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元配之训妻记> 分节阅读 15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58(1 / 1)

敌时遭了内部暗算,身中数箭,虽多方人员在寻找,却仍踪迹生死皆不明。这又是梁王的手笔了。安天祐这次真是出离愤怒了,早在禁卫军围府的前一天,指示手下这几天逐步将安世弘从前所做所为揭了出来。失德之人如何做得一国储君,梁王为了大局少不得自断臂膀,必会元气大伤,等到边关平静时,再和他算帐也不迟。果然在卢王府被围之时,京城传出关于安世弘的一些流言来,这一次比之上次,更是来势汹汹,有鼻子有眼地,让人无法当它是儿戏。刘娘娘原本也直担心安天祐,也很想为他做些事情,如今终于如愿,便威风凛凛地带着几份供词,当着几位王公大臣的面,直接甩到皇帝跟前:“刘氏一族固然十恶不赦,但不是他们做下的事,就不该一股脑地扣在他们头上。还请皇上为他们正名。”几位王公大臣再也装也不下这个糊涂了,只得拿眼看着皇帝。皇帝见状,也只能黑着脸,命人暂且封了东宫,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他果真参与其中,必严惩不贷。”偏偏这时边关传来宁泰郡王遇刺的急报,说被活捉的刺客亲口承认乃是太子所派。皇帝气了个倒仰,密见安世弘,斥责道:“顺风顺水的日子过久了,人也变得蠢了。宁泰一介武夫,想收拾,还怕寻不到理由,怎么就偏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安世弘也颇为恼火。宁泰郡王明里信了他,暗地里却不肯罢休,越发大查特查,幸亏他警觉,将过往阴私事细细推敲一番,真还寻出几个漏洞来,匆忙间补救,却不想竟着了人的道,以至于他仓皇间,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宁泰郡王前往边关,部署死士刺杀以绝后患。安世弘对父亲叫屈道:“儿子派去的人原本十拿九稳,不想半路上遇着一股神秘人,生生给搅了不说,还被捉了把柄。”皇帝怒道:“你总是一意孤行,从前也就罢了,如今朕身为一国之君,也什么不可对朕言的,总是擅自作主,偏还频出昏招。”安世弘忙叩头认错,心里亦生出滔天怒火,他之所以没有和父亲细商,一来是当日父亲便说要他全权妥善处理,二来,因子嗣一事,父子二人渐生嫌隙,他想独自办个漂亮的差事,重拾往日在父亲心目的形象。只是他到底轻敌了。其实也怪不得他,正如皇帝所说,他顺风顺水的日子过得太久了。前世,他为了夺回安氏政权,也是没少出招,狠招毒招蠢招俱全,但到底实打实地一步一步艰难走出来的。而今生,因为丘若兰的先知,他少走了很多变路,提前顺利地成为东宫太子,不免意满志得,视众人蠢物了。况且今生安天祐又在暗处步步紧逼,安世弘一不留神就中了招。安世弘低声道:“事已至此,还请父皇帮我一把。当年刘氏可以变白为黑,父皇也是可以的。”皇帝气极冷笑。儿子越发不懂事了,皇帝难道就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地做事吗,那与昏君何异。事情已经闹成这样,为了大局着想,太子唯今之计,只能暂时服软,多年以后,等事情淡化,还可以再被立为太子,若现在就公然不顾事非,指鹿为马,这事就有得闹了。“儿子觉得这事情不对劲儿,必还有一股力量在其中推波助澜,或许还是刘氏余孽在作祟。”安世弘见皇帝沉吟不语,心一点点变凉,却是再一次争取,“到时将一切罪名推到他们身上便是了。”皇帝哼道:“刘氏几乎尽诛,如今存活的也不过是远房旁枝及一些内宅妇孺,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推给他们,你当天下人都是傻子吗况且这次非是流言,而是人证俱全,刘皇后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永平郡王等人也要一个说法。”“如此说来,恐怕这一切还是宁泰郡王在搞鬼。儿子派人去杀他没有错。只后悔没早日杀了他,不然也不会有现在这般局面了。”“话虽如此,只怪你的人太笨,竟被捉了活口。”