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商量这事,行不就你们两个送镇上,我不放心。在临水镇碰上的事,万一你们再碰上呢。”玉淑和玉梁听到临水镇,想到刘牙婆当街抓人的事,知道大姐是担心他们,不说话了。“想卖东西,回头事情多着呢。你看我们的小鸡小鸭,等生蛋了,卖鸡蛋的活就交给你们啦。”“嗯,好啊,回头我去卖鸡蛋。”玉梁一下又高兴起来,跑去蹲着看小鸡小鸭了,恨不得一夜之间它们就下单。玉秀晚上吃好晚饭,看盆里的泥鳅吐了不少泥沙,又换了一盆清水,在木盆里滴了一滴香油催吐。田里抓来的泥鳅,肚子里都是泥沙,一定要吐干净了才能吃,不然吹进嘴里全是土腥味。一般催吐会放粗盐,这么大一盆,放个一勺粗盐,过个一天一夜,再换盆水,也就差不多了。可玉秀想先烘烤些出来,那放一滴香油催吐最快。泥鳅既然是河鲜,烹制方法也就各异,像有的人家最喜欢烧泥鳅汤。而颜家,却是喜欢泥鳅干。玉秀有心让家里人吃点新鲜,想到前世里蜀地流行拿椒盐作料拌鱼干吃,特别香。她想试试这做法。泥鳅吐干净泥沙后,玉秀就将灶间的大铁锅烧热,在锅里刷了一层油。他们田地还没出产,这油还是上次赶集买的菜籽油,还有一小碗玉淑烧肉时熬出来的油。烘烤泥鳅,很多人家为了省油,直接将泥鳅丢红锅里,这样容易粘锅。玉秀刷一层油,就是为了防止粘锅的,而且还能增香。果然,这样刷过一层油后,泥鳅一丢下去,刺啦刺啦的声音传出,揭开锅盖,就闻到一股香味。玉秀连忙将泥鳅翻了面,等整条泥鳅都变成干直了,就先盛出锅。玉淑已经把王氏当年用过的小泥炉搬出来,放到院子里。这小泥炉很小巧,也就两个巴掌宽,玉秀从炉灶里夹出一根烧红的柴,放到小泥炉底下,上面倒上两碗米糠。这米糠是特意为小鸡小鸭准备的,没舍得多用。等米糠开始冒烟了,玉秀又将一块铁筛子架到泥炉上。等铁架子被米糠里的火烤热后,她把刚才在锅里烤过的泥鳅拿筷子夹到铁架子上,玉梁闻到香气,也不嫌热,玉秀怎么赶都不肯走开。玉秀坐在泥炉前,一手拿着蒲扇轻轻扇着,一手拿着筷子不停翻烤。铁架子上的泥鳅,没多久就冒出滋溜溜的声音,往外冒油了。、93章 美味泥鳅泥鳅冒油后,筷子就得翻得更勤快些。这香味,连玉栋和玉淑都舍不得走远了,守在泥炉边,等着第一锅出炉。玉秀拿袖子抹了抹额头的汗,看泥鳅变成金黄,有点点焦黄色,知道差不多了,连忙夹下来。“等等,先别吃,我做个调料吃哦。”玉秀让玉栋三个别忙动手。这样烘烤出炉的泥鳅干,凉了后更是香脆可口。“姐,明天我们捞点小鱼,也可以烤点鱼干吃。”玉淑想到溪水里的小鱼捞出来烤干,味道也不错。“对,我们多烤点,回头放到过年,还能过年时候吃呢。”玉秀赞同道。四个人边说别闻着香味,很快,一大盆泥鳅,也快烤完了。玉秀又从上次买的调料里,翻出一包花椒。东屏村这边的菜里,不会放花椒什么的,所以,也没什么人会买。玉秀也是看到后,想着前世配香包会放花椒驱虫,就买了一点,想等闲了做几个香包给家里人带,现在刚好先吃上。“秀秀,这是什么啊”玉栋压根就没注意过这种东西。“这是花椒,可麻啦。我在府城时,看到那些夫人们拿它做香包赶虫子,还拿来做菜呢。”玉秀笑着,凡是做些玉栋三个没见过不知道的事,都推到府城靖王府里去。玉梁可等不及了,加了一条泥鳅干,“姐,就这样就很好吃了,你做得跟娘做的一样好吃。”其实,玉秀做得是不是和王氏做的一样,谁都不知道。可在玉梁心里,娘做的东西就是最好的。玉秀看他那样子,刮了他鼻子一下,“看你馋的,等会儿有更好吃的,别后悔。”她说着,把筷子递给玉淑,让她帮着把剩下几条泥鳅翻着烘烤。自己又到灶间,烧热锅抓了把花椒丢进去,小火慢慢烘焙,等花椒的香味在整个灶间飘荡,花椒壳碎得一压就碎了,她才把花椒装到研钵里,又把盐放锅里,一样用小火焙干。