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一路隋行> 分节阅读 32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22(1 / 1)

现已尽处于我大隋水军的严密监视和防范之下,镇戍中但有大队的军士出动,立时就会招致我军对他们的包抄围剿。”杨广险些用今晚在山间遇劫的经历来反驳王韶的这一说法,话到嘴边,因想起王韶亲自率军来寻自己也着实不易,便将话又咽了回去,手指着面前几案上那件软甲对张衡交待道:“建平,这件软甲暂时就交你来收着,待日后回京时提醒本王,再次去向何府监求教,看能否成批制作出这种软甲不能”第693章 惊魂山阳渎口隋军水军大都督来护儿是一名满脸络腮胡子、身高过丈的彪形大汉,杨广在安州城外的瓜口渡乍一见他,似乎见到了第二个鱼俱罗再世,心里着实吃了一惊,同时对来护儿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份好感。因杨广在从寿春前往安州的半道上曾遭遇过劫匪,王韶力劝杨广改走陆路赶往广陵,无奈杨广反驳说,既然伐陈首需渡江作战,他这个全军主帅又从未统军在水面上与敌交战过,如不准他亲自在江面上走上一趟,对日后的伐陈战场作一番实地勘察,他就难以保证伐陈会取得成功。王韶承受不起伐陈失利的责任,只得亲自陪同杨广来到了瓜口渡,特地交待来护儿一定要确保杨广的生命安全。来护儿原打算请杨广扮做行商模样,乘坐一只来往于大江两岸运送货物的民船沿江而下,前往广陵,顺便在沿途也可对大江上的情形作更好地观察和了解,现见王韶如此郑重地叮嘱他一定要确保杨广的安全,心里也不由地犯起嘀咕来了,再三思忖,仍忍不住当着杨广和王韶的面儿诉起苦来。“殿下,王仆射,你们有所不知,前些时日江南岸的南陈水军全部调往了建康附近,而从安州赶往广陵,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建康附近的江面,即便用十数只战船公开护送晋王殿下前往广陵,也很难保证万无一失”杨广转头瞧了瞧渡口附近江面上泊着的那只商船,笑着向来护儿问道:“若依来将军此说,反不如乔装改扮,仍坐这只商船前往广陵更稳妥些喽既然如此,就依将军原来的计划行事即可,不必过于为本王担心。”王韶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避免暴露杨广的行踪,只得叮嘱来护儿在杨广坐的商船后面,加派两只内伏有数百精兵的商船,加强护从军力,来确保杨广的安全。饶是如此,他仍放心不下,在杨广一行登船启程后,又派军士骑快马赶赴广陵,向高颖通报了杨广已自安州走水路前往广陵的消息,请高颖派出水军接应杨广一行。杨广有生以来尚是头一回乘船在大江上赶路,待所坐商船拔锚启程之后,带着刘方、鲜于罗等人出舱上了前甲板,举目向江面上望去,但见江水浩浩淼淼,向东奔流不息,颇为壮观,再向大江对面远眺,根本看不到对岸的情形,遂回头冲闻讯赶来的来护儿笑道:“来将军只怕是多虑了吧,我见这江面如此宽阔,对岸的南陈水军即使发现了咱们的行踪,如要发船来袭,又怎么来得及呢”来护儿听杨广说出这话,便知他不谙水上作战,抱拳解释道:“王爷切不可大意。如若敌军发现这只商船中载的是王爷您,只需在前面派战船围堵,再以数十只快舟于后追击,不出半日即可将咱们拦下。水上交战自不同于陆路,要受到天气、风向、水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下虽不见有任何敌情,但顷刻间就有可能遭遇到敌军的攻击,这些都是极寻常之事。”杨广听了来护儿这话,回头又望了望空旷的江面,心里对来护儿的话并不尽信。来护儿趁机手划口说,向杨广详细解说起自安州至广陵一带水路上的形势来了。乘船走了将近一天一夜,总算是顺利进入了广陵地界的江面,高颖得到王韶派人送来的军报,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指派吴州行军总管贺若弼亲自率领广陵水军在山阳渎口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杨广一行进广陵城。