皇帝连连叹息,他心里明白宁泰郡王没有那个搅乱京城的能力,如今外忧内患,唯有先快刀斩乱麻,暂且将事情压下,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安世弘脚步沉重地回到东宫,丘玉娟正带着众姬妾焦急地候在二门上,安世弘哪还有工夫兜揽她们,直接回到自己寝宫里。处心积虑多年,转眼成空,安世弘躺在床上,越想越不甘心,他心里很明白,这次只要自己保不住太子之位,有生之年,便不会再有机会坐上那个位子啦。父亲为了他自己的名声,果然在最后放弃了自己,可笑自己辛苦一场,什么都没捞到。安世弘咬牙紧握了拳头,一连声地命丘若兰进来侍候。丘若兰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安世弘喝退下人,盯着她又细问一遍梦里详情。丘若兰现在真心后悔了。她也听到了外面的传言,才知道原来安世弘在安刘之间的算计,若早知道有这一节,她说什么都会劝安世弘别急功冒进,静待机会。前世里,刘氏当政,安氏老一辈里没剩下多少人,安世弘又是直接即了皇帝位,自然没有今天这些杂乱事,她现在说不定早就成了贵妃了呢。如今倒好,帝位比之前世推迟了三年不说,就连太子之位都不能保住,她做个皇子妾有什么意思,说不定还要被拘禁过活呢。丘若兰挑挑拣拣将前世说了,原本还想说说安天祐有帝王气呢,后想到时候不到,便也暂且不提。安世弘面无表情地听完后,挥手让丘若兰退了下去,自己关紧房门,谁也不见。不想,第二天天未亮,安世弘却如常起了个早,先如常往道观去看青灵道长。可巧青灵道长出关,因他为成丹药闭关多日,不知外事,见着安世弘,便一脸喜色道:“恭喜太子殿下,丹药已成,想是上天被殿下孝心所感,有心成全。”第二八七章 金丹之毒安世弘也笑:“不敢当,都是天佑我皇。”再看仙丹,却是十多粒圆润如珠泛着光彩的金色丸药。安世弘好奇地观赏道:“吃下这丸药便可长生不老”“哪有这样容易的事。若说长生不老,小道还没有这般道行,不过,每旬日服上一粒,倒可去除身上顽疾,使人延年益寿,却是可以做到,常年累月服食,定可比寻常人高寿。”青灵道人大笑,后又向安世弘行礼,“只是这丹药却也极难炼制,所以晚了些时日,还望殿下帮着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勿降罪于小道。”安世弘点头道:“那是自然。道长只管放心,父皇一向仁厚,必不会怪罪你的。如此只等父皇下朝,你呈上即可。”安世弘却不上朝,只着人前去打听。待听得众人仍捉住他的事不放后,安世弘终下了决心。皇帝看着面前丸药,心情难得舒畅,青灵道人随意取得一粒服用这也是规矩,御前献药,炼丹人皆须先行服食。青灵道人服下金丹后,稍停半刻,笑奏道:“圣上只管放心,小道从前也曾帮人炼制出来过,长年服用,确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只是最好连续不间断地服用,不然一旦中断,效果便要大打折扣了。且这些丸药炼制不易,药物火候缺一不可,目前所炼丸药只够圣上三个月之量,还请圣上再着人筹来,尽早炼制才是。”皇帝看一眼安世弘,安世弘笑道:“父皇尽管放心,儿子早就着人备好,只等道长歇息过来,便可再次开炉烧炼。绝不会误了事的。”青灵道人闻言,笑道:“太子殿下,孝心感天。”皇帝不接话,只管暗暗打量青灵道人。青灵道人为炼丹药,费尽心神,与他闭着炼丹前相比憔悴不少,越发显出老相来。也不是知皇帝的错觉与否,只觉得自青灵道人服药后,眼看着他重抖精神,看来这个丸药果然有奇效。一时青灵道人下去休息,便有御医前来禀道:“这药中倒有不少滋补的珍惜药材,也有些金银铜铅汞等物,至于其他,臣医术有限,不能断定。”青灵道人炼丹前,所用材料,皆是开了单子,由宫里人准备好的,除去珍惜药材后,其他也皆是炼丹常用之物,皇帝如今对此也多有研究,自是明白,只是为了谨慎起见,便不只青灵道人亲服,还着人取了一丸送去太医院验看备案。如今皇帝听了,也知并无不妥,便懒得听御医聒噪,命他下去了。御医原本还想劝皇帝少服丹药,如今见状,只得暗叹一口气,知皇上已然迷上炼丹,不是自己一句两句能劝得的,于是闭口退出殿去。安世弘便净手后,亲自取了一丸呈给皇帝:“父皇请用。”