这时候天都黑了,屋里奢侈地点了盏油灯,她也看不清盐变什么样了,只能预估着感觉差不多了,就把盐也装到研钵里。然后,拿了小杵,慢慢把花椒和盐研磨打碎。等最后感觉她拿手指一捻,没有整粒花椒了,她倒在一个碗里端出去,夹了几条泥鳅放进去拌匀。“哥,你尝尝,看看这味道怎么样”她夹了一条递到玉栋嘴边。玉栋咬了一小口,“这味道,好吃秀秀,比光放盐好吃,香”他说不出什么词汇,末了就一个好吃一个香。玉梁正送了两条泥鳅到屋里给颜庆江吃,听到玉栋的话,又跑出来,“真的真的大姐,快给我尝尝。”玉秀正给玉淑也喂一条,玉淑吃得嘴里没空说话,只点头,赞同玉栋的话。玉梁自己去夹了一条塞嘴里,“这个好吃,不油小叔,给你这条,这个更好吃。”他自己嘴里咬了一条,又拿了一条送屋里去,然后,又把刚才拿进去颜庆江还没来得及吃的一条拿出来,丢进椒盐碗里蘸。“大姐,这泥鳅,跟我们以前吃的都不一样。”玉秀一笑,心里说,那是当然,这可是川蜀那边的调味料呢。她怕家里人受不了花椒的麻味,花椒放得不多,只做一点提香用,几人晚饭吃了不少,这时候又忍不住每人都吃了十几条。“大姐,明天我再去抓泥鳅。我们再做吧”玉梁看看一晚上那一大碗泥鳅就少了一少半,只觉没吃够。“好啊,我们多做点,还有小鱼干也能这么吃。”玉秀看大家都爱吃,笑得合不拢嘴。五个人吃得心满意足,等洗完澡睡床上时,觉得嘴巴里都还是一股香味缭绕。第二天,玉梁对梅干菜不屑一顾了,夹了两条泥鳅配粥吃。吃完一抹嘴,拿着竹簸箕就要跟玉栋两个去田里。山间的溪水水沟里,因为水干净,都会有小鱼小虾,这些鱼虾个头小,靠手是抓不住的。要拿竹簸箕拦在下游,从上游往下赶,都进到簸箕了,再把簸箕抱起来。竹簸箕因为是竹子编的,会漏水,等把水漏干,那些鱼虾就都在簸箕里了。玉淑看玉栋和玉秀两个满脸倦容,也要跟着出门。最后,这天兄妹四个一起到东山去,玉淑帮着送秧把,玉梁还是管小黄吃草,还有抓泥鳅和鱼虾。对庄户人家的孩子来说,抓抓泥鳅,是最好玩的游戏了。刘铁蛋跟着他爹娘到田里,路上遇上玉栋,听说他只要捉泥鳅,哀怨地看了他爹娘一眼。农忙时候,家里只要能走路的,都是全家大小老少齐上阵,下地干活。像刘铁蛋,这种时候重活帮不了,就要帮着拾麦穗。家里收割完麦子后,因为麦子堆放在地里晾干,难免会有麦穗掉田里。这时候,孩子的作用就有了,让他们提着篮子拾麦穗。玉栋四个到了东山,按照昨天一样,玉栋和玉秀下田插秧,玉淑就在地上帮忙送秧把。玉秀昨晚睡下时还不觉得,今天一起床,才感觉腰酸背痛,在田里一弯腰,都感觉背上紧得弯不下去了。不过,可能是昨天插秧一天,熟悉了,今天她和玉栋两个速度快了不少,连她都能插出一条直线了。快到中午时,玉淑先回家准备午饭,玉梁一上午又是翻泥鳅又是捉鱼虾,忙的不亦乐乎。跟昨天一样,他和玉淑牵着小黄先回家去,照例又割了一篮子草。等玉栋和玉秀两个干完活准备回家时,遇上了来看东山水田的金满堂。颜庆洪到底还是没敢跟金满堂硬来,把玉栋家的那两亩田交给金满堂了。金满堂家大部分田地都在东山这边,这两天去村北把那两亩田种上晚稻后,就要忙着东山这块插秧种稻了。“玉栋,秧插完啦”他看看那两亩田,问道。“是啊,满堂伯,谢谢您给的秧把,我们两亩田都插上秧苗了。”金满堂看那两亩田,赞赏地看了玉栋和玉秀一眼,“不错啊,这秧苗插得挺直的,不错了,真是能干。”被一个老庄稼把式夸奖,玉栋有点自豪又有点不好意思,嘿嘿笑了两声。、94章 热心邻人“满堂伯,你这是来看田水”秧苗插完,接下来是最累的看田水的时候。水稻水稻,顾名思义自然要靠水养的,而且这水的量得把握好。这水少了,秧苗水不够就长不好,容易干死。若是水多了,秧苗一烂根,这一季也就白忙活了。所以,插完秧后,接着就得看田水。田水关系到接下来的收成,再憨厚的人,此时都会计较起来。