商船行至山阳渎口,杨广有两种选择:一是弃船登陆,骑马进广陵城;二是改坐吃水浅的小船顺山阳渎进城。前两年,杨广就听说父皇杨坚为准备兴兵伐陈,确保伐陈所需军资粮晌能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敌,命人在广陵附近开凿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用山阳渎将大江与淮河连接了起来。今日眼见着船已进入广陵地界,杨广听说前面就是才修建成不久的山阳渎,不由得一时兴起,吩咐来护儿为他准备下一叶轻舟,他要改乘小船顺着山阳渎进入江左名都广陵城。来护儿也因到了隋军管控的地界,以为不至再出什么意外,遂命前来接应的广陵水军备下了一条快船,自己亲自陪同杨广改坐快船进入山阳渎水面,一边观赏着广陵近郊的景色,一边向城中驶去。就在杨广、来护儿乘坐的快船顺着山阳渎行驶了近十里路程,前方广陵城高大的城门已进入视线之时,护从在杨广身后的鲜于罗不经意间一低头,突然发现了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扯起嗓子高声叫道:“王爷小心,咱们的船进水了”杨广和来护儿闻声低头看去,果然见脚下的甲板上有两三个地方在咕嘟咕嘟冒着水,涌进船里的江水已开始向四周蔓延开来。“船下水里有人快划船靠岸,保护王爷上岸”来护儿挺身护住杨广,向船上的军士大声命令道。所幸山阳渎水面并不甚宽,鲜于罗发现船里进水又很及时,在来护儿、刘方、鲜于罗等人的严加防范下,四名划船的军士奋力划动双桨,终于抢在快船因进水过多沉没之前,将船划到了岸边。来护儿命令刘方、鲜于罗保护着杨广上了岸,自己则率领着几名军士扑通一声跳入了水中,潜入水底去追捕方才藏在水底凿沉快船之人。杨广在刘方等人的护从下,毫发无损地登上了河岸,坚持要在岸边等候来护儿捉拿水贼归来。刘方拗不过杨广,只得命军士将山阳渎中出现水贼凿沉杨广所坐快船的消息迅速禀报给了贺若弼。贺若弼没想到杨广会继续走水路进入广陵城,带着麾下一帮偏裨将佐在广陵城南的雷公塘候了多时,准备迎接杨广骑马入城,突然听说山阳渎中出现了水贼,且将杨广所坐快船凿沉,震惊之下犹能保持头脑冷静,急命当地水军封锁山阳渎的入江口,务必将行刺杨广的水贼拦在山阳渎内,瓮中捉鳖,再多派军士下水捉人。他本人则骑快马赶来见杨广请罪。第694章 淮左名都广陵,其实自开隋以来就改称为扬州了,只不过时人依照汉时的称谓,在不很正式的场合仍称其为广陵。在开隋前的近三百年南北分治的历史进程中,广陵城曾先后两次在南北朝相互征伐,意图实现华夏统一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一次是在永嘉之乱后不久,西晋皇朝播迁至江南,大司马恒温率军北伐,曾折戟于大江北岸的广陵城下;第二次则是著名的淝水大战前夕,谢安、谢玄叔侄两镇广陵,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符坚的百万大军,使华夏正统得以在江左延续,后来才有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建立的朝代。吴州总管贺若绑弼之所以会选择在陆路进入广陵城的雷公塘等候迎接杨广,实则因为高颖先行赶赴广陵,为杨广选定的兵马大元帅府就位于谢安镇守广陵时修建的新城内。可是,贺若弼却没想到,杨广在山阳渎口外就已交待来护儿为他备下了一只快船,直接从大船下来上了小船,顺着山阳渎进入了广陵旧城。及至他听到山阳渎内有水贼出没,差点儿凿沉了杨广乘坐的快船时,急忙带人从雷公塘赶往山阳渎来向杨广赔罪,并请杨广随他到广陵新城内的帅府去见高颖。幸亏贺若弼及时命人封锁了山阳渎的入江口,才使得来护儿带领手下的水军在山阳渎的入江口附近活捉了一名还未来得及逃走的水贼,马不停蹄地赶来向杨广报信。