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名门妾室> 分节阅读 10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04(1 / 1)

玉栋和玉梁各有一个随从,再有外院打杂的,还得有个懂养牲口会赶车的车把式。六个人商定之后,买人这事就由洪伯张罗。他做过将军府的大管家,几十年下来人情世故看得透,挑人当然没问题。洪伯看着玉栋几个日子过得红火就高兴,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县城的牙行去找牙人了。云昌镇也有牙行,可洪伯觉得这买人还是到县城好。玉秀看他忙活地高兴,自然不会拦着。从洪天锡走后,洪伯总有些郁郁,有事做有奔头,人的心胸就会开阔些。家里要买奴仆,玉秀趁便提出了家中田产的事。他们家最近又买了几十亩田地,如今在东屏村这一带有近百亩田地了。玉栋和玉梁都要忙着读书,玉栋如今人情往来又多,颜庆江倒是空,可让他管理也忙不过来。玉秀忙着作坊和铺子的生意,玉淑家里的事情不少,还要帮着玉秀对账什么的。所以,玉秀的意思,家里的田地都佃出去,收租子就好。玉栋却有点舍不得都佃出去,他总觉得亲手伺弄田地更踏实。“要是佃出去,小黄怎么办”玉梁也不太愿意。如今他们牛车用得少,出门雇马车的时候多,小黄就主要是犁田拉货了。玉梁怕小黄没用后,要被卖了。“对啊,姐,还有家里的鸡鸭积的肥呢。”玉淑跟玉梁一样,也怕家里以后那几只鸡鸭不养了。玉秀想了想,“那这样,村里这边的田地,我们雇几个长年干活,行不行”长年,是东屏村这边的说法,其实就是长工的意思。玉栋三个一听,都没再反驳了。“到时候,长年干活干得怎么样,就让小叔去看。小叔,你说好不好”玉秀又给颜庆江派了活。颜庆江一听让他管人,挺高兴的,连连点头。“还有件事,我一直没跟你们说。”玉秀又拿出了几张田契,“这是我托周世子在砚山那里买的山头和田地。那边的田地不肥,可这地方以后一定有用。”玉秀将托周明买的砚山的田契拿出来,她没法解释自己为何会知道山里有玉矿,只好含糊地说有用。玉栋几个盲从惯了,反正玉秀说的,他们就都答应。“哥,这片田地,我想请二堂兄一家过去帮忙打理,你看行不”颜锦鹏养好伤后,又跟着韩氏的大哥回到韩家村,可颜庆洪和颜锦程的名声不好,他连带着日子也艰难。加上那伤口到底伤了元气,颜锦鹏如今干活,明显比不上从前。玉秀为他想过,若他还在东屏村这边过活,颜林和颜慧长大后,只怕都受牵连。砚山那边,玉秀想要学着王府田庄一样,在那边按个窝。或许是前世无家可归的阴影,如今有钱后,玉秀就想多置办些宅院庄子,以后兄妹几个也不怕没地方住。玉秀想,砚山那边造了田庄后,就让颜锦鹏一家过去帮忙打理田租的事,给他们夫妻俩算个抽成。自己兄妹四个回到村里后,颜锦鹏也曾表现过一丝善意。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这份抽成,够让颜锦鹏一家衣食无忧,也算是自己兄妹四个报答了他当初的善意。再说,颜庆洪死后,陈氏和颜锦程那一家再无声息。玉秀觉得滕王不会轻易杀了他们,可能将他们关起来了。若是他们也和颜庆洪一样,哪天忽然跑回来,不是又要牵连别人颜锦鹏一家支开后,他们回来想找个落脚点就难了。玉栋几个对于砚山田地,感觉就是天上掉下来白捡的,听玉秀说要让颜锦鹏一家去,当然都赞同了。玉梁听砚山那名字好听,就吵着要去看看。、228章 细致安排玉秀一想,自己一家还都没去看过呢,好歹也是那边的地主,是应该亲自去看一眼。颜庆江不愿去,他如今就算着日子,生怕错过了九娘来作坊运货的见面机会。玉秀也不勉强他,刚好小叔留家里,还能帮洪伯处理些事情。颜庆江和别人比起来,脑子还是慢,可只要让他慢慢学,他还是能学会的。玉淑和玉梁想要出门走走,小孩子,对于出门总是喜欢的。玉秀就让玉栋去问问颜锦鹏是否愿意。