田地有高低,缺水的时候,田在上游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水就多,在下游的就会把上游的田挖个缺口好把水放下来。为这吵架打架的事几乎每年都发生。玉栋以前跟着颜庆山晚上起来看过田水,看金满堂走到水田边张望,猜他应该是看田水来了。“是啊,今年老天帮忙,雨水足,今年东山这片不愁水不够,就是水不能太多了。”今年这天气还真是帮忙,这几天晚上都下过雨。就连东山这片囤不住水的田,都不缺水。可问题就是要经常来看看,万一水太多,就得及时开个口子放水了。金满堂点点头,玩笑道,“玉栋,想不到你年纪不大,都知道看田水啦。”“满堂伯,我就知道这么一说。可田水多少才合适啊”“你看,秧苗这么高,田水没到这个地方,从这里网上,半个手指头的高度,就差不多了。水深超过半个手指头了,就得快点开水。要是不够了,就得快点引水。”金满堂手把手教了玉栋一遍。他换给玉栋兄妹的田,就在路边,靠近水沟,引水方便,而下游就是他家的地。这让玉秀放心很多,至少,他们应该不会和金满堂吵架打架了。“谢谢满堂伯,我知道了。”“你们孩子家起不来,晚上我过来看的时候,顺便帮你也看看田水。这几天晚上你们就别过来了。”金满堂拍拍玉栋肩膀。看田水是件辛苦的事,一晚上起来两三趟都是常事。他这话,等于帮玉栋分担了接下来的辛苦。“这怎么好意思,满堂伯,以后我也要学,要不我跟着您看几晚,先学学吧”“行了,我年纪大了,觉不多。你们还小,正是长个的时候,再客气,可就见外啦。”金满堂直接决定了。玉栋看推脱不掉,谢过金满堂的好意,跟玉秀回家了。家里,玉淑和玉梁居然装了三个木盆,两大木盆的泥鳅,一个木盆里是小鱼小虾。玉淑和玉梁一看到玉秀,就满眼放光地看着她。玉秀失笑,这是两只馋猫啊。“大姐,你看,那盆是二姐烤的。”玉梁指着屋檐下的一盆,原来两人已经烤过一盆了。玉淑烤的这盆,色泽很不错,就是有几条烤焦了。这下午烘烤,可比晚上还热。“姐,有好几条焦了。”玉淑不好意思地说。“那几条,都便宜蓝妞了。”玉梁指着蓝妞的碗,里面放了七八条泥鳅。“好了,你们先歇会儿。这一下午,都晒成什么样了。”玉秀心疼地摸摸玉淑和玉梁,两人的脸全晒得通红,怕是晒伤了,明天要蜕皮。五个人草草吃过晚饭,玉秀又烤了一大盆泥鳅,然后将昨晚烤的放在院中曝晒的收好。“哥,满堂伯帮我们看田水,要不过几天,我们送一包泥鳅干给他”“行啊,拌上你弄的盐,好吃。”事情商量定下来,田种好了,明天,还得到玲珑山上去看看。这种时候,该种的菜都种下了,玉栋他们没赶得及撒籽,这时候没什么好收的。他们想着先去把地给松土,回头就能种萝卜、白菜这些东西了。几人正商量着,院外有人敲门,原来是胡大夫。他收了玉秀那一两银子,答应要回头再来帮颜庆江看看的。可胡大夫家里也是有田地的,这两天种完水稻,终于有时间过来了。玉秀一看是胡大夫,客气地将他让到屋里。屋里这时有点黑。庄户人家,平时有月亮就坐外面纳凉闲聊,晚了就回屋睡觉,很少会点灯,嫌废油。蜡烛这种更是少用,都是祭祀拜佛等时候,才舍得点蜡烛的。颜庆江躺床上,胡大夫不能摸黑看,玉秀端了油灯进屋,还是不够亮。胡大夫一挥手,让把颜庆江扶到屋门口。“胡大夫,我小叔能下床啦”玉栋和玉秀都傻眼,不是嘱咐要静养吗这么些天,他们愣是一步都不肯让颜庆江下床。要不是铺着竹席,每天早晚帮他擦身,可能颜庆江都要躺出褥疮了。“不要动到腿就没事啊。”胡大夫奇怪地回了一句,估计没想到几个孩子仔细成这样。玉淑搬了一张大竹椅放在屋门口,玉梁将一条板凳放屋檐下。玉栋去扶着颜庆江,挪到竹椅前坐下,让颜庆江将腿搁到板凳上,慢慢解开包的布条和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