杨广虽半道受到水贼袭击,但一则鲜于罗发现船中进水及时,二则来护儿临阵指挥有方,未等潜伏在水底的几名水贼现身向杨广等人发动攻击,就被来护儿率领水军扑入水中追赶着四散逃跑了,所以他执意游览广陵这座淮左名都的兴致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听到来护儿回报,称活捉了一名水贼,杨广遂吩咐贺若弼和来护儿等人将此人押至帅府,审清问明其身份、来历、受何人指派前来行刺自己等情况,而他本人仍打算从广陵城南门进城,先在旧城各处游览一回,再赶赴帅府听取贺若弼和来护儿的审讯结果,与高颖见面。贺若弼四十多岁的年纪,中等强壮的身材,与人说话永远保持着昂首挺胸的姿态,令人一见而生敬畏之心。他与杨广虽相互闻名已久,但今日尚是头次相见,没想到这位堂堂的晋王殿下看起来像是个毛头小伙,言谈举止间却颇有几分大将风度:全然不理会自己方才在山阳渎遇刺,仍有兴致游览广陵城。因和杨广初次见面,又受他节制,贺若弼未便拂了杨广的兴致,遂命人牵来杨广的坐骑“铁蹄龙”,又派了一位他麾下熟悉广陵城内情形的偏将为杨广一行担任向导,这才和来护儿一同押解着俘虏与杨广抱拳而别,先行返回帅府去了。杨广在张衡、段达等人的陪同、护从下,由向导在前引着路,取道南门进入了广陵城。骑马穿过城门,一进入广陵城,杨广心中就对这座江北重镇产生了浓浓的好感:与长安、并州,甚至东都洛阳等几座杨广曾经到过的都城俱大不相同,广陵地池规模不大,城内的街巷也不甚宽敞,但地上铺设的是青石板,街道两旁满目都是绿色,绿枝丛中掩映着一排排青砖绿瓦的房屋,整座城池显得十分洁净、舒适,令人有耳目一新,身心愉悦之感。广陵城里没有长安、洛阳城内的暄嚣,虽是江北军事重镇,但杨广一行从南门逛至东门,一路上却看不到一名身着戎装、手持兵器的军士,街头巷尾不时来往行走的只有青白衣衫的城中百姓。“王爷,总管府等衙署都在北面蜀冈上的子城,驻军都集中于城东二十里外的新城,所以,在旧城中很难见到官兵的影子。”那向导甚是机灵,不待杨广问及,就主动向他解释道。依开隋以来形成的成例,并州、益州、扬州等三地的总管尽由亲王充任。杨广此次南下任帅伐陈,同时也被册任为了扬州总管。而在他出任扬州总管前,这里的一切军政事务概由吴州总管贺若弼暂代掌管,所以向导向他介绍扬州总管府设在城北子城内,也有征询他的意见,要不要到总管去看看的意思。“广陵城不大嘛,依我看,旧城尚不及长安新都的三成大小,但不知城内有多少民户啊”杨广并没有掉转马头朝北,继续向东走着,问向导道。“据末将所知,单是旧城就有民户近三万户,这还不包括新城内驻扎的军队,子城内当差的官人。”向导据实答道。“城内有这么多居民吗我怎么瞧不出来呢”杨广惊讶地环顾左右,手指街头巷尾屈指可数的行人问向导道。“王爷是头一回来广陵吧。”向导笑着答道,“广陵城池虽小,然一来城内民户多居住于二、三层的楼屋之中,仅从街面上瞧不出楼屋内住人的多少,二来城东有米市、城南有炭市、城北有钱市、城西有布市,民户大都集中于这几处集市采买日常所需之物,故而在街面上能见到的百姓就有限了。”经向导如此解说,杨广等人留意向街巷两边的房屋望去,这才发现确如向导所说,广陵城内几乎见不到有一层的民宅,都是清一色的二三层楼屋。“没想到在一千多年前的隋朝,还会有广陵这样遍布楼房的一座城市,倒是有趣。”杨广一边骑马观赏着沿街的民居,一边暗自惊奇道。出了广陵旧城的东门,向东走上二十里地,就是一百多年前谢安出镇广陵时最初兴建的新城了。这里与旧城截然不同,随处可见手持刀剑的隋军将士列队走过,恍如一座巨大的兵营。高颖为杨广选定的兵马大元帅府就位于广陵新城的十字大街交汇处,是一座前后五进,后面还带着一座大花园的豪宅大院。“这里原是广陵首富张季龄的宅邸,当地人都唤它做张园。”高颖率领当地一干文武在帅府正门外接到杨广,一边将杨广引往帅府正厅,一边向他介绍着这座帅府的来历,“开皇二年,陈叔宝继位不久,张季龄就因其为南陈细作的身份暴露,从广陵逃至建康安家,这里也被朝廷征用了。只因这座宅邸建造得过于宏大、豪奢,广陵大小官员无人敢住进这座宅院,所以一直空置至今。”第695章 伐陈两骁将杨广听到高颖向他介绍辟为帅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