颜锦鹏一听这安排,真是喜出望外,韩氏在边上听后也是高兴又羞愧。“二堂哥,你们住那儿后,阿林可以在那边找私塾读书。”玉栋又提了一句。颜锦鹏只点头答应,什么话都说不出。他没想到,玉栋兄妹几个竟然不计他爹的前嫌,还愿意给他们谋划生计。韩氏大哥因为韩家村毁了后,也不想再留在这伤心地,听说这事后,来求了玉栋,索性跟着妹妹一家走。玉栋雇了四辆马车,一辆自己兄妹几个坐,另外两辆拉了颜锦鹏一家的人和东西。玉秀亲眼看后,发现这处地方田地贫瘠,可地理位置极佳。难怪前世沈莛会买下这里。当时沈莛不知道这山中有玉矿,应该是看中了这处位于交通要道,往西边就是进入蜀中的水道兰江,有个兰江码头运货。而靠码头不远,就是汇通南北的官道。这一大片田地都被本地大户占据,田地贫瘠庄稼出产不高,料来佃户不多。玉秀想,若是在这附近盖处客栈,应该生意不错,就不知这附近田地都是哪家的。她嘱咐颜锦鹏留心打听,从砚山脚下到官道处,这一片若还有田地要卖的,都可买下来。手里有钱,玉秀胆子也大了,加上这一年和各色掌柜商贩打交道,眼光也更好。若不是挂念京里来人的事,玉秀恨不得在这住个十天半月,将这处地方好好整治一下。她给颜锦鹏拿了五百两银子,让他们先找工匠盖田庄,田地若有愿意租佃的可便宜些租出去,只是租期不可太长,最多两年。颜锦鹏见玉秀出手就将五百两银子交给自己处置,拿银子的手都感觉发烫。他也不问为何,只用心一一记下这些话,反正他想不明白,玉秀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好了。玉栋又拿了自己的名帖,带着玉梁到本地的知县处投贴拜会。建昌县秀才,颜家作坊的皇商身份,大儒唐赫章的关门弟子,这几样身份掺杂,让本处知县也不敢怠慢颜家兄弟俩。有了知县的照应,颜锦鹏在此行事就更便宜了。玉秀接触下来,发现韩氏大哥做事灵活有眼色,比起颜锦鹏来,倒是更适合管事。韩氏大哥这两日看下来,觉得玉栋兄妹俩做事有成算,又有靠山,也有心想要依附。两边都有意,一拍即合,说定了韩氏大哥留在这帮颜锦鹏打理。砚山这边田地山头的租息,抽出两成,一成给颜锦鹏一家,一成给韩氏大哥这边。在这里盘桓两天后,一行四人回到东屏村。这时,洪伯买的奴仆也买到了,一共是两房下人,外加三个干粗活的。一家的男人叫山青,是一家告老还乡的人家家里转卖出来的。山青精于伺候花草,他媳妇能做一手好饭菜,一个儿子今年十二岁。还有一房是邻县一商人,因生意败了,只好遣散家中奴仆。这家的男人叫富贵,一直跟着商人出门,也懂些帐头的事。他媳妇是做内院浆洗的,一个女儿十三岁,原本就是姑娘身边伺候的人,一个儿子十一岁,原本也是做长随。这十个人洪伯精挑细选出来的,玉秀看了一下,果然都不错,看着就挺老实本分的。山青的儿子改名叫阿胜,就跟着玉栋做长随,富贵的儿子改名叫随砚,就跟着玉梁。富贵的女儿玉秀嫌年纪稍大了些,先用两年,以后再换吧。她和玉淑商量,改名叫双喜,主要是伺候玉淑,平时帮着在内院做些针线或灶上的事。“你们都是有过主家的,规矩我就不多说了。我今日只说一条,我们家的规矩,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若犯了错,怎么来的,我们就怎么卖出去。”玉秀看着这几人,面色平静地说了几句。这十个人却不敢有轻忽之意。他们在前主人家里,当然听过整治人的手段。这大娘子看着好看,说的话,听着有些渗人。“以后这家里,外院之事先问洪伯,内院之事问我和二娘子。”玉秀指指洪伯和玉淑。“是,小的明白了。”山青和富贵不敢怠慢,大声答应了。有了这十个人,洪伯就省力多了,家里全心开始准备应付京中来人。玉秀将家中前院的客厅重新布置,采买了花瓶等物摆设,以此来做会客只用。前院本就有客房,如今也只略作布置就可做下榻之处。其实这也只是以备万一,玉秀估摸着,京中来的大人应该会住到武知县安排的下榻之所。接待的人,玉栋自然是作为主家出面的,洪伯带着富贵跟着,有什么事也可照应。