如水左肩中剑,丢下杨俊负伤而逃,他哪肯放过这个生擒萧如水的难得良机,一边吩咐军士保护好秦王,一边紧跟在萧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