皇帝方才已看出丹药比从前更为圆润喜人,如今方接到手中,未入口便闻到一股奇香入鼻,竟是从前所服丹药不曾具有的,不由点头赞道:“青灵道人果名不虚传。”及至服下,顿觉头清目明,这几日的疲惫一扫而空。皇帝心中欢喜,对安世弘笑道:“你的孝心,朕尽知。你是朕的唯一嫡子,此时虽受一时之挫,你放心,将来这天下总还是要传给你的,你当年到底出力不小,如今为了大局,少不得受些委屈,朕心里都有数。”安世弘低头笑答:“父皇的皇位乃是上天所授,儿子不敢居功,说来也是儿子当年太年轻,行事不周,才留下了把柄,不只儿子举步维艰,便是父皇这里,也少不得受人质疑。偏父皇又太仁慈,不愿在安氏内部起干戈,儿子不替父皇解忧,枉为人子。”皇帝听着儿子的话,似是指责自己不用血腥手段强压制下来,不由摇头解释道:“师出无名,如何服人。况且边关战事未平,京城一旦乱起来,大楚朝危矣。现在还不是时机,总有一天,朕会为你正名的。”安世弘心中冷笑,既然已起了杀永平郡王等人之心,早晚有什么不同,却要让自己背负着恶名成为废太子当年刘氏就是故意挑起关边战事,使得京城众人投鼠忌器,让个不足百天的假皇子继了位,如今边关正乱,趁乱杀了安氏众人,又有何难,难道天下人还敢为几个安氏王公反了不成。说来说去,皇帝最在意的还是他自己的名声,深恐被史官记下,落得身后骂名。安世弘深吸一口气,笑道:“父皇不必担心儿子。儿子还年轻,受些挫折也是上天对儿子的一种磨练。儿子是真心希望借助青灵道人之力,让父皇得长生不老之术,若果真如此,儿子做不做太子都没什么,只求能长长久久地服侍在父皇跟前,帮着父皇分担政事。”皇帝动容:“好,你能如此想,朕很欣慰。这几日便会有结果,虽没了太子位,他们却也不能动你分毫,等到边关事了,你与朕一起除了他们,我父子便再无后顾之忧了。”安世弘呐呐应是,便回了东宫他如今已算是戴罪之身,一切政务已停,也只能回东宫了。不想,到得夜晚,青灵道人却不好了,等到安世弘得信赶到时,只见青灵道人口吐鲜血,见着安世弘勉强道:“这丹药炼制服用多次,这次出事必有诈”话未说完,七窍流血而亡。众道人早唬得魂飞九霄跪立在地,安世弘命人:“看住他们,不许放出一个。”便急忙去见皇帝。皇帝听说青灵道人因服金丹中毒而亡,顿觉心腹火热疼痛,急召御医诊治,众御医却束手无措,还是院正死马当活马医,先是让皇帝服下解毒丹,又着人速去熬解药,一边低声回道:“金丹之毒太烈,方才解药未必真奏效,不过这解药亦是虎狼药,倒是能争取些时间,还请皇上早做打算。”皇帝如今早难受的坐立不稳,豆大的汗珠如雨滚下,却也听明白了太医的话,却又痛得说不出话来,冲着身旁的太监点点头,太监忙出去传旨。第二八八章 大事已定安世弘一边帮父亲擦汗,一边急道:“如今关边未平,若是父皇有个万一,大楚就要乱了。几个弟弟皆不适合,事急从权,还请父皇下旨,传位于儿子,从前诸事也一并揭过,无论君臣不许再提。若敢抗旨,居心叵测,不论君臣,皆杀无赦。”皇帝闻言不由暗自点头,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且还可以赐给永平郡王等人免死金牌,免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儿子便可无阻挡地登上帝位了。皇帝忍痛命秉笔太监道:“你暂且以此拟旨。”秉笔太监忙退到外间书写,御医们也都退到外间,各自瞎忙活。皇帝看着安世弘唇边几乎压抑不住的笑意,还有眼中莫明的兴奋,心中一动,借着安世弘相扶的力气,费力反捉安世弘的手臂,逼视着他:“这是你动的手脚,对不对”安世弘心跳如擂,急忙否认道:“不,天理不容的事情,儿子不敢做。父皇想是疼得糊涂了。”皇帝一手按着腹部,一边恨恨看着眼神躲闪的儿子,艰难吐道:“知子莫若父天理不容的事,你做得还少吗只是朕没想到,你竟敢对朕下手,你好毒的心肠。”安世弘仍不肯承认,皇帝紧捏着他的手,喘息道:“是朕眼瞎,竟养了头恶狼。”安世弘摇头小声喊冤,皇帝不耐烦,仰面躺下,心中灼痛,似是塞了东西,喘不上气来,好半天呼出口气来,才得以开口道:“人生难得糊涂。罢了,只当是朕上辈子欠了你的。你听好了:朕若是去了,你务必将杀父弑君的痕迹抹去,不然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