郑氏和九娘守在作坊,如果来人想看看作坊,也可照应。和刚到颜家时不同,现在的郑氏脸上没有愁苦之色,荣光焕发。她来到作坊后,干活勤快心思也灵巧,还翻医书钻研出了几种脂粉配方。作坊里的人如何干活她也留心,做事也公道,打理得不错。她婆家人知道她日子好过后,还曾找上门来,玉秀吩咐几个护院直接给打了出去。郑氏踏实,九娘灵活,有什么状况也可应对。为防万一,他们又向沈莛借了钱掌柜过来。以后家里的铺子会用女子当掌柜,但玉秀没打算让人以为自家全是女人抛头露面。万一来的大人是个假道学看不起女人的,也没必要硬顶着,就请钱掌柜帮着斡旋就是。他们是打算做生意的,没打算惊世骇俗,更不想引起世人口诛笔伐。可惜,玉秀安排的再细致,还是挡不住世事难料。、229章 李承恩的试探五日后,京中派下的大人来了。让玉秀大为意外,来的人,居然是户部主事金元宗,前世,自己离开云水楼后,就是被人送给金元宗的。那时,他是户部尚书的身份来江南,明州府的官员巴结他,将自己买了送给他。现在,他还只是一个户部主事,不知道是不是会如前世一样,坐上户部尚书的位置。而更让玉秀意外的是,李承恩竟然也来了。堂堂靖王府二公子,已经被靖王上表请封为世子的李承恩,居然会陪着一个户部主事过来这让她心中有些异样的感觉。她让人将李承恩来了云昌镇的消息送到王府田庄,李承允若有什么安排也好早做应对。自己带着众人又将家中重新布置了一下武知县一早就赶到东屏村,看颜家布置得体,没什么要改的,就跟玉栋耳提面命说明来的人是谁,要如何应对等事。玉秀对金元宗并不担心,这人油滑得很。除非利害相关,不会轻易得罪人。到了这日中午,浩浩荡荡一队人来到东屏村,武知县和玉栋早早就在村口的石桥头迎接了。村中的村民们早就告诫过今日不可随意到河堤路这一带走动。有想看热闹的,都站在村庙那边远远观看。金元宗当然不会和李承恩抢先,恭敬地请二公子先行。李承恩与武知县说,“本公子在明州听说颜家兄妹之事,说来他们和我们王府还有点渊源。”又转头对玉栋说,“去年你们在明州时,本公子恰好不在,听家母说你们治好了我大哥的病”“大公子吉人天相,在下兄妹几个不敢居功。我们能顺利回乡,还多亏了王妃派人护送。要不是王妃怜贫惜弱,哪有我们兄妹的今日。我们能有如今,都要多谢王妃,只是一直没机会再去明州,只好在家中想起时磕头为王妃祝祷。”玉秀知道李承恩来后,就跟玉栋商量过应对之事,所以,玉栋一听李承恩的话,回得很麻溜。李承恩看他长相忠厚,说的话不似作伪,倒是满意,“也是你们的造化,家母一直教导我们仁善之心”“王妃仁善之名,下官在京中都有所耳闻。说起明州的诰命们,听说宫中贵人们都说王妃实是第一人。”金元宗立马凑趣地说道。他这话要传出去,绝对一个错处都没有。江南是靖王的封地,那在明州的诰命里,靖王妃刘氏当然是第一人。可李承恩听了,以为他的意思是夸奖刘氏是明州仁善第一人,也就很顺耳。武知县自然也凑趣夸了一对刘氏的仁德善行。一行人说着进了颜家大门,玉栋请李承恩坐了上座,次座请金元宗坐了,然后是武知县。他自己坐在主座相陪,玉梁跟在玉栋边上坐下。李承恩和金元宗趁着坐下的时候,趁机仔细打量了对面颜家兄弟。这兄弟俩年纪也太小了,大的那个勉强称为少年,小的那个还是总角稚龄。颜玉栋浓眉大眼,面容看着敦厚。颜玉梁白白胖胖,粉团似的像年画上的娃娃,一双眼睛清亮,好奇地看着对面那行人,显得很可爱。“听说你还有两个妹妹”李承恩想起刘氏提起的颜玉秀,顺口问道。“是,有两个妹妹,因为妹妹们年纪大了,就没让她们出来拜见”玉栋含糊应了一句,刚好富贵端了茶上来,“这茶也是我们自家做的,二公子,金大人请尝尝看。”金元宗目光瞬了瞬,来的路上,他已经听说了颜家娘子的美名,还想见见是如何美貌呢。李承恩听玉栋一口回绝了,看着倒也不恼,端起面前的茶碗抿了一口,“这是如今盛行的仕林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